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髮海嘯之經濟自由與財務規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筆記:保險員邀約的講座,主講會計師陳玉翎


raw-image


如果有那麼一天,該要如何因應?健康的時候要幫助未來的自己,這時需要保險+信託,以前以為信託是資產族才需要的,透過這次的講座知道,高資產族多數都預先做好規劃,反而是一般人會覺得自己的資產不多應該不需要?殊不知這才是造成兄弟鬩牆,姊妹翻臉,家人失和的最大主因。

根據統計80歲以上的人,有1/3患有失智症。

80%以上的財富集中在20%的老人身上。有錢的老人或許要面臨的問題比沒錢的老人還要多,如何有智慧,如何規劃與計畫,以免錢花完人還沒死,或是人突然死了,卻沒做任何交代?

講座舉例,一位單親媽媽的方式是賣掉大房子換成小房子,年紀大後用不了那麼大的空間,省去打掃的困擾也多出現金運用。住的部分,台灣現況是屋老人也老,若年輕時購買的是公寓,隨著年紀漸長,可能要考慮是否可以換屋?一般的建議是50-60間就要替70歲後的生活打算,因為我喜歡看日本節目全能住宅改造王,對這個舉例很有感。

留愛不留礙,舉例是家有特殊兒,若父母先行離世,講者介紹合作經濟的自力勞動合作社,讓特殊兒未來有地方托養。預先規劃信託,讓銀行管錢管帳,讓社福機構管遺族照顧。

信託合約的監察人(基金會、NPO、社工、會計師、律師),信託合約成立後款項即撥到信託專戶,由受託人(銀行或是會計師)進行款項的使用核銷,銀行依據信託金額收取手續費。

歐洲是最早開始少子化的地方,因此也建構較多的制度可讓台灣作為借鏡,例如社宅,舊屋改建等。德國還有住宅合作社。台灣也開始有青銀共居、跨世代共居等實驗,但這類型的住宅考驗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信賴關係,畢竟台灣多數都是與家人同住的住宅形式。

信託訂定前要想想主軸是什麼?想要什麼樣的管理方式?期限為何?

在信託前可以先整理

財產清冊,親屬關係,社會關係,有沒有想要達成的願望?物品的去向?

