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尋臺北新記憶-穿梭古建築的藝文迴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raw-image

相信提到中山捷運站,大家一定想到是逛街的好所在,
但你們知道這附近的建築都充滿著歷史嗎~
臺北當代藝術館、臺北光點、線形公園、中山藏藝所
跟著黃啟清老師及李麗卿老師走讀,才發現這些建築背後的歷史。

raw-image
raw-image

從建成國中及臺北當代藝術館作為散步起點
原先為日治時期的「建成小學校」
因為當時受到日本西化運動的影響,
所以建築具有英式磚造建築與古典建築元素的建築風格。
當時學校門口的廣場上多選用南洋植物栽種,
如大王椰子樹、蘇鐵等,此選擇深具當時日本實施殖民「南進策略」的象徵意涵。

raw-image

大家在逛街時,一定對這棟白色洋式建築不陌生吧~
臺北光點在日治時期原本是「美國駐臺北領事館」
但在民國68年到民國86年的18年間,都處於荒煙蔓草中,
直到成為第三級古蹟後, 才恢復現在的老洋房樣貌,並邀請團隊進駐。
經過了老師的介紹,顛覆了原先對中山的想像,
原來這些建築都有著不同的故事,
對中山的想像不再僅有逛街等想像,
今後到了中山有了新舊的畫面結合,期待瞭解更多的臺北樣貌。

