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不可不知72法則 |財商思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想進入投資領域,就要知道72法則。為何需要知道呢?這是讓自身明白懂得投資金額需要多久時間翻倍的一種換算公式。

至於72法則是如何得來的,是一連串公式換算的結果,記得當時教導的教練問我,住地球你知道有地心引力,你會想知道地心引力公式是如何算出來的嗎?我一點都不想知道,但我知道因為地心引力所以可以站在地球上,72法則就是如此,如果好奇的尼友們真想要知道,NBA智庫、會給你想要的答案…..一連串的公式。(◜‿◝ )♡

在FIRE理財中作為一種長期規劃,投資的金額在穩定的獲利上,換算年報酬率需要多久時間可以增長一倍,獲利百分比越高相對的翻倍時間就會縮短,然而這72法則只適用於穩定型長期換算。比如說習慣做短期投資進出,去年獲利5%,今年獲利7%,明年損失3%,像這樣的投資模式就不適合72法則的換算方式。

raw-image

一般市場長期的複利投資,大部分都會是較屬於長期持有,重要的是透過時間的累積,假設現在有100萬,年化報酬透6%透過表格明白,12年的時間即可再擁有100萬的回收。一般像這長期持有的投資項目有那些呢?像ETF、長時間持有獲利股票、境外保單…..會是有機會固定利率獲利。房地產、外匯、期貨…….就無法固定能夠掌握固定獲利利率,只能每次投資時換算投資獲利或賠率。

存錢和投資賺取獲利總是時間比較長,也許比較無感,我們就用另外的角度來看待72法則的威力,假如欠下10萬銀行信用卡債,很多人年輕人因無力償還,依照年利率18%循環利息,無償還的狀況下,5年後將要清償22萬元。賺錢都沒有銀行滾動的利息快,如果這是投資的錢呢?那一定超開心,只是欠銀行的循環利息,開心的會是銀行,您會超痛苦。

