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1989年獲得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的歌曲賞析及電影介紹(一)

金馬獎是歷史最悠久的華語電影獎,「金馬」之名取自金門及馬祖地名的字首,早年的金馬獎並無入圍名單,得獎者也是提前公布,所有的得獎者都是排排站由長官頒獎,一直到1978年才有入圍名單,頒獎典禮也開始有了熱度。金馬獎的歌曲音樂類獎項主要共有兩項,一項是「最佳原創電影歌曲」,一項是「最佳原創電影音樂」,而獎項名稱每年有時會有更動,本文章系列主要是介紹1979~2022年獲得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項的電影及歌曲賞析。(建議您戴上耳機或外接喇叭,一面閱讀、一面欣賞所介紹的歌曲,將會有更深刻的體會)

1979年(歡顏/詞:沈呂白,曲:李泰祥 ,齊豫演唱)

導演為屠忠訓,小學老師齊盈(胡慧中飾)自小失去母親,與父親相依為命,並跟青梅竹馬的孤兒王恕(周紹棟飾)相戀,她歌聲甜美,晚上會在餐廳駐唱,企業家黃執中(張國柱飾)自妻子過世後白天以工作忘卻哀傷,晚上便會去聽齊盈唱歌,因為讓他想起已逝妻子唱歌時的容顏,但兩人當時只是點頭之交,王恕因不習慣都市生活,不久後志願去台南山區當老師,兩人雖聚少離多,但他常寫信給齊盈,某日他為了送學生返家不幸翻車墜崖身亡,齊盈傷心欲絕、愁眉不展,由於執中的女兒是齊盈的學生,在女兒的關係下兩人因此開始熟識,在他的陪伴下齊盈也逐漸重現歡顏,但不久後齊盈發現自己懷了王恕的孩子,於是拒絕了執中的求婚,決定自己扶養這個孩子,生下孩子後齊盈重新回去駐唱,執忠則繼續坐在固定的位置聽她唱歌,齊盈最後接受了求婚,兩個人也走出傷痛,再展歡顏...。
本片使用了由李泰祥作曲、齊豫演唱的「橄欖樹」專輯,做為電影裡所有的歌曲和配樂,電影一開始便是齊盈抱着吉他唱着由三毛作詞的〈橄欖樹〉,並簡單自述她如何認識王恕及相愛,並問他從哪裡來...,令人印象深刻;〈歡顏〉則是執中回憶已故妻子及齊盈與王恕兩地相思時的插曲,此曲節奏模式是3/4拍,並以古典音樂通俗化的編曲形式(按此請聽演奏版)進行,使歌曲有一種淡淡的回憶感和敘事感,而演唱者齊豫從DaLaLa...一開始的淡淡愁吟唱,到唱出往事一絲絲回憶時的「如夢、如幻、如真」,然後隨著逐漸激昂的情緒,以充滿穿透力的歌聲唱出「只要你輕輕一笑,我的心就迷醉,只有你的歡顏...」,再到「飄落著...萬縷縷的懷念」的平靜演唱、最後又回到DaLaLa吟唱而結束,以相同的歌曲但卻述說了二段不同的人物及心境(男主角一段感情的回憶與女主角相思的心情),賦予了這首歌曲一個返璞歸真的故事,獲得此獎實至名歸;〈走在雨中〉則是王恕過世後,齊盈懷念與他在一起時所演唱的插曲。

1980年得獎者從缺

1981年(原鄉人/翁清溪)

