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回顧2022媒體大事!「平台即上帝」的新壟斷時代到來

2022/12/23閱讀時間約 55 分鐘
去年媒觀除了回顧2021的媒體大事,也預測今年重要的幾個關鍵字,包含網路治理相關法規、台灣有線電視發展以及短影音風潮等等,而這些預測也實際發生在今年的365個日子中,成為這次回顧的一部分。
有趣的是,從這次的整理可以發現,幾乎所有時事都離不開Google、Apple、Meta、TikTok、Twitter(GAMTT)等科技平台,在台灣「反媒體壟斷運動」剛屆滿10週年之際,我們儼然處於「新壟斷時代」的十字路口。
因此,這次一樣從國際走回國內、從過去走向未來,希望告別2022年之前,再跟你借個五分鐘,一起走進媒體的時光迴廊。
❇️我們需要你的小額捐款,支持我們持續生產優質內容
❇️本篇觀看Tips:先看標題,再看內文,不然可能會花你10個五分鐘😵‍💫
❇️想看10張圖解版,請點這裡

主題一:國。際。媒體大事回顧

1️⃣ 2022.02|烏俄戰爭開打,先登陸的是「網軍」

今年2月24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成為二戰後歐洲最大戰爭,也是社群時代下首場大型戰爭,至今仍持續中。事實上,在戰爭發生前後,全球各地都受資訊戰影響,甚至連權威媒體也難以求證,因為俄國不只癱瘓烏克蘭各方網站,也透過不實消息操作恐慌、打擊士氣、營造不對稱的資訊。對此,國際事實查核聯盟IFCN聯合成員組織建立「烏俄戰事查核報告資訊庫#UkraineFacts」,即時進行全球協作,台灣事實查核中心也參與其中。
當時,俄國推出《假新聞法》管制媒體言論,造成當地獨立媒體停播、CNN等外媒停止俄國業務。此外,Meta、Netflix、TikTok等科技公司也對俄國發動制裁,像是調降觸及、封鎖俄國官方內容、暫停俄國服務等。此外,馬斯克的SpaceX也提供烏克蘭使用「星鏈網路」,協助其維持網路通訊暢通,被認為是關鍵舉措。
這場戰爭彰顯出兩個重要意義:
  1. 戰爭的行動與傷害不只出現在物理空間,也透過網路外溢到各角落,而即便是身處遙遠東亞的我們,也可以透過網路發動聲援、甚至參與這場戰爭。(事實上,台灣在烏俄戰爭剛爆發時,也受到「在地化」的認知作戰,詳情請看IORG報告)
  2. 當科技巨擘們的制裁手段具有強大效力時,間接印證他們掌握極大的權力,以及眾多用戶資料,這是我們應該有所意識及警惕的。
📌「烏俄戰爭」其實不曾發生?
尚‧布希亞在著作《波灣戰爭不曾發生》中指出,戰爭逃不了被媒介再現的命運,媒介呈現出戰爭整形後的面孔,符號(戰爭)本身的真實已經消失。也就是說,閱聽眾會預先存有對戰爭的期待,例如飛彈轟炸,而媒介則會在報導戰爭的框架裡,盡可能填滿呼應這份期待的內容,於是我們從新聞媒體感知到的戰爭,可能從未發生。
尚‧布希亞的說法,提點閱聽眾盡可能跳脫既有的感知及想像,瞭解從大眾/社群媒體得到的戰爭資訊,可能不是全貌,甚至不該被如此解讀。這個現象,也可以延續到「後真相」的討論脈絡中。
延伸閱讀: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UkraineFacts:全球查核組織聯手對抗戰事假訊息|https://bit.ly/3Y3CWmd
IORG》烏克蘭教台灣的事:開戰時刻,我們該提防的資訊操弄|https://bit.ly/36ao1A1
IORG》俄烏戰爭下的資訊操弄:批烏、批美、挺俄、棄台|https://bit.ly/3Y6VxO9
INSIDE譯》澤倫斯基專訪:戰爭、科技,與烏克蘭的未來|https://bit.ly/3VK0VFE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烏俄戰爭專題|https://bit.ly/3UFqbva
郭宏昇》「波灣戰爭不曾發生」簡短導讀|https://bit.ly/3I2tnys
逆食NEWS》社群時代下的戰爭——俄烏戰爭媒體角色和策略大解析 台灣該如何借鏡|https://bit.ly/3uTlfZq

2️⃣ 2022.07|歐盟通過劃時代《數位服務法》、《數位市場法》

面對跨國科技平台造成數位治理的問題,歐盟於2020年提出全球首創的《數位服務法DSA》、《數位市場法DMA》法案,並曾於2021年邀請「臉書檔案」吹哨者郝根出席聽證會,作為立法時的參考。最終兩法案於今年7月以壓倒性票數通過,預計將於明年起陸續上路,兩者主要精神如下:
📌數位服務法DSA:主要規範行為包含打擊非法內容、平台機制公開透明、風險管理機制,強調保護使用者權益,強制科技平台應負起在現實社會也應被課予的責任。
📌數位市場法DMA:主要規範行為包含數據揭露、系統互動性、不得以商業或強制方式控制其用戶、排名系統不得偏頗或不公平,強調維護數位市場之平衡,保護新創業者或中小企業進入市場。
事實上,台灣引發社會討論的《數位中介服務法》就是參考DSA的精神與手段!
延伸閱讀:
羅世宏》歐盟數位雙法最快2024上路!羅世宏:政府應與Google等超大平台協商,保障民眾數位權|https://bit.ly/3Y7cVTe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DSA及DMA主要精神|https://bit.ly/3Y5gsRO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解析|https://bit.ly/3HiKlbg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什麼是「臉書檔案」?|https://bit.ly/3FAEih7
法律白話文運動》《數中法》與他國類似法案比較|https://bit.ly/3FGQsUo

