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晴》聚炬創作體(讀劇演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地點:聚合屋
時間:2022-12-09 19:30
推薦度:★★☆

(圖片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athertorch)

(圖片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athertorch)

眾多既對比又呼應的元素,看似備料豐盛,可惜炒好盛盤上桌的菜,只讓人覺得把食材殺死第二次。

《一夜.晴》所有橋段都發生在同一個場景、同一個房間裡,卻有如一部公路電影。

所謂公路電影,最大的特色在於所有情節發生在路上、旅途中--在不屬於尋常生活的地點、做著平日不會做的行為。

戲中房間是女主角在臺南租賃的一間套房,不時來到房內與女主角溫存的男子,是女主角待在臺南期間的性伴侶。來自臺北的女主角,在臺北有一段剪不斷理還亂的戀情,長期處於分手與不分手之間,還有一直想忘卻怎麼也忘不了的黑暗受虐性侵童年。蝸居臺南不足四坪租屋處不到一年的時光,是女主角數十年人生中一小段偏離航道的短暫旅途。

臺北的陰雨濕冷相對臺南的溫暖悶熱;臺北的出軌男友相對臺南的忠誠性伴;臺北的住所、愛情、性事都無法選擇只能承受,相對於臺南的主控權操之在己--住在哪裡、揚棄感情、忠於情慾。眾多既對比又呼應的元素,看似備料豐盛,可惜炒好盛盤上桌的菜,只讓人覺得把食材炒壞了。

《一夜.晴》是一場讀劇演出,由劇本動作與場景提詞,可以明顯感受到編劇專注於各種細節:做愛時兩位演員的手部動作與位置,房內的物件擺設細節,演員如何觸碰房內小物......,在不滿30位觀眾的迷你表演空間,這些編劇執著的細節或許還能被觀眾看見,但在一個上百人甚至上千人的場地,舞臺與觀眾距離太遠,根本看不清枝微末節,若導演仔細遵循指示,將嚴重限制演員臨場反應及布景道具設計者的創意,若導演更在乎適應不同場地、演員與演員間以及演員與觀眾的互動性,這些加註必然是第一批被省略的內容。

對於劇情,編劇同樣執著於各種生活瑣事的堆疊,似乎在女主角的房間裡裝密錄器,上演前信手點了幾個日期各挑三、五分鐘寫成逐字稿,湊到需要的劇情長度就交差。沒有重點,缺乏起伏,不見編輯痕跡。

自始至終,女主角一直在場上,是全劇的焦點,然而直到劇終,觀眾對於女主角的個性、偏好、價值觀仍缺乏概念。比如,女主角不接受性伴告白,覺得性伴應該單純不涉情感,卻又和性伴抱怨男友、工作與房東?談論生活瑣事,交換生命細節訊息,就是交換感情的信號,她到底要感情或是不要感情?

《一夜.晴》取「一夜情」的諧音,然而劇中女主角只有固定性伴一位,多次溫存,性伴甚至比男友更了解女主角,根本不符合「一夜情」的定義,這就是一段出軌,不比女主角的男友出軌值得原諒。而童年性侵的陰影,也不是異地出軌可被原諒的理由。由劇情鋪陳,異地出軌,也不是女主角減輕童年性侵陰影的手段。她就只是在異地肉體出軌,而且只和「一個」她不愛卻深愛她的男人出軌。

劇中女主角獨白討厭甚至害怕下雨天--下雨天和童年性侵的陰影糾纏不清,然而,劇中女主角租屋處所在的臺南,幾乎每日都是下雨天,反而要回臺北的那一天放晴了?臺南很少連續雨天,更別說陰雨數月,這個也叫作「臺南」的城市和真正的臺南是處於平行時空嗎?如果編劇需要另一個不是臺北卻仍時時陰雨的地方,建議在基隆,宜蘭,新竹,苗栗這些地方挑一個,比較合理。

