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4-評析002:虛擬交易01-1/20-什麼是Web3.0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明•楊慎〈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明•羅貫中《三國演義》開卷詞)

全球資訊網(Web,World Wide Web)概覽

Web1.0(1994-2004)

特  色:只能「讀」(瀏覽「資訊」,中心化)
技術支撐:靜態的HTML網頁
商業模式:商家向網站購買廣告版面
代表企業:Yahoo、博客來、momo購物網、多數的企業形象網站…等

Web2.0(2004-至今)

特  色:能「讀」&「寫」(建立「關係」,中心化)
技術支撐:RSS應用、大數據、雲端
商業模式:免費、便宜的服務,吸引用戶,取得數據,推送廣告
代表企業:FB、Instagram、Twitter、Youtube、TikTok、無名小站、…等

Web3.0(正在發生)

特  色:能「讀&寫」&「擁有」(數據「自主」,去中心化)
技術支撐:區塊鏈、智能合約、AI人工智能
商業模式:尚待開發,未有成熟&穩定模式,暫僅見加密貨幣、NFT
代表企業:尚待茁壯,暫僅見交易平台(Binance、Coinbase)

促成Web興起的主因-人類的天性(社會性)

  人類,是一種極具「社會性」的生物,這樣的社會性,具體表現在兩方面:「交流」與「交易」。
  從結繩記事、發明文字、書信往來、飛鴿傳書,到電報、市內電話,以及手機的普及;如何「讓資訊可以更有效率的傳遞」,一直都是人類「社交」活動的一大重心所在。人類,彷彿天生就自帶被人理解、被接納的渴望(社會性),這樣的原始慾望,一般,是透過與他人的「交流」(社交)而實現的。Web的出現,顛覆物理時空的限制,放大自身被人看見、被人理解,與被人接納的可能,可以說,Web,滿足的是人類最深層的慾望(需求)之一。
  源於社會的「分工」,令每人日常生活所需的一切,很難由自己獨立取得,於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學會如何與他人合作、仰賴他人的協助(社會性),即使只是為了滿足最低限度的生活所需。在這樣的基礎之中,我們學會「互通有無」,透過「自願性的交易」,各取所需,彼此互惠,是最典型的合作行為。Web的出現,打破物理時空的不便,進一步提升「交易」的便利性,可以說,Web,提供的是一種更為高效的「交易」選擇。

引發Web演變的主因-數據(Data),有價

  在Web2.0時,俗稱的「網路巨頭」,掌握著我們每個人的「數據」,成為這些巨頭們最大的資產。企業,既非國家、也非政府,但我們每註冊一個帳號,就要填寫一大堆的個人資訊(數據),而這些數據,是由巨頭們把持的,並不屬於我們自己。我們透過帳號,在網路世界的所有活動(點選網址、停留時間…等),一切的「足跡」(數據),也都被巨頭們掌握得清清楚楚。透過「大數據」&「演算法」的技術,FB甚至能夠做到:當你一早走進星巴克時,可以精準地投放咖啡的促銷活動到你的手機上。我們每個人的數據,成為巨頭們向廣告商喊價的籌碼;我們每個人的數據,讓我們在巨頭們的面前,宛如透明人。Web2.0雖帶給我們許多生活上的便利,同時,也讓我們失去了自主性。
  有鑑於此,Web3.0之所以興起,核心的「去中心化」理念,說的便是對於Web2.0網路現象的一種反抗,要從巨頭們的手上,拿回數據的自主權。而這樣的理念,或許,在不久的將來,能透過Web3.0的新興技術(區塊鏈、智能合約、AI人工智能),予以實踐。

Web3.0、區塊鏈、比特幣,它們彼此是什麼關係?

  要實現Web3.0的「去中心化」理念,需要一個能夠「自給自足、長期循環的生態系統」。我們可以將它理解為:Web3.0的終極目標,是要打造出一個「新世界、新社會、新秩序」,透過對比,讓人們去反思,進而撼動「舊世界、舊社會、舊秩序」。最終,讓人們「吐舊」&「納新」。
  所以,社會性的「交流」與「交易」,兩者,同樣重要。唯有兼具兩者,才可能打造出一個「生態系統」。
  而所謂的「交易」,本質,是一種「互通有無」,透過「自願性的交易」,各取所需,彼此互惠,能讓每個參與其中的人都得到好處。因此,若要促進這樣的「交易」,便需要一種,不再迎合舊秩序,而是能夠符合Web3.0「去中心化」理念的「貨幣」(交易的媒介。參049,貨幣、金錢與通膨),於是,加密貨幣,便應運而生。