3️⃣ 2022.10|馬斯克買了Twitter,川普就「復活」了

馬斯克變得越來越斜槓,除了特斯拉、SpaceX、OpenAI等事業,今年還買下推特、成為執行長。今年4月,馬斯克因為欲收購推特而與原先的董事會產生爭議,雖仍以440億美元完成收購協議,不過馬斯克卻一度中途反悔。最終於10月完成收購程序,而推特也下市、私有化,如此一來馬斯克便可以在不受股東審視下推動改革。
馬斯克的行為與發言經常令人難以捉摸,因此外界對他收購推特的目的滿懷好奇。馬斯克認為言論自由很重要,而「最糟糕的人也能留下」就是保障言論自由的結果,但如此除可能有更多極端與仇恨言論外,馬克斯的決策也屢屢打臉自己。此外,馬斯克在收購後也對員工進行「換血」,而處理問題內容的台灣對口也在這波換血中消失。
近日,馬斯克發起的投票結果顯示,多數人希望他離開推特CEO職位,他也表示將找替補人選。
📌川普被解封了,代表什麼?
去年被各大平台噤聲的川普讓馬斯克耿耿於懷,於是收購前即主張要解封川普的推特帳號。今年11月,馬斯克用個人推特發起投票,詢問網友是否同意解封,結果以52:48的比例通過,然而目前川普尚未在推特上有任何新動態。
不過這件事讓平台治理的兩難再度浮出水面,也就是在保障言論自由的前提下,我們既不希望平台恣意封殺任何人,但又希望平台積極處理爭議內容。究竟如何取得平衡,還有賴大眾討論,但我們認為,平台應先建立透明、具問責性的決策體制,再以具社會共識的社群守則進行自律。
延伸閱讀:
The Verge》推特將禁止第三方社群平台的連結|https://bit.ly/3jdIWc1
上報》馬斯克發起「是否辭推特CEO」投票|https://bit.ly/3jdJ2jT
NPR》馬斯克一度封鎖對他不利的記者帳號|https://n.pr/3BKSxNQ
INSIDE》清理完畢!馬斯克:Twitter 已完成裁員並準備再次展開招募|https://bit.ly/3BiGqYj
Wikipedia》馬斯克收購推特案|https://bit.ly/3Y7wSJh
Vanity Fair》川普會回推特嗎?|https://bit.ly/3iNZqrp
數位時代》2天漲粉8750萬,川普推特滿血復活!但一則貼文也沒?馬斯克解禁推特會引發哪些效應?|https://bit.ly/3Pds55m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馬斯克收購推特專題|https://bit.ly/3BmWKqX

4️⃣ 2022.12|《紐約時報》40年來首次上千勞工罷工,要求合理待遇

12月8日《紐約時報》展開40年來首次罷工集會,持續時間24小時,有超過1100人參與,事件緣起於2021年3月到期的合約,40次的談判都未能針對工資、健康、福利制度等面向達成共識,工會表示因為溝通停滯與通膨的影響,一些年輕記者不得不兼職其他工作。此外,也有員工指出內部有種族歧視的問題,以及考績制度非常不公平,這都是響應罷工的原因。
發起罷工的紐約新聞工會指出:「拒絕做你喜歡的工作從來都不是一個容易的決定,但我們願意盡一切努力,為所有人贏得一個更好的新聞編輯室。」這起事件或許摻雜著紐約時報特殊的問題,但也彰顯出新聞勞動條件的普遍困境。
延伸閱讀:
Aljazeera》NYT journalists, workers on 24-hour strike for ‘better newsroom’|https://bit.ly/3WgSzoE
The Guardian》New York Times journalists in mass strike for first time in 40 years|https://bit.ly/3WllIPG

5️⃣ 各國新聞議價進度整理

去年澳洲率先通過立法,促使部分媒體與科技平台完成議價,後續各國陸續追隨其腳步,然而雖然手段及原理各有不同,但相同的是新聞議價成為全球拯救新聞業的共識。以下我們整理一些重要國家的新聞議價進度:
📌澳洲
澳洲經驗不僅帶動各國跟隨,其是否能有效達成議價目標、是否衍生其他問題,都成為全球矚目焦點。目前雖然Meta及Google有跟澳洲新聞集團、澳洲廣播公司等大媒體議價,但其實澳洲政府尚未依法「指定」任何平台,亦即在法律上仍未有強制力,而這也引發未能參與議價的小媒體不滿,在3月發起 #WaitingOnZuck 運動。
近日澳洲財政部發表該法一週年報告,其認為這是「成功」的法令,成就包含促成30多項協定、澳洲廣播公司運用這筆資金增設新職位等,但未受惠的Nine、SBS等媒體並不認同,SBS指出除了議價過程不順利外,金額及後續如何使用也都不透明。此外,報告建議未來應考慮擴及至其他平台,像是澳洲媒體就疾呼TikTok、Twitter、Apple News、YouTube等都應納入。
然而,澳洲媒體也開始擔心與Meta簽訂為期3年的議價合約,屆時是否能順利續簽,因為Meta多次表示其投資的重點將不再包含新聞。
📌紐西蘭
紐西蘭近日宣布將參考澳洲及加拿大的立法經驗,推動新聞議價法,官方指出,紐西蘭記者人數下降、在地新聞減少,所以認為有必要透過立法推動議價,並預估將有3-5千美元規模。不過,紐西蘭已有媒體自行與平台達成議價協議,而紐西蘭官方強調議價法是當平台不願與媒體議價時的「後盾」。
📌歐盟
歐盟地區多採取「著作鄰接權」的議價途徑,主要是去年「數位單一市場著作權指令」期限屆滿後,各國陸續轉成國內法,提供媒體議價的基礎。其中法國的例子相當經典,因為去年法國以未與媒體議價為由罰Google5億歐元,而今年Google放棄上訴,並同意與法國媒體議價。另外,Google截至今年5月已與300多間的歐盟新聞業者達成議價協議。
📌美國
去年美國國會提出「新聞競爭和保護法案」,並於在9月於委員會通過,尚待參議院表決。不過,近日Meta發聲明威脅,如果法案通過,將考慮刪除臉書上的新聞,因為他們主張臉書是幫助媒體增加流量與訂閱,而非幫助自身獲利。雖然Meta這次的反對與威脅不是特例,不過美國內部也有一些組織聯合請願,反對通過該法案,他們認為這可能違背反壟斷、第一修正案等的精神。
📌加拿大
加拿大今年4月宣布將參考澳洲模式立法,目前正在推動《線上新聞法》,不過卻在10月被Meta威脅,法案若通過不排除取消境內新聞服務。Meta在聲明中指出,含有新聞連結的貼文不到3%,新聞也並未是臉書重要的收入來源,再次顯示Meta欲逐漸擺脫新聞的策略。
延伸閱讀: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新聞議價原理及內涵總解析(解讀焦點)|https://bit.ly/3tRJLcA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台灣新聞議價最新進度|https://bit.ly/3PerLmL
澳洲財政部》新聞議價法週年報告|https://bit.ly/3Hqn5Z1
The conversation》新聞議價可能的負面效果與隱憂|https://bit.ly/3YbQwE4
Public Knowledge》美國共26個組織反對議價法|https://bit.ly/3FcU0Oc
AXIOS》Meta消減對美國新聞議價的預算|https://bit.ly/3VtYdn7
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Meta裁撤國際新聞合作夥伴關係總監|https://bit.ly/3OzpYs0

