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投機的生活心理成本
付費限定

投機的生活心理成本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我們內心的懶惰和拖延,總會附帶著各式各樣的藉口,其實是一個很簡單的行動,我們仍然可以自己幫自己設立重重的阻礙。

這些一件又一件的小事,看似並不花時間,但是人們仍然會想方設法的各種逃避,尤其是像我這種拖延症末期的人。

但是拖延帶來的心理成本是很高的。雖然我一直知道,想到就立刻完成,是處理芝麻蒜皮般小事最好的方法,不過我想每個人都理解,「知道」跟「做到」本就有一道巨大的鴻溝,很難跨越。

更糟糕的是我的記性不錯,所以我腦中真的可以記得蠻多瑣碎的事情,但是記得這些事情,以及想要找時間完成這些待辦清單,複雜度是很高的。同時這些落落長的待辦清單,不是只有增加記憶上的負擔而已,他也會增加情緒上的負擔(唉,怎麼事情永遠做不完.....)、人際上的負擔(想著陪伴小孩的時間如果可以順便做某事就好了,但是最後某事也沒有做,也沒有給小孩好的陪伴品質)。

短線投資(投機)的事也是一樣。好好的上班照顧病人、甚至外面的診所兼差幾診也好,就會帶來相對穩定也還不錯的收入,長線投資也會因為時間造成的複利效應,帶來豐碩的成果。可是投機就不是如此了,短線交易原則上是一個零和遊戲,所以我也不敢在投機行為上放太多本金。而就如大家所熟知的: 本大利小利不小,本小利大利不大,因此短線交易帶給我(我想其他人或許也是,在這個市場上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是平凡的人,面對現實是成長的第一步)實質上經濟效益是非常非常低的,可以說我幾乎只有賺到券商折讓的手續費和政府優惠政策的證交稅,好的時候可以再加吃一頓大餐,壞的時候只有凹到便當錢,真心不騙。但是哪個人不愛殺進殺出不勞而獲呢? 只要想到我獲取的叫做「資本利得」,光是這個高大上的詞彙,就讓短期進出的交易人內心澎湃不已。

科學已經證明了,短期投機獲利的欣快感和賭博贏錢是不相上下。當我們看到帳面上有獲利,並且按下「實現」(其實沒有這個鍵啦! 應該是回補或是賣出) 之時,大腦裡面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會爆衝,此時我們的感受,其實跟去投吃角子老虎,某一局突然看到零錢哐啷哐啷掉下來的當下,那種興奮刺激又快樂的感覺,一無二致。

但我們做的可不是賭博,我們也不是賭徒,我們做的是投機,是有背景知識、需要深入鑽研、能夠寫出一本書(誰敢說科斯托蘭尼「一個投機者的告白」這本書,不是經典之作呢? 這本名著,台灣可是賣了超過30萬本!)、甚至常伴一生的"娛樂事業"。這聽起來真的是太棒了😆

可是你也能想到的,短期交易比起長期投資來說,更沒有固定獲利、穩賺不賠這件事。為了要停損、為了要在相對好的時機進場和出場,我們總是得時不時地看一下盤、看一下盤、再看一下盤。慢慢的,各種買賣/找券/看走勢/查閱國外新聞/還有不分晝夜都有可能會響起的成交提醒鈴鐺,種種堆積的小事,雖然它們的令人煩憂的程度和住院病人狀況進展跟預期落差很大、家人生病、開車遇到小擦撞、現實生活中吃上官司,都是完全不同量級,但是這些心理負擔的成本、需要佔據的腦容量、還有需要思考如何處理的時間,也漸漸的把我的生活撐的有點變形。

我的臨床工作是個內科醫師,我送走過很多人,聽他們說過很多人生的遺憾,後來我真的發現到,活生生的人類在經歷真實人生,不管是錢多的還是錢少的,面對命運重擊時,真的只有很少很少人,最大的怨嘆是自己賺得不夠多。我赫然發現生命中處處充滿了不可控的事情,我很認真的思考了一下: 我應該是要活得快樂充實一點?還是賺多一點?

