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 那些旅行社不愛排的地方系列||瀨戶內國際藝術祭(8)-飯店與美術館區-山谷藝廊與李禹煥美術館(邊走邊看篇)

2022/10/16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我想用聽的之~podcast說書版
這一回,我們要繼續走訪的分別是山谷藝廊與李禹煥美術館。其中,山谷藝廊(Valley Gallery)算是今年(2022)從倍樂生之家美術館下面長出來的一個藝廊,所以只要是有買倍樂生之家美術館的門票,就能一併參觀這裡。而李禹煥美術館(2010),則是一個專門用以收藏與展示韓國藝術家李禹煥先生的作品空間。以上兩個建築空間,不外乎仍是請安藤忠雄先生來協助設計,彼此就隔著馬路當對門鄰居,而且共通點是它們的戶外展示空間都比室內空間來得大很多,所以建議大家可以多留一些時間、一起造訪喔。
(以下所分享的內容,多為NANA濕婦帶團時在巴士上,或是在行程中與旅伴們分享的內容筆記,多少會參雜許多NANA濕婦自己曾經在藝術祭活動中的體驗、感想與小故事。對於實際造訪過的朋友來說,以下的內容應該都是大家最難忘的回憶與體驗;而對於正在計畫想要前往的朋友來說,以下幾篇的內容則可能會有些暴雷處,請自行斟酌要了解到甚麼程度,希望對於你/妳在行程規劃時有所幫助;最後,如果你現在正在瀨戶內藝術祭的現場,則可以邀請你一邊聽一邊體驗喔~)

山谷藝廊(Valley Gallery)

山谷藝廊(Valley Gallery)/安藤忠雄/照片來源:NANA濕婦
之前我們稍微有提過,其實倍樂生之家美術館的作品,在秋元先生刻意策畫的一系列藝術展覽之下,慢慢地將作品展示空間拓展至戶外。因此,這些戶外作品便以倍樂生之家美術館為中心,逐漸開始向外擴散,像是我們孰悉的草間彌生的黃南瓜、杉本博司在戶外的海景系列展示、還有福武總一郎先生非常欣賞的藝術家德·瑪利亞,所做的兩顆大花崗岩球體作品《見えて/見えず 知って/知れず (看見/看不見 已知/未知)》...等等,都是這樣逐漸長出來的。
相對應於之前位於海邊的「海側藝廊(seaside gallery)」(也就是那兩顆大花崗岩球體作品所在之處),今年(2022)春天才剛開幕的山谷藝廊,則顧名思義真的是建在一個小小的山谷中,背山面海,而且建築量體小小的,好像被鑲在山裡的一間小祠堂一般迷你。不過,山谷藝廊的範圍其實不僅限於建築內部空間,從馬路旁的售票口開始,一路經過的小徑、庭園、水池到一旁的小山坡等,其實都算是山谷藝廊的展示空間。以下我們就一起從入口開始逛起吧~(以下內容有雷喔~請斟酌享用)

《自戀庭園》(Narcissus Garden)/草間彌生1966/2022

當我們進到山谷藝廊的區域內後,首先映入眼簾的會是一大片稍微高起來的草地,這片草地作為一個天然視覺屏障,所以沒有買票的人在馬路上是無法清楚看見藝廊建築物的存在的(聰明啊)。走過草地之後,眼前就會開始出現第一個有趣的作品,也就是草間婆婆的《自戀庭園》(Narcissus Garden)。這個作品最早是她在1966年的威尼斯雙年展中,「主動」參展的作品。她身穿金色和服帶著一堆銀色塑膠圓球跑到了展場,並取義自希臘神話故事中,自戀的少年Narcissus(水仙)因為愛上自己在河水中的倒影而喪命,因此在作品旁還寫著「水仙花園 草間」與「出售你的自戀」等標語,把這個作品以一顆球2美元的價格出售(雖然沒多久就被趕走了XD,但真的很佩服她的膽量與創意)。從此以後,她的《自戀庭園》(Narcissus Garden)系列創作,就在世界各地陸續作展示,而原本的塑膠球也改以材質較佳的鋼球來取代。
《自戀庭園》(Narcissus Garden)/草間彌生1966/2022/照片來源:NANA濕婦
在直島上的山谷藝廊中,首先會看到鋼球的地點,就是在草地旁的一片大水池裡。鋼球漂浮在水面上,隨著每天的山谷吹來的風向不同,而聚集到水池的各個角落。NANA濕婦造訪的這一天,原本只是打算走到池邊拍照,就在等候著前一組訪客離開的空檔,意外地聽到了池子裡發出「空~空空~空~」的聲音。原來,那是水池裡漂浮著的鋼球,因為風大而彼此之間產生碰撞而發出的聲音,聽著聽著就意外地跟著「空」了起來XD。建議大家如果有來到這裡,可以在水池前稍微停留,仔細聆聽看看有沒有聽到「空」的聲音呢。

