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想做有聲書…說說「行話」(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關於劇組/製作團隊

聲音導演:負責定旁白/角色的表現基調和聲音表現,也包含監製整部有聲書的後期製作
畫本:作為職稱呢,就是指在團隊中負責把書中所有人物的台詞用不同顏色螢光筆畫出來的人,外包費用會依整本書的字數、要參與演播的人數來訂價,例如,一本55萬字小說,如果有10個演播員,畫完一本的錢大概在7千rmb左右。如果作為名字,就是指那個被畫得紅紅綠綠的書/電子檔。
審聽:負責聽所有演播部分的人員,依工作要求和流程段又分試音審聽和後期審聽。
試音審聽:主要聽參與試音演播員的錄音環境是否符合宅錄要求、投遞的試音檔格式是否正確,然後才會聽咬字、演播能力、講述感、戲感。通過初選的檔案,再發給複審,挑出與期待相符的音色的演播員。(對的,能力優先,音色最後)
後期審聽:審聽重點有兩個(1) 有沒有漏讀、讀錯字;(2)情緒表達是否符合該段落
後期:對軌、音效,演播員把旁白、角色音都交音後,後期的老師們會先對軌,也就是把所有的人聲放不到同的軌上依順序合起來。確定沒問題後,才會加上背景音樂音效。
宣傳:宣傳人員在前期會商談發行的平台,在製作期同步製作宣傳的視覺圖片、文案、排版,依發行排程發布內容。也需要策劃活動,推廣專輯的訂閱數和作品的播放數。
整個流程大概會是這樣:聲導/監制談好版權作品→排好檔期→公開試音(通常是3-7天收件)→初步審查→初選審聽→複選審聽→成立劇組→圍讀(非必要)→演播員依排期交音,通常是一天交1小時的音→後期對軌→後期審聽→返音→演播員重錄重交→後期再對軌→後期再審聽(無限循環或通過)→後期音效音樂→完成→宣傳上架。
在這裡小小說一下「圍讀」,圍讀是來自戲劇製作領域的詞,是演員們以「口語閱讀劇本」的方式來對戲,是介於劇本到正式戲劇中間的表演形式。在電視電影拍攝前,舞台劇排戲過程,都會有圍讀這個環節。現在的市場趨勢,是做「精品多播有聲小說」,展現的形式就是一部「劇」,在網上也可以看到一些有聲書製作工作室,在開錄前,集合所有的劇組成員,從分析小說(劇本)、分析場景、分析角色開始討論,然後進入圍讀。

關於演播員試音要求

試音規則理解:這個段落在試音試音試音這篇文章中提到過,也講到在海選過程中,負責審聽的老師,是如何毫不留情把看不懂試音單,中文理解有毛病的人直接扔垃圾桶拉入黑名單的。
格式要求:在試音單上常常會看到像這樣一串字:48000HZ/24bit/MP3 320kbps CBR/雙聲道
分別是指
採樣:48000HZ,24位
格式設置:MP3 320kbps CBR
聲道:雙聲道
避坑:以上的設製在專業的錄音軟體都能做到,例如Adobe Audition, Cubase……等,這些通常是後期老師規定的,如果不能依照格式交音,導致增加後期老師的工作,很可能就被列入永不合作黑名單。
角色音/旁白音:試單音上會明確說明本單要找的是哪些角色和旁白,旁白是男播還是女播。
避坑:看試音單時一定要從頭開始看,仔細看需求,不要錄到人家不要的東西,增加製作方審聽負擔的,也是會被拉入黑名單的
中音/中書:有聲書審聽結束後,製作方會公布和通知所有試音的演播員,獲選的演播員就叫作「中音」或是「中書」啦,下一步就是進劇組,準備開錄啦~

設備環境軟體操作類:

乾音:在試音單上也會出現要求交「乾音」,意思是指沒有加效果和背景音樂音效的純人聲。乾音也要求聲音乾淨,基本不能有底噪、不能有房混、不能有口水音、不能缺頻。
避坑:除了房混外,其他都可以一眼就從頻譜上看出來,所以如果有這些問題,審聽老師就會直接關掉檔案,拉進垃圾箱。所以交音前一定要自己把這些東西去掉。
房混/混響:房混是房間產生的混響。聲音在空間中遇到障礙後反射,在不同時間抵達麥克風,就會產生混響。如果在太大的空曠房間錄製,混響就會非常明顯。如果音檔一打開就聽到這種聲音,聽了三秒就會被拉進垃圾箱。
避坑:(1)在家裡搭建一個專業或簡易錄音棚;(2)將錄音角設置在家中吸音好的角落(我就是這種);(3) 買一個靜音艙擺在家裡
底噪:上面講的房混是吸音問題,底噪則是隔音問題,底噪的來源包括路邊的車子聲,鄰居的電視聲、家裡的電器運轉聲,也包括電腦的運轉聲。如果試音單上要求不能有底噪,那自己就要把這些東西去掉。如果除掉車聲鄰居聲這種東西,環境音多少都會有,此時還是要有專業的錄音軟體才能較好的降噪
避坑:(1)改建房子,增加隔音效果;(2)學習和熟練錄音軟體基本使用;(3) 和鄰居打一架
噪點:攝影裡也有噪點一詞,在有聲領域噪點指在乾音裡增加一個固定或不固定頻率的「嗶 嗶 嗶 嗶嗶…」或「嘟 嘟 嘟」的背景。一般有聲書錄製試音時不需要加噪點,因為整本書很長,就算沒有中音,也不避擔心被白嫖。但是在廣告或短視頻配音時,試音可能就是整段廣告詞或視頻內容台詞,此時就可以加噪點。增加的方法就要用錄音軟體多軌模式下,增加一軌噪點。
避坑:噪點的音量頻率要控制一下,不要影響審聽。
打標:在有聲書的錄製裡,常見只要是雙播以上,一定會要求打標,在專業錄音軟體裡的「標記」或「增加提示標記」的功能,英文應該是markers。打標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後期老師能快速去對軌。
避坑:不會打標就學唄,不然浪費其他人時間,就是不懂團隊合作
基本功類:
噴麥:指在錄音過程中,說話的氣流在麥克風裡產生噗噗噗的聲音效果,常見就是ㄆ音,像是屁股、跑步、判徒....避免噴麥,要學習控制嘴唇力度、錄到這些會噴麥的音,把頭側一下,讓氣流方向不要懟著麥走,然後就是選擇好的防噴罩了!
口水音:指在說話過程中,口腔內部活動與口水產生的聲音,因為口水音過多,一部分原因就是基本功不足,所以有口水音也會被嫌棄。不過,只要有口水,口水音就可能存在,所以是可以透過練習減少改善的。改善方法:(1)錄音前做好口部操,打開口腔,讓口腔保持在積極的狀態;(2) 在錄音過程中記得喝水,帶走口腔中不必要的水份;(3) 用專業軟體修掉
吃字:把演播稿裡的字詞過份連起來讀了,如果不是為了角色塑造,吃字是不專業的播讀,也可能是個人的習慣。例如:這樣子,讀成醬子,就是一種吃字。在中國各地腔調的說話習慣中,最常被拿出來當作談資的吃字代表是北京腔,北京人平常說話的習慣就是吃字,想練北京腔,除了要練儿化音,吃字還得吃得好,啊,離題了,回來回來,所以在學演播圈裡,北京本地人並沒有大家想的那麼吃香,我也偶爾在一些公開審聽的直播裡聽到:「欸~這個,口腔沒打開,還吃字,這位同學,你是北京人吧?」這樣的話。