中國作家采銅在「精進的力量」一書中,有一個圖值得分享,他這個圖主要是告訴我們: 先把小事趕快處理掉,不要拖延,事實上會減少非常巨大的心理成本,反而能夠讓我們的生活更顯從容。

raw-image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105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寫給年薪百萬的你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愛文忙果的沙龍
40會員
73內容數
我幫自己取了一個新的名字, 以後就用這個名字發表文章啦!! 在Facebook寫作已經超過3年, 想要更系統化的整理一下自己過去的文字. 這些文字多半是關於理財和投資的, 沒有甚麼大道理,就是一個平凡的年薪百萬上班族的十年累積里程. 如果有年薪百萬 , 歡迎進來看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愛文忙果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窮過,也富過,”喜劇演員索菲塔克(Sophie Tucker)打趣道。 “有錢更好。 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錢越多越好。這是因為金錢提供了獲得提高幸福水平的事物——產品、體驗和服務的途徑。但是有錢人通常比較快樂嗎? 多年來與足夠多的有錢人接觸過 (好吧,我是一個很會閒聊的內科醫師),我同意有錢
20 世紀 90 年代初期,當安娜瑪莉亞.盧薩帝( Annamaria Lusardi) 還是一名研究儲蓄行為的博士生時,她注意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在職業生涯中薪水相似的人在退休時的財富水平將大相徑庭。 她認為,不同之處在於他們做出的財務決定。 那名學生現年 60 歲,已經是華頓商學院的經濟學和會計
金融服務市場調查公司DALBAR一項非常有趣的研究發現,在截至2009年底的20年中,股票共同基金投資人年均報酬率僅3.2%,遠低於標準普爾500指數同期的8.2%—整整落後大盤5個百分點。讓我再說一遍,因為這實在驚人:基金投資人的績效,年均落後大盤(那些基金正是投資在這市場)5個百分點。 這當
錢是一個很有趣的東西,並不像乍看起來那麼簡單,我想我永遠不能完全理解金錢的複雜性。但每個人都需要錢,也天天和錢打交道。 我們去上班/工作,我們會收到錢作為報酬,然後我們把這些錢花在東西上,這和大多數人一樣。我認為自己在FQ上很不錯,因為我了解一些投資和理財的基礎知識,以及其他類似的相關問題(保險、税
“你無法戰勝市場!” 你總是聽到這個警告。 但是當我們對著這句老生常談在抽絲剝繭的審視時,我們會面臨兩個邏輯問題。首先,是平均問題。市場的回報是一條平均線,不可能每個人都輸給平均,董任何一些國小高年級數學的人都知道這是悖論。第二,如果我的策略輸給了市場,那麼跟著我的策略對作,就應該可以打敗市場。
過去,我們不太在乎美聯儲對貨幣政策的想法以及接下來會發生什麼。面對一個資訊傳播迅速甚至資料量超載的今天,人們無比關注美國的利率決策,而剛剛好的,為了降低通貨膨脹的預期和避免金融市場因為誤判而引起流動性危機,美聯儲非常認真地和財經媒體以及大眾溝通他們的想法
“我窮過,也富過,”喜劇演員索菲塔克(Sophie Tucker)打趣道。 “有錢更好。 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錢越多越好。這是因為金錢提供了獲得提高幸福水平的事物——產品、體驗和服務的途徑。但是有錢人通常比較快樂嗎? 多年來與足夠多的有錢人接觸過 (好吧,我是一個很會閒聊的內科醫師),我同意有錢
20 世紀 90 年代初期,當安娜瑪莉亞.盧薩帝( Annamaria Lusardi) 還是一名研究儲蓄行為的博士生時,她注意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在職業生涯中薪水相似的人在退休時的財富水平將大相徑庭。 她認為,不同之處在於他們做出的財務決定。 那名學生現年 60 歲,已經是華頓商學院的經濟學和會計
金融服務市場調查公司DALBAR一項非常有趣的研究發現,在截至2009年底的20年中,股票共同基金投資人年均報酬率僅3.2%,遠低於標準普爾500指數同期的8.2%—整整落後大盤5個百分點。讓我再說一遍,因為這實在驚人:基金投資人的績效,年均落後大盤(那些基金正是投資在這市場)5個百分點。 這當
錢是一個很有趣的東西,並不像乍看起來那麼簡單,我想我永遠不能完全理解金錢的複雜性。但每個人都需要錢,也天天和錢打交道。 我們去上班/工作,我們會收到錢作為報酬,然後我們把這些錢花在東西上,這和大多數人一樣。我認為自己在FQ上很不錯,因為我了解一些投資和理財的基礎知識,以及其他類似的相關問題(保險、税
“你無法戰勝市場!” 你總是聽到這個警告。 但是當我們對著這句老生常談在抽絲剝繭的審視時,我們會面臨兩個邏輯問題。首先,是平均問題。市場的回報是一條平均線,不可能每個人都輸給平均,董任何一些國小高年級數學的人都知道這是悖論。第二,如果我的策略輸給了市場,那麼跟著我的策略對作,就應該可以打敗市場。
過去,我們不太在乎美聯儲對貨幣政策的想法以及接下來會發生什麼。面對一個資訊傳播迅速甚至資料量超載的今天,人們無比關注美國的利率決策,而剛剛好的,為了降低通貨膨脹的預期和避免金融市場因為誤判而引起流動性危機,美聯儲非常認真地和財經媒體以及大眾溝通他們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