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魷魚遊戲》這部風靡全球的韓國影集再播出後便廣受好評,不僅風格獨特的服裝在全球造成轟動,劇中主角們所參與的遊戲更是大大地成為韓國輸出當地文化的軟實力。但這部影集在筆者從觀眾的角度來看仍有許多不能理解以及認為可以更出色的地方,因看完後如鯁在喉,便在今天下筆將敝人的觀後心得分享在此。
華麗的色彩配置只是用來吸引目光?
相信看過影集的讀者都記得很清楚,劇中無論是工作者或是場景佈置,色彩都非常鮮艷,如同孩童的夢幻樂園一般。而除了如樂園般的佈置,其餘的地方如宿舍、鞋子、大白房等地都是以簡潔的風格佈置,產生了視覺上的對比效果。但這其中除了在視覺上能令觀眾滿足之外還有其他連貫性嗎?
華麗色彩的背後需要有合理的解釋支撐,否則只不過是譁眾取寵
舉同樣運用色彩來凸顯戲劇張力的西班牙超紅影集《紙房子》為例,劇中搶匪的經典代表「達利面具」、「經典紅色連身衣」為戲劇增添了不少色彩,除了能夠保持神祕不讓自己暴露在鎂光燈之下,更凸顯出了主角群與平凡人的有所不同。這部劇正是融合了人物與服裝(達吏面具現已成為反抗者的象徵)達到與觀眾的共鳴,進而令這部部劇能深植人心。
而再拉回《魷魚遊戲》,劇中無論是工作人員或是參賽者都被賦予了一種顏色,工作人員穿著粉紅連身工作裝配戴面具以及衝鋒槍,參賽者則是身穿綠色連身運動裝配上白鞋。這是為了呼應負責人的世界觀:「要讓每個參賽者都是平等的競爭」,才會在入場後將他們都換上同樣的衣服,不過也僅此而已。
筆者認為此劇中的運動連身裝被賦予的僅僅是參加者的角色,與他們所玩的遊戲—孩童的遊戲絲毫沒有連貫性,若能改換成白色背心加卡其短褲反而更能凸顯出他們所玩的遊戲的性質,並且能更上一層樓的隱含保持赤子之心、心無旁騖的賭上性命遊玩,還更能夠呼應開場在玩耍的孩子。
除了參賽者的服裝外,工作人員的服裝以及場地的佈置也缺乏關聯性。儘管能有效地帶給視覺衝擊,但配戴步槍的面具人並無法給予觀眾所謂的「違和感」,也就是無法讓觀眾聯想他們與這個遊戲的關聯性以及他們與參加者上對下的關係,反而更突兀得像是傭兵。這是筆者覺得可惜的地方。
充滿瑕疵的警探只是為了演而演?
為了追查失蹤哥哥的下落而暗自潛伏進魷魚遊戲大本營的警探黃俊昊,他的戲份扮演了令這部劇更加刺激的另一個故事點,但他從進入到臥底、躲藏到逃離的整條故事線能吐槽點實在是多得誇張,而工作人員的辦事搜查程度也是低的不禁令人懷疑到底是怎麼辦到的......。
舉潛伏上船為例,警探所在的位置是在低處,而二樓的控制室外明明就有配槍的工作人員監視,到底是如何沒有發現車子在扭打時的震動?而且他是如何能那麼快速的完成換裝,並在觸犯上級沒有開口就不能說話的禁忌時還能安然身退等也是令人匪夷所思,諸如此類令人無法信服的吐槽點還有非常多,這無疑對觀眾的觀賞體驗大大打了折扣。
儘管劇組一直想為警探製造那種會讓觀眾捏一把冷汗的劇情,但過多的千鈞一髮還有不合理的扭轉局勢只會令觀眾疲乏。
人物的刻畫足以令觀眾共鳴?
在這總共8集的影集裡用來刻畫主角群背景的大概就是兩集,然而主角的戲份就至少有一集,剩下的由5、6個人平分,一人大約10到15分鐘。這樣的時間劇組也已經盡其所能地交代了他們的現狀,但作為現象級的影集,這樣就足夠了嗎?
劇組的人物刻畫已經是礙於篇幅限制的極限,但是仍遠遠不夠!
不同的角色應有不同的個性、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家庭、不同的苦衷,這些筆者認爲都是必不可少的!少了能被觀眾理解的故事,這些角色看起來就無比空洞!
觀眾更想知道主角與他的兒時玩伴曾尚佑在兒時遊玩的心情、他們兒時到現在出社會又負債的轉變、兒時開心遊玩的記憶到現在堵上性命賺獎金的對比,還有姜曉逃離北韓的細節、阿里辛苦工作到被欠工資的轉折、張德秀曾經叱吒江湖到挪用老大資金被追殺的過去......等等,這些描寫都是畫龍點睛。如果加上這些角色過去的故事無疑能讓觀眾更能帶入與自己相同處境的角色,為角色增添更鮮艷的色彩外更增加共鳴。
不過筆者猜測,這也有可能是為了第二季所做的鋪陳,這些角色的過去都會在未來被解答的可能性,但故事的起承轉合必須有始有終,也就是最好的解釋時間是在角色仍活著的時候,放到第二季筆者認為已為時已晚。
結論:大場面小故事的中上作品
這部劇筆者認為是想傳達人命與金錢的價值以及人類的本性,想傳達的理念緊緊地跟故事貼合。而在故事敘述方面除了主角的親情敘事的能令人感動外,筆者在觀賞他們進行遊戲時總覺得很空洞,缺少了轉折點和令人眼睛一亮的爆點;工作人員的故事太小,本來期待會有大場面的槍戰結果沒有發生實屬可惜;大牌的演員總要露個臉令人出戲等等,雖然場面浩大顏色多彩,但也不免令筆者感嘆商業感重於娛樂,是部可惜的中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