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回答五個問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20 世紀 90 年代初期,當安娜瑪莉亞.盧薩帝( Annamaria Lusardi) 還是一名研究儲蓄行為的博士生時,她注意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在職業生涯中薪水相似的人在退休時的財富水平將大相徑庭。

她認為,不同之處在於他們做出的財務決定

那名學生現年 60 歲,已經是華頓商學院的經濟學和會計學教授,除了教授頂尖學生專業的經濟和會計知識外,她還以提高普羅大眾的金融知識為己任。盧薩帝教授與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經濟學家奧莉薇雅 ( Olivia Mitchell) 一起設計了五個問題來衡量金融知識,這些問題已被納入世界各地的全國金融知識調查題目中。令人驚訝的是: 大多數國家的大多數人都無法百分之百正確回答這五個問題。

根據這位教授的說法,所謂的金融知識包括個人理財的需要的基礎背景知識。這是關於了解複利、通貨膨脹、風險分散等事情,這五個題目都和這幾個主題有關係。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一再強調儲蓄行為和量入為出對個人理財上的重要之處。但就拿你和我當比方好了,想想我們兩個,一樣年薪兩三百萬,一樣存下百分之四十到五十的收入,為什麼我可以在四十歲以前就有了兩千萬以上的財產?

如果我把錢放在股票上,而你把你的錢僅僅用作儲蓄或購買利率低於4%的保險保本商品,那麼 25 年或 30 年後,即使我們的收入可能非常相似,我們的財務情況也會大不相同。是的,是否將部分金融資產分配到風險比較高的股票市場,是決定兩個人投資年化報酬率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許多人都知道即使股市波動比較大,但是長期來講報酬率也比定存或儲蓄險商品更好,可是知道不等於做到,人類向來如此。

問題是: 為什麼人們會犯如此明顯的錯誤?

我想也許是知識水平或處理金錢的舒適度,及對資產波動承受能力不同所造成的。1997年,有一個專業團體對美國12年級(相當於我們的高中三年級)的學生進行了一項有關金融知識水準的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的學生成績不及格。

無獨有偶,在2011年做了全國首次大規模國民金融知識水準實地調查出爐,結果發現九大測驗項目中,有高達六項國人拿到的分數不到60分,平均金融知識分數只有53.8分,顯示基礎金融教育有加強的必要。(後來就沒聽說台灣有類似的國民金融知識調查了,應該要讓大眾有補考的機會啊......) 

華人喜歡講"書中自有黃金屋"這句話,這雖然把做學問說的有點太現實了,但也有一部分是真的。財富的累積離不開金錢的累積,而要累積金錢,必須掌握金錢的特性,也就是金融知識。金融知識越不足的人,越容易受到財務詐騙,也會相對地暴露在更高的投資風險當中。

最近猖獗金融詐騙,也在在提醒我們金融知識對一般大眾的重要性。金融研訓院今年10/14 發布2022國人金融生活調查,發現20到29歲世代的金融處境令人擔心,主要是因近四成年輕人「接近金融文盲」程度,使其金融風險抵抗力,在所有年齡中是唯一退步的族群。年輕世代的金融生活四大盲點,分別是一、沒儲蓄也想投資。二、信用卡高額利息的分期付款使用頻繁。三、月光族。四、是對信用概念薄弱,有事就交給家人處理就好。而這些問題如果沒有改善,會讓人陷入財務脆弱的惡性循環中。

不過,想要提高金融素養,就是要著眼於加強教育嗎?據調查結果發現,用學歷來調查其金融素養,會發現學歷跟金融素養高低竟沒有正向關係。不管專科或大學甚至研究所以上,金融素養不錯的連5%不到,一半在低跟極低中間,這個結果顯示出:光指望加強學校教育以提高金融常識,是件非常困難的事。

事實上相同的事情不是只發生在台灣,美國也是一樣的。如果審視各個教育群體時,我們也會看到了想像和事實間的巨大差異。例如,在美國股票市場中,擁有大學學位的人參與市場的比例,也沒有預期中的高,即使金融常識在美國有好幾個州市高中必修課程,美國千禧世代的財務狀況一樣比他們的長輩(嬰兒潮世代)要差。另外,非裔美國人家庭的財富僅是白人家庭的八分之一,這個差異主要也是因為許多非裔美國人,尤其是年長的非裔美國人,作為投資者過於保守。根據美聯儲一項衡量家庭財富的研究,只有 34% 的黑人家庭擁有股票,而超過一半的白人家庭擁有股票。

