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火車遊歐洲
【一個人住的小日子 – 歐洲行腳】92/100
下午5:30,BA25英國航空的班機回台北。從旅館離開,走到國王十字(King's Cross St. Pancras)地鐵站,搭Piccadilly線,一個小時左右,就可直達希斯洛機場(Heathrow Airport)。算算時間,大概下午二點半前搭上地鐵,應該還來得及趕到機場辦理登機手續,這樣我就還有四個小時可以待在倫敦市區。
時間算好,早餐後先辦退房,然後在國王十字地鐵站寄放好行李,趁藍天白雲的好天氣,去倫敦塔橋(Tower Bridge)逛逛,來了倫敦幾天,都還沒有機會看看這座橋。
從塔丘地鐵站(Tower Hill Underground Station)出來,走一小段路,就可以看到橫跨泰晤士河、全長244公尺、優雅又壯觀的倫敦塔橋(Tower Bridge)。這座塔橋,也是一個博物館。購票即可進入塔橋內部,跟著參觀動線,瞭解建造緣起與過程、施工場景以及開啟塔橋讓船隻通過的方式。但逛了一圈,我才搞懂,小時候唱的英文兒歌《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 倫敦鐵橋垮下來》,垮下來的並不是眼前這座塔橋。
歌詞裡的”London Bridge”在一公里遠的泰晤士河上游。雙線車道、箱形樑橋(Box girder bridge)的”London Bridge倫敦橋” 與單線車道、維多利亞時代新哥德式建築的” Tower Bridge倫敦塔橋”,唯一相同的的地方,就是橋上左右留給行人的步道都很寬,非常注重行人的路權。
這趟歐洲旅行,許多大城市都有河川伴隨,巴黎有塞納河(Seine)、羅馬有台伯河(Tiber)、科隆有萊茵河(Rhine)、倫敦有泰晤士河(Thames)…河川蘊育著不僅是生命,更多的是流傳街坊的大城小調,為城市歷史添增豐富的色彩。我站在橋上,遠眺兩岸的倫敦市容,兒時喜愛的《怪盜 亞森羅蘋》彷彿就在眼前上演。
時間還夠,來回走了一趟倫敦塔橋,在附近的小咖啡店簡單用餐,寫寫隨記。回想過去這一個月來的行腳,多年期待的歐洲初體驗,竟然就這樣匆匆走過了七個國家,忽然覺得好不真實!
短暫幾天的倫敦旅行,其實還蠻自在的。相較前幾周在其他歐洲國家,因為比較好掌握語言,自己搭車、點餐、瞎逛、購物都很輕鬆。可惜時間有限,沒能去附近的牛津(Oxford)、劍橋(Cambridge)走走,北方的愛丁堡(Edinburgh)也很想去瞧瞧。旅行就是這樣貪心,總想在有限的時間,再多看一些城鎮風光與景點、充滿宗教故事的古老教堂、藝術風格多樣的老建築、便利連通各國的火車,還有一路上萍水相逢的朋友們。
這一趟歐洲旅行,出發是為了到異鄉透透氣。結束經營兩年的網路公司,還不知道自己的下一步該何去何從,就在歐洲晃出了打算在此長住的念頭。回去台灣,沒有新工作銜接,一切重新開始,不如留下來念書,或是經營一個小生意,過一個完全不同的生活…這樣想像的確有些不切實際, 卻是即將結束這趟旅行,依依不捨的猶豫。
至今旅行過亞洲、北美和幾個歐洲國家,但對於印在旅遊日記封面的這句「瞭解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去旅行」,我卻依然還沒能悟出道理呢!
聽完Rod Stewart《Have You Ever Seen the Rain》,該是跟倫敦道別的時刻了。老天應景地灑上綿綿細雨,在我離開咖啡館,前往希斯洛機場的路上。
歐洲,我會再回來的。
二十六篇的「歐洲行腳」(067~092)已經全部記載完。
預計要寫一百篇的【一個人住的小日子】,共分為四個部分,分別是第一階段《馬祖歲月》(001~013)、第二階段《台中時光》(014~029)、第三階段《異鄉之旅》(030~092)、第四階段《台北窩居》(093~100)。
第三階段的《異鄉之旅》又分「曾經有個家在舊金山」「橫越美國」「歐洲行腳」三個時期,目前已將記述坐火車遊歐洲七個國家的「歐洲行腳」完成。
接下來要展開的八篇是最後一個階段《台北窩居》,記述在台北的生活感想。歡迎各位讀者繼續支持鼓勵,點點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