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譯解構主義,談內外價值觀衝突整合

2022/09/09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最近剛看完【極端政治正確文化起源系列第一集】覺得非常有趣,而當遇到各種哲學、主義時也不乏看到各學者的「不吝賜教」,就如同以前老高講尼采的事件討論,但正確真的重要嗎?如何判定正確性呢?根據權威註解嗎?德希達認為文本沒有固定的意義,作品的終極不變的意義是不存在的。
從超譯的角度理解(其實解構本身也具超譯的內涵),解構主義是對定義的質疑,認為沒有絕對客觀只有相對客觀,例如主流採取XY性別決定系統判定性別,而解構主義質疑,為何將有Y染色體定義為雄性?是否能從生物學以外的角度定義雄性?雄性是非黑即白還是漸層光譜?是數位還是類比?是絕對還是相對的?如果生物學降臨一隻黑天鵝那定義是否將全部改寫?
而社會價值觀和自我價值觀並不相違,社會價值觀可以認定你是人類,但並不妨礙自己認定自己是外星人,只是表現出與主流價值觀不符時,會被認定為極端分子或神經病,但從另一方角度而言,認定為極端分子或神經病是因為在主流價值觀的定義下,主流不一定等於現實,也有非主流的外星起源論,或許未來被證實後則形成主流,而人們只相信自己所相信的。
從LGBTQ、小確幸到躺平,都可視為對社會價值觀所定義的質疑,對性別的定義、對幸福的定義、對成功的定義,個人主義又加重其色彩—「沒有人能定義我自己」,這有點犬儒的自得其樂,就如「你說的那套社會理論我都同意,但我要活在自己的理論中你能怎樣?」所以目前相同價值觀的人會聚在一起,就像台灣目前的政治、疫情,人只會接收與他們價值觀相符的管道,並且試圖成為主流,在這種情況下,學者、知識分子也終將曲高和寡。
從佛法而言,中觀應成派認為於名言有、勝義無,《心經》中:無眼耳鼻舌身意,須加上簡別:無「自性有的」眼耳鼻舌身意,也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在世俗中是存在的,但在勝義中是無自性的,從這衍伸,外在行為與內在動機是可以分開的,這也應該是大小乘修行的差別,小乘修行需遠離世間,而菩薩乘修行則須在世間,也就是能隱身於社會跟一般人沒差異而修行,例如吃肉時表面行為是一致的,但修行者內在則不是為了滿足口腹之慾,而是心中迴向,感恩屍體的供養,就如同《鑽石途徑》開篇所引—「(外在)活在世間,但(內在)不屬於它」。
73會員
299內容數
沉思靜心,簡樸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