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懶麻瓜闖天涯|讓人愛上Liker Social的十大原因——脫離Fb、IG與推特的一片淨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Liker Social是一個怎麼樣的平台呢?

它是在長毛象Mastodon平台上的一個「小分支」「小星球」,在2021年時,由LikeCoin驗證人Liker Social(現在這個驗證人叫這個名字嘛)所創立。目前許多Matters市民,都有駐紮在這小小星球裡。

在這個小星球裡,可以將自己的帳號綁定Liker ID,使你在Liker Social每一篇發文(在這個小宇宙,人們會稱之為「嘟文」),都有機會獲得別人的「拍手」,藉此獲得LikeCoin。

好啦,我實在很難完整好好解釋……幸運地是,區塊勢的 @許明恩 ,早就有《Liker Social:最被低估的 SocialFi 社群平台》一文,以及 @閱讀筆耕 的《閱讀筆耕|社群網路,還權於你,Liker Social(Mastodon)的森羅萬象》,對於什麼是長毛象、什麼是Liker Social有詳細清楚又完整的解釋。

如果你想來Liker Social逛逛,歡迎點選→傳送門邀請

所以,本文結束,謝謝大家(鞠躬) (喂)。


好啦,樹懶,不要鬧,回來,

我在2021年5月22日,加入Liker Social,如今使用已約一年半, 累積至今,我總共發出……呃,11K的嘟文(嚇,我到底都在幹嘛? 真值得稱讚自己。)

raw-image

實話是,我很難三言兩語解釋清楚Liker Social是啥米碗糕(能力太有限制了,樹懶,你太遜了)。

但,身為Liker Social的重度使用者,我絕對有資格,也可以很肯定且熱切地說出,我喜歡Liker Social的原因。

現在,讓我們來盤點,以下十點,洋洋灑灑,Liker Social讓人愛不釋手的原因。


1. 沒有廣告、沒有演算法,一片淨土

FacebookInstagram(早就都是Meta不意外啦)、Twitter,滑一滑最讓人煩躁之處,莫過於會跑出來明明自己沒有追蹤的貼文、帳號以及廣告。這些公司分析使用者的數據與喜好,再販售廣告給你。其實也不是無法理解,畢竟我們再使用Facebook、Instagram與Twitter時,我們一毛錢也沒出,所以平台當然就是……販售我們的注意力與喜好。

而Liker Social,在這個人不多、小小小的星球,目前沒有任何廣告,也沒有任何演算法推文「強迫」給你看使用者可以非常有意識主動選擇自己想要觀看的頻道。(甚至你很受不了誰的發文,要封鎖或靜音亦可。)

選擇首頁,觀看你有追蹤的人;選擇本站,觀看在Liker Social小星球所有人發布的公開貼文;選擇聯邦宇宙則可以看見「整個長毛象Mastodon宇宙」的公開嘟文;在「探索」裡面,有「為你推薦」的帳號、「主題標籤」來了解現在許多人使用的hanstag、以及「嘟文」來了解現在熱門的嘟文。

正是這樣的原因,讓Liker Social成為「主動」讓我流連忘返的平台。而不會變成在FB、IG莫名看了一堆不知所云的短片、整晚時間就溜走的窘境(好啦,有時候就突然克制不了,就被演算法抓走了嘛!)。

raw-image

2. 每篇嘟文上限500字,輕鬆寫文無壓力負擔

比起Twitter的每則貼文只能140個字的限制,在Liker Socia的上限則是多許多。每則上限是500字元(字母、空白鑑與符號,皆會納入在內)。

這樣的500字限制,非常適合書寫短篇與短文。在寫作上,在書寫時有種能降低不必「長篇大論」的壓力感,同時,非常適合拿來練習精煉語句,也適合用於快速紀載生活片刻思緒。

以我自己而言,有許多篇的 #樹懶哈哈笑 系列,在發生地當下或沒隔多久,我會快速在Liker Social記下,等累積到我覺得差不多的份量、與蒐集到相似的主題,在到方格子、Matters等部落格平台,發表成為完整文章。

raw-image

3. 綁定Liker ID,激發每一篇微小的創作

※什麼是Liker ID呢? 你的手機可以下載LikeCoin這個App,
用Facebook、google、twitter、apple等帳號即可註冊產生。
如果你是Matters市民,你就已經有Liker ID囉!