我也算是千禧世代(1980-1990年出生的人),我們生活在一個變動快速而且勞保公保都好像會破產的年代,我們要用自己的雙手賺取足夠退休後生活的費用。如果您在 30 年內將收入的 15% 或 20% 儲蓄起來,並用合適的比例投入金融市場,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積累的財富,應該最後都會讓我們足夠退休。無論您每年賺取五十萬元還是五百萬元,這些方法都一樣有效。

與過去十年相比,正值三明治年齡的人們,更應該明智的做出相應的財務決策。很多時候,他們要為退休投資,也要決定買房買車,還要決定讓小孩受怎麼樣費用的教育,或者為漸入暮年的父母做合適的醫療規劃,有太多決定和錢有關,總還有人要仰賴我們。正因為如此,我們更必須提高金融知識,否則,我們不會做出正確的財務決定。而如果錯誤的財務決定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現,可能會讓我們未來十數年甚至數十年的生活不舒服很多。

金融知識可能真的可以減少一些財富不平等。在一篇論文中研究了臨近退休人群的財富不平等,發現大約三分之一的財富不平等是由金融知識來解釋的。

最基礎的金融知識需要衡量計算利率的能力。要了解通貨膨脹和通貨膨脹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許多財務決策都與隨著時間的推移轉移資源有關,我們必須了解價格如何變化。如果你不讓你的錢以通貨膨脹率增長,你就會變得更窮,所以我們要懂一點點最基礎的投資,還要知道怎麼合理的分散投資風險(當然也包含不要被詐騙)。