金錢以外的議題好像比較少人關注,我覺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勝過金錢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ei的沙龍
2會員
30內容數
書 知識 自我成長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前言 2022-12-06的聯合報,有篇薛承泰寫的<「養兒妨老」的獨老危機>。意思是台灣有"獨老"的危機,而且,以往社會有「養兒防老」:老後存款不多,年金又少,無法應付生活開銷,但因子女較多,每人拿一點孝親費,就能生活無虞,甚至還能有點餘款;然而,那種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現在要注意的是「養兒妨老」或
Thumbnail
前言 2022-12-06的聯合報,有篇薛承泰寫的<「養兒妨老」的獨老危機>。意思是台灣有"獨老"的危機,而且,以往社會有「養兒防老」:老後存款不多,年金又少,無法應付生活開銷,但因子女較多,每人拿一點孝親費,就能生活無虞,甚至還能有點餘款;然而,那種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現在要注意的是「養兒妨老」或
Thumbnail
筆記:保險員邀約的講座,主講會計師陳玉翎 如果有那麼一天,該要如何因應?健康的時候要幫助未來的自己,這時就需要保險+信託,以前以為信託是資產族才需要的,透過這次的講座知道,高資產族多數都預先做好規劃,反而是一般人會覺得自己的資產不多應該不需要?殊不知這才是造成兄弟鬩牆,姊妹翻臉的最大主因。 根據統計
Thumbnail
筆記:保險員邀約的講座,主講會計師陳玉翎 如果有那麼一天,該要如何因應?健康的時候要幫助未來的自己,這時就需要保險+信託,以前以為信託是資產族才需要的,透過這次的講座知道,高資產族多數都預先做好規劃,反而是一般人會覺得自己的資產不多應該不需要?殊不知這才是造成兄弟鬩牆,姊妹翻臉的最大主因。 根據統計
Thumbnail
前幾集我們探討了大家長壽衍生出退休金、身體保健、心態上接受度,以及現代人為什麼不結婚等問題,這一集小倉鼠用專題企劃的方式,討論長壽造成【世代衝突】及【房地產】主題單獨拉出來,探討當人生拉長後,三代同堂可能演變成四代同堂,一個家族裡,開始出現曾孫子和曾祖先同時存在,可能造成的衝突現象。 #帳號經濟
Thumbnail
前幾集我們探討了大家長壽衍生出退休金、身體保健、心態上接受度,以及現代人為什麼不結婚等問題,這一集小倉鼠用專題企劃的方式,討論長壽造成【世代衝突】及【房地產】主題單獨拉出來,探討當人生拉長後,三代同堂可能演變成四代同堂,一個家族裡,開始出現曾孫子和曾祖先同時存在,可能造成的衝突現象。 #帳號經濟
Thumbnail
文 / 張金鶚 台灣已邁入老年化的社會,老年人的居住安排亦成為當前重要的社會課題。過去強調「養兒防老」,然現在受到高房價的衝擊,年輕人在外租屋或勉強購買小宅承受房貸壓力之苦,自身難保。 當下老年人必須自力救濟,在有限的退休金縮減下,如何讓老年人有品質的快樂生活,「以房養老」將逐漸成為趨勢。
Thumbnail
文 / 張金鶚 台灣已邁入老年化的社會,老年人的居住安排亦成為當前重要的社會課題。過去強調「養兒防老」,然現在受到高房價的衝擊,年輕人在外租屋或勉強購買小宅承受房貸壓力之苦,自身難保。 當下老年人必須自力救濟,在有限的退休金縮減下,如何讓老年人有品質的快樂生活,「以房養老」將逐漸成為趨勢。
Thumbnail
遺產,真的是人生的「後事」嗎? 「遺產」太少,惹子孫嫌;遺產「太多」,也常分不平均,引起兄弟姐妹糾紛、甚至訴訟。 看了太多的新聞事件,還有周邊發生的真實故事,認真覺得這件「身後事」,其實真的要「生前做」。
Thumbnail
遺產,真的是人生的「後事」嗎? 「遺產」太少,惹子孫嫌;遺產「太多」,也常分不平均,引起兄弟姐妹糾紛、甚至訴訟。 看了太多的新聞事件,還有周邊發生的真實故事,認真覺得這件「身後事」,其實真的要「生前做」。
Thumbnail
照顧父母親是做子女的基本責任,相信這應該不會有人有意見才是。 但若是兄弟姐妹之間有困難時,彼此之間是否該伸出援手? 站在父母的角度,這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但站在兄弟姐妹的角度,或許會有著「矛盾」的思維。
Thumbnail
照顧父母親是做子女的基本責任,相信這應該不會有人有意見才是。 但若是兄弟姐妹之間有困難時,彼此之間是否該伸出援手? 站在父母的角度,這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但站在兄弟姐妹的角度,或許會有著「矛盾」的思維。
Thumbnail
在以前的中華文化中,因為有儒家思想的正名及其根深蒂固的養成計畫,君臣父子-父是父,子是子,各司其職,各安其位,於是養兒防老是一件很靠譜的事,大部分父母親一生中最大的祈求,往往也就是把兒女拉拔長大,好讓年老後的他們老有所依。
Thumbnail
在以前的中華文化中,因為有儒家思想的正名及其根深蒂固的養成計畫,君臣父子-父是父,子是子,各司其職,各安其位,於是養兒防老是一件很靠譜的事,大部分父母親一生中最大的祈求,往往也就是把兒女拉拔長大,好讓年老後的他們老有所依。
Thumbnail
常常想保險規劃是幫助客戶做風險轉嫁的好工具,但是真的遇到以下狀況 單身孤單終老、已婚但無子女未來老殘照顧,我該如何把我的錢用來照顧好自己呢? 我是單親媽媽:害怕哪一天意外發生走了,我未成年的孩子如何被受到最好的照顧呢? 我是個大老闆:資產很多,但家庭略微複雜,很多錢方面的事情安排,希望
Thumbnail
常常想保險規劃是幫助客戶做風險轉嫁的好工具,但是真的遇到以下狀況 單身孤單終老、已婚但無子女未來老殘照顧,我該如何把我的錢用來照顧好自己呢? 我是單親媽媽:害怕哪一天意外發生走了,我未成年的孩子如何被受到最好的照顧呢? 我是個大老闆:資產很多,但家庭略微複雜,很多錢方面的事情安排,希望
Thumbnail
讀書﹑工作﹑退休,這個經歷世紀不變的三步曲在今天高齡化﹑生活壓力具大和孤獨感沉重的社會正式完結了。我們正式進入長壽人生,退休不再是悠長假期。
Thumbnail
讀書﹑工作﹑退休,這個經歷世紀不變的三步曲在今天高齡化﹑生活壓力具大和孤獨感沉重的社會正式完結了。我們正式進入長壽人生,退休不再是悠長假期。
Thumbnail
大多的理財文章都偏向以「投資」居多,畢竟這是大部分的人會有興趣的議題,甚至會期待能藉此「翻身」,但之所以熱衷投資的真正原因為何? 或許,被債務所逼也是可能的選項之一……
Thumbnail
大多的理財文章都偏向以「投資」居多,畢竟這是大部分的人會有興趣的議題,甚至會期待能藉此「翻身」,但之所以熱衷投資的真正原因為何? 或許,被債務所逼也是可能的選項之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