此片導演為李行,是根據台灣客家裔作家鍾理和短篇小說「原鄉人」及其本人經歷改編,主要敘述鍾理和在1940年至1960年為文學、理想和愛情奮鬥的故事,鍾家祖先由廣東梅縣遷居來台定居於鳳山,然而由於戰亂與後來的肺病,鍾理和其實一生未曾造訪他的「原鄉」廣東梅縣。鍾理和(秦漢飾)於日治時代出生於屏東,之後與父母到美濃開發了笠山農場,因與農場女工鍾平妹/本名鍾台妹(林鳳嬌飾)同姓婚事不見容於當地禮俗,私下帶著平妹遠走奉天(即瀋陽)、長子誕生後遷居北平,也開始寫了第一本小說,但由於以客家人的身份在北平生活並不愉快,於日本戰敗後隔年便舉家返回台灣,並擔任初中國文老師,但也在此間被診斷罹患肺病辭去教職,只能靠平妹打工維持家計,生活雖然困苦,但他仍持續寫作,一開始常被退稿,又歷經喪子之痛,然在平妹的鼓勵下,他仍寫出一系列吐露農民心聲的作品,最後作品終於得獎受到肯定,但病魔也奪走他的生命...。
最佳電影插曲〈原鄉人〉是由翁清溪作曲、莊奴作詞、鄧麗君演唱,歌詞描述對於先人世居的家園故鄉之留戀與對自我未來的希望,這首歌曲聽似簡單,但作曲者以每2小節唱一次長音的方式(影片有樂譜),讓這首歌隱隱呈現出氣勢磅礡的大氣度,尤其在鄧麗君一開頭音穩氣足的唱出「我展開一雙翅膀...」歌聲下,每一次拉長音就是多一次的好聽,真的是「餘音繞梁(樑),三日不絕」。
另外插曲〈原鄉情濃〉〈江水要比河水長〉則是客家小調曲風,是以相同的曲,但以不一樣的編曲及歌詞來創作,使劇中更增添濃濃客家農村的味道。

1982年(辛亥革命/彩雲曲)

「辛亥革命」是此屆獲獎的最佳原作音樂及最佳電影插曲,由於是歷史愛國片,所以主題曲也是軍歌曲風,在此就不多做討論。另外本屆有一部香港電影「彩雲曲/泰迪羅賓」的配樂獲得最佳改編音樂獎(只有1982及1985年有這個獎項),而這也是劉德華出演的第一部電影(飾演在訓練班的一個配角)。劇情敘述從中學就情同姐妹的兩位女孩,富家女因父母忙於事業且感情不好,使她總感覺空虛無依,因此畢業後消極叛逆且成天玩樂,家境一般的女孩則進入演員訓練班,積極努力、希望有出頭天的機會,因緣際會下兩人同時愛上同一個男生,而這個三角戀也造成友情與愛情的抉擇,最後竟天人永隔...。
〈彩雲曲〉最早我是在黃鶯鶯的錄音帶精選輯裡聽到的,當時覺得旋律優美、編曲典雅,歌詞似乎是在講一個友情的故事,而黃鶯鶯的歌聲就像是在說故事的第三者,溫柔動人,後來網路時代才知道這是電影「彩雲曲」的插曲,也去看了網路的電影剪輯介紹,聽雷安娜的原版,就像是劇中兩位女主角在娓娓訴說這個故事的感覺,令人動容,兩位唱的版本都各有韻味,也是一首傳唱40年的好歌。

1983年(搭錯車/李壽全)

