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展覽|老建築.新空間。塵與時:從宇宙到居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台北車站前,位在忠孝西路懷寧街口,由日本建築師渡邊節設計、1937年以鋼筋混泥土構成的「大阪商船株式會社臺北支社」,是有著屋頂塔樓、呼應當時日本「復興亞洲」政策的「興亞式」建築,在當時是擁有室內冷暖中央空調、電話電力系統與新式衛生設備與避雷針的現代建築。

建築落成時的照片(圖片來源:國立臺灣圖書館)

建築落成時的照片(圖片來源:國立臺灣圖書館)

經歷了80多年曾作為「臺灣航業公司」(1946)與「臺灣省公路局」(1958)的大樓建築,最後是以「交通部公路總局」之名,經認定為古蹟後移交文化部委託徐裕健建築師進行修復,經過27個月包括外觀復原與內部修復後,特別是還原了已被拆除的屋頂塔樓部分以「原貌復原」的主要策略,轉身以「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之姿登場,成為以攝影、影像為主軸的美術館展覽交流空間。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原大阪商船株式會社臺北支店)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提供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原大阪商船株式會社臺北支店)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提供

活化再利用的新空間裡共有三層,一樓是來自原本華山1914裡的〈未來市〉所延伸出的〈未來市x COFFEE TO〉商場市集與咖啡館業態;二、三樓作為展覽展示之用,空間上保留了原本的格局,成為一個個或獨立或相互串連的展示室。

一樓是來自原本華山1914裡的〈未來市〉。

一樓是來自原本華山1914裡的〈未來市〉。

中心內的COFFEE TO咖啡館是鄰近區域裡,最鬧中取靜的咖啡空間。

中心內的COFFEE TO咖啡館是鄰近區域裡,最鬧中取靜的咖啡空間。

迴旋的樓梯是室內空間的一大特色。

迴旋的樓梯是室內空間的一大特色。


開幕首展在三樓所展出的是《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由臺北藝術大學林宏璋教授策展,用鏡子為比喻,探討20世紀中期以前的台灣攝影史脈絡,展覽包括19世紀西方攝影家鏡頭底下的台灣風土「帝國凝視的慾望折射」、而「第三代攝影」隨著日本殖民進入台灣所留下的寫真紀錄「日本殖民與影像治管」、從殖民日人到台人看待人像攝影角度的「寫真到翕像的視覺文化」與逐漸發展出台灣第一代攝影作品多元影像語的「現代主義」等章節,共計有六百多幀的攝影作品,並且邀9組當代攝影家以「藝術研究」計畫方式展出,轉譯或重新詮釋攝影資產,以回應臺灣早期攝影史,而這些作品穿插其中,在觀展時如果看到貌似當代作品,或是多媒體作品的展現,這些就正是當代藝術家們與之對話的創作。

《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

《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

《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

《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

展場裡,台灣第一代攝影作品多元影像語的「現代主義」展區。

展場裡,台灣第一代攝影作品多元影像語的「現代主義」展區。

二樓的另一個展覽《塵與時:從宇宙到居所》巡迴全球6個城市,在臺灣作為亞洲唯一也是最終站。由紐約國際攝影中心展覽企劃總監、獨立策展人David Campany策劃,展覽從一張灰塵孳生的照片而起,這張來自1920年超現實主義大師曼.雷(Man Ray)拍攝達達主義倡議者杜象其工作室裡,一件正在創作中的作品。曼.雷透過鏡頭創作出鋪滿灰塵在一片玻璃上的照片,後來命名為〈灰塵滋生〉(Dust Breeding)。而這張照片也引起後人們的熱烈討論,其究竟是一張紀錄照?還是一幅創作作品?抑或是一枚藝術作品的紀錄照呢?

《塵與時:從宇宙到居所》展覽從一張灰塵孳生的照片而起。201室。

《塵與時:從宇宙到居所》展覽從一張灰塵孳生的照片而起。201室。

牆壁特別漆上了綠色的展間,展出以黑白照片為主。

牆壁特別漆上了綠色的展間,展出以黑白照片為主。

《塵與時:從宇宙到居所》展場一隅

《塵與時:從宇宙到居所》展場一隅

展出各種與「灰塵」有關的雜誌展品

展出各種與「灰塵」有關的雜誌展品

遊牧民族(第一部分)Nomads (Part I) Xavier Ribas. (牆)。桌面是《一幅畫的128個細節照片》From 128 Fotos von einem Bild, Halifax 1978.