《爐渣佛88》/小沢剛 2006/2022

繞過了水池,我們可以在池畔看到一些被放置在石頭堆中的佛像,這是藝術家小沢剛在2006年的「直島Standard 2」展中就創作的作品。其實,在山谷藝廊出現之前,這個作品就在這裡了,只是很少有人會注意到他們。這88尊帶有點鐵鏽顏色的佛像,是過去被曾非法丟棄在豊島(位於直島附近的一個小島)上的產業廢棄物,所提煉出來的爐渣,作為創作媒材(關於豊島的非法棄置產業廢棄物,我們之後再來詳細地說說這段革命故事吧)。而佛像旁的白色石頭,也是取自於豊島的豊島石。
《爐渣佛88》/小沢剛 2006/2022/照片來源:NANA濕婦
至於為什麼創作出88尊,則是取自於直島88所便路巡禮中,必續徒步參拜88尊佛像而來;而這樣的巡禮,又是源自於江戶時代,島民們仿造四國便路,必須徒步走訪88所寺廟演變而來,除了直島以外,其他瀨戶內海上的許多小島,也都有這樣的島內便路習俗。藝術家希望透過這個作品的創作,讓所有來訪的人在欣賞作品之後,多少可以對於瀨戶內海中,像直島或豊島這些小島上,曾經因為過度強調經濟發展而忽略環境汙染的一連串公害議題,多一些關注,可說是一個同時呈現出瀨戶內海地區在時間光譜上,光明(藝術)與黑暗(公害)的作品。
接著我們繼續往坡上走,可以看到草間婆婆的鋼球們又出現在路徑的兩旁,據說整個藝廊裡總共放置了1700多顆大鋼珠。因此,走在被鋼球所埋沒的藝廊中,很難不在球裡看見自己的倒影,每每想要拍下球中所倒映的美麗天空時,一個不小心就會把自己拍進去,既然如此,倒不如擺個美麗的POSE,一起拍吧(原來這真的是會讓人自戀的鋼球啊~)!
《自戀庭園》(Narcissus Garden)/草間彌生1966/2022/照片來源:NANA濕婦

山谷藝廊(Valley Gallery):室內空間

終於,我們進到了山谷藝廊的室內空間,不意外地,它跟我想像的一樣迷你XD。整體建築以兩層正方形的牆面所構成,如果由上而下俯瞰,有點像一個回字型,來訪者就是走在兩個「口」中間的廊道,且隨處都能看見草間婆婆的鋼球,放置在空間內部。這時才回想起入場前,工作人員的千叮嚀萬交代,拍照與走動時,千萬不要碰觸到鋼球,也不要坐到樓梯上,以免碰到任何的鋼球。這絕對不是因為鋼球容易壞掉,而是這些球的擺設位置都是安排好的,而且如果一個不小心碰到一顆,這球一顆碰撞一顆地滾下來的時候,你就會像身處於小鋼珠遊戲台裡的螞蟻一樣,準備閃球吧XD(顧這個空間的工作人員壓力超大,因為動一顆球就等於動全部啊)。
山谷藝廊(Valley Gallery)/安藤忠雄/照片來源:NANA濕婦
除了草間婆婆的自戀鋼球之外,建議大家也能抬頭看看,原來安藤忠雄設計的這棟藝廊建築,並非100%密閉的空間,而是刻意把天花板架高,硬是要在牆面與天花板中切出一條細縫。因此,即使你已經進到了室內空間,仍能感受到現在戶外的風、氣味、濕度、光線...等變化;就連下雨天時,雨水也能撒入室內,因此室內也有特別設計排水設施,以防積水。看來,安藤忠雄一直沒能在光之教會完成的妄想(把十字架的透明玻璃給拆了),最終都在直島上實現了。
山谷藝廊(Valley Gallery)/安藤忠雄/照片來源:NANA濕婦
在山谷藝廊中的這棟建築裡,雖然沒有任何的宗教元素在裏頭,只有動輒滾落的鋼球與安藤安排的光影秀與其相互呼應,但這如同小祠堂般的空間,卻有種神聖的力量,好像在跟戶外的88尊佛、跟大自然互動著。看過有些造訪者不太能體會這個空間,不過我自己倒是蠻喜歡的,至少...我覺得它比海側藝廊的那兩顆大理石作品好玩多了(我也太膚淺XD)。

