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城市的喧囂拋諸腦後,讓田野的氛圍慢慢地充斥著身軀,說是完全的田野調查嗎?我認為倒像是心靈的洗滌。木耳、靈芝是我們這次所要了解的事情,從生長到產品的銷售,聽起來不是特別的吸引人,但內部所隱藏的意義,非同小可。
起了個清早,中埔的空氣有著淡淡的清香,那種城市所無法想像的寧靜,正在環繞著我們前往旭嶺農場的路上,老闆的熱情招呼與有問必答的態度,就像是當天的天氣一樣,風和日麗且溫暖人心,迎賓的木耳釀,雖然只有單純的水與木耳混雜,但現代人不就是缺乏這種純粹的快樂嗎?在一間間木耳栽培室裡,看到的朵朵等待綻放的黑木耳,擁有著青春的生命,雖然是在潮濕陰暗的廠房,卻能夠爭取生命的價值不因環境的惡劣而停擺,也許可以從中領悟一些小小的道理,最後,在老闆的熱情歡送和滿載而歸的新鮮木耳下,離開了旭嶺,前往太空包的回收場。
現今社會講究的是環境保護和回收再利用的價值,在這間回收場充分的展現了此種想法。回收場的負責人劉班長,無償地幫助周邊養殖木耳的農場處理淘汰的太空包,將太空包分解後,利用裡面的殘渣再生產為有機的肥料,實踐了廢物利用的理念,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在此地我們看見了,今日的訪談也在此劃下了句點,句點非休止,而是新的一天的展開。
翌日,天氣不像昨日陽光普照,反倒是陰雨綿綿,傘花在傳統市場裡朵朵開,宛如置身木耳叢林中,我們循著鄉民的腳步,來到了一攤乾貨商店前,店前擺放著一包包有機新鮮的乾燥貨物,與老闆和老闆娘的對談和互動,正如同從他們口中不斷提到的「互利互惠互信」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那種與消費者之間的隱形的線,是在生產者與消費者間不可缺少的一環,所謂沉默的力量應該就是像老闆和老闆娘這樣的人吧,用身體去實踐理想而非是紙上談兵,很慶幸台灣仍有很多人為了眾人的健康和生命價值努力的打拼,看在眼裡暖在心裡。
當日中午,我們便驅車前往位於山中的瑞豐農場,途中的蜿蜒小路,彷彿身處一條往隱士宅邸的通道,天氣依然是綿綿細雨,越往深山裡走,身旁的霧氣也隨之增多,至此一想,我們到這裡是來看的靈芝,就好似那隱士一般,居住於此處讓人有種踏入仙境之感,到達農場之後,與老闆娘面談了許久,老闆娘訴說著栽種靈芝和產銷的經驗,如同她端上來迎賓的靈芝茶一樣,有種先苦澀後回甘的感覺,訪談結束之後,廠外的樹葡萄吸引了我們的目光,一顆一顆的樹葡萄結在粗壯的樹幹上,有的青綠,有的黝黑;像是祖母手腕上的綠寶石,像是貴婦頸上的黑珍珠,將其採摘下品嚐,酸中帶甜,甜後亦有香氣充斥於口腔裡,一種特別的體驗。
回想一個國家的建立,皆須有強大的農業基礎來當人民的後盾,才能使人民不會餓肚子,但現今的社會多由工商業主導,將原有的農業遺忘的徹底,與作物爭地的情形層出不窮,不能只求眼前虛假的繁華,而遺棄了最懇切的樸實感,田野帶給人一種踏實的感覺;農業帶給人一種生命的力量,盼我們這代和往後的子孫能夠清楚我們真正需要的是甚麼,才不會迷失最初的自己。
事隔多年,再度挖出這篇大學時期寫的文章。當時對城鄉發展不是很熟悉,只知道一些很模糊的概念,但總覺得很有趣。現在回頭看到此文,很慶幸自己的初心尚未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