首先,就算沒有Liker ID,還是可以使用Liker Social。

而可以在Liker Social綁定了你的 Liker ID,你發佈的每一篇嘟文,都可以公開、使別人有機會對你的文章內容拍手、給你鼓勵,而這些「讚」,將會化為「賞」成為你的LikeCoin收入

讓讚與賞,成為激勵你創作的一小部分。

raw-image



4. 除了可以對發文拍手,還可以直接用LikeCoin贊助別人文章

除了可以對別人的發文拍手,亦可以直接使用Liker Social每篇文章下方內建「贊助 Support Liker」功能,自己輸入想要贊助對方的LikeCoin。

(Liker Social平台會收1LikeCoin作為手續費)。

raw-image

5. 在主頁,你可以看到自己持有LikeCoin大約等於現價多少美金。

好啦,講到錢錢,儘管現在LikeCoin幣價低迷,但積沙成塔。
Liker Social這個小功能非常貼心,只有自己在自己主頁,可以看到你帳號持有的LikeCoin以現在價格大約總共等值多少美金,雖是非常貼心便利的小設計。

raw-image

6. 好用、可愛、魔性免費的Emoji,用了就會愛不釋手

Line在台灣普及,總覺得除了一開始占盡市場優先,那些可愛的貼圖功不可沒。可愛到讓人……心甘情願花錢錢,買了各式各樣可愛的貼圖。

而在Liker Social的內建Emoji符號,各個都爆炸可愛,它們還——會動!!! 甩頭啦!招手啦!抱抱啦!離開啦!應有盡有。五顏六色、動態活潑。 更重要的是——它們通通免費!

害我每次離開Liker Social,用Line啊、IG聯絡朋友時,總會下意識想用Liker Social的Emoji,然後才發現…..沒得用(咬棉被)。

這種搖頭混腦的Emoji,簡直就像是我每天在辦公椅上的動作哪!

(私心偷偷地說,這魔性的Emoji,我懷疑是完全讓我離不開Liker Social的主因)

raw-image

↑可惡,截圖之後這些可愛的動作沒辦法動,請恭請到Liker Social觀賞~~~



7. 警示語以及投票功能,隨你使用

在Liker Social發文時,有投票功能可以使用,有我非常喜歡的「警示語」功能。

針對一些貼文可能劇透、暴雷、血腥/可怕圖片等情形,發文者可以加上警示語,使閱讀者會先看到警示語,再決定要不要打開來看正文。

又是一個非常貼心的設計,Liker Social簡直比我的男朋友還貼心(啊不對我朋友男朋友)

raw-image

8. 「每篇」發文公開權,隨你調整

比起Instagram只能選擇自己「整個帳號」是「不公開帳號」或「公開帳號」。 Liker Social每篇嘟文,在發文前,可以自行選擇這篇貼文的權限,要全部人都可以瀏覽、所有人都可以瀏覽但不會出現在「探索」裡面、或者有追蹤自己的才可瀏覽。

這樣的自由度,太適合讓創作者/發文者更可以隨心所欲與自在地表達、Murmur,或者是生活黑特抱怨與崩潰(笑)。

raw-image



9.私訊功能,方便私下溝通找人

如同Facebook、Instagram有「私訊息」/「小盒子」的功能,來直接私下聯繫創作者。 Liker Social也貼心設計了「私訊」功能,拉近與其他創作者/讀者的距離,在有事需要溝通時,不必再另換交換Telegram或E-mail,十分具有便利性

raw-image

10. 藍勾勾,不用付錢,不用申請,想Get,自己make

最後一點,應該是最近Liker Social的大家,發現的酷功能。

前一陣子,Twitter在被馬斯克收購後,傳出認證的「藍色勾勾」,要改成訂閱付費制

而在Liker Social上的我們,自己豐衣足食、自給自足、勤勉不倦, 自己的藍勾勾,透過萬能的Emoji,自己加! 通通免費!想要幾個! 有幾個! (霸氣!)

※獲得路徑: 右側的「偏好設定」→「使用者資訊」→在自己的顯示名稱,
加上 :verified: (前後需有半型空白鑑),回到主頁後,就可以Get啦!
raw-image

啊,這樣的一個平台,
綜合上述十點,怎麼能讓人不愛、怎麼能阻止我天天沒事就想掛在那呢?


終於,本文洋洋灑灑十大點,終於在樹懶興奮快樂地嘮叨下,結束。

如果還沒使用過Liker Social,推薦你直接來感受一下這片純樸淨土的魅力

(一起用Emoji甩頭甩起來)。
→→→Liker Social傳送門在此

最後,我想說,沒有什麼事情是「真正免費/無償」的(如果覺得有,那其實只是正在付出代價但不得而知), Liker Social幸運地是有人願意建立、維護、改進,以及有人願意出資與贊助,才如此幸運地,讓我今天有這樣美好的平台可以使用。

如果喜歡一個地方,最好的方式,就是為其貢獻,讓自己喜歡的地方,能長長久久的存在。

現在,Liker Social目前開放了小額、可以自己決定的訂閱/贊助,只要每個月一美元,就可以來協助平台的運行囉!

↓↓↓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liker_social?fan_landing=true

愛發電:
https://afdian.net/@likersocial

謝謝Liker Social,總是讓我無拘無束在上面玩耍!