《一夜.晴》劇名吸睛,劇情卻讓觀眾墜入伸手不見五指、進退失據的五里霧中。

----------

編劇:徐致翰
導演:陳柏亨
演員:司馬嘉韻、黃卓傑、侯威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justone獨的沙龍
117會員
215內容數
最近看了哪些戲?參觀了哪些展覽?分享你的想法吧!
justone獨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18
推薦度:★★★★於本屆(第六屆)跨蝦米藝術節,製作方不再迂迴,直接讓戲劇表演本身就是一場鳳山第二公有市場的導覽活動。
Thumbnail
2025/02/18
推薦度:★★★★於本屆(第六屆)跨蝦米藝術節,製作方不再迂迴,直接讓戲劇表演本身就是一場鳳山第二公有市場的導覽活動。
Thumbnail
2025/01/27
推薦度:★★★☆《你會老,我會大》無意處理低落的照護品質,而是將焦點集中於「老年人的孤寂感」,並以「參與VR遊戲」消除孤寂感,並且導致老爺爺過度依賴VR而陷入危險。
Thumbnail
2025/01/27
推薦度:★★★☆《你會老,我會大》無意處理低落的照護品質,而是將焦點集中於「老年人的孤寂感」,並以「參與VR遊戲」消除孤寂感,並且導致老爺爺過度依賴VR而陷入危險。
Thumbnail
2025/01/09
推薦度:★★★★★戲本身能量飽滿有滋有味,就算你不關心政治,不贊同雨傘革命,也能在演員徐嘉蒓嘻笑蹦跳的表演中放鬆心情,開懷大笑。但最勾魂攝魄、震撼人心的卻是戲後座談。
Thumbnail
2025/01/09
推薦度:★★★★★戲本身能量飽滿有滋有味,就算你不關心政治,不贊同雨傘革命,也能在演員徐嘉蒓嘻笑蹦跳的表演中放鬆心情,開懷大笑。但最勾魂攝魄、震撼人心的卻是戲後座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推薦度:★★☆眾多既對比又呼應的元素,看似備料豐盛,可惜炒好盛盤上桌的菜,只讓人覺得把食材殺死第二次。
Thumbnail
推薦度:★★☆眾多既對比又呼應的元素,看似備料豐盛,可惜炒好盛盤上桌的菜,只讓人覺得把食材殺死第二次。
Thumbnail
繁華的大都會有四通八達的便捷交通,看似緊密繁複的城市關聯,然而生活在其中,更能體現實際的人際疏離感。《墮落天使》裡兩男三女的愛戀糾葛,延續《重慶森林》的電影元素,訴說一段段發生在都會裡狹路相逢的故事,那些看似平淡無奇的生活,卻代表著東方之珠市井小民的日常。
Thumbnail
繁華的大都會有四通八達的便捷交通,看似緊密繁複的城市關聯,然而生活在其中,更能體現實際的人際疏離感。《墮落天使》裡兩男三女的愛戀糾葛,延續《重慶森林》的電影元素,訴說一段段發生在都會裡狹路相逢的故事,那些看似平淡無奇的生活,卻代表著東方之珠市井小民的日常。
Thumbnail
推薦度:★★★☆像一杓糖送進機器裡,轉出一大綑棉花糖,甜膩、鬆軟、空虛。
Thumbnail
推薦度:★★★☆像一杓糖送進機器裡,轉出一大綑棉花糖,甜膩、鬆軟、空虛。
Thumbnail
Watch on #Disneyplus 填補《小女子》結局後既空虛,便碰上了這套改編自人氣日劇《東京女子圖鑑》的台劇,單是看桂綸鎂由台南上流至台北,每一集都換至少1–2個男友(敲碗等11月2日播放的第8集T_T/總共有12集),什麼風格都給她試過了,劇情節奏明快,也總有一段感情會令你有共鳴。只是,
Thumbnail
Watch on #Disneyplus 填補《小女子》結局後既空虛,便碰上了這套改編自人氣日劇《東京女子圖鑑》的台劇,單是看桂綸鎂由台南上流至台北,每一集都換至少1–2個男友(敲碗等11月2日播放的第8集T_T/總共有12集),什麼風格都給她試過了,劇情節奏明快,也總有一段感情會令你有共鳴。只是,
Thumbnail
我一向不喜歡跟風看夯劇,但本劇的預告實在剪得太好了,讓我忍不住就點開了Netflix,還好總共才9集,不至於影響作息。 星期一是我的家事日,通常是拖地或是洗床單的日子,但那天剛好是諸事不宜的下雨天,挪來追劇也算合理。 上午四集、下午五集,我竟然在一天之內就「完視」了,坐累了就邊站在原地踏步邊看,抓緊
Thumbnail
我一向不喜歡跟風看夯劇,但本劇的預告實在剪得太好了,讓我忍不住就點開了Netflix,還好總共才9集,不至於影響作息。 星期一是我的家事日,通常是拖地或是洗床單的日子,但那天剛好是諸事不宜的下雨天,挪來追劇也算合理。 上午四集、下午五集,我竟然在一天之內就「完視」了,坐累了就邊站在原地踏步邊看,抓緊
Thumbnail
  《花吃了那女孩》(Candy Rain)(2008)是根據四個真實的女同志情侶故事,以台北一座老舊公寓為背景,改編拍攝而成的四段式電影。住在公寓裡的戀人們不約而同都收到署名給「Candy Rain」的無名包裹,描述著愛情存在的四種樣態。   內文有雷及負評,慎入。
Thumbnail
  《花吃了那女孩》(Candy Rain)(2008)是根據四個真實的女同志情侶故事,以台北一座老舊公寓為背景,改編拍攝而成的四段式電影。住在公寓裡的戀人們不約而同都收到署名給「Candy Rain」的無名包裹,描述著愛情存在的四種樣態。   內文有雷及負評,慎入。
Thumbnail
明明是劇情很簡單的電影,卻值得在工作與生活之間,偶爾偷閒的發呆時刻裡,在腦海中細細慢慢的,咀嚼回味。 結果完成這篇心得時,我已經看完《在車上》一陣子了。 但我會一直記得那一個下午,有許多想像與偶然夾在虛構與現實之間,是一段令我微醺而滿足的奇異時刻。
Thumbnail
明明是劇情很簡單的電影,卻值得在工作與生活之間,偶爾偷閒的發呆時刻裡,在腦海中細細慢慢的,咀嚼回味。 結果完成這篇心得時,我已經看完《在車上》一陣子了。 但我會一直記得那一個下午,有許多想像與偶然夾在虛構與現實之間,是一段令我微醺而滿足的奇異時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