李禹煥美術館(2010)

看完山谷藝廊後,可以換來逛逛它的對門鄰居李禹煥美術館,在走進這個空間之前,當然也是要先認識一下這位韓國藝術家李禹煥先生。這位出生於韓國、定居於日本鎌倉、活躍於法國與日本的「物派」藝術家,其實是畢業於哲學系的學生,因此他的作品就跟杉本博司一樣,充滿了哲學的「感覺」在裡頭。雖然NANA濕婦很愛杉本北杯,但對於李禹煥的作品,我必須承認...至今為止我還是很難進入他的世界。
他擅長以木頭、石頭、鐵板等媒材進行創作,但與其說是創作,我覺得他比較像個指揮家,他會依據表演場地的不同,分別為他們量身訂製並演奏出一首曲子。而他做的不是親自去演奏(也就是將對媒材本身進行雕刻或創作等的人為加工程度降到最低),而只是將這些樂器(木頭、石頭、鐵板等),擺放置他想要的位置就好(讓他們自己表現)。最後,等聽眾(也就是我們)進來之後,這首曲子才能透過人與這個空間裡所有事物的對話,完成最終的演奏,以上這些是我盡最大的努力來理解並說明他的作品(或是說空間)了XD,其他剩下的就讓大家自行體會吧。
《無限門》李禹煥(2019)/照片來源:倍樂生集團官網
講到這裡,如果你跟我一樣是李禹煥麻瓜的話,相較於美術館裡的平面畫作作品,我比較推薦的是他的戶外作品《無限門》(2019)。這個由全長25公尺、高約10公尺、幅寬約15公尺的不鏽鋼片與石頭所構成的拱門,就這樣被放在美術館前的草坪上,透過這個門所構成的框景所望出去的地方,是直島的倉浦海岸。雖然僅是以不鏽鋼片與石頭所構成,但強調媒材本質的李禹煥,可是特別跑到了岡山縣的採石場去親自挑選石頭;而巨型不鏽鋼片則是特別造訪了岡山県玉野市、広島縣的吳市等各大造船廠,才找到具有專業技術的人協助完成的。人真的是很奇怪的動物,原本在美術館前的草坪,以及其所面對的海灘,其實早就在那裏了,但我卻沒特別注意過他,彷彿這景色就是每個小島都會出現的日常光景一樣,很理所當然地存在著。然而,自從2019年出現《無限門》這個作品之後,這片理所當然的海景,變成了一幅半圓形的框景;而且不知道為什麼,這景色被框起來之後,好像就變得更美了,我發現願意多走一些路,更往海靠近一些的人變多了(我也是其中之一),這是我覺得最神奇的地方呢。
以上,沒想到光是直島的飯店與美術館區域,就花了8篇的篇幅來記錄,雖然不可能細到每個美術館的每個作品都100%了解,但希望NANA濕婦的這些小故事與心得的分享,可以讓大家在造訪這一區時,可以覺得更有趣。同時也非常歡迎有實際造訪過的朋友,在留言處跟我分享你們不同的觀點與看法,相互交流喔~
~未完待續~
感謝您的閱讀, 如果想聽NANA用白話文,說說與濃縮日本的小故事,非常歡迎您投零錢到我的小貓撲滿裡,給予NANA更多的鼓勵喔。
177會員
169內容數
我是NANA濕婦 熱愛日本、建築、偏鄉、心理學與貓的日本線導遊、通譯案內士 擅長在巴士上分享一堆有的沒的催眠大家 喜歡在正經的場合不正經 常常看似瘋癲卻很感性、也很哲學 在這裡 我希望能以自己的步調 從領路人的角度出發 用說故事的方式 帶著每一個對日本有興趣的你/妳 瞭解藏在景點與現象背後的趣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