#2022史蹟趴趴GO #走尋臺北新記憶
#臺北#史蹟 #走讀 #中山 #臺北光點 #臺北當代藝術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這篇史蹟內容稍好些。
avatar-img
2023年 史蹟趴趴GO細說臺北事的沙龍
5會員
12內容數
2023/10/26
2023年史蹟趴趴GO-細說臺北事,走訪了大稻埕、北投等區域 隨著導覽老師們細細述說 讓我們共同聆聽今年最後一天的走讀活動
Thumbnail
2023/10/26
2023年史蹟趴趴GO-細說臺北事,走訪了大稻埕、北投等區域 隨著導覽老師們細細述說 讓我們共同聆聽今年最後一天的走讀活動
Thumbnail
2023/10/18
2023年史蹟趴趴GO-細說臺北事,走訪了萬華、艋舺、臺北車站、信義等區域 隨著導覽老師們細細述說
Thumbnail
2023/10/18
2023年史蹟趴趴GO-細說臺北事,走訪了萬華、艋舺、臺北車站、信義等區域 隨著導覽老師們細細述說
Thumbnail
2023/10/12
2023年史蹟趴趴GO-細說臺北事 雙十連假走訪了萬華、艋舺、北投、南港等區域 隨著導覽老師們細細述說
Thumbnail
2023/10/12
2023年史蹟趴趴GO-細說臺北事 雙十連假走訪了萬華、艋舺、北投、南港等區域 隨著導覽老師們細細述說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因為疫情關係,快兩年沒來台中,上次的旅遊網誌寫的是草悟道廣場,不過我都沒有留存檔....
Thumbnail
因為疫情關係,快兩年沒來台中,上次的旅遊網誌寫的是草悟道廣場,不過我都沒有留存檔....
Thumbnail
相信提到中山捷運站,大家一定想到是逛街的好所在, 但你們知道這附近的建築都充滿著歷史嗎~ 臺北當代藝術館、臺北光點、線形公園、中山藏藝所 跟著黃啟清老師及李麗卿老師走讀,才發現這些建築背後的歷史。
Thumbnail
相信提到中山捷運站,大家一定想到是逛街的好所在, 但你們知道這附近的建築都充滿著歷史嗎~ 臺北當代藝術館、臺北光點、線形公園、中山藏藝所 跟著黃啟清老師及李麗卿老師走讀,才發現這些建築背後的歷史。
Thumbnail
本文轉載自台北村落之聲。台北村落之聲是城市與大家的有機發聲體,藉由網站, 為城市的大小事發聲, 也讓關心城市空間的你我互通消息。
Thumbnail
本文轉載自台北村落之聲。台北村落之聲是城市與大家的有機發聲體,藉由網站, 為城市的大小事發聲, 也讓關心城市空間的你我互通消息。
Thumbnail
公車駕駛撥動開關,車門立即匡啷匡啷的向兩邊彈開,這一站是信義路杭州南路口,斜對面一片白體藍頂的建築映照著藍白色的天空,是台北重要的地標之一,也是我中學生活的起點。時間會撫釋傷痛,也會改變許多東西。
Thumbnail
公車駕駛撥動開關,車門立即匡啷匡啷的向兩邊彈開,這一站是信義路杭州南路口,斜對面一片白體藍頂的建築映照著藍白色的天空,是台北重要的地標之一,也是我中學生活的起點。時間會撫釋傷痛,也會改變許多東西。
Thumbnail
台中小旅行,我們來到臺中市役所,從對街即看到高聳穹頂,米字窗框有著精緻華麗的勳章飾,每每遇見高大白色西洋古典建築總會讓Tang有種進入不同時空國境的感覺。
Thumbnail
台中小旅行,我們來到臺中市役所,從對街即看到高聳穹頂,米字窗框有著精緻華麗的勳章飾,每每遇見高大白色西洋古典建築總會讓Tang有種進入不同時空國境的感覺。
Thumbnail
​ 台北市城中區日治時期台北城最核心地帶。就地理位置在今日台所在地台北市西南側,本地帶地勢平坦之地形。本區發展較鄰近的艋舺、大龍洞、大稻埕晚開發,因清治時期設立台北府治而形成市街,後為中華民國總統府及中央行政機關所在地成為行政機關所在區域。這裡是昔日城中區值得旅人慢慢地探索。這次接續沅陵商圈、重南
Thumbnail
​ 台北市城中區日治時期台北城最核心地帶。就地理位置在今日台所在地台北市西南側,本地帶地勢平坦之地形。本區發展較鄰近的艋舺、大龍洞、大稻埕晚開發,因清治時期設立台北府治而形成市街,後為中華民國總統府及中央行政機關所在地成為行政機關所在區域。這裡是昔日城中區值得旅人慢慢地探索。這次接續沅陵商圈、重南
Thumbnail
​  台北市城中區日治時期台北城最核心地帶。就地理位置在今日台所在地台北市西南側,本地帶地勢平坦之地形。本區發展較鄰近的艋舺、大龍洞、大稻埕晚開發,因清治時期設立台北府治而形成市街,後為中華民國總統府及中央行政機關所在地成為行政機關所在區域。這裡是昔日城中區值得旅人慢慢地探索。來一趟台北市商業處輔導
Thumbnail
​  台北市城中區日治時期台北城最核心地帶。就地理位置在今日台所在地台北市西南側,本地帶地勢平坦之地形。本區發展較鄰近的艋舺、大龍洞、大稻埕晚開發,因清治時期設立台北府治而形成市街,後為中華民國總統府及中央行政機關所在地成為行政機關所在區域。這裡是昔日城中區值得旅人慢慢地探索。來一趟台北市商業處輔導
Thumbnail
經歷了80多年曾作為「臺灣航業公司」與「臺灣省公路局」的大樓建築,最後是以「交通部公路總局」之名,經認定為古蹟後經過27個月包括外觀復原與內部修復後,特別是還原了已被拆除的屋頂塔樓部分以「原貌復原」的主要策略,轉身以「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華麗轉身......
Thumbnail
經歷了80多年曾作為「臺灣航業公司」與「臺灣省公路局」的大樓建築,最後是以「交通部公路總局」之名,經認定為古蹟後經過27個月包括外觀復原與內部修復後,特別是還原了已被拆除的屋頂塔樓部分以「原貌復原」的主要策略,轉身以「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華麗轉身......
Thumbnail
在臺北求學的高中學子,應該對「北車」——臺北車站一詞不陌生。 今天想分享的,是臺北車站背後,我們也許未曾凝視過的城市風景。 臺北畫刊第582期 那些歷史 歷史課本曾經提及,臺灣的鐵路建設始自清朝劉銘傳擔任巡撫的時期,日治的1908年,臺灣也蓋了第一條縱貫鐵路。 然你可曾想過,眼前看到的臺北車站建築
Thumbnail
在臺北求學的高中學子,應該對「北車」——臺北車站一詞不陌生。 今天想分享的,是臺北車站背後,我們也許未曾凝視過的城市風景。 臺北畫刊第582期 那些歷史 歷史課本曾經提及,臺灣的鐵路建設始自清朝劉銘傳擔任巡撫的時期,日治的1908年,臺灣也蓋了第一條縱貫鐵路。 然你可曾想過,眼前看到的臺北車站建築
Thumbnail
公館在日治時期私鐵臺北鐵道株式會社興建萬華車站至新店車站的鐵道時,即在臺北市南緣水道町內,鄰近文山郡公館處設有公館車站,造成地名公館向北移動。而西北方不足1公里處的臺北帝國大學(今臺灣大學)附近亦設有水源地車站。戰後臺灣鐵路管理局買收此線,成為台鐵新店線。 圖片來源:Google Map
Thumbnail
公館在日治時期私鐵臺北鐵道株式會社興建萬華車站至新店車站的鐵道時,即在臺北市南緣水道町內,鄰近文山郡公館處設有公館車站,造成地名公館向北移動。而西北方不足1公里處的臺北帝國大學(今臺灣大學)附近亦設有水源地車站。戰後臺灣鐵路管理局買收此線,成為台鐵新店線。 圖片來源:Google Map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