所以愛因斯坦說過:複利的威力比原子彈還可怕,思索一下從小的壓歲錢存到18歲,好不容易擁有了10萬元,請爸媽幫你投資到複利的6%的項目裡,不知不覺來到40歲,您知道變成多少錢嗎?歡迎透過留言區跟我們說(. ❛ ᴗ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曼條思尼の理財人生的沙龍
13會員
32內容數
擁有富人腦袋思維,並非要有富人的聰明才智,而是提升成為《富人等級能量》
2021/12/10
民國70年代,台灣經濟準備起飛,小偉和小波因緣相識在國小的同班級,剛好是鄰座在旁同學,然而卻有著完全不同環境背景,正剛好在不同的背景中,才能成為真正的好朋友,卻彼此都在羨慕著對方的生活……. 小偉出生在公務家庭,父親是當地區公所的行政人員,那年代沒有像現在的電腦化設備,卻是單純的早 8 晚5的工作
Thumbnail
2021/12/10
民國70年代,台灣經濟準備起飛,小偉和小波因緣相識在國小的同班級,剛好是鄰座在旁同學,然而卻有著完全不同環境背景,正剛好在不同的背景中,才能成為真正的好朋友,卻彼此都在羨慕著對方的生活……. 小偉出生在公務家庭,父親是當地區公所的行政人員,那年代沒有像現在的電腦化設備,卻是單純的早 8 晚5的工作
Thumbnail
2021/11/24
「錢」哪有不認識,我們每天都在使用它呢! 只是每天都在為它努力而已! 金錢的誤解 常常看到電視、電影演著這樣的劇情,人有錢之後外面有了小三,或者有老王,無論在商界或演藝圈,人們更喜歡看著這樣的新聞,茶餘飯後八卦品論,好像搞怪就是有錢之後必須罪惡,然而卻鮮少有人願意報導成為有錢人後回饋社會做了多少努
Thumbnail
2021/11/24
「錢」哪有不認識,我們每天都在使用它呢! 只是每天都在為它努力而已! 金錢的誤解 常常看到電視、電影演著這樣的劇情,人有錢之後外面有了小三,或者有老王,無論在商界或演藝圈,人們更喜歡看著這樣的新聞,茶餘飯後八卦品論,好像搞怪就是有錢之後必須罪惡,然而卻鮮少有人願意報導成為有錢人後回饋社會做了多少努
Thumbnail
2021/11/16
這是個很有趣議題,一般人說到財商直接頭腦跳出來就是投資理財,並且很有趣的事是投資理財,而不是理財投資,感覺好像投資在前面比較重要,所以反映在大多數人的會是「想要成為有錢人就要投資」。尼友們-如果自己同樣是這直覺反應,那真是太正常不過了,因為大部分的人都是如此的。 不過會發現這個世界上大部分都不是有
Thumbnail
2021/11/16
這是個很有趣議題,一般人說到財商直接頭腦跳出來就是投資理財,並且很有趣的事是投資理財,而不是理財投資,感覺好像投資在前面比較重要,所以反映在大多數人的會是「想要成為有錢人就要投資」。尼友們-如果自己同樣是這直覺反應,那真是太正常不過了,因為大部分的人都是如此的。 不過會發現這個世界上大部分都不是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一、七二法則  二、積沙成塔:幾年翻幾倍?  三、點石成金:「七二法則」可以用在哪裡?
Thumbnail
 一、七二法則  二、積沙成塔:幾年翻幾倍?  三、點石成金:「七二法則」可以用在哪裡?
Thumbnail
愛因斯坦曾說過:「複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蹟,比原子彈更有威力」。複利率法(英文:compound interest),是一種計算利息的方法。按照複利計算利息的方法,利息除了會根據本金計算外,新得到的利息同樣可以生息,直白地形容「複利」,其實就是俗稱的「利滾利」。所謂的「72法則」其實就是「複利」概念的衍
Thumbnail
愛因斯坦曾說過:「複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蹟,比原子彈更有威力」。複利率法(英文:compound interest),是一種計算利息的方法。按照複利計算利息的方法,利息除了會根據本金計算外,新得到的利息同樣可以生息,直白地形容「複利」,其實就是俗稱的「利滾利」。所謂的「72法則」其實就是「複利」概念的衍
Thumbnail
72法則所指的就是一筆資金不取回利息,讓利持續滾利,結果本金翻1倍所需的時間。為什麼72法則如此神奇呢?因為無論我們投資多少金額,最終所投資的金額都可以翻一倍,只是所需的時間不同。 那麼,我們可以怎樣計算投資金額增值1倍的時間呢?首先,我們要知道投資的回報率,比如說,你期望從某隻收息股當中得到5%的
Thumbnail
72法則所指的就是一筆資金不取回利息,讓利持續滾利,結果本金翻1倍所需的時間。為什麼72法則如此神奇呢?因為無論我們投資多少金額,最終所投資的金額都可以翻一倍,只是所需的時間不同。 那麼,我們可以怎樣計算投資金額增值1倍的時間呢?首先,我們要知道投資的回報率,比如說,你期望從某隻收息股當中得到5%的
Thumbnail
財務第一公式 未來值=現值x(1+投報率%)^期數(經過n期) 世界第八大奇蹟:複利 普通常識、第二層思考、跨領域學習的必要與重要性 以上三點,是我個人認為這章節最關鍵的三個要素,而第一和第二點更是環環相扣。 一寸光陰一寸金,重點是你是否能逐年提升每寸光陰的價值。 作者用小孩保險作為舉例,幫助你看N
Thumbnail
財務第一公式 未來值=現值x(1+投報率%)^期數(經過n期) 世界第八大奇蹟:複利 普通常識、第二層思考、跨領域學習的必要與重要性 以上三點,是我個人認為這章節最關鍵的三個要素,而第一和第二點更是環環相扣。 一寸光陰一寸金,重點是你是否能逐年提升每寸光陰的價值。 作者用小孩保險作為舉例,幫助你看N
Thumbnail
過去20年,美國S&P500指數的年化報酬率大約是9%,Nasdaq 100指數則是14%。在這20年中,股市經歷了2008年金融海嘯和2020年COVID-19兩次嚴重的崩盤,以及更多次程度較輕微的修正,但是只要能夠長期持有,平均下來報酬率仍然是相當不錯的。 那麼,我們是否能再做得更好呢?
Thumbnail
過去20年,美國S&P500指數的年化報酬率大約是9%,Nasdaq 100指數則是14%。在這20年中,股市經歷了2008年金融海嘯和2020年COVID-19兩次嚴重的崩盤,以及更多次程度較輕微的修正,但是只要能夠長期持有,平均下來報酬率仍然是相當不錯的。 那麼,我們是否能再做得更好呢?
Thumbnail
想進入投資領域,就要知道72法則。為何需要知道呢?這是讓自身明白懂得投資金額需要多久時間翻倍的一種換算公式。 至於72法則是如何得來的,是一連串公式換算的結果,記得當時教導的教練問我,住地球你知道有地心引力,你會想知道地心引力公式是如何算出來的嗎?我一點都不想知道,但我知道因為地心引力所以可以站在
Thumbnail
想進入投資領域,就要知道72法則。為何需要知道呢?這是讓自身明白懂得投資金額需要多久時間翻倍的一種換算公式。 至於72法則是如何得來的,是一連串公式換算的結果,記得當時教導的教練問我,住地球你知道有地心引力,你會想知道地心引力公式是如何算出來的嗎?我一點都不想知道,但我知道因為地心引力所以可以站在
Thumbnail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世界的第八大奇蹟是複利。」 複利的概念解釋或許隨處可見,說明也不困難,不過真要能夠理解精髓,或許沒有那麼容易。 至少自己直到2020年初左右,有天終於好像理解了什麼,莫名感悟了一把,才覺得明白這到底是什麼可怕的東西。
Thumbnail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世界的第八大奇蹟是複利。」 複利的概念解釋或許隨處可見,說明也不困難,不過真要能夠理解精髓,或許沒有那麼容易。 至少自己直到2020年初左右,有天終於好像理解了什麼,莫名感悟了一把,才覺得明白這到底是什麼可怕的東西。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