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 究竟是什么? 听听来自提出者的解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Web 3.0 简介

中心化网络了帮助了全球数十亿人融入到互联网,并在其上创建了大量稳定、可靠的基础设施和应用。但与此同时,少数中心化巨头几乎垄断了互联网,甚至可以为所欲为。

Web3 是摆脱这一困境的方案。不同于科技巨头垄断的传统互联网,Web3 最重要的特征是去中心化,由所有用户构建、运营和拥有。Web3 将权力赋予每个个体而非中心化组织。

在我们讨论 Web3 之前,我们先来回溯一下万维网的发展历程,看网络世界是如何走到 Web3 的。

1. 早期的网络

很多人认为,互联网是现代生活的一个持续性支柱——它自发明以后就一直存在。然而,我们今天大多数人所熟知的互联网,与最初诞生时的愿景有着很大的不同。为了便于理解 Web3 的前身,我们可以将过去的互联网历史分为两个时期——Web 1.0 和 Web 2.0。

  • Web 1.0:只读(1990 - 2004)

1989年,在日内瓦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Tim Berners - Lee 正忙于开发一个被称为“万维网”的协议。他当时的想法是:创建一个开放的、去中心化的协议,以便人们在地球上的任何角落都能实现信息共享。

Berners - Lee 创造的第一个万维网雏形,现在被称为“Web 1.0",大约在1990年至2004年之间形成。Web 1.0 主要是由公司等中心化组织拥有的静态网站,用户之间的互动几乎为零——每个访问网站的个人很少创造内容,导致它被称为“只读网络”。

raw-image
  • Web 2.0:能读能写(2004年 - 至今)

随着社交媒体平台的出现,Web 2.0 时期于2004年开启。网络不再是只读的,而是逐渐演变成读写网络。互联网公司除了向用户提供内容外,还开始提供平台来共享用户生产的内容,用户之间、用户与平台之间也开始产生互动。

随着越来越多人上网,少数互联网巨头开始掌控网络上海量的流量和价值。Web 2.0 还催生了广告驱动的盈利模式。虽然用户可以创作内容,但他们并不拥有内容,通过内容来实现变现获益的可能性也非常小。

raw-image
  • Web 3.0:能读 - 能写 - 能拥有

2014年以太坊推出后不久,以太坊联合创始人 Gavin Wood 就提出了"Web 3.0“ 的前提。Gavin 为许多早期加密技术采用者所面临的问题——也就是互联网需要更多的信任——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也就是说,今天人们所知道和使用的大部分网络服务,都依赖于对少数私人公司的信任,期待他们能以大众的最佳利益行事。

raw-image

2. 什么是 Web3?

Web3 目前已成为一个包罗万象的术语,代表了一个全新的、更美好的互联网愿景。Web3 的核心是通过区块链、加密货币和非同质化代币将权力以所有权的形式归还给每一位普通用户。Twitter 上的一篇帖子用了最简单的话语概括:Web1 是只读的,Web2 能读/能写,未来的 Web3 能读/能写/能拥有。

  • Web3 的核心思想

尽管很难对 Web3 做出严格的定义,但它是在几项核心原则的指引下创建的:

  • Web3 是去中心化的:大部分互联网不是由中心化实体控制和拥有的,而是由构建者和用户分配所有权。
  • Web3 无需许可:每个人都有参与 Web3 的平等权限,没有人被排除在外。
  • Web3 具有原生支付功能:它使用加密货币进行线上消费和回款,而不是依赖银行或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过时的基础设施。
  • Web3 无需信任:它通过激励措施和经济机制运转,而不是依赖受信任的第三方。
  • 为什么 Web3 很重要?

因为 Web3 的卓越特性都不是彼此孤立而是相互联系的,所有无法简单归类,但为了理解方便,我们还是尝试将这些特性提取出来分别阐释。

  • 所有权

Web3 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赋予您数字资产的所有权。例如,假设您正在玩一个 Web2 的游戏,如果您购买游戏内物品,它会直接与您的账户绑定。如果游戏创建者或者游戏平台删除您的账户,您将丢失这些物品。或者如果您停止玩游戏,您将失去投资到游戏内物品的价值。

Web3 允许每个人通过非同质化代币(NFT)的形式直接拥有资产的所有权。任何人甚至是游戏创作者,都没有权力剥夺您的所有权。而且,如果您停止玩某个游戏,您可以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或者交易您的游戏内物品,回收它们的价值。

