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處不同,卻有同樣的終點《回聲2022》

2022/12/19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2022年終於聽到四年前錯過的《回聲》演唱會。2018年的時候只約略了解專輯《回聲 三毛作品第15號》的概念和製作,覺得好像很有意思但是沒有機會去看這場專輯重現的演唱會。後來這幾年再去認識1980年代前後的臺灣流行歌、《回聲》專輯到演唱會的前因後果,現場聽了潘越雲、齊豫的個唱,到今年看到臺灣要再辦一次就決定要去。從買票到開唱當天既驚喜、期待又怕失望,剛好這天遇上寒流,很怕溫度會影響表演狀態,還好人聲、設備、北流環境都有很不錯的效果。
回聲 ECHOES BACK 2022 credit: 滾石唱片 ROCK RECORDS

《回聲2022》
謎(1985)
七點鐘(1985)
答案(1979)
歡顏(1979)
無言的歌(1983)
飛(1985)
鎖上記憶(1985)
曉夢蝴蝶(1985)
這次開場跟四年前的巡演一樣直接從〈謎〉開始。前陣子在廣播聽到齊豫說會調整歌單,就想他可能會拿掉一些高難度的歌曲(但換過的也沒有多好唱就是了),果不其然原先的〈水天吟〉(1983)改成同樣是李泰祥將新詩譜曲的〈答案〉。不過不知道是歌手或場地的關係,今年在國父紀念館唱的〈答案〉聲音略乾,但在北流齊豫的人聲感覺特別飽滿。據說他在中年以前的現場表演較少,以過去的影片來看,他從四十幾歲到五、六十歲間的現場演唱技巧感覺都還有調整和提升,特別是輕重力度的掌握真的讓人佩服。
在講述三毛童年與青春的〈謎〉和〈七點鐘〉之後,到了他出走往西班牙的〈飛〉。潘越雲在2018年臺北小巨蛋場的表現好像滿好的;他的商演不算少,因此容易發現演出狀態起起伏伏,我在2020年聽了潘越雲的演唱會覺得最近幾年他的音色其實保持得很不錯,他也很注重聲音表情的細膩處理,只不過高低音轉換、換氣、聲音的控制力難免受年紀影響,好在北流場的演出仍有水準。這段就在風格古典,似乎抒發愛情觀的〈曉夢蝴蝶〉作結。
沙漠(1985)
風(1982)
一面湖水(1988)
相思已是不曾閒(1985)
浮生千山路(1985)
最愛(1986)
接著轉到〈沙漠〉,我們很難知道三毛看過的沙漠是怎麼樣的,就像這首歌的弦樂和末段中東曲風的鋪陳讓人產生的想像也可能是並不真實的。這段特別的應該是接下來唱了三毛作詞、收錄在《祝福》的〈風〉這首稀有曲目,網路上幾乎找不到實況;而後接著〈一面湖水〉串連出空曠深遠的氛圍。
畫風一轉來了兩首調性相近的歌曲〈相思已是不曾閒〉、〈浮生千山路〉,配上溫金龍的二胡伴奏。再來是我非常喜歡的〈最愛〉,潘越雲的聲音太適合這個情節再度轉折前的橋段。但是中間的吟唱可能是唱輕了或麥克風拉遠會有絲絲飄掉的感覺(過去有時也聽過),和聲墊重一點之類或許聽起來更過癮。
今世(1985)
孀(1985)
飛鳥與魚(1997)
不要告別(1973)、告別(1984)
謝謝你曾經愛我(1986)
我的思念(1980)
滾滾紅塵(1990)
遠方(1985)
〈今世〉來到演唱會的中段,也是專輯中生離死別、最戲劇性的部分。這首歌的傷痛堆疊到高處的高音在cd聽起來真的是會頭痛,雖然〈今世〉跟〈孀〉在現場都降了key來唱,還是會讓人聽著屏氣凝神。之後原本由詩作改編的〈有一個人〉(1983)換成了〈飛鳥與魚〉,改動後並不出戲,但是我因為上次的《回聲》才注意到〈有一個人〉這首歌,覺得本來已安排得很好也期待聽到;這次沒聽能到一開始的〈水天吟〉跟〈有一個人〉這兩首也是幾乎沒有現場版的稀有歌單,算是少有的小可惜。