這是一部以音樂演藝為題材的劇情片,由虞戡平導演,黃百鳴、吳念真編劇,電影以台北市信義路眷村國軍退役官兵為背景,刻劃了1970~80年代台灣經濟高速成長下,老兵、作曲家、歌手及鄉里小民每人追求不同價值目標的故事。啞叔(孫越飾)年輕時是軍中小喇叭手,但因作戰受傷,導致聲帶受損無法言語,退伍後以資源回收為生,某日在路邊發現一名紙條上寫著名字阿美的棄嬰,啞叔決定扶養她,阿美(劉瑞祺飾)很會唱歌,長大後在餐廳駐唱賺錢,認識了作曲家時君邁(吳少剛飾),兩人也成為戀人,之後她被經紀公司相中踏入演藝圈,不過阿美成名後忙碌到很少回家,與君邁也漸行漸遠,某日君邁聽到啞叔吹奏阿美小時候最愛聽的小喇叭旋律,立刻將此旋律撰寫成歌曲〈酒矸倘賣無〉,並希望她能將此曲演唱給啞叔聽,然而當啞叔在看電視直播阿美演唱會時,卻突然發病送醫,等阿美趕至醫院啞叔已過世,阿美含淚回到台上演唱〈酒矸倘賣無〉,歌曲雖感動了觀眾,但在人生道路上她也遺憾是否搭錯了車...。
電影「搭錯車」的主題曲是酒矸倘賣無,插曲包括:一樣的月光、請跟我來、是否、變、把握,另有純演奏的序曲一樣的月光請跟我來三首配樂,原聲帶製作網羅了當時台灣優秀的音樂人、作詞者及演奏樂手,包括李壽全、陳志遠、羅大佑、梁弘志、侯德建、吳念真等,編曲則皆由陳致遠完成,而此屆的最佳原作電影音樂即由陳志遠及李壽全獲得,最佳電影插曲〈一樣的月光〉則由作曲人李壽全獲得,所有歌曲皆由蘇芮主唱,高亢激昂的歌聲也唱出電影欲呈現的意念,並造成當時一股「黑色旋風」。陳志遠及〈一樣的月光〉介紹請按此進入文章
電影中每首插曲都在不同的場景出現,增添了電影情節的情感強化,其中〈請跟我來〉是時君邁作曲和阿美一起在餐廳合唱時的插曲,劇中(下方影片)把兩人從因聽歌認識,到一起作曲、演唱、戀愛、被經紀公司發掘的過程,用這首歌曲來呈現,也把兩人相互扶持及愛戀的情節化為歌詞及音符;而另一首插曲〈變〉在電影中則是因阿美成名後行程繁忙,甚至須至星馬演唱,在與家人及朋友聚少離多下,雖然成名在外但卻備感孤獨時所唱的插曲,就如同歌詞「想起初相見似地轉天旋,當意念改變如過眼雲煙...」,道盡當阿美成名後反而內心孤寂的改變。

1984年(金大班的最後一夜/陳志遠、慎芝)

由白景瑞執導,改編自白先勇1968年的同名短篇小說,電影是採用倒敘的方式,以金大班的最後一夜,回憶自己二十年人生的歷程。金兆麗(姚煒飾)在台北夜巴黎舞廳當大班多年,決定下嫁新加坡富商,結束舞國生涯,在這最後一夜勾起她對往事的坎坷經歷回憶,她原是上海百樂門舞廳的頭牌舞女,在偶遇富家子弟盛月如(歐陽龍飾)後,兩人墜入愛河,但此事被他的父親知曉,兩人戀情遭到百般阻撓,金兆麗的母親更強迫她墮胎,最後終被拆散,而生命中的第二個男人秦雄(慕思成飾)則又是另一段無疾而終的愛情回憶,而現在她年屆四十將嫁做人婦,今晚在〈最後一夜〉歌曲聲中跳完最後一支舞,也將結束金大班的最後一夜...。
〈最後一夜〉主歌的詞是描寫「金大班」的當下,旋律為平穩的中低音階,副歌的詞則是描寫其回憶的過往,旋律為較激昂的中高音階,也是歌曲高潮所在,作曲者用旋律清楚的區隔了主歌及副歌這兩個時空的歌詞,非常貼切,而蔡琴也以淳厚沉穩的嗓音唱出一段金大班40歲以前的人生過往,歌曲以3/4拍華爾滋節奏進行,質樸動人的旋律,有讓人彷彿置身於金碧輝煌舞池中、陶醉共舞的感覺。

1985年(超級市民/李壽全、張大春)

本片的編導萬仁透過一群社會邊緣人的生活素描,用電影勾畫出1980年代居住在臺北市底層市民的社會面貌。電影一開始利用居高臨下的鏡頭,把觀眾引向夾在台北高樓大廈下的低矮房舍,劇情是一名住在高雄岡山的年輕人(李志奇飾)北上尋找失聯的妹妹,他根據妹妹的聯絡地址來到台北市的老舊眷村,遇見了販賣假錶跟竊賊的勞力士(陳博正/阿西飾),並成為莫逆之交,而其鄰居老胡(王宇飾)是個貧窮的老榮民,靠在葬儀社吹奏樂器和賣血維持一家四口的生活,另外也遇到了精神失常整天站在馬路指揮交通的大學教授(管管飾)、從事馬殺雞的女郎(蘇明明飾)、被黑白兩道追殺的逃犯(夏靖庭飾)、跟一群吸毒墮落的青少年等,電影便以他所遇見的人、事、物,來透視台北底層市民的困苦生活及社會的陰暗面...。
片頭一開始是用一幕幕當年的台北市區影像堆疊起來,到了片尾又再重複一次台北市影像的堆疊,並且配上插曲〈未來的未來〉,片頭片尾以同樣的台北影像,一樣繁忙的交通跟人群,來反諷當時的社會現象,就如同歌詞「...有人說,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有人唱,台北不是我的家,告訴我,都市不適合流浪,告訴我,這是我居住的地方,告訴我,告訴我,這未來的未來,我等待...」,也如同片中的李士祥看到台北社會的黑暗面後,說出「台北不適合我」的感慨...。