6️⃣ 數位廣告市場:反壟斷、OTT參戰

今年美國、歐盟、英國相繼針對Google與Meta私下達成的「Jedi Blue協議」展開調查,這是一項阻礙其他競爭者,進而壟斷廣告市場的協議。此外,除了英國更進一步調查,想釐清Google是否涉及壟斷、圖利自家服務,導致服務提供者犧牲服務品質,或將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美國今年也提出「數位廣告競爭與透明度法案」,如果順利通過,Google恐怕將面臨分拆廣告業務的命運。
還有個關於廣告市場的焦點,就是兩大OTT平台Netflix及Disney+都在今年宣布推出「有廣告低價版」的訂閱方案,希望可以增加訂戶總數,而他們的參戰,一方面顯示「廣告模式」對內容服務而言還是相當重要的獲利管道,另一方面則有可能打破YouTube目前獨佔影音廣告市場的局面。另外,YouTube為回應壟斷質疑,也在今年宣布將來可能導入第三方廣告平台參與。
綜觀而言,數位廣告存有壟斷狀況、進而損害市場競爭及消費者權益的事實已逐漸明朗。而在OTT產業,除了回頭擁抱廣告外,今年Netflix更首度出現訂戶衰退的狀況,隨著勁敵出現與疫情退溫,OTT市場明年的發展值得持續關注。
延伸閱讀: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OTT紛推廣告,將有什麼影響?|https://bit.ly/3W1tTAh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各國展開數位廣告壟斷調查|https://bit.ly/3Vu4wHj

7️⃣ 社群(交)平台大小事

雖然身處「新壟斷時代」,但今年還是有許多新的社群平台新聞值得關注,一起來看看:
📌Zenly真的要關了!替代品狂洗App商店排行榜
Zenly在今年9月表示即將關閉,引發用戶哀嚎,而他們則在最近以其擅長的口吻指出:「是時候說再見了 💔😔」,指出將於2023年2月關閉。Zenly是主打定位的社群平台,廣受年輕族群喜愛,消息一出後,可以發現不論是Android或是IOS的商店都被替代產品「霸榜」。
在哀嚎的另一端,反而有許多人並不知道Zenly,或是對「定位當有趣」的現象避而遠之,認為隨時隨地察看朋友定位,不僅有點變態,更會產生FoMO社群恐慌症。此外,在Zenly彰顯出的世代差距,也讓人好奇是否不同世代間對「隱私」的想像已有差距。於是,想邀請你看之前的專題,一起聊聊關於社群軟體帶來「既隔離又連結」的狀態,以及社群恐慌到底多普遍吧!
延伸閱讀: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Zenly是什麼?它有什麼魅力與危機?|https://bit.ly/3Wlej2X
📌有錢哪怕被噤聲!川普版Twitter上線啦
川普自從去年被各大社群平台封鎖後,宛如在網路世界消失,但他並不氣餒,反而於今年2月推出自己的社群平台Truth Social,用戶在8月達到高峰(400多萬),之後逐漸遞減,10月最新統計約為285萬。
目前Truth Social僅開放美國、巴西、加拿大用戶使用,且已上架Android及IOS的商店。事實上,在今年8月時Google一度不讓它上架,原因為內容違反商店政策,不過後來在經過修改後排除。
📌你BeReal了嗎?潛力新星登年度最佳App
如果一天只能不定時發1篇文,而且不能修圖必須直接發,這樣的社群平台會好玩嗎?答案是「會」,因為最近拿下App Store年度最佳App的人,就是BeReal!它是今年創立於法國、紅於美國,並在最近席捲到台灣的新社群平台,是對IG文化的反動,強調真實。

主題二:國。內。媒體大事回顧

1️⃣ 2022.01|華視前總經理莊豐嘉與立委發生爭議請辭

今年初審查中央年度總預算時,國民黨團提案要求討論「華視不得與事實查核中心合作」,並曾去函華視指出「否則會凍結或刪減臺語臺預算」,讓時任華視總經理莊豐嘉認為觸碰「新聞自主」底線,希望國民黨團撤案,否則召開記者會,引發國、民兩黨立委不滿,最終莊豐嘉請辭。
這起事件讓公共媒體與政治之間角力浮出檯面,證實政府能透過預算控制媒體自主、甚至是人事安排,而從立委們的發言更可以看出,他們對公共媒體想像的狹隘與瑕疵。要維護公共媒體的獨立性,必須要完善的法規保護,如此受到政治力干預時,媒體才有能力「大膽說不」,同時也應該提供穩定的預算保障,避免「吃人嘴軟」。
延伸閱讀: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邀請立委們上「公共媒體課」|https://bit.ly/3VJL4qu

2️⃣ 2022.02|十年來第一個新設新聞台《鏡電視》成立

2020首次遞件,在2022年1月獲NCC核准設立的「鏡電視」是台灣近十年來首家新設的新聞台,而與「鏡週刊」難分難捨的關係不免讓社會拿著放大鏡檢視它,加上當時2位NCC委員提出的「不同意見書」更成為討論焦點。鏡電視主張六大特色,目前在網路、MOD上皆可收看,有線電視系統則有32家業者(占整體比例56%、共267萬戶)提案上架CH86,目前仍待NCC審核。
鏡電視至今可說是紛紛擾擾,像是公司內部股東、董事間的衝突,或是營運資金將用盡,甚至在上架有線電視系統的過程中,一度涉入TVBS移頻案、NCC關說案等爭議中。鏡電視可說是活教材,牽扯著政媒間的錢與權、有線電視生態、台灣廣電規管制度等等。
延伸閱讀: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解析「鏡電視」背景|https://bit.ly/3dJ6OSq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TVBS移頻案」懶人包|https://bit.ly/3RLgoCx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從NCC爭議認識NCC,讓恐懼落地|https://bit.ly/3iRnXff
羅世宏》未來新聞台申/換照標準參考「鏡新聞台」 NCC有決心嗎|https://bit.ly/3LoUDWZ

3️⃣ 2022.03|公平會發佈「數位經濟白皮書」

面對數位平台興起的產業趨勢,公平會在今年3月提出「數位經濟白皮書」初稿、12月提出完稿,分析像是殺手併購、隱私與市場競爭、數位廣告、新聞議價等議題,提出台灣的立場及可能執法方向。這是台灣少數針對新的數位經濟環境提出較為詳盡的分析,因此具有一定參考價值,不過在立委批評初稿內容空泛、缺乏具體作為後,公平會表示完稿有特別精進、修正。
延伸閱讀: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數位經濟白皮書」初稿懶人包|https://bit.ly/3EApRrD
公平會》「數位經濟白皮書」完稿|https://bit.ly/3G8bixl

4️⃣ 2022.03|公視新聞片庫2017年至今年1月都被刪光

今年2月公視找外部廠商協助資料備份,卻不小心將2017年至今年1月、共42萬筆的新聞資料畫面刪光,事件直到3月底召開董監事會才曝光,引發譁然。事後,監察院於11月對文化部、NCC提出糾正,報告認為主因是公視資通安全管理作業鬆散導致,特別是文化部未能正視「公視法」每年9億經費之不足,且未如期改選公視董監事會,導致內控及督導失靈。
延伸閱讀:
監察院》「公視片庫刪除事件」調查報告|https://bit.ly/3VZjEg0

5️⃣ 2022.04|新聞的YouTube直播消失了!為什麼?