個人觀點-行業默契

在培訓課期學錄音軟體操作時,
有同學說「哇!這個就是我們演播員的專業!」,
老師不以為然說「這不叫專業,這是基本能力」。
是的,一位要能在家接單的業餘演播員需要具備基本的修音能力,不然沒有團隊要跟你配合。
我自己修音的過程中也覺得,如果要我去修一個錄音環境不好,底噪超亂、房混大的莫明其妙,基本功爛,換氣聲大、口水音多,設備不位,一堆噴麥……的音,那我寧可換人合作。
真的,演播員如果要在家工作,不要把自己交的作品變成別人的shitty job,後期老師的專業和寶貴的時間真的不是用來修這種東西的。除非真的是強到人家願意捧著飯一口一口餵你吃的演播員,不然還先自己學著拿筷子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6會員
107內容數
有聲書、有聲劇、廣播劇....有什麼差別?一本書化成有聲書的過程中,一個演播人員是如何參與其中?在版權的面前,是作者、愛好者、市場…共贏成長的鎧甲?還是揮向誰的武器?在這個行業中的每個角色,又能從中學到什麼……除了有聲書,演播人員還能參與到哪些作品中?本專題將由演播人員的視角出發,觀察有聲市場的變化與需求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憶裳思思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學習演播和試音過程中,會自然接觸到各種「行話」,本來不覺得有啥高深的啦,但在一些單純有聲書討論的或是想要自製有聲書討論中發現,這些話,還真的是行內話,所以就來說說我所知道的行話吧~
做平台還是做內容/服務?這是在互聯網創業一開始大家都會自問的問題,如今大家最熟知的內容平台包括了Youtube, Spotify, KKBox....等,這些平台他們自製內容嗎? 大部分是不做的,就算做,也只占平台的一小部分,平台的任務創造一個友善的空間,讓內容創作者和他的閱聽人們能有好的互動體驗。
人為什麼要「聽有聲書」,我想除了想用另外一種感官來了解一本書的內容外,還有「人類本身就是喜歡聽故事」的動物,而聽有聲書除了聽故事這一層需求外,還有就是原本這本書的讀者(書迷),希望用更多不同感官的體驗,重現閱讀過程的美好。
我上過很多線上課,我喜歡上線上課,我覺得線上課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但是,課程設計很重要。 那怎樣才是好的演播培訓課呢? 好的/壞的,沒有絕對,這是看每個人的學習習慣,這裡就分享一下我的學習習慣與我喜歡怎樣的上課方式。 演播算是技藝學習類的課程,是一種「光靠上課沒有用」的課。這類課程主要是在相對短的
錄製有聲書、有聲小說時,除非是個人未曾簽約發表過的原創作品,否則很難繞過版權這個大山。中國市占率很高的有聲平台也會面臨到用戶上傳的有聲作品,並未合法取得版權,影響到平台的長期發展。 而一般演播員,雖不以商業營利為目的,但只要公開發布,都是侵犯到原作者的權益。中國創作者對於個人創作版權的意識普及,如果
試音,就像演播試鏡一樣,一個劇要開劇,一本書要開書,「試音」就是前期工作不可少的一個階段。 在加入演播培訓課時,雖然還很菜,但老師從一開始就鼓勵我們要多多試音。在培訓班裡,會有專門的審聽老師幫大家聽過,點出各種問題,作為改善進步的方向。 在中國公開的試音已經有較為制式的征求格式,在徵求的文件上會注明
在學習演播和試音過程中,會自然接觸到各種「行話」,本來不覺得有啥高深的啦,但在一些單純有聲書討論的或是想要自製有聲書討論中發現,這些話,還真的是行內話,所以就來說說我所知道的行話吧~
做平台還是做內容/服務?這是在互聯網創業一開始大家都會自問的問題,如今大家最熟知的內容平台包括了Youtube, Spotify, KKBox....等,這些平台他們自製內容嗎? 大部分是不做的,就算做,也只占平台的一小部分,平台的任務創造一個友善的空間,讓內容創作者和他的閱聽人們能有好的互動體驗。
人為什麼要「聽有聲書」,我想除了想用另外一種感官來了解一本書的內容外,還有「人類本身就是喜歡聽故事」的動物,而聽有聲書除了聽故事這一層需求外,還有就是原本這本書的讀者(書迷),希望用更多不同感官的體驗,重現閱讀過程的美好。
我上過很多線上課,我喜歡上線上課,我覺得線上課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但是,課程設計很重要。 那怎樣才是好的演播培訓課呢? 好的/壞的,沒有絕對,這是看每個人的學習習慣,這裡就分享一下我的學習習慣與我喜歡怎樣的上課方式。 演播算是技藝學習類的課程,是一種「光靠上課沒有用」的課。這類課程主要是在相對短的
錄製有聲書、有聲小說時,除非是個人未曾簽約發表過的原創作品,否則很難繞過版權這個大山。中國市占率很高的有聲平台也會面臨到用戶上傳的有聲作品,並未合法取得版權,影響到平台的長期發展。 而一般演播員,雖不以商業營利為目的,但只要公開發布,都是侵犯到原作者的權益。中國創作者對於個人創作版權的意識普及,如果
