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從來就不是二選一的是非題-父母難為也別彼此為難】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最近這幾天,FB版面被「體罰」系列文章洗版,引起了正反兩派熱烈的討論。在網路科技爆炸的時代,在社群媒體上每個人都有發言權,在鍵盤上任何人都可以盡情揮灑自己的想法。每個人的成長背景不同、立場不同、看法不同,更證明看待一件事情可以有很多角度。

教養從來就不是二選一的是非題

在成為了母親之後,關於育兒的話題,一直是我所熱衷關切的議題。百歲派的也好、親密派的也好、正向教養的也好,每一種教養派別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論,也各有利弊優缺。

坊間無數的育兒書籍、教養專家,提供了不同的教養策略、風格及技巧,好讓父母們找到適合自己的育兒模式。但教養從來就不是二選一的是非題,也沒有一套完美的育兒標準公式。

不過,很有趣的是,看在旁觀者的眼裡,似乎都認為每個爸媽應該要是一個「完美」的爸媽。因此,為了「幫助」你達到「完美」的理想境界,會很熱心地提出一大堆「善意」的建議,

這些建議其實大多都很好,也很有建設性。不得不說,有時看著這些建議,自己也跟著學習到不少。會有種:「對耶!我怎麼沒想到還可以這樣做?」或者是:「太棒了!原來還有這種方法!」的豁然開朗。

如何做到寵愛而不溺愛?

在少子化的年代裡,因為孩子生得少,孩子更像個寶。捧在手掌心上長大的孩子,要如何做到寵愛而不溺愛?是很多爸媽心裡共同的疑慮和焦慮。怕凡事順著孩子,將來養出一個小霸王;但管教太過嚴厲,又怕造成孩子的心理創傷。

然而,教養無法立竿見影,面對孩子脫序的行為,就算修養再好,都難免會被氣得火冒三丈,或失控動手打小孩。

我無意「合理化」體罰的行為,但我也懂在管教孩子時,父母內心會出現的各種掙扎與挫折。我常說教養孩子,是一趟認識自己的英雄之旅,孩子會反映出我們內在所有最好、最壞的一面。唯一的解決之道,就是不斷地「自我覺察」,當我們更加認識自己,探索自己內在時,也更能同理孩子當下的感受和想法。

在先前的文章中,我曾分享過我很喜歡的一本教養書,《設限與管教:瑪德葛伯教你允許孩子犯錯的勇氣》。書中有一段話是這麼說的:「世上沒有壞小孩,孩子也不會刻意與父母作對、頂嘴,這些失序的行為其實代表了孩子心中的不安與恐懼,只要能同理孩子的感受、尊重孩子的需求、設下恰當的限制。

其實當時會買這本書,也要感謝廣大的網友們熱情推薦,因為那時的我,也正面臨孩子2~3歲「歡必霸」的貓狗嫌階段,有網友就推薦我可以找這本書來看。不得不說,這本書真的是在我育兒路上的一盞明燈,它幫助我察覺到很多過去的盲點,除了認識孩子,更重要的是認識自己。

以前面對孩子脫序行為時,往往會覺得孩子是在挑戰父母的權威,憤怒的神經線被挑起後,很容易會迸出情緒失控的語句:

「跟你講幾次了,你到底有沒有在聽?」
「你是故意的嗎?為什麼老是跟我唱反調?」

然而,這時候的孩子,收到的其實是我們失望或憤怒的情緒,反而更難體會到我們背後真正想要告訴他們的事。當孩子收到的是我們的負面情緒時,孩子所反饋回來的,自然也會是更加「強烈」的負面情緒。

自我覺察才是關鍵

所以在管教孩子之前,必須先覺察自己的情緒,等自己穩定下來後,再嘗試去理解孩子出現脫序行為的原因。這麼做並不代表縱容孩子的脫序行為,而是當孩子出現脫序行為時,我們可以有機會換個視角看待孩子的問題。

若能明白這時候的孩子其實很無助,或許就能有不同的作法。當他們面對「全世界被摧毀」的情緒風暴來臨時,孩子們比我們還無助,不知道怎樣才能幫助自己冷靜下來。


在「讀懂」孩子的情緒後,才能和孩子進行「有效」溝通。同時察覺自己的內在,感受自己憤怒或受挫等情緒,不會因為孩子哭就心煩意亂,或是擔心別人看到孩子哭鬧,就覺得自己是個差勁的母親。

父母難為也別彼此為難


我其實很感謝那位母親願意寫出來分享,撇開網紅的身份不談,她也一樣只是個平凡的母親。她其實大可不必和別人分享自己的「家務事」,但寫下來有時候是對自己的提醒,提醒自己在教養路上曾經摔過的跤。

坦白說,每次寫關於教養心得文時,我都會特別「戒慎恐懼」,也會特別斟酌用字遣詞,不希望自己的文章有「指導」或「說教」,甚至是「帶風向」的意味,擔心原本的善意被扭曲誤解。

分享的本質是源於愛,在社群網路媒體蓬勃發展的時代下,每個人有了屬於自己的平台,可以分享自己的觀點和想法。我仍深信分享最終的出發點其實是源於愛。希望能傳遞更多的善意和美好的事物。

我與每位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爸媽們都一樣,一樣也在學習著如何當爸媽,會看這些教養文章的爸媽們,其實我們都一樣,都希望透過別人的觀點,來學習更多不一樣的教養哲學。

教養孩子,真的是一條無止盡的學習之路,孩子是最好的導師,總是教會了我們許多事。在這條路上,期許身為爸媽的我們,都是彼此支持與關懷,而不是互相謾罵或攻擊對方。

父母難為也別彼此為難,即使教養理念不同,即使不能接受對方的建議,那就給個微笑,祝福彼此吧!