今年4月1日三立、東森、TVBS在YouTube上的新聞直播都消失了,這不是愚人節玩笑,而是因為有線電視系統商認為這樣的作法違反版權規定。這顯示出兩個重點:第一,新聞頻道還是具有較高收視率,所以系統商必須支付授權費給頻道商,因此免費直播造成反彈;第二,對頻道商來說,有線電視系統還是主要收入途徑,網路直播管道並無法帶來太多利益,因此不能得罪系統商的要求。
然而,根據NCC最新的統計,台灣有線電視訂戶連20季下跌,目前剩約467萬戶,但是這個趨勢全球皆然,台灣相較之下仍較和緩。不過面對有線電視產業的衰退,卻仍是新聞台的主要收入來源,兩者如何轉型,成為急迫的議題。
延伸閱讀:
逆食NEWS》新聞台YouTube直播不見了?新聞頻道和有線電視的愛恨情仇 Feat.台師大大傳所陳炳宏老師|https://bit.ly/3SxQyCL

6️⃣ 2022.04|華視多次出包,跑馬燈至今仍未回歸

華視從4月20日起的幾天內,跑馬燈多次出包,出現「新北遭中共導彈擊中」、「大屯火山爆發」、「蔡EE總統」等錯誤訊息,引發社會譁然,華視移除跑馬燈設計,至今仍未恢復。事後,時任公視董事長陳郁秀、華視代理總經理陳雅琳請辭,NCC於6月開罰共100萬,監察院則於11月提出結案報告,對文化部提出糾正。
監察院的結案報告指出,經確認後此些事件並無外力介入,是內控問題。監委指出,文化部對於華視「不公不民」的問題8年來原地踏步,認為文化部應積極處理;此外,監委也質疑華視「外部公評人」制度未落實,認為華視應該改善。
延伸閱讀:
監察院》「華視跑馬燈事件」調查報告|https://bit.ly/3VJp0fH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從「華視跑馬燈事件」看公廣集團更深層的問題|https://bit.ly/3FhRWEz

7️⃣ 2022.05|差點破記錄,第7屆公視董監事會改選完成

第6屆公視董監事會於2019年9月底就屆滿,共延宕957天,於今年5月9日才完成第7屆改選,差10天就破第5屆記錄。改選的延宕,除了文化部並未積極處理外,也是朝野政黨會透過人士同意權進行政治角力的共業,加上《公視法》具有修憲等級高門檻的結果,以致幾乎每屆公視董監事會都難逃延宕命運。而延宕造成最嚴重的問題,就是「看守狀態」沒辦法有效發揮決策與治理功能。
延伸閱讀: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解析公視運作,以及修法草案|https://bit.ly/3FiduAG
聯合新聞網》第7屆公視董監事名單|https://bit.ly/3uzmsEU

8️⃣ 2022.07|《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公布,又被轟回去

2017年行政院首度提出《數位通訊傳播法草案》,並於今年6月底修正、更名為《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後推出,是台灣針對數位治理議題的法案。NCC指出,數中法主要參考歐盟於今年通過的「數位服務法」的精神,希望可以處理網路上錯假消息的問題,並課予平台相當的責任義務、強化問責性。然而,數中法在今年8月引來台灣社會大量討論與批評,PTT、巴哈姆特等平台業者也強烈反對,認為會嚴重侵害言論自由,最終NCC在9月初決議將草案退回研究小組階段,會先進行相關委外研究、取得社會共識後,再繼續推行。
值得注意的是,這類與數位治理有關的法案,世界各國都相繼研擬、推行,也當然引發一些爭議,重點應該是當平台對社會的負面影響具體可見的時候,應該如何應對,才能在保障言論自由的槓桿上取得平衡,是整體社會應該共同思考的問題。而面對立法前的網路監管的空窗期,NCC目前正編約20人的任務小組,仿造iWIN模式,促進網路媒體及平台自律。
延伸閱讀:
法律白話文運動》《數中法》與他國類似法案比較|https://bit.ly/3FGQsUo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重點解析|https://bit.ly/3HiKlbg
羅世宏》整頓超大型數位平台 時候到了|https://bit.ly/3NR0iFi
TechCrunch|英國推動《網路安全法》最新進展|https://tcrn.ch/3PcTmVg

9️⃣ 2022.08|「數位發展部」成立

號稱台灣數位轉型馬達的「數位發展部」在籌設近2年後,於今年8月底掛牌上路。數位發展部橫跨「資訊、資安、電信、網路及傳播」五大領域,主要業務包含從NCC等其他部會移交的業務,以及因應數位時代發展的新業務兩部分,首任部長為唐鳳。在媒體領域,數發部與NCC最大的差異為數發部以「促進、協助、輔導」為主,而NCC則以監管為主,因此「新聞議價」由數發部主責、「網路治理」由NCC主責。
延伸閱讀:
願景工程》圖解數位發展部|https://bit.ly/3W8o1W8

1️⃣0️⃣ 2022.09|反媒體壟斷運動十週年

2012年9月1日由學界、社運團體等各方發起的反媒體壟斷運動,反對旺中案、壹傳媒賣盤案,主張維護台灣新聞自由、阻止財團壟斷媒體,最終旺中案失敗、壹傳媒賣給年代集團練台生,而《反媒體壟斷法》則遲遲到10年後的今天仍難產中。不過如今面臨有線電視產業衰退與傳播產業遽變,或許我們也應該思考「現在還需要反媒體壟斷法嗎?」、「反媒體壟斷的概念該如何與時俱進?」
延伸閱讀: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反媒體壟斷運動時間軸整理|https://bit.ly/3UXoyJs