試音,就像演播試鏡一樣,一個劇要開劇,一本書要開書,「試音」就是前期工作不可少的一個階段。 在加入演播培訓課時,雖然還很菜,但老師從一開始就鼓勵我們要多多試音。在培訓班裡,會有專門的審聽老師幫大家聽過,點出各種問題,作為改善進步的方向。 在中國公開的試音已經有較為制式的征求格式,在徵求的文件上會注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先測測”聽力”,到第幾個聲音才”聽懂”我在說什麼呢? (用耳機效果較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OFsYGenU30在公開班時我做這聽力測驗,經驗了卅餘期,四、五百位學員的測試,約90%的人都說是第三、四段時才聽清楚我在說什麼!以第四段音檔佔最多數。
Thumbnail
過兩週要去一家基金會做聲音講座,只要有外出演講、教學,我都會請承辦的夥伴拍一張上課教室的音響設備給我看看,這家用的混音器頂複雜的。 這一堆旋鈕、推桿就令人卻步了,所以主辦方的朋友跟我說同事們都不敢動這台上面的東西。 說起混音器,在進入比較專業的討論前,先給大家看一個影片,大家對混音師的幻想,頂好
"增進聲語說服力"的前題在於"開發人聲質量域上",音質明亮、咬字清晰、抑揚頓挫等等對於聲語說服力與魅力有關的描述,要做的出來都要有更好的發聲能力去做支持。 在"增進聲語說服力"的課程中,有三個主題,包含了斷句節奏、音高音域四象限所組成的聲語情境,以及音質上令聲音有魅力、說服力的重要關鍵。
Thumbnail
響度這個問題大家也討論了很久,國外各大串流平台、廣播電視頻道都建立了各自的響度規範,雖然數值有一點點差異,但可說大多認同差不多的響度規範了。最近徐譽庭導演新上映的「不夠善良的我們」戲劇播出後,發現在家收看電視首播與OTT播出聲音上有很大的不同,發了一篇文提出台灣影視聲音一直以來存在的忽大忽小、聲音規
我是在默讀時,腦海中有把聲音的那類人。 而看不同的作品,好像那一把聱音也不盡相同。
Thumbnail
在聲音後製業界,不論是配樂家或是音效師,很多人都有蒐集聲音的習慣,蒐集聲音就像攝影師一樣,大家都想捕捉到一些特別的當下,而這些靠自己採集到的聲音,也是非常好用的作曲、或聲音設計素材哦。
Thumbnail
這是一個專門為了「音聲表演」而設計的劇本,因此它可能會跟一般欣賞用的文字作品有所不同,而更像是給表演工作者閱讀的「工作用指南書」。 如果您想取得這部作品的授權進行演出,目前(2024.03.21)只要透過一百元就能夠取得授權。詳情請參考我另一篇文章提到的「百金聲煉」企劃。
Thumbnail
在聊聊怎麼讓你的聲音更乾淨以前,我們先來談談作曲家的工作內容。 如果你參與的作品是電影規格的話,可能音樂製作的流程就會分開,有專業的錄音師幫你錄音、有混音師幫你混音…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先測測”聽力”,到第幾個聲音才”聽懂”我在說什麼呢? (用耳機效果較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OFsYGenU30在公開班時我做這聽力測驗,經驗了卅餘期,四、五百位學員的測試,約90%的人都說是第三、四段時才聽清楚我在說什麼!以第四段音檔佔最多數。
Thumbnail
過兩週要去一家基金會做聲音講座,只要有外出演講、教學,我都會請承辦的夥伴拍一張上課教室的音響設備給我看看,這家用的混音器頂複雜的。 這一堆旋鈕、推桿就令人卻步了,所以主辦方的朋友跟我說同事們都不敢動這台上面的東西。 說起混音器,在進入比較專業的討論前,先給大家看一個影片,大家對混音師的幻想,頂好
"增進聲語說服力"的前題在於"開發人聲質量域上",音質明亮、咬字清晰、抑揚頓挫等等對於聲語說服力與魅力有關的描述,要做的出來都要有更好的發聲能力去做支持。 在"增進聲語說服力"的課程中,有三個主題,包含了斷句節奏、音高音域四象限所組成的聲語情境,以及音質上令聲音有魅力、說服力的重要關鍵。
Thumbnail
響度這個問題大家也討論了很久,國外各大串流平台、廣播電視頻道都建立了各自的響度規範,雖然數值有一點點差異,但可說大多認同差不多的響度規範了。最近徐譽庭導演新上映的「不夠善良的我們」戲劇播出後,發現在家收看電視首播與OTT播出聲音上有很大的不同,發了一篇文提出台灣影視聲音一直以來存在的忽大忽小、聲音規
我是在默讀時,腦海中有把聲音的那類人。 而看不同的作品,好像那一把聱音也不盡相同。
Thumbnail
在聲音後製業界,不論是配樂家或是音效師,很多人都有蒐集聲音的習慣,蒐集聲音就像攝影師一樣,大家都想捕捉到一些特別的當下,而這些靠自己採集到的聲音,也是非常好用的作曲、或聲音設計素材哦。
Thumbnail
這是一個專門為了「音聲表演」而設計的劇本,因此它可能會跟一般欣賞用的文字作品有所不同,而更像是給表演工作者閱讀的「工作用指南書」。 如果您想取得這部作品的授權進行演出,目前(2024.03.21)只要透過一百元就能夠取得授權。詳情請參考我另一篇文章提到的「百金聲煉」企劃。
Thumbnail
在聊聊怎麼讓你的聲音更乾淨以前,我們先來談談作曲家的工作內容。 如果你參與的作品是電影規格的話,可能音樂製作的流程就會分開,有專業的錄音師幫你錄音、有混音師幫你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