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教雜談Ep01:寫作到底該譁眾取寵,還是真實表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今天,一位理科背景的同學於中場下課時間走到台前向老師提問,此時的筆者恰巧在台邊處理庶務,改不了偷聽的習慣,筆者順勢放下手邊的工作靜靜地聆聽他的問題。

「老師,我其實一直有一個關於科普寫作的問題。」同學直接破題道。他接著說:「與其說是問題,不如說是疑惑,就是關於我到底該怎麼去理解寫出好文章這件事情,另外還要兼顧閱讀文章的受眾,兩者該怎麼權衡呢?」「這是一個好問題。」老師說,「那你自己有什麼樣的想法呢?」老師接續前言問道,「嗯......我覺得寫文章的前提,會是先有一群『受眾』。而這些『受眾』多半是已經對於這個議題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這樣子就不『科普』了啊!另外,剛剛上課的練習又是希望我們可以訂出『有趣的標題』,『有趣的標題』及『淺顯的內容』這兩個元素好像構成不了科普欸......」同學邊笑邊搔著頭說。

接著,同學又點出另外一個疑惑,即網路文章的質量與流量之間的問題,是該顧及文章品質,或是專注在流量的經營,在他與朋友之間的討論中,這也是繼上述困惑之後的另一個大哉問。

聽到這裡,筆者大概能理解同學內心糾結的點在哪裡。其實,依筆者之觀點,這兩個問題可以藉由一句話概括,如同本文標題所言:「寫作到底該譁眾取寵,還是該真實表述?」容我於後文娓娓道來。


網路文章就沒有參考性?取決於議題質量與對社會之重要性

對於學習社會科學的筆者來說,網路文章其實蘊藏著深刻的意義。這個意義反映在其能與時俱進,牢牢地抓住社會的脈動,隨著大小不一的社會現象,進而彰顯人類社會的多元且異質的特性。當然,如何攫取潛藏在社會氛圍中的奇點,與網路文章出產的「產地」有很大的關連性,就像要如果你某次突然知道好吃的水果,你肯定會想知道它來自哪裡,也就是說,是什麼造就這顆水果可以如此香甜。拉回來網路文章,當讀者閱讀出某篇深具內涵的報導,對於竭力溯及文本的源頭也就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目前國內的獨立媒體,多半在建構某項議題的深度報導時,基於媒體本質的真相價值追尋,同時兼顧媒體倫理的情況下,比起主流媒體還要來的嚴謹。兩相對照呈現出完全相反的局面,這也是為什麼獨立媒體在市場中生存困難,要堅守報導真相,又要顧及媒體的生存,真可謂是魚與熊掌不可得兼啊。

以筆者自身的經驗,前陣子因為研究太陽光電及公民電廠的發展,大量地接觸到上下游新聞市集的專題文章。這些文章揭露台灣為了追趕國際能源轉型的浪潮,以及減碳廢核之政策領導下,地面型光電成為繼農地違章工廠之後,鄉村地景的斑塊奇觀。不僅如此,上下游記者更透過不同的手法,如空拍、深度訪調、數據分析等,不但有利於後續追訪議題的延續,更可讓欲想了解相關問題的讀者,透過他們深刻地描述,進一步做出更加深層的研究發問。


文章沒人理就表示你寫的爛、寫的無聊?不見得

當你撰寫某一篇你覺得值得一閱的文章,同時興高采烈地貼製媒體平台,想要跟大家分享這則重要的知識,然而最後的結果卻是乏人問津,無法取得種人的共鳴。「這是我的焦慮,甚至會覺得自己是不是寫了一篇很無聊的文章」同學說。「千萬不要因此而感到難過」筆者回應道。我能理解他為何會感到失落,畢竟人是需要受到肯定與認同,將自己最喜愛的事物公諸於眾,期望喚回的是熱烈且廣大迴響,人之常情。然而,這樣的結果多半是存在於我們的想像,我們會以知名作家的成功案例作為出發點,認為只要寫了什麼有趣的東西,就會有無數隱藏於社會裡的愛好者蜂擁而至,但事實卻是,這些所謂的知名作家往往是經歷漫長的書寫過程,將寫作嵌入軀殼內部的血肉,成為屬於他自己的寫作靈魂。