1️⃣1️⃣ 2022.09|蘋果還是殞落了,換「壹蘋」接棒

蘋果日報對台灣媒體界的影響不容小覷,但後來他也在數位轉型上遭遇瓶頸,同時在香港反送中運動爆發後,因為堅持報導與港府不同的聲音而多次遭遇刁難,不僅公司被搜索、資金被凍結、連黎智英等高層都被判刑,這也連帶影響到台蘋發展。2021年5月台蘋宣布停止發行紙本報紙,並於今年8月底宣布停止更新後,新加坡籍商人潘杰賢成立「壹蘋新聞網」,並表示移轉96%的台蘋員工,強調會延續其精神、保留原汁原味。至於台蘋後續,目前網站就停留在8月31日當天的新聞,而過去珍貴的新聞資料正逐漸凋零,部分新聞已無法檢索。
壹蘋是否「走味」還有待時間及更多研究的發展,不過根據潘杰賢「強調商業邏輯」的背景、鮮少談論媒體作為社會公器的角色,或許不容樂觀,像是今年九合一選舉期間,壹蘋就挑選各黨派候選人,幫他們買公車廣告,令人震驚。
延伸閱讀: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解析壹蘋、回顧台蘋|https://bit.ly/3T5wc3q

1️⃣2️⃣ 2022.10|Taiwan+上路一年,移交給公視、上架無線頻道

台灣國際影音平台Taiwan+在2021年8月底上線時,是由文化部委託中央社執行,然而這一年來因為成效不佳飽受批評。今年則於6月移交給公視,並於10月使用公視在無線台的頻位上架,也同步於網路24小時開播。過去因為由中央社執行,令Taiwan+產生官媒的疑慮,然而如今移交給公視後,若沒有成功修《公視法》讓Taiwan+成為其法定業務並保障經費,那麼相關疑慮恐怕也不會消失。
延伸閱讀:
宏論媒觀點》大外宣轉身內銷變大內宣?|https://bit.ly/3hONF3I
BBC中文》台灣政府斥資打造首個官方英文電視頻道TaiwanPlus|https://bbc.in/3UQGVj5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Taiwan+專題|https://bit.ly/3PkiY2K
沃草》國民黨批評華視三立化、Taiwan+走不出去,文化部長回應|https://bit.ly/3Bun7eC

1️⃣3️⃣ 2022.10|小玉Deepfake事件一年後追蹤

去年10月爆出小玉以Deefake技術偷臉製作A片販售,引發社會對這項新技術的譁然,不過由於目前相關法規未臻完善,小玉後來主要以《個人資料保護法》判刑5年6個月可易科罰金共198萬元,這彰顯出現今法規的不完善,像是仍未有法源可強制網路服務供應商下架這些不法影片。這起事件發生後,受害立委、民間團體與行政院都宣布要針對《性侵害犯罪防制法》等法提出修正,希望可以有效阻止「數位性暴力」的發生與傷害,但目前修法仍在進行中。
延伸閱讀:
關鍵評論網》小玉Deepfake後續判刑|https://bit.ly/3HzOurx
行政院》通過相關法案修正草案|https://bit.ly/3FPhdYh
中央社》禁止性私密影像散布 民團籲完善數位性暴力修法|https://bit.ly/3WfzH9p
中央社》性侵害犯罪防治法 婦團提4修法訴求|https://bit.ly/3FMaaiZ

1️⃣4️⃣ 2022.11|九合一大選+修憲複決公投

今年的地方選舉可以明顯感受到媒體議題設定的效果,像是台北市長共有12位候選人,但基本上登上媒體的只有3位;而組成監測聯盟的學者也指出,重北輕南、聲量集中在特定候選人的狀況嚴重。此外,「媒體開票」也成為矚目焦點,主要是因為過去部分媒體為了收視率搶快,造成虛報、不實,所以今年中選會及NCC都特別呼籲媒體要客觀真實,而事後NCC共收到5件檢舉案。
事實上近年來媒體已透過招募志工或工讀生的方式,分派到各投開票所進行即時計票,雖然成本提高,但主要目的是希望可以比中選會快(畢竟中選會顯示的第一張票出現在40多分鐘後)又相對可信。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在2020即監看各家媒體的開票情形,報告指出不同媒體投入不同方式及人力,但都應公開自家流程讓社會檢視。
延伸閱讀: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2020總統大選電視台報票觀察報告|https://bit.ly/3iX8B91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推出「選情風向球」媒體素養桌遊|https://bit.ly/3Frkxrb
逆食NEWS》不看選舉新聞也會被影響?你聽過議題(不)設定嗎?民調是惡魔?九合一選舉新聞評論(上集)|https://bit.ly/3PvxXqL
逆食NEWS》突破框架!後真相時代什麼才是正確的判斷?媒體素養是一種時空魔法?九合一選舉新聞評論(下集)|https://bit.ly/3Pu6mpK

1️⃣5️⃣ 20年後,教育部著手第2版「媒體素養教育政策白皮書」

教育部曾於2002年推出第1版的「媒體素養教育政策白皮書」,不過如今網路、智慧手機及跨國科技平台興起,媒體環境已不同於20年前的大眾媒體,因此今年教育部著手第2版的白皮書,不僅標誌出當代媒體素養教育方向,也會指出各政府單位的職責及推動途徑,預計在明年出版。
延伸閱讀:
逆食NEWS》什麼?媒體素養也要數位化!20年後媒體素養教育白皮書要翻修囉!Feat. 政大新聞系劉慧雯老師|https://bit.ly/3HIVcf7
逆食NEWS》老師們快來聽!從五個議題來思考數位媒體素養怎麼教?教什麼? Feat. 政大新聞系劉慧雯老師|https://bit.ly/3BCMgUp

1️⃣6️⃣ 2022年,台灣短影音元年!

隨著TikTok打頭陣,2021年出現YouTube Shorts、LINE VOOM,今年Reels(IG先,FB後)登台,台灣的短影音市場逐漸成形,連網路創作者年度大獎「走鐘獎」也在今年新增「短影片」類型,《數位時代》稱2022為台灣短影音元年。
今年有統計顯示,在台灣TikTok已超越Twitter使用數,成為LINE、Meta家族外最熱門的社群媒體,而政治人物也紛紛在上面開設帳號,爭取年輕人支持。不過,數發部官員近日指出,「抖音、TikTok、小紅書」都屬於「危害國家資通安全產品」,目前已限制公部門設備及場域使用,但是否涉及到學校,教育部長潘文忠指出,會再與數發部研議。
延伸閱讀: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抖音TikTok玩什麼?怎麼玩|https://bit.ly/3NQzKE9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抖音跟TikTok差在哪?背後的中國因素嚴重嗎?|https://bit.ly/3NU0jbH

2023年媒體大事預測——從「反媒體壟斷」走向「新壟斷時代」,離不開的GAMTT

GAMTT:Google、Apple、Meta、TikTok、Twitter

1️⃣ 2023有一波新聞台要換照,有人會出局嗎?

