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富里的在地民宿情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湛藍的天空浮著幾朵白雲
滿眼的燦爛,讓人忍不住瞇起了眼。
一望無際綠色稻田的旺盛生命力,亦是張揚地呼應著
宣示著花蓮富里璀璨而不容忽視的一面。
提到花蓮富里,很多人只知道六十石山
或許,也根本不清楚這看金針花最著名的勝地是在這裡。
當然,有人也耳聞過好吃的富里米
但,論名氣,有些時候還是不及鄰近的池上米。
說起這些,在地生長、落地生根的周妤潔瞇著笑的臉總會黯了黯
她說,「有很多本來在外地打拼的青年,時間到了,就會紛紛回到池上
,為家鄉打拼。我們不是,在富里,最多只能做到留住青年…」
許多外地人看到周妤潔,再走進位於綠油油稻梗旁
設計雅致、純樸的建築。
知道這裡是她一手打理,住宿兼餐廳,並可體驗農事、舉辦活動的地方
總會露出訝異的神色。
77年次的她,早在市區高中畢業後沒多久
在許多年輕人還埋頭於讀書考試,或是惶惶不可終日,或是出走到大都市發展時
她就已經下定決心,要回到家鄉。
經營民宿,只是初步的概念。
她堅持,有山有水,宛如花蓮後山秘境的富里,不該只是觀光客過境的地方
更不該留不住在地人,喚不回已然離去年輕人的心。
很長一段間,她到處走到處看
風塵僕僕打探哪裡是可以落腳,適合開民宿的地方。
當時,家裡也經營民宿,不懂,「這樣就好了呀!為什麼還要這麼辛苦。」的想法,始終在周媽媽,乃至於一家人的腦中盤旋著。
「我也不知道到底找了哪些地方,花了多少時間,總之,就是只有在富里呀!」妤潔單純地笑著。
富里,曾是台灣菸業最繁榮時的匯集地
日治時代,到處是舉目可見的高大菸樓
至今,曾經的繁華不再,菸樓一個個廢棄、頹敗,消逝在荒煙漫草中
有的,舉家搬遷,連同附近的田地也一併荒廢。
當妤潔來到這,位於明里村的菸樓,她一眼相中
「那時,大家都說她頭腦有問題,好好的,放棄家裡的民宿不做,跑來這。」在地人稱阿久大哥的,他笑著搖搖頭,「她是瘋子啦!」
話雖如此,語氣中還是充滿佩服,
「誰像她,年紀輕輕的,一個人貸款了好幾百萬,就花在這麼一件事情上。好幾百萬耶,能做多少事啊!」
就這樣,從一片幾乎是廢棄的「屋舍」,荒蕪的泥地開始
長達八個多月的時間,妤潔一切親手打理
談及此,周媽媽有些不悅地抱怨著,「那段時間,她不准我們來看,不准我們介入。她說,我們是老人家,想法LKK。很多時候,看她辛苦,想透過他爸爸的關係,幫她介紹工班,她也不要,說有人情負擔,會影響她做事情。」
周媽媽的嘟囔,妤潔在旁,靜靜地聽著,沒多說一句,掛在嘴邊的笑卻始終都在。
三年多了,妤潔一手打理的「明里13號驢行
從不寬的馬路邊走進,遠遠地,就能看見宛如新生的高大建築。
妤潔保留了大部分的建築,尤其是以夯實土埆磚砌成的本體。
為了排煙方便,挑高加一小尖頂菸樓的獨有特色
讓漆上黃色的建築,在蔚藍天空的映襯下,顯得格外與眾不同
奇妙的是,矗立在綠油油的田地中,卻又像是自然生成的一部分。
木造的矮房中,打工換宿的學生幫忙做著一個個小巧的菜稞
旁邊還有提供住宿,精心布置的空間
菸樓裡還有巧手改裝,用餐的地方。
「旅行食堂」手寫的幾個字,說不上美,卻有種讓人莞爾微笑的魅力。
透著窗迆灑的日光,閃耀著綠意的戶外
從裡到外,每一個角落,都可以看到用心。
喝杯茶,口中吃著周媽媽做的糕餅
思慮,常會在不知不覺中飄散
緩緩地,不知道過了多久,起身,跟著妤潔的步伐
「這是控制溫度的排煙孔…」指著菸樓磚砌的外牆,妤潔說。
三年多來,她不曾忘了打造這一切的初衷,只要有機會,她總是一字一句地向來客說明、介紹。
因為這裡,不只是民宿
而是夢想的實現地,是花蓮富里年輕人奮鬥的家鄉。
「我希望以後富里不只有年輕人留下,而是有更多年輕人回來⋯⋯」看著遠方,妤潔的雙眼閃閃發亮。
    戚戚chi chi
    戚戚chi chi
    茫茫人海中的一個小小文字工作者,生平無大志,只想寫些文在浩瀚無垠的時間長河之中留下些蛛絲馬跡.......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