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評/好雷】Netflix《邵氏出品:鐵拳飛踢真功夫》

2022/12/05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Netflix《邵氏出品:鐵拳飛踢真功夫》
隨著近年各種串流平台的出現,可以收看的電影與影集不斷推陳出新,但是過多的選擇也造成了更多的選擇困難,有許許多多的影片也都是要到平台即將下片才會悔不當初沒有追到,而《邵氏出品:鐵拳飛踢真功夫》這部片就是在Netflix社團看到網友發文提醒即將下架,才手刀追完的紀錄片。雖說本片稱不上神片等級,但對於經常接觸並喜愛功夫與武俠片的觀眾來說是相當值得一看的。在不到兩小時的時間內明快的敘述了香港功夫電影的興起與衰弱,雖說並沒有達到深入的探討,但對於入門的程度卻綽綽有餘並且娛樂效果十足。
胡金銓的《大醉俠》
『功夫片,是藝術、美學、動作跟傳承,背後有其歷史。』
本片的英文是《Iron Fists and Kung Fu Kicks》其實並沒有提到邵氏,但說到香港電影產業的確不得不提邵氏兄弟電影公司,更可以被稱為香港武打電影的代名詞。1958年邵氏電影公司成立,那時的香港是英屬殖民地,大量的代工業也聚集了大量的勞工,看電影對於居民來說是相當重要的一種生活娛樂,對他們而言拍電影不只是娛樂產業,也是一種形塑中國身份的方式,電影內容也多是取材於中國傳統的武俠故事,由於傳統邵氏電影動作編排是脫胎於京劇,因此像是鄭佩佩等有舞蹈底子的演員也紛紛投入香港電影,她也因為胡金銓的《大醉俠》奠定了俠女的形像。
張徹的《獨臂刀》
1967年香港發生勞工暴動並傳出警方執法過當的事件,這件事也同樣影響了香港影業,《獨臂刀》、《龍虎鬥》等電影的主角都投射了當時年輕又憤怒的中國人想摧毀壓迫的渴望,內容也更加的血腥與突破(像是更多的血漿以及利刃穿透身體的特寫畫面)。這些電影也影響了美國文化,當時美國正逢越戰的反戰浪潮以及人權運動的興起,他們更是嘗試將西部片與功夫片融合在一起,《Billy Jack》正是其中的代表,而後更開發出了功夫電視影集,功夫也在美國大受歡迎,可惜就算如此當時的市場還不能接受由黃種人擔任主角,這讓當時無法拿到重要角色的李小龍失望地回到了香港。
回到了香港,即時已經曾經演出《青蜂俠》中的加藤一角,當時邵氏兄弟高層認為李小龍只是一名武打演員並拒絕他開出的拍攝條件因此沒有與他合作。但原為邵氏行政總裁的鄒文懷等人離開創辦嘉禾影業並與李小龍簽約,先後拍攝出《唐山大兄》及《精武門》,憑著李小龍的個人魅力以及精湛的武打動作造成了轟動。比起傳統京劇式的邵氏電影,李小龍更重視於節奏(前者的打戲是一拍一拍的進行,而李小龍的武打更有抑揚頓挫的流動感)在《精武門》一片中更塑造了功夫對決當時流行於空手道的戲碼,劇情也更加強調在中國人對於當時強權日本的反抗,打壞東亞病夫的匾額更是經典的電影橋段。
『那完美呼應了民族主義,不是愛國主義,是民族主義。』
1973年拍攝的《龍爭虎鬥》也是第一部香港片場與美國主流片場的合拍電影。這部片不但是李小龍第一次擔任好萊塢電影的主角,也讓他成為國際一線的電影巨星,然而他在上映之前猝死,這部片成為了他的遺作。
李小龍過世後,他帶起的功夫電影風潮卻還在持續,只要跟他有關的影像都是保證賺錢的元素,各種運用剪接或是參雜其他影像的電影也跟著推出,甚至連他葬禮的片段都被拿來當作素材使用,而仿效他的演員也如雨後春筍冒出,像是一樣的髮型、一樣的打鬥叫聲不斷的被模仿,這類被稱為「李小龍剝削電影」從一開始的心生敬意,再從敬意到了一團糟。尋找下一位李小龍的風潮不只是在亞洲、在美國也如火如荼的發展,如同先前所說,功夫片通常有帶著反抗權威的意涵,在同樣也被壓迫的非裔族群內更是影響深遠,像是Jim Kelly與外號「黑龍」的Ron Van Clie也都曾在香港功夫電影中曾有一席之地。