  • 抗审查

在 Web2 时代,中心化平台和内容创作者之间的权力关系严重失衡。

举个例子,OnlyFans 是一个由用户生产内容的网站,拥有100多万内容创作者,其中许多人将该平台作为他们主要的收入来源。2021年8月,OnlyFans 宣布了禁止敏感内容的计划。这个公告在平台创作者中引发了愤怒,他们感觉自己在帮助创建了平台后被剥夺了收入。在遭遇强烈反对之后,平台的这个决定很快被推翻。尽管创作者赢得了这场战斗,但它凸显了Web2.0 创作者的一个困境:如果离开一个平台,就会失去在平台积攒的声誉和关注。

但在 Web3 的世界里,您的所有网络数据都位于区块链上。当您决定离开一个平台时,您可以将您的声誉、影响力、粉丝、收入等等一并带走,将其代入另一个更加符合您价值观的平台。

Web2 需要内容创作者信任平台不会随意更改规则,而“抗审查”则是 Web3 平台的原生特性。

  • 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

在 Web3 中,除了拥有您的数据之外,通过使用类似于公司股票的代币(token),您还可以作为某个组织中的一员,与其他成员一起共同拥有这个平台的所有权,这个组织就是 Web3 特有的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

去中心化自治组织把所有权分散到每一位成员的手中,你可以与组织内所有成员一起协调运用这一所有权,共同为组织的重大事务和未来走向做出决策。

去中心化自治组织在技术上被定义为事先商定的智能合约,这一智能合约可以基于资源池中的 token 实现去中心化的决策。拥有 token 的用户对资源的使用方式进行投票,而智能合约的代码则自动执行投票结果。

目前,越来越多 Web3 社区被定义为去中心化自治组织,这些社区都通过代码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去中心化和自动化。目前,我们仍在探索去中心化自治组织是什么,以及它们未来会如何发展。

  • 身份

在 Web2 时代,你需要在要使用的每个平台上创建账户。例如,你在 Twitter、YouTube 和 Reddit 上都分别拥有三个账户。想要更改你的名称、头像、背景图片等个人资料,你必须在各个平台登录了账户之后分别执行这个更改的操作。在某些平台上,你也许可以通过同一个邮箱或者社交媒体账号登录,但这当中还有一个常见的问题——审查。允许跨平台登录的社交媒体巨头,只需轻轻一点,就可以封锁你在其他平台的账号,甚至你所有的线上生活。更糟糕的是,很多平台还要求你提供真实的个人识别信息(例如身份证号)才能创建账户。

Web3 允许你使用以太坊地址和以太坊域名服务配置文件等等,来控制你的统一且唯一的数字身份,从而解决以上这些问题。每个用户只要拥有一个以太坊地址,就可以实现跨平台登录,这种登录方式抗审查且匿名,既安全,又很好地保护了用户的个人隐私。

  • 原生支付功能

Web2 的支付基础设施还是依赖于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等中心化组织,但很多银行或第三方组织还是存在破产倒闭的风险,这也会把某些国家或地区没有银行账户的人排除在外。Web3 则使用诸如以太币之类的加密货币,只要有网络,就能让全世界各个角落的人直接在浏览器完成汇款,高度安全的去中心化加密技术作为可信的交易担保,取代了第三方机构。

3. Web3 的局限性

尽管 Web3 有许多优于上一代互联网的优点,但这一生态系统还是要克服很多限制,才能繁荣发展,比如:

  • 交易成本(矿工费)

如今,人人都可以使用核心的 Web3 功能,例如用一个以太坊地址钱包登录各个 Web3 应用,但是,相对较高的交易成本仍然让许多人望而却步。由于高昂的交易费用,Web3 不太可能在不太富裕的发展中国家使用。在以太坊的生态里,这些难题正在通过网络升级和第2层扩容解决方案(相当于在主路上再架设一条高架高速路)得到解决。大部分的技术都是现成可用的,但我们需要提高技术在2层网络的采用程度,才能让每个人都能用上 Web3。

  • 用户体验

目前使用 Web3 的技术和认知门槛太高,用户必须了解与以往 Web2 不同的安全问题,甚至通晓复杂的技术文档,浏览晦涩难懂的用户界面。很多钱包提供商/去中心化浏览器正在着力解决这个问题,但在 Web3 大规模采用之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教育成本

Web3 为全世界引入了全新的技术、经济和社会范式,这些范式要求每个入门者首先要转换 Web2 时期的心理和认知模型。

随着 Web1 在90年代后期兴起,类似的用户教育行动也相继出现。万维网的早期布道者运用了大量教育行为来将这一革新普及给公众,从简单的比喻(信息高速公路、浏览器、网上冲浪)到电视播放等等,不一而足。

