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轉,步態與運動表現

2022/12/27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走路跟往前推進是人類非常重要的動作,雖然走路往前進看似是一個矢狀面主導的動作,但要有好的步態動作,我們仍然需要額狀面的轉移穩定,以及水平面的交互旋轉能力。
Subsystems 是由 Dr. Andry Vleeming 提出的概念。不同於解剖列車相對強調筋膜的相連,subsystems比較強調肌肉,筋膜,韌帶等一起構成產生動作的動作鍊,我們可以利用 Subsystems 來分析走路的動作模式。
- Subsystems (主要有5個)
ICS Intrinsic Core Subsystem
簡單講就是核心,包含呼吸功能,好的呼吸產生的穩定功能,身體動作未分化的穩定功能等等。最重要的肌肉挑一條當然就是橫隔模。
DLS Deep Longitudinal Subsystem
主要的路線大概包含股二頭長頭,薦椎節結韌帶,腰薦處的多裂肌,對側的豎脊肌。所以在背後這是一個斜走向的動力鍊,負責步態中向心toe off跟離心swing。主要是在矢狀面中穩定產生動作。
LS Lateral Subsystem
顧名思義就是側向的穩定系統。但與一般單腳站立穩定的觀念稍微不一樣,LS涵蓋同側的髖外展以及內收肌,以及對側的腰方肌,因為在站立中期其實支撐腿需要兩邊外展內收的力量共同合作才能達到穩定,對側骨盆也會有自然的上提。
POS Posterior Oblique Subsystem
就是闊背肌,胸腰筋膜,臀大肌,AKA解剖列車後功能線。簡單說就是在步態中收縮儲存彈性位能。
AOS Anterior Oblique Subsystem
腹外斜肌,兩側腹直肌,對側腹內斜肌,對側髖內收肌。因為考慮到的是步態中的能量釋放,所以跟解剖列車的旋線不太一樣。
所以結合起來就是回到一個人體最高級的簡單動作,步態。
簡單的敘述流程。
例如左腳往前的擺盪期,右腳在推進,骨盆朝向右邊,胸廓朝向左邊,這時候右手往前,左手往後。可以想像這時候的右邊臀大肌收縮,左邊的闊背肌因為胸廓左轉跟左手往後也同時收縮,儲存彈性位能,接著在下一段的交替過程中釋放能量進入擺盪期,幫助往前推進。
所以為了讓走路是一個節能的狀態,這時候 POS 或背功能線的角色就非常重要,而這個也代表肋骨骨盆需要有良好的旋轉能力。
訓練的原則,通常都是從呼吸核心穩定開始,然後進展到矢狀面穩定,然後才慢慢到額狀面,最後到水平面,才是一個完整的訓練。
又例如常見的脊椎側彎,也許看到的結果是額狀面的側彎或水平面的旋轉,這時候一直糾結於這個結果而沒有好的改善時,也許要往矢狀面DLS或根本的核心ICS著手。
常見的基本好動作,例如DNS經典的三個月躺姿趴姿,斜坐姿,三點支撐,高跪姿等等,Animal Flow 的爬行,土耳其起身以及變化版等等,因為動作設計跟編排與步態比較接近。
有了這些的基礎,就能從走路延伸到跑步,甚至大部分需要單邊爆發的動作還有各種運動,也別忘了不對稱的穩定,也是對稱動作的基石。
講到最後,很多時候各種系統或門派都會殊途同歸,好好的呼吸,爬一爬滾一滾,站起來,好好走路,就是這樣。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關於瑜伽老師的生涯,教學,學習,閒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