『美國每個小男孩的房裡都有兩張海報:一張是身著紅色泳裝的法拉佛西,另一張就是龍爭虎鬥裡的李小龍。』
劉家良的《少林三十六房》
『李小龍讓世人認識了功夫,而真正把功夫片發揚光大的卻是劉家良。』
劉家良是第一位由武術指導轉任成導演的先驅,他認為功夫片就該呈現出功夫真正的樣貌、使武術與情節化為一體。他與其義弟劉家輝合作的《少林三十六房》、《爛頭何》都有將武打動作合理成劇情一部分的情節,甚至更藉由功夫突顯角色的個性,《少林三十六房》除了用有趣的方式演繹出訓練的過程,也在後段的劇情合理化武術每招每式的實用性與意涵,這種方式也影響往後東西方電影,看到主角將訓練的過程實際運用在關鍵打鬥的橋段中。
成龍與洪金寶
1980香港功夫電影走向現代化,也從以往的武俠轉向了功夫喜劇,而這類型的翹楚莫過於成龍以及洪金寶。而就算再不喜歡現在的成龍也都無法否認他在功夫電影中的地位,邵氏兄弟又再度的錯過這隻金雞母(我怎麼會說又呢?)成龍的武打風格善於利用當場的道具與地形推動故事的劇情與場景,親自上陣而且各種危險的特技動作也讓他成為極致運動的先驅,更由於他個人的性格特色讓動作喜劇大受好評。相較於他的成功,每況愈下的邵氏兄弟卻正式於1986年停止生產電影而將重心轉向電視劇。
『嘉禾明白邵氏兄弟沒搞懂的事,就是電影永遠需要新面孔。到海外去辦試鏡、看看那邊有什麼人才。』
1990年代中期的香港回歸,電影產業也漸漸轉移到了中國,混亂的環境也造成大量香港演員與電影工作人員因為失業而來到了美國加入好萊塢,美國市場一邊感到興奮、一方面卻又困惑不知這些演員有什麼實際的能耐,但袁和平的出現改變了一切,《駭客任務》導演華卓斯基姐妹找上他擔任動作指導並大獲好評,而後袁和平也加入李安的《臥虎藏龍》行列,這部電影包含了台灣、香港、中國與美國的成員,《臥虎藏龍》也在各大東西方電影獎項中獲獎,也代表了像這樣充滿東方元素的電影也一樣能逆向在西方電影市場流行並獲得巨大的成功。
李安的《臥虎藏龍》
紀錄片在最後也提到了不單只是華人與好萊塢拍攝的功夫片,現今有相當多的國家都製作出相當高水準的武打電影,像是泰國武打明星東尼嘉的《拳霸》系列、印尼的《全面突襲》,甚至因為透過網路Youtube,有更多素人拍攝的武打片段能被世人看見,而他們的共通點就是受到從小看的香港功夫電影影響。
總歸來說,《邵氏出品:鐵拳飛踢真功夫》這部片算是清楚的梳理了功夫電影從香港蓬勃發展再到中西融合而、後散佈到世界各地的影響的時間線,在不同的時期也的確受到時空背景的影響,而各時期也都出現了代表性的人物,這類的紀錄片很容易像是在上歷史課使人感到枯燥乏味,克服這點困難可以說是本片最成功的地方,無論是將復古片段後製成相當有風格的插圖,以及躍動感十足的配樂都讓整部片節奏相當明快而有趣。我個人覺得比較可惜的在於後段比較草率的收尾,可能是受限於片長或製片畢竟是外國人,比較接近現在的華人武打片就沒有太多的介紹(像是《殺破狼》甚至是周星馳的《功夫》,而李連傑連提都沒提到?)也或許對於外國人來說,武俠片與武打片也沒有在分得更加詳細,也就沒有更加探討各招式後面武中帶文的意涵,這點對我來說是相當可惜的。即便如此本片還是蠻值得花個一兩個小時收看,也能讓我們更加了解這些早就習以為常的功夫文化魅力,也期待未來也會有機會在Netflix平台重新上架吧!
京中閒散子弟
京中閒散子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