Web3 其实并不太难,但与上两代互联网技术都有着非常大的不同,如何让那些对 Web2 习以为常的用户,更低成本地切换到 Web3 的全新范式上,这是一项关乎 Web3 成败的重要工程。

Ethereum.org 通过全球性的翻译运动推动 Web3 的教育普及,旨在将重要的以太坊 Web3 知识内容传递给尽可能多国家的人们。

  • 中心化基础设施

Web3 生态系统很年轻,并且正在迅速发展。因此,它目前主要依赖中心化基础设施(GitHub、Twitter、Discord 等)。许多 Web3 公司争先恐后填补这些空白,但构建高质量、可靠的基础设施需要时间。

4. 去中心化的未来

Web3 是一个年轻且不断发展的生态系统。以太坊的联合创始人 Gavin Wood 在以太坊网络发布不久后的 2015 年,创造了 Web3 这个术语,但其中许多有创造性的想法直到最近才成为现实。

仅去年一年,我们就已经见证了这些里程碑:人们对加密货币的兴趣大增、以太坊2层扩容解决方案的改进、新治理形式的大规模实验以及数字身份的革命。

我们用 Web3 创造更美好的互联网世界的奇妙旅程,才刚刚开始。随着我们持续改进基础设施,持续贡献和创造,互联网的未来一定是光明的。

延伸阅读

Web3 没有严格的定义。不同的参与者对其有不同的看法,你也可以参阅以下这些文章以加深你对 Web3 的理解:

  • What is Web3? The Decentralized Internet of the Future Explained – Nader Dabit
  • Making Sense of Web 3 – Josh Stark
  • Why Web3 Matters — Chris Dixon
  • Why Decentralization Matters - Chris Dixon
  • The Web3 Landscape – a16z
  • The Web3 Debate – Packy McCormick