遊牧民族(第一部分)Nomads (Part I) Xavier Ribas. (牆)。桌面是《一幅畫的128個細節照片》From 128 Fotos von einem Bild, Halifax 1978.

展覽從灰塵照延伸,連結起60多組選件,「小至居所、大至宇宙」的空間尺度,探索過去一世紀以來攝影與藝術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整個展覽總脫離不了灰塵,而私自認為展覽可看之處,在於它的面向很不一樣,觀者恐在一開始觀看時很難理解,正因其為非典型的展覽形式:它不太用年代切分、沒有鮮明的闡述主題、沒有熟知的攝影大師(甚至來自拍賣網站),策展人喜愛翻玩「巧合」趣味,每件都蘊含不同意義,看似無關又夾帶著某些關聯脈絡。

有著灰牆的203展間展出以近代為主的彩色照片。左是《深處》(In Deeper)

有著灰牆的203展間展出以近代為主的彩色照片。左是《深處》(In Deeper)

這個展覽是在〈國家攝影文化中心〉二樓、三間被漆上不同顏色的房間裡,有著模糊的年代分野,那些看似相互無關的作品間,在觀看展覽、欣賞照片的同時,也是對這個舊空間修復後的嶄新發現。各位可以在看展時拿取一本導覽手冊,並搭配節目裡的訪談與作品介紹,在觀看作品時會更有不同的理解與想像。

用圓領T恤清潔鏡頭的系列作品,母湯!(by James Perse Adobe)

用圓領T恤清潔鏡頭的系列作品,母湯!(by James Perse Adobe)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NCPI, National Center of Photography and Images
2F|【塵與時:從宇宙到居所】|展出至2021.07.11
3F|【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展出至2021.08.01
(展出時間恐因疫情有所調整,請上官網確認)

這回儘管《塵與時:從宇宙到居所》策展人無法來台,我們邀請到展覽執行的劉依盈小姐到廣播節目受訪,引述策展人的想法,就像拾起一顆顆地珍珠,如數家珍地與我們分享展覽裡有機的箇中奧妙,像是串起了相扣接的脈絡紋理,也讓我們發現攝影展另種的可能形式與面向。
線上收聽導覽 (podcast)