1986年(唐山過台灣/史擷詠)

導演為李行,敘述嘉慶年間福建人陳天杰(馬如風飾)等人歷經海上暴風到達臺灣淡水後,與吳沙(柯俊雄飾)、柯秀美(邱淑宜飾)等人一起去開拓荒原蛤仔灘(今稱宜蘭),但平埔番社酋長塔瑪拉及其女莎耶公主卻率眾力阻拓荒耕種,時值番社流行疫病,吳沙等人日夜救治病人終使痊癒,番民也與之和好,最後天杰與秀美、吳沙與莎耶結為夫妻,在漢番和睦下平順地生活...。電影主題曲為交響樂形式,將台灣傳統樂器及民謠融入古典音樂演繹出精彩樂章,氣勢磅礡,撼動人心。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另一入圍的作品〈最愛〉,詞鍾曉陽/張艾嘉、曲李宗盛、編曲李泰祥,是張艾嘉編導的香港電影,描述兩個女人在友情與愛情之間的糾葛,歌曲在鋼琴、弦樂編曲及輕柔的吟唱下,真切地把女人對愛情的細膩感表達出來。

1987年(桂花巷/陳揚吳念真)

導演為陳坤厚,改編自蕭麗紅同名原著「桂花巷」。高剔紅(陸小芬飾)生長於漁村,是一個有斷掌紋的少女,12歲時父母雙雙過世,靠著繡花技藝跟弟弟相依為命,但16歲時弟弟也意外溺死,後來她因媒妁之言嫁入位於桂花巷的豪富辛家,但也放棄了原本互有好感、但家境貧困的漁村青年阿海,原以為將可一生平順,但23歲時丈夫辛瑞雨(周華健飾)不幸感染肺炎過世,雖然剔紅與5歲的兒子惠池也成為掌管桂花巷的一家之主,但之後她卻學會抽大煙,也因難忍情慾煎熬而出軌,還懷了情夫楊春樹(庹宗華飾)的孩子,最後雖戒去大煙,並以旅遊名義去日本待產,但兒子卻也很少回來探望她了,在她65歲即將瞑目時,回顧自己一生孤獨的命運,感到有些事似乎一出生就註定了,一如她的斷掌紋一般...。
主題曲是由吳念真作詞、陳揚作曲與編曲、潘越雲演唱,在編曲上使用了古箏、琵琶、笛子等傳統樂器,又加上了現代的音效和技巧,讓歌曲的音色及透視感更為寬廣,表現出時間性(台灣早期)、區域性(漁村)和女性的細膩情感,加上吳念真如詩一般的詞及潘越雲的婉約吟唱,道出「剔紅」一生與命運的抗爭及對生命的體悟,歌曲完整地呈現出道地台灣本土的氣息。

1988年(黃色故事/王文清)

