水晶雜談(49)使用水晶的一些小細節

水晶雜談(49)使用水晶的一些小細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使用原初水晶,不管自己有沒有感覺,大家的身體都會持續排出非常深層的各種負面磁場,因此夜晚睡眠時佩戴水晶,很有可能會嚴重干擾身邊的人。

最簡單的解決方法是分房或分床,就可以緩解這個問題。當負能量被瓦解排出後,負能量本身有求存的慣性,會重新尋找新宿主並再次穩定自己,距離拉開後,一段時間沒有新宿主就會失去活性,干擾就會降低很多。

另一個也很有效的方法,是兩人佩戴同樣一組的水晶。舉例說,比如兩人都佩戴星光鏈,睡眠時,兩人身體排出的都是被星光鏈克制的負能量,因此從一人身體排出後,也沒辦法進入到另一人的身體,很快就會消散,就會極大的降低互相的負面影響。

另外負能量被散出到空間,有些訊息場還是會殘留,大家也要多開窗通風。

點香也是驅散空間負能量場的一種方法,但我幾次逛街,看到的各種香,都是以陰香居多,因此有能力辨別可以用香,無能力辨別就開窗通風就好。

avatar-img
原初方格子
92會員
134內容數
關於原初水晶,以及使用原初水晶後的種種延伸議題的想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原初方格子 的其他內容
有一個理論,很少有人知道。我早期實驗過,驗證了這個理論是真實的。 據說礦石水晶在本來生長的環境裡,是連接著地球能量,擁有更完整的能源源頭。當人類挖掘礦石水晶時,就已經截斷了礦石跟地球的連結。從那時起,水晶礦石的能量就已變弱,也更難以自我淨化。 因此想運用好水晶,除了大家都已熟知的啟動水晶,消磁水晶,
長期觀察發現,環境能量對使用水晶進行自我療癒的效益大小是有影響的。 環境的定義,包括客觀的空間,周遭的人,事件,物。 背後的原理也蠻簡單,人與人之間,空間與人之間,事件與人之間,是無時無刻都進行著能量交流。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環境能量比我們好,環境就會補充正能量給我們,我們的負能量會散發到環境
剛好這幾天,都有人問說自己水晶戴久,變霧濛濛了,是不是消磁不夠的問題。 我想就再寫一下,再次回答這個狀況。 是的,水晶變霧,變暗了,就非常需要消磁。 剛收到的原初水晶的亮度,大家可以看作是水晶乾淨程度的一個指標,低過這個亮度,通常就是需要消磁了。 記得一年多前有個客人,拿到水晶幾天後突然問說,自己是
這篇想講講水晶產地能量的特質,以及買水晶的一種概率。 下面的內容更多是經驗裡的結論,不一定正確,只是給大家另一角度的參考: 近來,我注意到不同地域的水晶,能量調性有所不同。目前總結的範圍比較大,也許未來接觸多了,還能細分出不同國家,甚至地區的特質。 北美洲水晶: 能量總體乾淨自然,能量特質趨向光能與
分享哥倫比亞隕石神聖啟動。 要點如下: 一切是自然發生,如果靠自己想像,是不會啟動的。 閉眼靜握,感受到心能。
這篇主要是想釐清,使用水晶運用能量,更本質的一些認知;這種基本認知,對多數使用水晶的人,都有可能沒有思考留意過。 這個基本認知就是,水晶能量在解決舊問題的同時,會帶來新的議題,如果沒有意識到這個,新的議題就會變做新的問題
有一個理論,很少有人知道。我早期實驗過,驗證了這個理論是真實的。 據說礦石水晶在本來生長的環境裡,是連接著地球能量,擁有更完整的能源源頭。當人類挖掘礦石水晶時,就已經截斷了礦石跟地球的連結。從那時起,水晶礦石的能量就已變弱,也更難以自我淨化。 因此想運用好水晶,除了大家都已熟知的啟動水晶,消磁水晶,
長期觀察發現,環境能量對使用水晶進行自我療癒的效益大小是有影響的。 環境的定義,包括客觀的空間,周遭的人,事件,物。 背後的原理也蠻簡單,人與人之間,空間與人之間,事件與人之間,是無時無刻都進行著能量交流。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環境能量比我們好,環境就會補充正能量給我們,我們的負能量會散發到環境
剛好這幾天,都有人問說自己水晶戴久,變霧濛濛了,是不是消磁不夠的問題。 我想就再寫一下,再次回答這個狀況。 是的,水晶變霧,變暗了,就非常需要消磁。 剛收到的原初水晶的亮度,大家可以看作是水晶乾淨程度的一個指標,低過這個亮度,通常就是需要消磁了。 記得一年多前有個客人,拿到水晶幾天後突然問說,自己是
這篇想講講水晶產地能量的特質,以及買水晶的一種概率。 下面的內容更多是經驗裡的結論,不一定正確,只是給大家另一角度的參考: 近來,我注意到不同地域的水晶,能量調性有所不同。目前總結的範圍比較大,也許未來接觸多了,還能細分出不同國家,甚至地區的特質。 北美洲水晶: 能量總體乾淨自然,能量特質趨向光能與
分享哥倫比亞隕石神聖啟動。 要點如下: 一切是自然發生,如果靠自己想像,是不會啟動的。 閉眼靜握,感受到心能。
這篇主要是想釐清,使用水晶運用能量,更本質的一些認知;這種基本認知,對多數使用水晶的人,都有可能沒有思考留意過。 這個基本認知就是,水晶能量在解決舊問題的同時,會帶來新的議題,如果沒有意識到這個,新的議題就會變做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