回到盧薩帝教授與奧莉薇雅 ( Olivia Mitchell) 一起設計的五個問題,測試一下你的金融知識。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783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寫給年薪百萬的你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愛文忙果的沙龍
40會員
73內容數
我幫自己取了一個新的名字, 以後就用這個名字發表文章啦!! 在Facebook寫作已經超過3年, 想要更系統化的整理一下自己過去的文字. 這些文字多半是關於理財和投資的, 沒有甚麼大道理,就是一個平凡的年薪百萬上班族的十年累積里程. 如果有年薪百萬 , 歡迎進來看看.
愛文忙果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3/09
強調財務獨立、提早退休的FIRE(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運動,近年由歐美夯到台灣,面對外在環境劇變的無力與無奈感,尤其得到年輕世代的認同,趁年輕,多賺錢,盡早展開財務規劃,實現財務自由,就能自在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了。媒體上不時出現的報導,30歲退休環
2023/03/09
強調財務獨立、提早退休的FIRE(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運動,近年由歐美夯到台灣,面對外在環境劇變的無力與無奈感,尤其得到年輕世代的認同,趁年輕,多賺錢,盡早展開財務規劃,實現財務自由,就能自在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了。媒體上不時出現的報導,30歲退休環
2023/02/16
有一個故事曾經很流行,故事的主角:一個台灣老太太和一個美國老太太。
2023/02/16
有一個故事曾經很流行,故事的主角:一個台灣老太太和一個美國老太太。
2023/01/20
定時寫文章有一個很好的地方, 就是你會因此而時時注意新聞和網路上的輿論。 在去年初的時候,新聞的內容常常長得像這樣: 道瓊市場數據自1989年收集的資料顯示,在Fed升息週期期間,道瓊工業指數平均漲幅接近55%,標普500指數平均上漲62.9%,而那斯達克指數表現更驚人,漲幅高達102.7%。Fe
Thumbnail
2023/01/20
定時寫文章有一個很好的地方, 就是你會因此而時時注意新聞和網路上的輿論。 在去年初的時候,新聞的內容常常長得像這樣: 道瓊市場數據自1989年收集的資料顯示,在Fed升息週期期間,道瓊工業指數平均漲幅接近55%,標普500指數平均上漲62.9%,而那斯達克指數表現更驚人,漲幅高達102.7%。Fe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大學小白對於投資為何重要的看法
Thumbnail
大學小白對於投資為何重要的看法
Thumbnail
市場上常有著「30歲前該知道的理財事」、「40歲前該有的投資思維」、「50歲前你該準備的錢」…..這類以年齡來區分的投資理財相關書籍、文章。 沒想到一認真去檢視文中的理財建議內容,可能大部分都沒有達成......
Thumbnail
市場上常有著「30歲前該知道的理財事」、「40歲前該有的投資思維」、「50歲前你該準備的錢」…..這類以年齡來區分的投資理財相關書籍、文章。 沒想到一認真去檢視文中的理財建議內容,可能大部分都沒有達成......
Thumbnail
市面上充斥著很多標題誤導大眾的書籍,讓大家以為財富自由很容易,比如類似:股票讓你4年存一千萬,xx年存300張xx股票,每年獲利18%...這些標題其實就是吸眼球用的,投資獲利從來就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他充滿了許多不確定性,股市的報酬率也很難是一個定值,科斯托蘭尼對投資獲利有個很好的詮
Thumbnail
市面上充斥著很多標題誤導大眾的書籍,讓大家以為財富自由很容易,比如類似:股票讓你4年存一千萬,xx年存300張xx股票,每年獲利18%...這些標題其實就是吸眼球用的,投資獲利從來就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他充滿了許多不確定性,股市的報酬率也很難是一個定值,科斯托蘭尼對投資獲利有個很好的詮
Thumbnail
為何要理財 很多人願意花很多時間去學如何靠投資賺錢,卻不知道其實最該先學的是生活理財,理財是一種日常生活習慣,你的每一筆消費,每一筆關於金錢的決定,都受你的理財觀念與態度所影響。 如何控制花費 正視通貨膨脹 投資選擇標準
Thumbnail
為何要理財 很多人願意花很多時間去學如何靠投資賺錢,卻不知道其實最該先學的是生活理財,理財是一種日常生活習慣,你的每一筆消費,每一筆關於金錢的決定,都受你的理財觀念與態度所影響。 如何控制花費 正視通貨膨脹 投資選擇標準
Thumbnail
「財務自由」是這幾年很夯的一個用語。每個人都想要達到財務自由,很少有人會說:「我不喜歡財富」,但是,喜歡財富的人,卻不見得都能好好回答:「人倒底為什麼要追求財富?」。
Thumbnail
「財務自由」是這幾年很夯的一個用語。每個人都想要達到財務自由,很少有人會說:「我不喜歡財富」,但是,喜歡財富的人,卻不見得都能好好回答:「人倒底為什麼要追求財富?」。
Thumbnail
很早就聽過一句話,「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我鼓勵年輕人把薪水好好規畫,才能把錢「變大了」!市場介紹投資方式很多,我比較傾向資金分散,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否則雖然可能賺大,但也可能一夕全無。 比如將薪水分成三分,一分過生活,一分建議可當買房子頭期款,另一分拿來投資。
Thumbnail
很早就聽過一句話,「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我鼓勵年輕人把薪水好好規畫,才能把錢「變大了」!市場介紹投資方式很多,我比較傾向資金分散,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否則雖然可能賺大,但也可能一夕全無。 比如將薪水分成三分,一分過生活,一分建議可當買房子頭期款,另一分拿來投資。
Thumbnail
如果有機會給年齡低於30歲的朋友一個投資理財建議,大叔想跟你說: 千萬不要覺得自己還年輕,所以投資就算失敗個幾次也沒關係。隨著年齡的增加,每一次的身份轉換都會讓你的理財成功的機會降低,而唯有提前做好準備你才能順利通關。 當你初踏入社會時,你的初始【人力資本】數値高或低,多數決定在於你求學期間所累積下
Thumbnail
如果有機會給年齡低於30歲的朋友一個投資理財建議,大叔想跟你說: 千萬不要覺得自己還年輕,所以投資就算失敗個幾次也沒關係。隨著年齡的增加,每一次的身份轉換都會讓你的理財成功的機會降低,而唯有提前做好準備你才能順利通關。 當你初踏入社會時,你的初始【人力資本】數値高或低,多數決定在於你求學期間所累積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