  Web3.0,是一種理念、一種文化、一種信仰;
  區塊鏈,則是支撐這種信仰的底層技術(建築工法);
  比特幣,則是透過區塊鏈技術所實踐的成品(完成的建築)。這個成品,可以彰顯、促進Web3.0的理念。

  理念,是抽象的;技術,是隱而不顯的;成品,是相對具體、容易被觀察到的。但建築本身(比特幣),不等於建築工法(區塊鏈),更不等於建築的設計藍圖(Web3.0);三者,還是有所區別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一個人的天荒地老的沙龍
9會員
103內容數
公司治理、領導、管理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以開放和包容的態度看待 Web3.0,理解它不僅僅是一個技術的演進,而是一個能夠重塑我們社會運作方式的革命性改變。
Thumbnail
⋯⋯以開放和包容的態度看待 Web3.0,理解它不僅僅是一個技術的演進,而是一個能夠重塑我們社會運作方式的革命性改變。
Thumbnail
Web 3.0、虛擬貨幣和區塊鏈,這三個術語的討論正在迅速竄升。儘管對後兩者有所了解,但對 Web 3.0 的概念幾乎是完全陌生的。雖然沒有太多人完全理解,但已成為話題。 專家認為,Web 3.0 在數據所有權和補償方面具有還原互聯網初衷的潛力。Web 3.0 建立在人工智能、區塊鏈和機器學習等革命
Thumbnail
Web 3.0、虛擬貨幣和區塊鏈,這三個術語的討論正在迅速竄升。儘管對後兩者有所了解,但對 Web 3.0 的概念幾乎是完全陌生的。雖然沒有太多人完全理解,但已成為話題。 專家認為,Web 3.0 在數據所有權和補償方面具有還原互聯網初衷的潛力。Web 3.0 建立在人工智能、區塊鏈和機器學習等革命
Thumbnail
WEB3.0賦能數字經濟新時代 介紹Web3.0的核心技術理念和目前現實的運用。
Thumbnail
WEB3.0賦能數字經濟新時代 介紹Web3.0的核心技術理念和目前現實的運用。
Thumbnail
Web3,也被稱為 Web 3.0,其實就是第三代網際網路的一個統稱,相比於最早期的 Web1 和當前主流的 Web2,最大差別在於 “去中心化技術” 的應用,蘊含著濃厚的 “抗審查”、“安全透明” 及 “自治” 精神,因此也被稱作 “分佈式網絡時代”,而引用一句矽谷創投 a16z 合夥人 Chri
Thumbnail
Web3,也被稱為 Web 3.0,其實就是第三代網際網路的一個統稱,相比於最早期的 Web1 和當前主流的 Web2,最大差別在於 “去中心化技術” 的應用,蘊含著濃厚的 “抗審查”、“安全透明” 及 “自治” 精神,因此也被稱作 “分佈式網絡時代”,而引用一句矽谷創投 a16z 合夥人 Chri
Thumbnail
中心化网络了帮助了全球数十亿人融入到互联网,并在其上创建了大量稳定、可靠的基础设施和应用。但与此同时,少数中心化巨头几乎垄断了互联网,甚至可以为所欲为。 Web3 是摆脱这一困境的方案。不同于科技巨头垄断的传统互联网,Web3 最重要的特征是去中心化,由所有用户构建、运营和拥有。
Thumbnail
中心化网络了帮助了全球数十亿人融入到互联网,并在其上创建了大量稳定、可靠的基础设施和应用。但与此同时,少数中心化巨头几乎垄断了互联网,甚至可以为所欲为。 Web3 是摆脱这一困境的方案。不同于科技巨头垄断的传统互联网,Web3 最重要的特征是去中心化,由所有用户构建、运营和拥有。
Thumbnail
網際網路技術發展非常快速,從早期的靜態網站Web1.0,到現今社群活絡的Web2.0,人們的生活逐漸離不開網際網路。 近期區塊鏈的技術逐漸嶄露頭角,把去中心化的概念帶入了我們的社會,而導入去中心化的網際網路技術Web3.0就誕生了。 Web 1.0 Web1.0開啟了資訊無國界的的世界。
Thumbnail
網際網路技術發展非常快速,從早期的靜態網站Web1.0,到現今社群活絡的Web2.0,人們的生活逐漸離不開網際網路。 近期區塊鏈的技術逐漸嶄露頭角,把去中心化的概念帶入了我們的社會,而導入去中心化的網際網路技術Web3.0就誕生了。 Web 1.0 Web1.0開啟了資訊無國界的的世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