電影由王小棣、金國釗、張艾嘉分別執導三段故事,述說女主角從婚前、婚後到離婚所遭遇到的一些問題,演員們並以生活化方式演出。第一段:在傳統家庭長大的邱曉敏(張曼玉飾),商職畢業前在雙方父母的安排下和方若強協定訂婚,然曉敏因畢業旅行認識了高四生小遊(張世飾),之後也常和小遊在一起,她覺得比和若強在一起開心多了,但保守的若強卻無法忍受,於是訂婚也就無疾而終了;第二段:曉敏憑媒妁之言嫁給上班族的廖本榕,但為了替打架負傷闖入她家的青年(吳大維飾)作證而引起丈夫的誤會,最終這段婚姻是以離婚收場;第三段:曉敏在幼稚園工作時認識了身患殘疾但積極善良的童子奇(周華健飾),但她不敢再面對愛情,最後在子奇健康開朗的人生觀下,她終於接受這份遲來的真愛...。
主題曲〈一場遊戲一場夢〉由王文清作詞作曲、陳志遠編曲,歌詞在韻腳上相當押韻,唱起來非常流暢,在語意方面,第一段跟第二段前三句歌詞都是相互對仗(偶),最厲害的是,第三段和第四段中的三句話的最後一個字都是「夢、裡、妳」,很有意思,而整個詞的意境其實就是「做自己」,跟劇中女主角的人設也很契合;在曲的部分,由於大部分旋律都在Do跟So五個音階之內,最高跟最低音也只差8度音,是一首好傳唱的歌曲,加上王傑的高音很有特色,整首歌聽起來讓人有孤冷的感覺;編曲也是加分滿滿,樂器編排恰如其分,全曲中小提琴呈現出孤獨又有主見的聲線非常迷人,也讓這首歌曲顯現出獨特的孤冷感。

1989年(魯冰花/陳揚、姚謙)按此處進入電影內容剪輯

電影改編自鍾肇政的同名小說,導演是楊立國、編劇是吳念真,以1950年代和60年代初台灣農村為背景,並帶出了教育和其他的社會議題,魯冰花本是黃色的小花,種於田裡或茶樹間,開花後被犁入泥土可肥沃土地,也象徵電影中的美術天才兒童,默默綻放卻難以被看見的寓意。郭雲天(于寒飾)是一位由大城市外調到鄉下任教的美術老師,學生古阿明(黃坤玄飾)自幼喪母,爸爸是個樸實的茶農,郭老師發現他雖然成績不好、調皮搗蛋,但對色彩非常敏銳並有豐富想像力,是個繪畫天才,由於學校要選出參加美術比賽的學生,他極力推薦阿明,但此舉卻遭其他老師抵制,認為鄉長的兒子才有資格代表學校,郭老師因在爭論中打人,便被調離此校,臨行也帶了一張阿明畫的茶蟲作品送去比賽,之後傷心的阿明生病了,在沒錢住院治療下最後安靜的死去,下葬後不久傳出他的畫獲得世界兒童繪畫比賽的金牌首獎,大批記者媒體都來採訪,鄉民都為本地出了個天才而臉上有光,大家都說古阿明是天才早逝,然而魯冰花謝了還會再開,但是人呢...。
主題曲〈魯冰花〉由陳揚作曲及編曲、姚謙填詞、曾淑勤演唱,由於受限於拍片成本考量,這首歌曲從接案討論,最後決定以劇中姊弟兩位小朋友為背景,由姚謙先寫出歌詞,接著陳揚進行譜曲,再由曾淑勤錄音演唱,僅用一日即完成錄製帶,也就這樣把大家朗朗上口的「天上的星星不說話,地上的娃娃想媽媽...」的旋律傳唱至今;編曲上主歌是以鋼琴及吉他為伴奏樂器,副歌加入鍵盤合成器、電子鼓,尾奏再加入嗩吶、電吉他演奏,當音樂帶到最高潮後樂曲也戛然而止。
以上介紹了1979~1989年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項的電影及歌曲,有沒有一首或幾首歌曲或音樂,當你(妳)聽到旋律的時候,會想起這部電影的劇情,或想到自己當時正在經歷的一些事情而有所感觸呢?而在此系列文章中出現的歌曲也已為您精選出40首,放置於我的「聽歌賞曲🎧」專題,讓大家一首接一首的回味經典...。
這裡是分享【好聽歌曲和好看影劇】的園地,讓我們一起來聆聽🎧悅耳的國語、西洋、日文Jpop及韓文Kpop流行歌曲🎼,享受動聽的古典樂曲🎹,閱讀精彩的影劇介紹📽️及其配樂欣賞🎶,在這裡有的就是▶️「好聽的歌曲和好看的影劇」!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