#和你一樣都是媽
#父母難為也別彼此為難
#孩子是最好的導師
#ㄅㄆㄇㄈ倒著寫
#事情有時候也要反過來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韓劇王后傘下系列劇評,道出媽媽的心聲,看劇學教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創作者要怎麼好好休息 + 避免工作過量?《黑貓創作報#4》午安,最近累不累? 這篇不是虛假的關心。而是《黑貓創作報》發行以來可能最重要的一篇。 是的,我們這篇講怎麼補充能量,也就是怎麼休息。
Thumbnail
avatar
黑貓老師
2024-06-29
從《德國幼兒園原來這樣教:一位台灣老師的德國教育大震撼》談自信的養成   何謂德意志文化?何謂德意志意識形態?文化之間的差異又是在何時顯現的?若說文化是後天的,那麼幼兒之間便沒有文化的差異,因為每一位幼兒來到世上都是一張白紙。然而,是什麼讓白紙上產生了巨大的差異?是什麼讓德意志文化顯現?或許能夠從德國的幼兒教育看出一些端倪。   本書作者莊琳君,是英國教
Thumbnail
avatar
Kuan Ju Lee
2024-03-13
真實北歐異教神洛基 (4)-蒼蠅的爐石戰記:再亂講話就把嘴巴縫起來喲接續之前,洛基 (Loki) 不是來鬧;作為古北歐異教神靈一員,以前確實有人召喚祂、崇拜祂。不過,倘若執業既非詐騙,也非整人秀企劃,拜祂幹嘛呢?洛基執掌的權能,不如其他諸神明確,但仍有跡可循;關鍵證物來自一塊雕刻著洛基肖像的皂石。
Thumbnail
avatar
異教人.ᚢᛁᛏᛁᚢᛅᛣ
2023-11-03
原來孩子都是像到我?——從教養的角度,探討人類的模仿複製|親子教養#3其實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們會被迫面對過往在原生家庭中所受到的經歷,在GOOD TV《愛我們的家》的〈父母的言行,孩子會複製嗎?〉課程影片中,探討了「言行複製」的議題,劉慈惠老師為我們解答,我們的孩子確實會複製父母的言行舉止,但我要在這邊特別說明關於「複製」的內涵。要說明人類的「複製」,其實要先思考⋯⋯
Thumbnail
avatar
拾愛
2023-10-25
誤入"AI洞見大未來"論壇|欠很久的AI研究分享就從這開始(應該吧)前幾周在ACCUPASS上尋找AI相關的演講,意外發現由台杉投資主辦,數位時代、INSIDE、台灣人工智慧學校、SEMI 國際半導體協會共同合辦的「洞見AI大未來論壇」,當然不是因為主辦人的名字看起來很酷炫,主要是因為"免費"(抱歉,在待業期一切要精打細算@@) 參加後,在此分享一些內容
Thumbnail
avatar
超焦慮先生
2023-09-29
我從來不推薦朋友們養鳥當寵物!很多人在養鳥前都會認位很簡單,好似小鳥們只要待在籠子裡一切都會很順利。潛在的鳥類主人在考慮養鳥前,應該先了解一些關於鳥類的基本特點。 如果你不能忍受噪音 雖然許多人將寵物鳥的歌聲視為美妙的音樂。然而,不同種類的鳥有著不同的聲音特點,一些如鉤嘴鳥等種類可能會發出極具耳響的叫聲。因此,在選擇鳥類時,
Thumbnail
avatar
Weti lee
2023-08-15
2021 年最喜歡的 10 本書之一《拼教養》:不需要把童年神聖化,反正不管怎麼做,都會出現「非預期結果」我看完之後,是覺得對「教養」這件事感覺好像沒有傳言中的那麼恐怖了,因為就像藍教授開宗明義說的,反正不管怎麼做,都會出現「非預期結果」 反而看完會覺得,只要經濟資本、文化資本、陪伴時間,這三個條件有夠,好像也不會出多大問題
Thumbnail
avatar
Gigi 居居
2022-02-02
《公投結果決定的是我們的未來,不是教訓誰的工具》 在自由貿易的世界裡,若一方對他方不遵守國際標準,就有可能失去從他方獲得的經貿利益。我國對美國貿易總值2.4兆,貿易順差5300億,如果反萊豬公投通過,美國很有可能會取消我們部分品項的關稅優惠,影響的層面絕對不會只有養豬產業。(就算對方很愛你,也不能一直耍任性說我要測試對方到底有多愛~) 而且台灣開
Thumbnail
avatar
蛙的靠北小宇宙
2021-12-03
【一位CFP的日常】「投資」,從來就不是理財問題的唯一解藥!「存不了錢的小資族,該如何藉由投資賺錢?」 近日,在投資課程的廣告文案中看到這麼一句話,乍聽之下似乎很合理,但我只想問: 「若存不了錢,請問你是拿什麼錢投資?」
Thumbnail
avatar
蔣竣植
2021-11-17
老師,你誤會了!好學生不是你教出來的,壞學生才是。學生成績好的原因?老師,你誤會了! 不是因為你很會教才會有「好學生」 但因為你很不會教才會有「壞學生」
Thumbnail
avatar
黃健凱
2021-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