再來齊豫唱的〈不要告別〉同樣是三毛作詞,後面編了〈告別〉由潘越雲唱。我第一次聽到這兩首歌放在一起,是齊豫在歌唱競賽節目《歌手(2019)》裡演唱;過去唐曉詩的〈告別〉(1984)裡就曾用〈不要告別〉旋律作合音,後來李泰祥專輯裡林文俊、徐芊君的〈告別〉(2004)是以二部重唱把〈不要告別〉編入,而就我知道前半〈不要告別〉、後半〈告別〉的編曲至少在2015年民歌演唱會時許景淳、齊豫就分別在臺灣、中國場唱過。兩人接著合唱〈滾滾紅塵〉,之後的〈遠方〉則是三毛走向心靈創痛的出口,也邁向演唱會的尾聲;潘越雲在之前回聲巡演的中國場加了〈我是不是你最疼愛的人〉,不知道是否放在這個環節(應該是因為這首在大陸紅才加,我倒是覺得不一定要有)。另外我覺得潘越雲在這場演唱會裡大約這段開始狀態特別好,本來想說〈遠方〉現場不太好唱,但這次唱得相當不錯。
九月的高跟鞋(1988)
野百合也有春天(1983)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齊版2004)
守著陽光守著你(1982)
一條日光大道(齊版1982)
橄欖樹(1979)
追夢人(1991)
奇異恩典(齊版2020)
天天天藍(1982)
夢田(1985)
不曾告別(2018)
最後一段基本上是金曲大集合,以演唱會的基調來說,是想以三毛的愛情、勇敢、浪漫這些正面特質導向演出的收尾。齊豫唱了據說粉絲想聽的〈九月的高跟鞋〉,大概是代替原本的〈菊嘆〉;他也加了〈心經〉,應該讓部分聽眾很訝異,但我已經在記者會和訪談聽到他預告好幾次會新增佛歌,所以不覺得意外,只是以為他會選〈夢〉這種比較詩意的佛歌。而由三毛寫詞的〈一條日光大道〉和〈橄欖樹〉不可能錯過,2018年巡演是把〈橄欖樹〉和〈在那遙遠的地方〉編在一起,潘越雲演唱前者、齊豫唱後者;2022版只有〈橄欖樹〉一曲,但由潘越雲唱合音。最後,合唱羅大佑作的〈追夢人〉告一段落。
安可曲首先是齊豫的〈奇異恩典〉,上次是〈掌聲響起〉;在他的專輯收錄中文詞的〈奇異恩典〉後好像就沒怎麼唱過英文版了。接著是相當於潘越雲的「橄欖樹」的〈天天天藍〉,唱得也好;之後兩人合唱經典的〈夢田〉,吉他與錯落的和聲頗和開場的〈謎〉呼應,最後合唱〈不曾告別〉結束這次的演出。另外,也提一下其他部分的心得,雖然寫到這裡沒怎麼著墨音樂,但是能聽到屠穎、李琪、黃秀偵領銜的樂隊,和姜永正、甯子達、屠衡、倪偉恩等樂手的演出已經讓人很滿足。舞臺方面,與小巨蛋的四面臺不同,北流的三面臺僅搭設在鏡框內,還滿像上海場的規格,不過長條的投影布幔放射地在舞臺兩側延伸。造型方面,齊豫的演出服裝雖然常見披掛穿搭,但已不像三、四十歲時那樣隨性不拘,而轉向莊重華麗,上次演出也出現過千層裙、紗裙之類的裝扮,這次不知道是風格設定不同或是因應低溫則顯得簡練。倒是潘越雲在《回聲》巡演中,造型與服裝都滿典雅幾乎不曾失手(除了廣州場我看不太懂)。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
2000年代小學時的我都還唸過三毛的著作,後來才知道它們曾經的流行和影響。過去三毛作品流浪、無根的性格,以及作品中甚至他生命歷程的虛構性都曾被討論,我並沒有以文藝批評的嚴謹來想這件事,只是覺得《回聲》專輯所謂三毛的「半生故事」的確不過是相當片面的一部分,儘管如此,從他結束生命之後回望,《回聲》卻也已經涵蓋他一生重要的節點。直到專輯發展成演唱會,兩位歌手似乎也各有不同詮釋。上次演唱會,樂評人馬世芳提到,這麼多年過去齊豫已是會唱「苦就是樂 悲即是喜」這樣歌詞的人了 [1],這次更直接搬出了佛曲,這是因為他認為在演唱會「三個女人」的命題下不妨加入三十多年來作為一個歌手的歷程,傳達自己至今音樂類型的轉變。相對來說,潘越雲沒有加入他1990年後更都會的、或新臺語歌的作品,或許就是把焦點放在回聲的1980年代華語流行歌的文藝性,包括詩人和散文家的詞作譜成的歌曲。三毛說「回聲來處不同,卻有同樣的終點」,我想,如果用來理解數十年後的今天《回聲》再度匯成的樣貌應該也適合。
註 [1] 馬世芳,2018。「百年一遇」的經典演出:齊豫、潘越雲「回聲」演唱會觀後:https://medium.com/我是馬世芳/百年一遇-的經典演出-齊豫-潘越雲-回聲-演唱會觀後-57f70096fd88

《回聲2022》
時間:2022年12月17日
地點:臺北流行音樂中心
DD
DD
練習看展中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