《衛星廣播電視法》規定頻道執照每6年一換,而中天新聞在2020年並未換照成功,因此2023共有8家新聞台要換照,結果如何讓社會高度關注,預計明年將會掀起一波輿論。即將面臨換照的新聞台有:壹電視、年代、東森、民視、三立、TVBS新聞、TVBS、非凡,而電視台的期中評鑑及6年來的違規統計都是NCC換照審查的重點,所以我們特別統計這8家新聞台的狀況,請看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8家新聞台期中評鑑結果及違規記錄統計|https://bit.ly/3hoCNt9

2️⃣ 台灣繼續推進新聞議價進度

2021年澳洲跨出新聞議價第一步,隨後今年各國陸續有相關動作及成果,而台灣在今年則主要推動相關產業影響調查,像是公平會提出數位經濟白皮書、文化部主責平面及網路媒體的產業調查、NCC主責廣電媒體的產業調查,同時目前官、學界主張台灣應遵循澳洲議價法的模式,於是學界提出《議價法草案》,而數發部長唐鳳則表示可行度高。另外,行政院也在年底召集Google及Meta分別與平面、廣電媒體共進行4次的會談,希望先開始初步對話、瞭解彼此的需求及想法,再進一步往下走。
不過,正因為台灣走比較慢,所以我們可以參考他國發展作為修正依據。像是澳洲案例顯示,議價紅利大多落在大型主流媒體,小型獨立媒體依然無法參與;以及,議價所獲得的收益,並無法保證能直接提升新聞品質,甚至不知收益去向。此外,我們認為當「廣告還是重要的商業模式」,那麼數位廣告市場被平台壟斷、以致市場無法健全發展的問題,還是有積極處理的必要,然而這卻是目前推動澳洲模式的議價途徑所無法觸及到的面向。
簡而言之,今年台灣在議價議題上主要累積了一些在地產業的現狀與趨勢,明年應該積極推動媒體與平台的對話,甚或是透過立法或公權力的方式要求平台處理新聞議價議題。
延伸閱讀: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各種新聞議價途徑及概念解說|https://bit.ly/3tRJLcA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台灣最新進度、文化部產業調查、可能隱憂與反思|https://bit.ly/3PerLmL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數位經濟白皮書」懶人包|https://bit.ly/3EApRrD
公平會》「數位經濟白皮書」初稿|https://bit.ly/36tc9d8
數位發展部》12月2日Google及平面媒體會談重點記錄|https://bit.ly/3Yqznqp
聯合新聞網》新聞議價最新進度曝光 Meta與平面媒體達成兩共識|https://bit.ly/3WmVDzt

3️⃣ 台灣重要的傳播法規發展

📌立法|數位中介服務法
繼2017年提出網路治理草案《數位通訊傳播法》後,去年NCC表示將參考《數位服務法》修改,於是今年6月推出新版草案時更名為《數位中介服務法》,不料卻引來社會極大反彈,認為恐會超越言論自由底線,於是行政院表示暫緩立法,目前是退回到研究小組階段;不過與此同時,歐盟、英國等地都相繼研擬數位治理法案,希望可以解決當前平台失序的狀況。
日前NCC主委陳耀祥在立院備詢時指出,時程上來看明年不太可能通過數中法,不過會盡可能推動社會討論,但若無法取得共識,則不會繼續推動。我們認為,網路治理議題相當重要,尤其面對失序的平台現況,社會應該盡快凝聚共識,找出能兼顧言論自由的治理模式,才有機會營造健康的資訊環境。事實上,NCC預計仿造iWIN模式,以任務小組的方式應對尚未立法的網路監管空窗期。
延伸閱讀: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解析|https://bit.ly/3HiKlbg
📌修法|公共電視法
2021年9月文化部提出《公視法》修法草案,當中的重大變革包含:董事長從董事會互選改為行政院提名、提升每年公視固定經費(目前為9億)、將國際影音平台Taiwan+納為公廣集團業務。「董事長改為行政院提名」的變革雖引發一些討論,但提升公視經費、讓Taiwan+公共化的方向,的確能有效解決公廣集團目前遇到的部分困境,然而一年過去了,這項修法還遲遲未有進展。
今年公視發生「片庫刪除事件」、華視發生「跑馬燈出包事件」,先後監察院對文化部發出糾正,當中即明確指出文化部遲遲未處理公視預算不足的問題,因此我們呼籲文化部應盡快推動公視法修法,擴大公廣集團的能量。
延伸閱讀: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公視法修法重點、公廣集團科普|https://bit.ly/3UY7GST
逆食NEWS》公視有三頭六臂也不夠啊!歡迎來到公共媒體許願池|https://bit.ly/3G47rBL
逆食NEWS》向左走,向右走?理想與現實的拉扯,大學生尬聊公視!|https://bit.ly/3FS9wR2
宏論媒觀點》大外宣轉身內銷變大內宣?|https://bit.ly/3hONF3I
📌立法|OTT專法
NCC繼2020年提出初版草案後,在今年5月推出第二版《網際網路視聽服務管理法》草案架構(俗稱OTT專法),主要目的是希望OTT平台業者必須要負起一般義務,像是提供合法內容、不得有不當內容,而大型的OTT平台經NCC公告後需登記並遵守特別義務,像是要求製播一定比例的在地內容,不過這卻引發Netflix、Disney+、MyVideo等國內外業者反彈,認為會扼殺創意及產業環境。未來可能會持續推動並蒐集各界意見,詳細內容請看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數位時代》2020年版OTT專法草案重點|https://bit.ly/3W0aUGV
NCC》2022年OTT專法第二版修改重點|https://bit.ly/3G3XJ2h
中央社》針對OTT專法,業者的反彈|https://bit.ly/3HAZDIL、https://bit.ly/3j6b4xV
央廣》2022年OTT專法第二版草案細節|https://bit.ly/3j0gWsp

4️⃣ 「政論節目」胡言亂語帶風向,NCC卻無可奈何?

