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頭皮針:額上小人全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這個全息其實在方氏頭皮針就有很類似的圖,只是我依據個人經驗修訂了圖示。早期學習額旁一二三線時,只是很單純的記憶說額旁一治療上焦/胸腔、額旁二治療中焦/腹腔、額旁三治療下焦/骨盆腔,直到有一天家瑜醫師背痛,我突然想到這個額旁治療區會不會是通過對應脊椎並影響交感神經幹,因而產生功效。

raw-image


這邊補充一下交感神經幹,其位於脊椎雙側,能影響許多內臟功能。如果熟悉膀胱經背俞穴的話也會發現其分布趨勢與交感神經幹的分佈是有相似之處。(比如說肺俞位置跟影響氣管的交感神經節在類似的位置)我們簡單歸納如下:

  • 1-4胸椎:交感心肺系統
  • 5-11胸椎:交感消化系統
  • 12胸椎至2腰椎:交感生殖泌尿系統
  • 2-4薦椎:副交感生殖泌尿系統

接下來我們回到額上小人全息圖

raw-image
raw-image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901 字、1 則留言,僅發佈於針灸專業教學_頭面針灸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nbincheng-avatar-img
2023/08/31
請問有足治療點的詳細取法嗎?謝謝
avatar-img
魚中醫的沙龍
132會員
55內容數
針灸相關的教學內容,對象主要是有興趣的醫師與醫學生
魚中醫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2/01
本篇文章探討了足部穴位與頭部穴位的對應關係。透過對穴位對應的研究,提出了多種穴位轉換組,並解釋了其治療效果。
Thumbnail
2024/02/01
本篇文章探討了足部穴位與頭部穴位的對應關係。透過對穴位對應的研究,提出了多種穴位轉換組,並解釋了其治療效果。
Thumbnail
2023/12/08
最近事務繁多,比較沒有時間更新,近期有兩個比較重要的臨床思考,先將相對簡單的一個用這篇文章描述一下。
Thumbnail
2023/12/08
最近事務繁多,比較沒有時間更新,近期有兩個比較重要的臨床思考,先將相對簡單的一個用這篇文章描述一下。
Thumbnail
2023/09/08
小腿跟腳掌是相互對應的,而根據全息對應最開始提到的全息擴充律之規律二,所有對應關係都是雙向的,且只要互相對應便可以共享功效。
Thumbnail
2023/09/08
小腿跟腳掌是相互對應的,而根據全息對應最開始提到的全息擴充律之規律二,所有對應關係都是雙向的,且只要互相對應便可以共享功效。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足部穴位與頭部穴位的對應關係。透過對穴位對應的研究,提出了多種穴位轉換組,並解釋了其治療效果。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足部穴位與頭部穴位的對應關係。透過對穴位對應的研究,提出了多種穴位轉換組,並解釋了其治療效果。
Thumbnail
一般學習到的耳針,是法國醫師Paul Nogier於1957年提出的基礎,加上後續其他醫師的增補以及整理而成,其特色為將耳部視為倒立之嬰兒(所以耳垂為頭面部)。但這樣的模型很難解釋耳神門為何會在耳的上部,後來學習董氏奇穴後開始使用耳尖穴治療失眠、頭痛等頭面問題,以及學習到楊維傑老師提出的全息順逆觀念
Thumbnail
一般學習到的耳針,是法國醫師Paul Nogier於1957年提出的基礎,加上後續其他醫師的增補以及整理而成,其特色為將耳部視為倒立之嬰兒(所以耳垂為頭面部)。但這樣的模型很難解釋耳神門為何會在耳的上部,後來學習董氏奇穴後開始使用耳尖穴治療失眠、頭痛等頭面問題,以及學習到楊維傑老師提出的全息順逆觀念
Thumbnail
照片與圖示展示不同疾患之針灸實例
Thumbnail
照片與圖示展示不同疾患之針灸實例
Thumbnail
這個全息其實在方氏頭皮針就有很類似的圖,只是我依據個人經驗修訂了圖示。早期學習額旁一二三線時,只是很單純的記憶說額旁一治療上焦/胸腔、額旁二治療中焦/腹腔、額旁三治療下焦/骨盆腔,直到有一天家瑜醫師背痛,我突然想到這個額旁治療區會不會是通過對應脊椎並影響交感神經幹,因而產生功效。 這邊補充一下交感神
Thumbnail