因此,初出茅廬的大多數人,不要因為文章不被大眾接受而垂頭喪氣。除了需要認清這件事情必然是經過長時間的積累,也要明白為何知名作家得以獲得那樣的頭銜,是因為他撰寫手法精湛?還是他的文章可以非常巧妙的觸動每位讀者腦海深處的記憶?不管怎麼說,唯有堅持自己的寫作精神,認真的對待每一份成品,才是寫作的進行之道。


結語:譁眾取寵是為真誠表述做的鋪墊

好文章找好讀者,就像鮮花能吸引蝶與蜂來採蜜。在下筆之前,我們都會有我們自己內心預設的對象,也就是我們認為哪些人可以與我產生共鳴,哪些人可以因為我的文章獲得新知。筆者最後與這位同學舉了一個「八二法」的例子。我會以八二法作為延伸,是要讓同學明白,並非不能寫一些極其浮誇的標題將讀者吸引進來,而是要如何通過這樣的手法,以短暫的、具爆炸性的策略,快速收集潛在的客群,這就是所謂的「二」。至於「八」的部分,是真正應該花心思經營的區塊,也就是回到科普文章內容的含金量,是否這些短暫的過客,能夠轉變成為長期的粉絲,此種身分的進化過程,講求撰文者是否真誠且用心的對待每一篇文章。