P.S 這篇文章,最早構想是想在今年5/22,使用Liker Social時發表的,嘿嘿嘿,我就這樣,拖了大半年,嘿嘿嘿。

P.PS 感謝 @碼農日常 的Liker Social讓我截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樹懶的生活的沙龍
173會員
173內容數
跟著樹懶一起吃,一直吃, 吃遍天下美食,那就是人生的美事樂事。 我們沒有胖,只是我們有時候,美麗英俊,不小心擴大。
2023/11/22
如果我沒在寫作,那我就是在努力過好我的生活; 如果我正在寫作,那正是我在過好我的生活。
Thumbnail
2023/11/22
如果我沒在寫作,那我就是在努力過好我的生活; 如果我正在寫作,那正是我在過好我的生活。
Thumbnail
2023/11/19
就算認識了A這麼久,我還是天天被驚艷,嘆為觀止,她的腦子到底都裝一些什麼! 收錄【茶館】、【不好喝,怎麼辦?】與【腦子到底都裝什麼?】三則。 【茶館】 樹懶喜歡泡咖啡廳,但不怎麼喝咖啡。 所以,一個週日, 我決定和好友刺蝟,約去一家在我口袋名單中的茶館。
Thumbnail
2023/11/19
就算認識了A這麼久,我還是天天被驚艷,嘆為觀止,她的腦子到底都裝一些什麼! 收錄【茶館】、【不好喝,怎麼辦?】與【腦子到底都裝什麼?】三則。 【茶館】 樹懶喜歡泡咖啡廳,但不怎麼喝咖啡。 所以,一個週日, 我決定和好友刺蝟,約去一家在我口袋名單中的茶館。
Thumbnail
2023/11/15
泰勒絲:時代巡迴演唱會電影《Taylor Swift: The Eras Tour》| 買不到Taylor Swift演唱會門票? 那腦粉樹懶就看爆她的演唱會電影| 分享兩次進影聽的觀影體驗,一次威秀泰坦廳,一次一般廳。 樹懶 X Taylor Swift,Never go out of style
Thumbnail
2023/11/15
泰勒絲:時代巡迴演唱會電影《Taylor Swift: The Eras Tour》| 買不到Taylor Swift演唱會門票? 那腦粉樹懶就看爆她的演唱會電影| 分享兩次進影聽的觀影體驗,一次威秀泰坦廳,一次一般廳。 樹懶 X Taylor Swift,Never go out of style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最近推特常常都會出現奇怪的問題,包含各式各樣的演算法問題或是不定時的功能損壞,也常常讓大家思考是否有更好的社群選擇?當然舊有 Facebook 、Instagram 以及 Plurk 等平台也時常被再次提出討論,不過還有另外一個大的社群體系時常在中文的討論中被忽略:Mastodon 乳齒象,做
Thumbnail
最近推特常常都會出現奇怪的問題,包含各式各樣的演算法問題或是不定時的功能損壞,也常常讓大家思考是否有更好的社群選擇?當然舊有 Facebook 、Instagram 以及 Plurk 等平台也時常被再次提出討論,不過還有另外一個大的社群體系時常在中文的討論中被忽略:Mastodon 乳齒象,做
Thumbnail
我一點都不打算解釋啥是 Mastodon,請自行 Google~ 只是因為最近 Twitter 的消息太紅,看到一篇 Twitter用戶逃難潮!去中心化社群Mastodon下載量暴增7萬,成為社群新寵兒 的文章,好奇~ 來看看 Mastodon 是啥東東! 以下所述內容,歡迎指正指教!
Thumbnail
我一點都不打算解釋啥是 Mastodon,請自行 Google~ 只是因為最近 Twitter 的消息太紅,看到一篇 Twitter用戶逃難潮!去中心化社群Mastodon下載量暴增7萬,成為社群新寵兒 的文章,好奇~ 來看看 Mastodon 是啥東東! 以下所述內容,歡迎指正指教!
Thumbnail
Warning: 本篇圖多,梗圖滿溢,為梗圖合集,參加方格子迷因大賽。
Thumbnail
Warning: 本篇圖多,梗圖滿溢,為梗圖合集,參加方格子迷因大賽。
Thumbnail
給自己的整理,想說也拿出來分享。也許也會對其他樹懶、人類和可愛動物們有所幫助......?
Thumbnail
給自己的整理,想說也拿出來分享。也許也會對其他樹懶、人類和可愛動物們有所幫助......?
Thumbnail
本文的受眾,鎖定有 Liker ID 卻未曾使用 Liker Social 的朋友。它就像是《魔戒》裡的瑞文戴爾,當心靈想要休憩時,還保有這片淨土。
Thumbnail
本文的受眾,鎖定有 Liker ID 卻未曾使用 Liker Social 的朋友。它就像是《魔戒》裡的瑞文戴爾,當心靈想要休憩時,還保有這片淨土。
Thumbnail
一開始只是單純想找個平台紓寫自己的生活,又沒有太多廣告,好操作的平台。
Thumbnail
一開始只是單純想找個平台紓寫自己的生活,又沒有太多廣告,好操作的平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