NCC針對新聞台的監管目光主要都放在新聞內容上,但其實「政論節目」雖然是新聞的評論節目,不屬於狹義的新聞,但卻經常會引導輿論方向,對社會的影響也是不小。NCC目前較難處理的原因,因法規上僅有《衛廣法》第27條有提到「評論應注意事實查證及公平原則」,但是新聞台都會以「來賓不代表本台立場」作為迴避。
目前可行的監管手段即是從「公平原則」出發,透過節目來賓的背景,瞭解是否有進可能維繫聲音的多元性,而目前NCC也正在做類似的調查研究,預計明年將會有結果報告。

5️⃣ 社群演算法的轉向:從親友圈到「你可能有興趣」的陌生內容

你最近滑臉書的時候,有發現越來越多陌生內容嗎?或是滑IG發現有很多自己沒追蹤的貼文跑出來?細看一下會發現它寫的是「為你推薦」,不是你按讚的專頁、不是你朋友的動態、也不是廣告,而這就是Meta所謂的「TikTok化」。
事實上,過去Meta的演算法主要聚焦在聯繫親友的功能,然而隨著TikTok的發展,大家發現TikTok強大的演算法可以抓住用戶的胃口,甚至「開發」新領域,進而讓用戶的黏濁度上升,因此Meta在今年宣布將跟進調整演算法,卻在今年7月引來IG用戶強烈反彈。
如此轉向顯示出平台在意「營收」而非「用戶需求」的終極目標,是否會帶來什麼負面影響?是否會成為未來發展主流?值得持續關注。
延伸閱讀:
科技新報》TikTok 終結了「按追蹤」為主的社群時代:不靠朋友圈的「推薦演算法」將成主流|https://bit.ly/3htq0po

6️⃣ Z世代不再Google了!他們更喜歡用TikTok、IG找資料

你覺得用Google找餐廳、找商品、找資料很理所當然嗎?然而,今年Google內部的研究發現,已經有40%18-24歲的年輕人,不透過Google找餐廳,而是使用TikTok或IG,這不僅動搖Google的地位,也讓他們意識到比起輸入關鍵字,Z世代更需要沉浸式或其他新穎的方式來發現內容。
於是,或許我們可以期待Google將提出什麼新氣象來反制這樣的趨勢,同時也可以關注社群平台們如何抓住新世代的心,翻轉有別以往探索網路的模式。

7️⃣ Cookies退場再延後!數位廣告市場爭霸賽

數位廣告之所以能達到精準投放,主要就是依賴Cookie追蹤器,然而這也造成隱私疑慮,而Google雖在2020年宣布將不再支援第三方Cookies,改以自家的「隱私沙盒」代替,但卻第三度將時限延長到2024年。Google的隱私沙盒使用相對模糊的追蹤方式,理論上能保障用戶隱私,但卻也引來「壟斷廣告市場」的批評,因為未來可能必須使用Google的工具。
不過其實蘋果在2021年即推出ATT規範,主動詢問用戶是否開放App追蹤權限,而這樣的改變也反應在今年Meta的財報上,他們失去約100億美元的廣告收入。
因此,在第三方Cookies收場之際,雖然看似在保護用戶隱私的路上前進一步,但是否從中鞏固了「新壟斷時代」的版圖,也值得繼續關注。
延伸閱讀: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Google隱私沙盒、放棄第三方Cookies懶人包|https://bit.ly/3hrc7rE

支持我們🥰

⭐ 和我們一起塑造「更好的媒體,更好的社會」⭐
如果你喜歡這個專題,歡迎 單筆定期定額 贊助我們 這將能支持媒觀持續關心並投入媒體環境監督觀察、兒少閱聽權益、關注新聞自由等工作,謝謝你一直以來的支持與鼓勵!
》關於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https://www.mediawatch.org.tw/about
》透過 媒觀官網下方贊助鍵 支持我們 💰
》歡迎在 FacebookInstagram 上追蹤我們 👍