《塵與時:從宇宙到居所》 A HANDFUL OF DUST 手冊

《塵與時:從宇宙到居所》 A HANDFUL OF DUST 手冊

Pocket Dust-Off spray 攜帶式除塵空氣罐。

Pocket Dust-Off spray 攜帶式除塵空氣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吳東龍的設計發現的沙龍
172會員
68內容數
2020-2021針對城市為《文化快遞》撰寫的觀察文章。
2022/02/13
今年是大貓年,收到一組招貓扭蛋,藉此來和大家分享很多人都喜歡的,俗稱「招財(福)貓」(招き貓)。一般來說,許多人對於招財貓的了解,或許可以從最簡單的、區分出舉右手的是招財納福、舉左手是招貴(客)人開始。 有關招財貓 今戸焼丸〆猫 九谷焼招き貓 古瀨戶型招き貓 三河系土人形の招き貓 常滑型招き貓
Thumbnail
2022/02/13
今年是大貓年,收到一組招貓扭蛋,藉此來和大家分享很多人都喜歡的,俗稱「招財(福)貓」(招き貓)。一般來說,許多人對於招財貓的了解,或許可以從最簡單的、區分出舉右手的是招財納福、舉左手是招貴(客)人開始。 有關招財貓 今戸焼丸〆猫 九谷焼招き貓 古瀨戶型招き貓 三河系土人形の招き貓 常滑型招き貓
Thumbnail
2022/01/26
書介裡指出:「格蘭特教授在書中透過令人信服的心理學研究成果,以及各種日常生活上的案例,以強而有力的論證說明『給予者最有力量』的道理,並告訴我們,未來將是『分享』和「合作』的時代,成功的鎖鑰在於『謙遜』和『柔軟』。」 似乎揭示了想要成為「人中之龍」或「上等人」,成為「給予者」是讀者的唯一選擇。
Thumbnail
2022/01/26
書介裡指出:「格蘭特教授在書中透過令人信服的心理學研究成果,以及各種日常生活上的案例,以強而有力的論證說明『給予者最有力量』的道理,並告訴我們,未來將是『分享』和「合作』的時代,成功的鎖鑰在於『謙遜』和『柔軟』。」 似乎揭示了想要成為「人中之龍」或「上等人」,成為「給予者」是讀者的唯一選擇。
Thumbnail
2022/01/18
你很難想像,可以在魚市場切分鮪魚的雙手, 也可以設計製作出讓人心動不已的服裝款式。 這本書裡,皆川先生還分享了很多獨特的經歷,每個階段都為現今自己建構出更加完整的人格,蓄積了面對事物與未來的能量。透過閱讀本書,給自己在新的一年裡,一個變得更好的機會。
Thumbnail
2022/01/18
你很難想像,可以在魚市場切分鮪魚的雙手, 也可以設計製作出讓人心動不已的服裝款式。 這本書裡,皆川先生還分享了很多獨特的經歷,每個階段都為現今自己建構出更加完整的人格,蓄積了面對事物與未來的能量。透過閱讀本書,給自己在新的一年裡,一個變得更好的機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經過一段時間重新整理,日前迎來第一檔展覽另存新檔 OPEN A NEW PAGE。展覽現場由六大主題所構成,分別為城中美術館、虛擬式Cafe、記憶唱片行、類比收發室、請問市長室與AI網咖。利用現代美學創意、未來科技與舊有建築重新搭起對話的橋樑,這邊分享幾個我覺得有趣的展覽作品。
Thumbnail
經過一段時間重新整理,日前迎來第一檔展覽另存新檔 OPEN A NEW PAGE。展覽現場由六大主題所構成,分別為城中美術館、虛擬式Cafe、記憶唱片行、類比收發室、請問市長室與AI網咖。利用現代美學創意、未來科技與舊有建築重新搭起對話的橋樑,這邊分享幾個我覺得有趣的展覽作品。
Thumbnail
因為疫情關係,快兩年沒來台中,上次的旅遊網誌寫的是草悟道廣場,不過我都沒有留存檔....
Thumbnail
因為疫情關係,快兩年沒來台中,上次的旅遊網誌寫的是草悟道廣場,不過我都沒有留存檔....
Thumbnail
相信提到中山捷運站,大家一定想到是逛街的好所在, 但你們知道這附近的建築都充滿著歷史嗎~ 臺北當代藝術館、臺北光點、線形公園、中山藏藝所 跟著黃啟清老師及李麗卿老師走讀,才發現這些建築背後的歷史。
Thumbnail
相信提到中山捷運站,大家一定想到是逛街的好所在, 但你們知道這附近的建築都充滿著歷史嗎~ 臺北當代藝術館、臺北光點、線形公園、中山藏藝所 跟著黃啟清老師及李麗卿老師走讀,才發現這些建築背後的歷史。
Thumbnail
本文轉載自台北村落之聲。台北村落之聲是城市與大家的有機發聲體,藉由網站, 為城市的大小事發聲, 也讓關心城市空間的你我互通消息。
Thumbnail
本文轉載自台北村落之聲。台北村落之聲是城市與大家的有機發聲體,藉由網站, 為城市的大小事發聲, 也讓關心城市空間的你我互通消息。
