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CFP的日常】消費與投資同步的理財機制,可能存在著怎樣的盲點?

2022/11/1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圖片來源 : Unsplash
作者: 蔣竣植CFP
也歡迎用聽的 : Podcast : https://reurl.cc/LXN7g7

「顧問,我最近找到一個很酷的理財機制,讓我在刷卡消費的同時也能做到投資喔!」

「好特別的理財模式!」我忍不住想來研究看看。

消費的當下都是愉悅的(雖然看到卡費帳單可能會是痛苦的),刷卡消費的同時換算出一定的金額比例,轉換成可供投資的金額並進行扣款投資,似乎可消弭不少消費時所產生的罪惡感!雖然消費是花錢的,但投資有存到錢的感覺,因此可取得心理上的平衡點,真是一個能洞悉人性的理財機制啊!
規則是這樣的,從每筆消費的金額中取其十位數,系統會另外紀錄這十位數的數字並累積,待累積達到100元之後,就會從你的銀行帳戶扣款100元,投資先前所選擇好的基金標的!舉個簡單例子,假設第一筆刷卡消費480元,系統就會另外紀錄80元,第二筆刷卡消費950元,系統另外加計50元,累積80+50元=130元,銀行便會另外從你的帳戶扣除130元,投資所指定的基金。
因此關鍵就在消費金額的十位數,萬一刷個價值1,000元的商品,可就無法累積可供投資的扣款金額。雖然十位數也沒多少錢,但為了能加速累積以啟動投資的機制,未來在消費時說不定會很在乎那兩位數(最好來個199元之類的單筆消費金額,可加速達標!)
  • 投資頻率取決於消費累積金額
只要刷卡消費的十位數每累積到100元,隔天便會進行扣款投資。這其中會遇到兩個可能狀況 :
(1) 投資頻率不固定:
若某個月消費筆數較多,那扣款投資的次數也會增加;相反的,若某個月沒甚麼刷卡消費的機會,扣款投資的次數也就相對較少了。
我們回到投資這件事,就站在減少投資風險的角度,藉著分批投資以降低投資上下震盪的風險,是個不錯的策略,但這個分批投資的時間點,卻不是每個月的固定時間、固定金額(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定期定額),而是不定期(因為不確定何時刷卡金額可累積達標),也不定額(因為累積金額也非剛好100元)。這樣的投資策略無形中也多了很多變數。畢竟這不是單純的存款,而是每天會受到國際各樣大小事影響其價格的基金投資。
投資,重的是紀律,重的是在上漲、下跌時因應的策略,如何在驚滔駭浪的投資市場中,仍保有一定的內心平靜,不該被「消費」的元素給左右才對!
(2) 消費頻率因投資慾望而增加:
如果遇到基金價格處於相對低點(例如今年),而你也認為該投資標的值得逢低投資,可藉此有效壓低平均投資價格,那是否就該努力多消費幾筆,來增加扣款投資的機會? 但如此一來,屆時的刷卡帳單是否會導致無法勇敢面對?
因為想多投資,所以必須多消費,將個人財務報表中的支出(負向)和投資(期待正向)這兩項綁在一起,在財報數字中有點互相抵銷的味道,期待資產增長的效率上備受壓抑,這樣的機制邏輯似乎有點怪怪的!看似有著「零錢投資、小額投資」的積少成多,背後卻須連結著消費金額,讓投資的壓力再疊上一層因努力消費而有著繳卡費的壓力!
消費,重的是預算,重的是對支出現金流的掌握,如何在生活品質與資產增長之中,取得一個相對的平衡,不該被「投資」的元素影響才是!
「聽完你的分析,突然覺得投資和消費應該是兩件事,好像不應該綁在一起!」
「是啊!」
理財可以很簡單,也可以很複雜,關鍵就在於如何執行!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24會員
330內容數
一位熱愛閱讀、喜愛講課、樂於投資、醉心於研究國際政經新聞的書呆子。 希望透過寫作,能讓更多人得到正確的理財觀念及國際觀。 持續進化中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