最後,小至社群媒體的牢騷性質發文,大到學術領域的論文寫作,文字可以揭開撰文者內心的面紗,也是期許讀者能夠窺探文字背後的寓意,甚至做出更進一步的互動與對話。寫作可以是一件枯燥乏味、沒有意義的事,也可以是一場我們與內心及外界交流的大戲。那麼,究竟該如何理解,這就是每位獨立的個體需要做的事情了。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品嘉的沙龍
1會員
5內容數
陳品嘉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0/14
將城市的喧囂拋諸腦後,讓田野的氛圍慢慢地充斥著身軀,說是完全的田野調查嗎?我認為倒像是心靈的洗滌。木耳、靈芝是我們這次所要了解的事情,從生長到產品的銷售,聽起來不是特別的吸引人,但內部所隱藏的意義,非同小可。
Thumbnail
2024/10/14
將城市的喧囂拋諸腦後,讓田野的氛圍慢慢地充斥著身軀,說是完全的田野調查嗎?我認為倒像是心靈的洗滌。木耳、靈芝是我們這次所要了解的事情,從生長到產品的銷售,聽起來不是特別的吸引人,但內部所隱藏的意義,非同小可。
Thumbnail
2023/06/06
萬物皆可生,萬物亦皆可廢。包曼(Zygmunt Bauman)以《廢棄社會》指出廢棄物事實上並不是棄置在一旁、沒有任何價值的一群,相反的,他們能夠成為統治者鞏固權力、深化正當性的媒介,例如物質方面的垃圾處理問題,或者是人口方面的難民管理政策,這些問題摻雜著人與物的邊緣屬性,
Thumbnail
2023/06/06
萬物皆可生,萬物亦皆可廢。包曼(Zygmunt Bauman)以《廢棄社會》指出廢棄物事實上並不是棄置在一旁、沒有任何價值的一群,相反的,他們能夠成為統治者鞏固權力、深化正當性的媒介,例如物質方面的垃圾處理問題,或者是人口方面的難民管理政策,這些問題摻雜著人與物的邊緣屬性,
Thumbnail
2022/10/16
再次書寫:田野工作的新篇章 田野工作坊至今已行之有年,從起初的台大食養農創計畫,通過開設一門培訓式的課程,希望透過提升學員對社會現象觀察的能力,並且能夠如實地應用在日常生活,授課老師們設計了一連串的田野招式,毫不保留地傳授給有意參與的同學。時光荏苒,時至今日,田野工作坊有了更具系統性的教學模式。有賴
Thumbnail
2022/10/16
再次書寫:田野工作的新篇章 田野工作坊至今已行之有年,從起初的台大食養農創計畫,通過開設一門培訓式的課程,希望透過提升學員對社會現象觀察的能力,並且能夠如實地應用在日常生活,授課老師們設計了一連串的田野招式,毫不保留地傳授給有意參與的同學。時光荏苒,時至今日,田野工作坊有了更具系統性的教學模式。有賴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隨著智慧手機的普及,小說作者面臨著娛樂市場的挑戰。讀者變得更喜愛快節奏的故事,而忽略了深刻的情感體驗。作為作者,堅持創作內涵豐富的作品,傳遞正確的價值觀,成為了重要的責任。本文探討了這種變化的背景及其對創作風格的影響。
Thumbnail
隨著智慧手機的普及,小說作者面臨著娛樂市場的挑戰。讀者變得更喜愛快節奏的故事,而忽略了深刻的情感體驗。作為作者,堅持創作內涵豐富的作品,傳遞正確的價值觀,成為了重要的責任。本文探討了這種變化的背景及其對創作風格的影響。
Thumbnail
我當了記者、新聞主管、廣播主持人,從事新聞工作十多年,文字、口說、表達能力都有一定的水準,雖然常常會興起寫部落格的想法,但都是註冊後 貼個幾篇文章,然後就不了了之 如果連我職涯一開始當記者,後來當過上市公司的公關、行銷、企業高階主管,都不知道該分享什麼給別人,我相信有更多人也會覺得「我要寫什麼?」
Thumbnail
我當了記者、新聞主管、廣播主持人,從事新聞工作十多年,文字、口說、表達能力都有一定的水準,雖然常常會興起寫部落格的想法,但都是註冊後 貼個幾篇文章,然後就不了了之 如果連我職涯一開始當記者,後來當過上市公司的公關、行銷、企業高階主管,都不知道該分享什麼給別人,我相信有更多人也會覺得「我要寫什麼?」
Thumbnail
你所相信的意義,很可能只是在強化別人的信念,畢竟你可是他的隱藏財源。
Thumbnail
你所相信的意義,很可能只是在強化別人的信念,畢竟你可是他的隱藏財源。
Thumbnail
我不太清楚新手寫作者到底是出自於哪來的自信,認為只要把專欄塞得滿滿多元,就會很吸引人。可是在實際的內容市場上,這種豐富、多元的內容滿街跑,而且絕大多數都是免費的;看在讀者眼裡,他們只會覺得「呃,你就一個小作者寫出來的觀點大概也不怎樣吧?光看標題就知道是那種隨便搜一下都有的農場文章。」
Thumbnail
我不太清楚新手寫作者到底是出自於哪來的自信,認為只要把專欄塞得滿滿多元,就會很吸引人。可是在實際的內容市場上,這種豐富、多元的內容滿街跑,而且絕大多數都是免費的;看在讀者眼裡,他們只會覺得「呃,你就一個小作者寫出來的觀點大概也不怎樣吧?光看標題就知道是那種隨便搜一下都有的農場文章。」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content farm是沒有深度的工廠式生產質素低的文章,但事實上它的確是抓到一些讀者的弱點,才讓我們情不自禁的想按進去。 内容農場的三大賣點: 1.讀者思維(它會選一些大衆有興趣的話題,然後吸引他們點擊) 2.具吸引力的的標題(十三億人都在看的秘密) 3.定期且大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content farm是沒有深度的工廠式生產質素低的文章,但事實上它的確是抓到一些讀者的弱點,才讓我們情不自禁的想按進去。 内容農場的三大賣點: 1.讀者思維(它會選一些大衆有興趣的話題,然後吸引他們點擊) 2.具吸引力的的標題(十三億人都在看的秘密) 3.定期且大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現今網路資訊中使用引人注目的標題,吸引讀者的心理和方法。標題經常使用誇大的效果來吸引讀者產生好奇心,因而點閱。然而,這些標題不一定都是百分之百的真實,讀者需要保持冷靜的思緒,以避免誤導。請給小編一個喜歡,或者打賞稿費贊助,讓我們更有動力創作更多的內容。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現今網路資訊中使用引人注目的標題,吸引讀者的心理和方法。標題經常使用誇大的效果來吸引讀者產生好奇心,因而點閱。然而,這些標題不一定都是百分之百的真實,讀者需要保持冷靜的思緒,以避免誤導。請給小編一個喜歡,或者打賞稿費贊助,讓我們更有動力創作更多的內容。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