參考資料

1.Wikipedia(2022)/「俄烏戰爭」條目|https://bit.ly/3h6GrI3
2.科技新報(2022)/除了無人機,星鏈於俄烏戰爭也徹底改變戰爭型態|https://bit.ly/3Y3FeBP
3.郭宏昇(2003)/《波灣戰爭不曾發生》簡短導讀|https://bit.ly/3Y7p4Ht
4.羅毓嘉(2008)/不曾發生的戰爭──從媒體擬像觀點,解讀電影《鍋蓋頭》角色的個人行動|https://bit.ly/3HgY02z
5.iThome(2022)/歐洲議會通過《數位服務法》與《數位市場法》!傳訊服務必須互通,不得禁止使用者採用第三方App Store|https://bit.ly/3VHPDBt
6.Wikipedia(2022)/「伊隆·馬斯克」條目|https://bit.ly/3uwP4hV
7.聯合新聞網(2022)/推特私有化 11月8日在美下市|https://bit.ly/3Bi2suh
8.The Guardian(2022)/Twitter and TikTok could be called to negotiate under Australia’s news media code|https://bit.ly/3Feti7F
9.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2022)/Government to scrutinise media laws as NZ forces Google, Meta to bargain|https://bit.ly/3BpzlFl
10.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2022)/Meta job cuts a harbinger of doom for Facebook’s news media deals|https://bit.ly/3OzpYs0
11.Mumbrella(2022)/NEWSIndependent publishers still #WaitingOnZuck as News Media Bargaining Code fails to address industry imbalance|https://bit.ly/3GKtkGP
12.Australian Government(2022)/News Media and Digital Platforms Mandatory Bargaining Code - The Code's first year of operation|https://bit.ly/3Hqn5Z1
13.New Zealand Government(2022)/Big online platforms to pay fair price for local news content|https://bit.ly/3BnRW4F
14.Stuff(2022)/Government to force Google and Facebook to pay for using NZ news|https://bit.ly/3heYQCr
15.Stuff(2022)/Google News Showcase launch 'a good start, but not enough' says minister|https://bit.ly/3BlE62K
16.Reuters(2022)/Google resolves French copyright dispute over online content|https://reut.rs/3v1KRn3
17.BBC(2021)/Google遭法國重罰5億歐元 新聞內容不再是免費午餐|https://bbc.in/3IR8nZK
18.中央社(2022)/Google簽署協議 向300多間歐盟新聞出版業者付費|https://bit.ly/3OfoWja
19.中央社(2022)/媒體欲與Google議價分潤 學者:台灣現有法律難箝制|https://bit.ly/3uDoBPO
20.Reuters(2022)/Facebook owner Meta may remove news from platform if U.S. Congress passes media bill|https://reut.rs/3hdo9ok
21.The Verge(2022)/Facebook threatens to ban news in the US over journalism bill|https://bit.ly/3FbXPD3
22.Meta(2022)/Sharing Our Concerns With Canada’s Online News Act|https://bit.ly/3VkhaZ6
23.iThome(2022)/美國兩黨議員提出數位廣告競爭法令,阻止大型科技業者的廣告壟斷|https://bit.ly/3FzXwU1
24.COOL 3C(2022)/Google 可能允許 YouTube 接入第三方廣告平台 避免歐盟壟斷市場罰款|https://bit.ly/3PkjZI8
25.Zenly(2022)/是時候說再見了|https://bit.ly/3VKvCKy
26.Wikipedia(2022)/「Truth Social」條目|https://bit.ly/3UI9kbk
27.Sfgate(2022)/Truth Social's user base is steadily declining, analysis finds|https://bit.ly/3FefUk2
28.中央社(2022)/蘋果應用程式榜單出爐 BeReal獲選年度iPhone App|https://bit.ly/3FhYZgB
29.沃草(2022)/不滿華視總經理發文、國民黨提案刪臺語節目預算 公督盟執行長:跟臺灣人有仇嗎?|https://bit.ly/3Hn4KfB
30.公視新聞網(2022)/華視總經理莊豐嘉召開記者會 控立院國民黨團干涉新聞自由|https://bit.ly/3iR1XRD
31.科技新報(2022)/三立、東森、TVBS 將停止 YouTube 直播,新聞台數位轉型的阻礙要如何解決?|https://bit.ly/3UyEWBm
32.ETtoday(2022)/NCC公布2022Q3最新統計 有線電視、MOD訂戶雙雙下跌|https://bit.ly/3HoEFN4
33.風傳媒(2022)/華視跑馬燈誤植中共攻台、火山爆發 NCC開罰百萬|https://bit.ly/3uA85A7
34.上報(2022)/華視跑馬燈出包調查報告出爐 監委糾正文化部|https://bit.ly/3uBgxiF
35.上報(2022)/公視誤刪資料庫41萬筆珍貴資料 監院糾正文化部、NCC|https://bit.ly/3W6Xp83
36.鏡週刊(2022)/42萬筆珍貴新聞畫面人間蒸發 公視犯低級錯誤救不回|https://bit.ly/3VHQqmc
37.聯合新聞網(2022)/鏡電視申設 NCC兩委員提不同意見書|https://bit.ly/3gUWzc1
38.聯合新聞網(2022)/延宕957天差點破紀錄 公視第7屆董事會終於順利組成|https://bit.ly/3uyqHAG
39.Wikipedia(2022)/「數位中介服務法」條目|https://bit.ly/3PbabjB
40.願景工程(2022)/【圖解新聞】解碼數位部:最快6月掛牌,數位發展部到底在管什麼?|https://bit.ly/3W8o1W8
41.行政院(2022)/數位發展部8月27日成立 蘇揆:建構全民數位韌性、推動產業數位轉型、打造更安全資安環境與產業鏈|https://bit.ly/3HxT8Xe
42.Wikipedia(2022)/「反媒體壟斷運動」條目|https://bit.ly/3VVHr0I
43.中國時報(2022)/Taiwan Plus僅達目標5% 公視6月接手|https://bit.ly/3iYxYar
44.BBC中文(2022)/台灣政府斥資打造首個官方英文電視頻道TaiwanPlus|https://bbc.in/3UQGVj5
45.關鍵評論網(2022)/網紅小玉「Deepfake換臉A片」119人受害,一審判刑5年6個月,沒收犯罪所得1200萬餘元|https://bit.ly/3HzOurx
46.中央社(2022)/禁止性私密影像散布 民團籲完善數位性暴力修法|https://bit.ly/3WfzH9p
47.ETtoday(2022)/電視台開票疑灌水?NCC主委陳耀祥:未查證最高罰200萬|https://bit.ly/3HsAEas
48.新頭殼(2022)/不好直講媒體開票灌票?中選會:請穿插中選會的計票數據|https://bit.ly/3iZpq2N
49.CNN(2022)/New York Times journalists stage historic 24-hour strike after management and union fail to reach deal|https://cnn.it/3YqZ22o
50.The New York Times(2022)/New York Times Union Holds One-Day Strike|https://nyti.ms/3W1tvlY
51.端傳媒(2022)/晚報:《紐約時報》逾千員工參與罷工,爭取提高薪酬福利及多元化管理|https://bit.ly/3hqVmNd
52.工商時報(2022)/NCC主委:數位中介法明年不會續推|https://bit.ly/3PwaRjq
53.iThome(2022)/NCC公布新版網際網路視聽管理法草案架構,加強納管OTT TV業者|https://bit.ly/3FWwyGA
54.央廣(2022)/OTT TV草案架構出爐 大型業者將納管並遵守特別義務|https://bit.ly/3j0gWsp
55.The Guardian(2022)/‘Stop trying to be TikTok’: user backlash over Instagram changes|https://bit.ly/3hr6PML
56.數位時代(2022)/40% Z 世代不再用Google找餐廳、找資料!昔日霸主如何迎戰TikTok?|https://bit.ly/3uUotvq
57.Indiatimes(2022)/Gen Z Pivoting To TikTok And Instagram To 'Search,' Leaving Google High And Dry|https://bit.ly/3BCFMVz
58.Techcrunch(2022)/Google exec suggests Instagram and TikTok are eating into Google’s core products, Search and Maps|https://tcrn.ch/3W2lWLR
59.風傳媒(2022)/Google第三方Cookie退場時間又延至2024,新時代的廣告追蹤替代方案何時能普及?|https://bit.ly/3YngapA
60.關鍵評論網(2022)/抖音、TikTok與小紅書列危害國家資通安全產品,公部門封殺、禁用中製軟體|https://bit.ly/3hpHgfg
61.數位時代(2022)/【圖解】「1分鐘」定生死!Instagram短影音搶攻Z世代,新功能Reels怎麼玩?|https://bit.ly/3HAcKKc
62.聯合新聞網(2022)/校園禁不禁抖音受關注 教育部將與數發部跨部會討論|https://bit.ly/3FvSTt5
63.新頭殼(2022)/57.5%粉絲贊成辭職!馬斯克宣布請辭推特執行長|https://bit.ly/3WATpwy
64.中央社(2022)/公平會公布政策白皮書 擬訂定數位經濟處理原則|https://bit.ly/3jmIKYh
65.NCC(2022)/1111221 下午2:00 NCC第1046次委員會議後例行記者會|https://bit.ly/3jqc3co
66.INSIDER(2022)/Nearly half of Gen Z is using TikTok and Instagram for search instead of Google, according to Google's own data|https://bit.ly/3hNfDNk
65會員
43內容數
我們是財團法人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在這裡,我們會定期推出專題文章,從「媒體時事」帶你掌握國內外媒體大事,並從中一起「長知識」😎另外,我們也有Podcast了,馬上搜尋「逆食NEWS」🔊 FB跟IG也趕快追蹤起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