· End ·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ela的創意花園的沙龍
3會員
6內容數
2023/05/31
2023/05/31
2023/05/09
拥有黄金和BTC是不会输的,除非你相信政治精英愿意忍受银行体系的彻底失败。
Thumbnail
2023/05/09
拥有黄金和BTC是不会输的,除非你相信政治精英愿意忍受银行体系的彻底失败。
Thumbnail
2023/05/06
就在这个劳动节假期,科技巨头IBM宣布:暂缓可以被AI取代的岗位的招聘,约7800人将被永久淘汰。这是6门可以帮助你领先于时代的免费课程。
Thumbnail
2023/05/06
就在这个劳动节假期,科技巨头IBM宣布:暂缓可以被AI取代的岗位的招聘,约7800人将被永久淘汰。这是6门可以帮助你领先于时代的免费课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以開放和包容的態度看待 Web3.0,理解它不僅僅是一個技術的演進,而是一個能夠重塑我們社會運作方式的革命性改變。
Thumbnail
⋯⋯以開放和包容的態度看待 Web3.0,理解它不僅僅是一個技術的演進,而是一個能夠重塑我們社會運作方式的革命性改變。
Thumbnail
Web 3.0、虛擬貨幣和區塊鏈,這三個術語的討論正在迅速竄升。儘管對後兩者有所了解,但對 Web 3.0 的概念幾乎是完全陌生的。雖然沒有太多人完全理解,但已成為話題。 專家認為,Web 3.0 在數據所有權和補償方面具有還原互聯網初衷的潛力。Web 3.0 建立在人工智能、區塊鏈和機器學習等革命
Thumbnail
Web 3.0、虛擬貨幣和區塊鏈,這三個術語的討論正在迅速竄升。儘管對後兩者有所了解,但對 Web 3.0 的概念幾乎是完全陌生的。雖然沒有太多人完全理解,但已成為話題。 專家認為,Web 3.0 在數據所有權和補償方面具有還原互聯網初衷的潛力。Web 3.0 建立在人工智能、區塊鏈和機器學習等革命
Thumbnail
Web3,也被稱為 Web 3.0,其實就是第三代網際網路的一個統稱,相比於最早期的 Web1 和當前主流的 Web2,最大差別在於 “去中心化技術” 的應用,蘊含著濃厚的 “抗審查”、“安全透明” 及 “自治” 精神,因此也被稱作 “分佈式網絡時代”,而引用一句矽谷創投 a16z 合夥人 Chri
Thumbnail
Web3,也被稱為 Web 3.0,其實就是第三代網際網路的一個統稱,相比於最早期的 Web1 和當前主流的 Web2,最大差別在於 “去中心化技術” 的應用,蘊含著濃厚的 “抗審查”、“安全透明” 及 “自治” 精神,因此也被稱作 “分佈式網絡時代”,而引用一句矽谷創投 a16z 合夥人 Chri
Thumbnail
中心化网络了帮助了全球数十亿人融入到互联网,并在其上创建了大量稳定、可靠的基础设施和应用。但与此同时,少数中心化巨头几乎垄断了互联网,甚至可以为所欲为。 Web3 是摆脱这一困境的方案。不同于科技巨头垄断的传统互联网,Web3 最重要的特征是去中心化,由所有用户构建、运营和拥有。
Thumbnail
中心化网络了帮助了全球数十亿人融入到互联网,并在其上创建了大量稳定、可靠的基础设施和应用。但与此同时,少数中心化巨头几乎垄断了互联网,甚至可以为所欲为。 Web3 是摆脱这一困境的方案。不同于科技巨头垄断的传统互联网,Web3 最重要的特征是去中心化,由所有用户构建、运营和拥有。
Thumbnail
當我發現區塊鏈技術能提供機會重建一個更公平、開放、有保障的制度的同時,它正悄悄地走向大眾視野;不過,還有一些障礙得先克服。例如:技術門檻、投資風險、法律監管、使用安全、用戶信任等,這些障礙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與資源去架構基礎建設、開發應用場景、並不斷迭代更新直到能實質落地且被大眾普遍採用才有可行性。
Thumbnail
當我發現區塊鏈技術能提供機會重建一個更公平、開放、有保障的制度的同時,它正悄悄地走向大眾視野;不過,還有一些障礙得先克服。例如:技術門檻、投資風險、法律監管、使用安全、用戶信任等,這些障礙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與資源去架構基礎建設、開發應用場景、並不斷迭代更新直到能實質落地且被大眾普遍採用才有可行性。
Thumbnail
網際網路技術發展非常快速,從早期的靜態網站Web1.0,到現今社群活絡的Web2.0,人們的生活逐漸離不開網際網路。 近期區塊鏈的技術逐漸嶄露頭角,把去中心化的概念帶入了我們的社會,而導入去中心化的網際網路技術Web3.0就誕生了。 Web 1.0 Web1.0開啟了資訊無國界的的世界。
Thumbnail
網際網路技術發展非常快速,從早期的靜態網站Web1.0,到現今社群活絡的Web2.0,人們的生活逐漸離不開網際網路。 近期區塊鏈的技術逐漸嶄露頭角,把去中心化的概念帶入了我們的社會,而導入去中心化的網際網路技術Web3.0就誕生了。 Web 1.0 Web1.0開啟了資訊無國界的的世界。
Thumbnail
根據Google trends顯示,近幾個月來Web3.0在全球的搜尋量中大幅飆升,與此同時也被路透評選為2021年10大科技熱門詞彙。成功引起支持者、反對者兩派激烈爭論。然而,在討論Web3.0是炒作還是革命之前,或許該先好好了解到底什麼是Web3.0。今天就跟著馬克一同認識什麼是Web3.0。
Thumbnail
根據Google trends顯示,近幾個月來Web3.0在全球的搜尋量中大幅飆升,與此同時也被路透評選為2021年10大科技熱門詞彙。成功引起支持者、反對者兩派激烈爭論。然而,在討論Web3.0是炒作還是革命之前,或許該先好好了解到底什麼是Web3.0。今天就跟著馬克一同認識什麼是Web3.0。
Thumbnail
在區塊鏈的火熱之下,名詞詮釋的主導權很快就被搶奪過來。現在 Web3 這個名詞,毫無疑問的,是屬於區塊鏈與加密貨幣世界的,被相關領域的人認為是網際網路的下一個未來。
Thumbnail
在區塊鏈的火熱之下,名詞詮釋的主導權很快就被搶奪過來。現在 Web3 這個名詞,毫無疑問的,是屬於區塊鏈與加密貨幣世界的,被相關領域的人認為是網際網路的下一個未來。
Thumbnail
Web1.0是介於1990年~2004年之間那個網路開始被廣泛使用的階段,那時候大家都還在用Window2000、Windows XP等作業系統來上網,且大部分的用戶僅能查詢資料,無法發表任何評論以及互動,就像是一座圖書館或者是數以百萬份的唯讀檔資料庫一樣,只能由開發者對用戶提供資訊.
Thumbnail
Web1.0是介於1990年~2004年之間那個網路開始被廣泛使用的階段,那時候大家都還在用Window2000、Windows XP等作業系統來上網,且大部分的用戶僅能查詢資料,無法發表任何評論以及互動,就像是一座圖書館或者是數以百萬份的唯讀檔資料庫一樣,只能由開發者對用戶提供資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