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的邊際效應

2022/12/12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錢是一個很有趣的東西,並不像乍看起來那麼簡單,我想我永遠不能完全理解金錢的複雜性。但每個人都需要錢,也天天和錢打交道。
我們去上班/工作,我們會收到錢作為報酬,然後我們把這些錢花在東西上,這和大多數人一樣。我認為自己在FQ上很不錯,因為我了解一些投資和理財的基礎知識,以及其他類似的相關問題(保險、税務,最近著迷於瞭解財富教育和財富傳承)。
然而,金錢的複雜性遠大於金融的複雜性。
根據你花錢的方式和花錢購買的東西,金錢帶來的額外舒適感或幸福感的價值通常會大不相同,畢竟,滿足基本需求後,我們用錢買的東西,只是實現幸福感的手段之一。第一個一百萬元的實用性遠大於第三個一百萬元,第二個一千萬元帶來的快樂不如第一個一千萬元。
主計總處調查,2021年全體家庭所得總額計12兆2,951億元,較前一年增2.7%;每戶可支配所得平均數109.1萬元,每人平均數37.7萬元。若以中位數衡量,2021年每戶可支配所得中位數為92.9萬元,每人中位數為32.6萬元。
將每戶可支配所得高低將戶數分組,2021年最高20%的家庭每戶220.6萬元,最低20%的家庭每戶35.9萬元,差距6.15 倍,較前一年的6.13倍,略增0.02倍,創下2012年以來新高。
既然平均家庭收入為109萬元,收入中的前50萬元帶來我們最多的快樂。如果沒有那50萬元,我們將完全依賴社會補肋提供基本生活,我們能做出的決定會非常有限,我們的生活自由度會很低很低。 (其實我沒有過過家庭收入100萬以下的日子,從30多年前就是這樣,感謝我的父母,收入僅供支出的生活,我只能用猜想的,我實在是很幸運的人)
相反,如果你是家戶收入220萬以上的那群人(通常我們是),從收入總額中削減50萬元,現在年收入「僅剩」170萬元,你的生活仍然可以忍受,甚至還算不錯。你可能需要住在一個小一點的房子裡,開一輛便宜一點的車,不要去常去高檔的餐館吃飯,旅行花費稍有節制,去圖書館借書而不是總是買書....... 關鍵是,即使一萬元還是一萬元,你花的第一筆錢往往對你的生活更重要。當金錢稀缺時,我們傾向於先用它換取能給我們帶來最大價值的東西。與名牌服裝和飯店高級會員資格相比,我們大多數人更快樂的是有足夠的食物和溫暖的睡眠場所。沒有前者,後者就沒有那麼重要了。
這種影響在收入水平較高時變得更加明顯。很多人應該都知道研究告訴我們,每年收入超過75,000 美元之後,額外支出的邊際收益並不能真正給我們大多數人帶來額外的幸福。金錢確實可以買到快樂和舒適,但這些東西並不總能給我們帶來幸福。當然75000美元這個數字會根據地區(畢竟我們人在台灣不是美國)/生活成本和許多其他因素而改變,但原則仍然有效。(順帶一提,經過這幾年嚴重的通膨之後,當年的75000美元約等於2022年的97000美元,購買力降低也是現代人金融焦慮的原因之一。)
有趣的是,我自己也認為"金錢的邊際效應"是確實存在的。在某些時候,我知道我的生活已經足夠舒服了。當我環顧我的朋友和其他人時,我真的明瞭在某一點之後,消費與幸福幾乎沒有關聯,我知道一些友人,家產數億,但他們快樂的程度不見得和財產成正比,我相信我們每個人此時都可以想到一些這樣的人。
現在我認識的一些同業,對他們的工作並不完全滿意(而且有些人非常痛苦),但許多人仍繼續努力工作以賺取額外的錢。舉個例子,一位每週工作看8診的受僱醫師,為了將收入從30萬元增加到50萬元,因此自行開業,一週看13~18診,於是沒有太多可支配的自由時間,並因而討厭自己的生活。
了解「花費」的邊際效用,可以幫助我們認識到,更多的錢當然很好,但也沒有那麼重要——尤其是當你已經收入不錯時。
簡單地說,月薪從 75k 到 100k 可能事關重大,但是從 250k 到 300k 就不是如此,儘管它代表了更多的錢,但在花用這筆錢時,我們真正想購買的是舒適和愉悅,並稱其為幸福。但最終,我們是在用一種價值越來越高(時間)的商品來換取一種價值越來越低(金錢)的商品。 隨著我們年紀越來越長,或許會慢慢驚覺時間就是一切,當人們不再有時間時,金錢的價值也不再需要被強調。
這是一個沒有真正解決方案的情境,只有權衡取捨。用時間換取金錢本身,並無對錯好壞之分,而是一種會產生後果的選擇。不過社會上大多數人都玩這個遊戲,而且交易時間過長。有些人確實沒有太多選擇,但我們身為年收入百萬的族群(我假設訂閱的人都是這樣的收入),我們大多數人都還有。
身為內科醫師,我送走過不少人。當人們發現自己生命快看到盡頭時,很少人會說「我希望我能買一輛更好的車」或「我希望我當初能更努力的工作」或「太可惜了,我連一個名牌包都沒有擁有過」。他們通常後悔自己花太多時間在「現在看來沒那麼重要的事」上,或難過於自己和家人朋友的關係處理的不夠好。
我從這些人身上學到了不少,金錢有限,然而時間更為稀缺。我學著少花點錢在奢華的物品上,這並不完全是崇尚節儉使然。我不是捨不得買好東西,我是不願意花時間再賺錢,以購買那些東西。
你在買東西,你同時在賣自由。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愛文忙果
    愛文忙果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