這個全息其實在方氏頭皮針就有很類似的圖,只是我依據個人經驗修訂了圖示。早期學習額旁一二三線時,只是很單純的記憶說額旁一治療上焦/胸腔、額旁二治療中焦/腹腔、額旁三治療下焦/骨盆腔,直到有一天家瑜醫師背痛,我突然想到這個額旁治療區會不會是通過對應脊椎並影響交感神經幹,因而產生功效。 這邊補充一下交感神
Thumbnail
如之前文章所述,近代頭皮針的發展是建立在對大腦皮質功能分區的認識之下,而其中很重要的區域就是運動皮質與感覺皮質。這兩個皮質能管理全身的運動與感覺的訊號,如果能對其產生刺激就可能有治療的效果;相反來說如果其被破壞就會導致對應身體部位的運動與感覺功能喪失,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風,因為血管阻塞導致其供應氧氣
Thumbnail
如之前文章所述,近代頭皮針的發展是建立在對大腦皮質功能分區的認識之下,而其中很重要的區域就是運動皮質與感覺皮質。這兩個皮質能管理全身的運動與感覺的訊號,如果能對其產生刺激就可能有治療的效果;相反來說如果其被破壞就會導致對應身體部位的運動與感覺功能喪失,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風,因為血管阻塞導致其供應氧氣
Thumbnail
這篇文章會透過顱軀全息(反順)與顱軀全息(反逆)來整合解釋一些頭皮針與董氏奇穴面部穴位的功效主治。 顱軀全息(反順) 首先直接看示意圖: 再往旁邊,B點便可對應到約肩井穴之位置,而前面提及之A3則約對應到肩中俞。兩者雖都治肩痛,但了解對應之相對位置,就可增加命中率。 顱軀全息(反逆) 其他補充
Thumbnail
這篇文章會透過顱軀全息(反順)與顱軀全息(反逆)來整合解釋一些頭皮針與董氏奇穴面部穴位的功效主治。 顱軀全息(反順) 首先直接看示意圖: 再往旁邊,B點便可對應到約肩井穴之位置,而前面提及之A3則約對應到肩中俞。兩者雖都治肩痛,但了解對應之相對位置,就可增加命中率。 顱軀全息(反逆) 其他補充
Thumbnail
首先可以看到圖左側,腿部標示的都是董氏奇穴可以查找到的穴位功效: 甲狀腺眼病:足駟馬 耳鳴:三泉穴 上下唇病:上下唇穴 下齒痛:側三里、側下三里 咽喉:失音穴
Thumbnail
首先可以看到圖左側,腿部標示的都是董氏奇穴可以查找到的穴位功效: 甲狀腺眼病:足駟馬 耳鳴:三泉穴 上下唇病:上下唇穴 下齒痛:側三里、側下三里 咽喉:失音穴
Thumbnail
起點 肩膝對應的模型與延伸 肩膝對應 此對應我常使用的經驗如下: 條口治療肩井穴附近痠緊 絕骨治療頸部痠緊(提肩胛肌) 陰、陽陵泉合用治五十肩(可以想成針刺中府穴與肩貞穴) 漏谷用治鎖骨下痛 血海治三角肌前側痛;鶴頂治中間痛;梁丘治後側痛 咽喉用列缺,太淵治咳嗽 支溝治脅肋痛 尺澤治小便頻
Thumbnail
起點 肩膝對應的模型與延伸 肩膝對應 此對應我常使用的經驗如下: 條口治療肩井穴附近痠緊 絕骨治療頸部痠緊(提肩胛肌) 陰、陽陵泉合用治五十肩(可以想成針刺中府穴與肩貞穴) 漏谷用治鎖骨下痛 血海治三角肌前側痛;鶴頂治中間痛;梁丘治後側痛 咽喉用列缺,太淵治咳嗽 支溝治脅肋痛 尺澤治小便頻
Thumbnail
首先,生物全息論的定義如先前文章所述,就是身體局部可以對應全身。 在中醫與一些傳統治療方式,全息的現象一直是存在的,像是把脈用一小段橈動脈診察全身疾病狀態,或是耳針治療全身疾病,都是全息現象的體現。那我們就開始一項一項的介紹全息中重要的規律吧 全息擴充律 規律一 規律二 楊維傑老師提出的全息規律
Thumbnail
首先,生物全息論的定義如先前文章所述,就是身體局部可以對應全身。 在中醫與一些傳統治療方式,全息的現象一直是存在的,像是把脈用一小段橈動脈診察全身疾病狀態,或是耳針治療全身疾病,都是全息現象的體現。那我們就開始一項一項的介紹全息中重要的規律吧 全息擴充律 規律一 規律二 楊維傑老師提出的全息規律
Thumbnail
先從對應針法開始介紹,對應針法我主要分成三個:左右、手足與上下 左右對應 手足對應 第二個介紹手足對應,我們先看圖示: 對應的重點就是從手指跟足趾去看:大指對大趾,小指對小趾,其他就順著往上看。這邊順便說一下,請大家先暫時不要管經絡對應,這樣會比較好理解。 用穴位舉例幫助理解: 太衝-合谷(綠點)
Thumbnail
先從對應針法開始介紹,對應針法我主要分成三個:左右、手足與上下 左右對應 手足對應 第二個介紹手足對應,我們先看圖示: 對應的重點就是從手指跟足趾去看:大指對大趾,小指對小趾,其他就順著往上看。這邊順便說一下,請大家先暫時不要管經絡對應,這樣會比較好理解。 用穴位舉例幫助理解: 太衝-合谷(綠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