Thumbnail
台中小旅行,我們來到臺中市役所,從對街即看到高聳穹頂,米字窗框有著精緻華麗的勳章飾,每每遇見高大白色西洋古典建築總會讓Tang有種進入不同時空國境的感覺。
Thumbnail
台中小旅行,我們來到臺中市役所,從對街即看到高聳穹頂,米字窗框有著精緻華麗的勳章飾,每每遇見高大白色西洋古典建築總會讓Tang有種進入不同時空國境的感覺。
Thumbnail
經歷了80多年曾作為「臺灣航業公司」與「臺灣省公路局」的大樓建築,最後是以「交通部公路總局」之名,經認定為古蹟後經過27個月包括外觀復原與內部修復後,特別是還原了已被拆除的屋頂塔樓部分以「原貌復原」的主要策略,轉身以「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華麗轉身......
Thumbnail
經歷了80多年曾作為「臺灣航業公司」與「臺灣省公路局」的大樓建築,最後是以「交通部公路總局」之名,經認定為古蹟後經過27個月包括外觀復原與內部修復後,特別是還原了已被拆除的屋頂塔樓部分以「原貌復原」的主要策略,轉身以「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華麗轉身......
Thumbnail
在臺北求學的高中學子,應該對「北車」——臺北車站一詞不陌生。 今天想分享的,是臺北車站背後,我們也許未曾凝視過的城市風景。 臺北畫刊第582期 那些歷史 歷史課本曾經提及,臺灣的鐵路建設始自清朝劉銘傳擔任巡撫的時期,日治的1908年,臺灣也蓋了第一條縱貫鐵路。 然你可曾想過,眼前看到的臺北車站建築
Thumbnail
在臺北求學的高中學子,應該對「北車」——臺北車站一詞不陌生。 今天想分享的,是臺北車站背後,我們也許未曾凝視過的城市風景。 臺北畫刊第582期 那些歷史 歷史課本曾經提及,臺灣的鐵路建設始自清朝劉銘傳擔任巡撫的時期,日治的1908年,臺灣也蓋了第一條縱貫鐵路。 然你可曾想過,眼前看到的臺北車站建築
Thumbnail
​ 台北車站周邊方圓一公里內古蹟不少,像是台北當代藝術館、台北郵局、北門、國立台灣博物館鐵道園區、國立台灣博物館、國父史蹟紀念館、三井倉庫等等。近日有一個台北市立古蹟即將在沉默多日後,即將開放。這個古蹟歷史可回顧到西元一九三七年。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英文簡稱:英文簡稱:NCPI)正式成立至今年超過八十
Thumbnail
​ 台北車站周邊方圓一公里內古蹟不少,像是台北當代藝術館、台北郵局、北門、國立台灣博物館鐵道園區、國立台灣博物館、國父史蹟紀念館、三井倉庫等等。近日有一個台北市立古蹟即將在沉默多日後,即將開放。這個古蹟歷史可回顧到西元一九三七年。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英文簡稱:英文簡稱:NCPI)正式成立至今年超過八十
Thumbnail
經過長達16年的整修,2020年7月正式對外開放、掀開神秘面紗、風華絕代的昔日鐵道部廳舍--現名「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多年來此區荒蕪一片,行過臺北車站、北門一帶,不免好奇: 這裡的從前與過去... 而此刻,這裡不再破敗寥落,一反過往無人聞問與理解的落寞及神秘、重現昔日風華...
Thumbnail
經過長達16年的整修,2020年7月正式對外開放、掀開神秘面紗、風華絕代的昔日鐵道部廳舍--現名「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多年來此區荒蕪一片,行過臺北車站、北門一帶,不免好奇: 這裡的從前與過去... 而此刻,這裡不再破敗寥落,一反過往無人聞問與理解的落寞及神秘、重現昔日風華...
Thumbnail
「臺北機廠」在戰後的許多年來是臺灣鐵路管理局維修與改裝車輛的重要基地,功成身退後、它的歷史文化價值被倡議應予以大規模保留,幾番討論、協調外加多波請願與聲援下,這裡終究名正言順地成為國定古蹟而被留存下來、將在文化部的規劃執行下轉型為鐵道博物館園區...
Thumbnail
「臺北機廠」在戰後的許多年來是臺灣鐵路管理局維修與改裝車輛的重要基地,功成身退後、它的歷史文化價值被倡議應予以大規模保留,幾番討論、協調外加多波請願與聲援下,這裡終究名正言順地成為國定古蹟而被留存下來、將在文化部的規劃執行下轉型為鐵道博物館園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