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曾說過:「複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蹟,比原子彈更有威力」。複利率法(英文:compound interest),是一種計算利息的方法。按照複利計算利息的方法,利息除了會根據本金計算外,新得到的利息同樣可以生息,直白地形容「複利」,其實就是俗稱的「利滾利」。所謂的「72法則」其實就是「複利」概念的衍生。
計算複利的公式為FV=PV*(1+r)t 。其中FV為投資金額未來總價值;PV為投資金額現在價值;t為投資的期數(假設一年一期);r則為利率或投資人的預期報酬率。
72法則最常被廣泛使用的案例,就是投資人用來計算在預期的報酬率情況下,投資的未來總價值如何翻倍。在72法則的案例中,假設投資人想得知何時未來總價值翻倍,亦即FV=2,PV=1的情況,帶入上述的複利公式,結果為2=1*(1+r)t。最後化解數學方程式後,t=ln2/ln(1+r)。因為ln2數值為0.693。所以計算未來總價值何時翻倍公式,可簡化為t=0.693/ln(1+r)。
72法則的運用
運用上述t=0.693/ln(1+r)公司,假設投資人預期的年化報酬率為8%,帶入公式結果為t=0.693/(1.08)=9.00045小數點無限循環,但取整數就是「9」這個數字。因此72法則實際是採用近似值推估而成的結果,會使用「72」這個數字是希望公式的結果是一個整數,以便一般大眾瞭解72法則的原理。
看到這一段,如果讀者覺得過於艱澀難懂,可直接套用72法則的平易近人版本。投資人可將每年的預期報酬除以72,得到的數字就是投資金額翻倍所需的年份。
譬如,假設投資人希望每年得到的投資報酬率為6%,那麼72/6=12,數字12代表每年維持6%的投資報酬率情況下,必須歷經12年,整體的投資金額才會翻倍。如果投資人將預期報酬率往上提升到9%,那個72/9=8,數字8代表每年維持9%的投資報酬率的狀況下,僅需要歷經8年就投資的資金就能翻倍;相反地,如果投資人每年的投資報酬率僅2%,那麼72/2=36,代表投資金額必須耗費36年才能夠增加一倍。
72法則的反面應用–瞭解「通貨膨脹」的可怕
所謂通貨膨脹(inflation)係指「一般物價水準在某一時期內,物價持續性地上漲」。通貨膨脹的後果,就是貨幣實質的購買力下降,造成一樣金額的錢,但可購買的物品數量卻減少的情況。72法則一般多運用在計算,投資金額需耗時幾年才能夠翻倍。然而部分的財經專家已逐漸將72法則用於計算通貨膨脹對一般大眾的影響,讓民眾瞭解通貨膨脹的風險,用以鼓勵一般大眾重視理財的重要性。
假設通貨膨脹率為6%,72除以6=12,代表倘若通貨膨脹率一直持續6%,則投資人的實質購買力過12年後就會僅剩50%,換言之,投資人的資產在12年間也縮水50%,僅剩下原本的一半!如果通貨膨脹率為8%,72除以8=9,代表投資人財富減半的速度將由原本的12年縮短至9年。
低通貨膨脹的假象
基本上台灣用來衡量通貨膨脹率的指標為「消費者物價指數」,長期以來台灣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因政府長期政策關注影響下,通貨膨脹率皆能保持在5%以下,這樣的成績對於一個缺乏天然資源及仰賴國際貿易的經濟體而言,成績算是相當斐然。
然而事實上台灣與民生息息相關的物價,其實並不如想像中低,直白地說台灣的物價其實是被嚴重低估,其背後主因在於台灣在計算「消費者物價指數」時,並沒有把「房價」的因素考慮在內,導致不論房價的漲幅程度如何誇張,都與用來衡量台灣通貨膨脹率的消費者物價指數無關。
以上圖信義房屋所綜整的台北市、新北市近16年的房價指數觀察。只要美國等主要國際經濟體,實施QE的量化寬鬆政策,就會導致房價出現線性的直線上漲的趨勢。最明顯的例子即為2009年及2020年後,房價指數大幅走揚來進行判斷。
法洛威認為倘若將食、衣、住、行、育、樂等面向的物價加以統計,台灣的長期平均通貨膨脹率絕對不會低於5%。在72法則的運用下,72除以5=14.4,代表著如果一般大眾什麼理財都不做,過了14.4年後,資產就會有縮水剩下50%的風險。
理財或投資自己重要性
有句話說的好:「你不需要很厲害才開始,你需要開始才能很厲害」!「複利」的概念不僅用於「投資」,對於個人「自我成長」一樣適用。複利主要是強調於在預期時間內,反覆的持續投入,不論是針對「資產」或「個人能力」持續投入,假以時日必定能夠達到顯著的進步。然而不論是「理財」或是「自我成長」最忌諱的就是什麼都不做!如果對於現實生活有所不滿或有更多期待,那麼「現在」就是最好改變自己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