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特殊化」與「和平避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是說一九三○年,中國爆發中原大戰,馮玉祥、閻錫山與李宗仁結盟,一起對抗蔣介石的南京國民政府。握有東北的張學良,遲遲不願表態,等到蔣介石已取得上風,才率兵入關,取得最大利益。但這間接導致東北防務空虛,日本趁機在一九三一年發動九一八事件,併吞東北,並在稍後成立滿洲國。而日本的野心並未止步,在不久後開始推動華北五省自治。簡單來說就是煽動這些地方脫離蔣介石的南京國民政府,納入日本的勢力範圍,這個過程又被稱為華北特殊化。
日本煽動當時的察哈爾、河北、山東、綏遠與山西五省自治的手法,主要有戰爭恫嚇、經濟利誘、收買媒體、組成親日團體與拉攏地方政治人物。由於剛剛落幕的中原大戰十分慘烈,中國人民已經極度厭倦連年內戰,更害怕與當時軍事力量更強大的日本爆發衝突,日本就利用這一點來達成併吞目的,鼓吹華北五省只要脫離蔣介石的南京國民政府就可自保,不會被捲入戰爭之中。當時許多親日人士都持相同論點,認為華北五省應該全力避戰,以免生靈塗炭,絕不要淪為蔣介石南京政府的棋子。
中原大戰中與蔣介石為敵的馮玉祥、閻錫山兩人,根據地就在華北一帶,他們才與蔣介石打完仗,對南京國民政府沒有什麼忠誠度可言。張學良的東北軍,則不滿九一八事變時,蔣介石主張的不抵抗政策,讓他們未發一槍一彈就丟掉整個東北,成為洗刷不去的恥辱。可以說駐紮在華北的部隊,大概九成以上都不願效忠蔣介石的南京國民政府。日本也利用這樣的情緒,收買賄賂這些軍閥部隊的將領與軍官,慢慢瓦解華北的抵抗能力。雖然有些軍人仍秉持國家大義,以抗日為優先,但更多人在利誘下,成為了日本併吞華北五省的幫兇。
在經濟利誘方面,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後,早已成為東亞強國,經濟實力遠勝於中國。而中國經歷過孱弱不堪的清末時期,民國初年又飽經動盪,隨後再陷入長年的內戰蹂躪中,說中國經濟凋敝、百姓困苦並不為過。特別是日本在扶植成立滿洲國後,積極在滿洲國投資建設,以做為日本進軍亞洲大陸的基地,不斷鼓勵日本國內與朝鮮半島上的多餘勞力前往滿洲國,還打出「五族協和,王道樂土」的口號。並以此為誘餌,向華北五省招手,強調這五省與滿洲國的經濟合作,將大幅提振經濟,改善生活。
日本為了併吞華北五省所喊出的「中日親善、經濟提攜」,成為當時最主要的宣傳口號。為了達到宣傳的目的,日本還不斷收買當地的報社,讓這些報紙做為日本的喉舌。清末民初,許多知識份子都是留日出身,日語流利,羨慕日本社會的強盛開化,本身意識形態就親日。再加上親日的利益,如日本商社往往會在親日的報社刊登廣告,或直接以金錢贊助,提供到滿洲國作生意賺錢的特殊門路,更讓親日報社如雨後春筍般出現。親日的新聞每日可見,醜化抵毀南京國民政府的評論文章,更是一呼百應,蔚為風潮,讓華北五省的民心浮動,自治的呼聲越演越烈。
日本還進一步收買一些地痞流氓、生意失敗的商人、不得意的政治人物、無業的日本浪人,組成各種親日團體,如中華民主同盟會、察綏商民聯合會、天津工商聯合會、河北民眾代表聯席會議等,營造各界反對戰爭,渴望和平,希望經濟發展,要求自治的聲浪。這些團體極為活躍,並且四處威脅恐嚇意見不同的人,如果爆發任何衝突,就會以親日團體與日僑受到中國人迫害為名,示威抗議,日本政府也會代為出面,發表譴責聲明,並向南京國民政府交涉。到了後期這些親日團體,幾乎無法無天,無人可管。
日軍不斷利用各種手段,來削弱華北的防衛力量,如指使親日團體,抗議南京國民政府向華北增派兵力,並指控這是故意挑釁日方。同時製造一連串的武裝衝突事件,逼使在華北五省的中國部隊撤防,如兩次察東事件、張北事件與河北事件等。其中河北事件的爆發原因,是兩名親日的報社社長遭到暗殺,日軍隨即指控是中國部隊所為,為保護親日團體與日本僑民,要求所有駐紮在河北省,包括北京與天津的中國部隊立刻撤出。日軍還大軍壓境,表示若不接受,就將以武力進行驅逐,最後蔣介石只能屈服,拱手讓出整個河北省。
就在親日團體高喊希望和平,不要戰爭,報社又推波助瀾的情況下,華北五省的民心背離,日本特務四處橫行,士氣低落的中國軍隊,不斷失去各省控制權,局面已不易維持。最後早就被日方收買的各地政治人物,在日軍的煽動支持下,宣布組成自治政府,要求脫離南京國民政府,要讓華北五省要成為非武裝區,以避免捲入戰爭,史稱冀東事變。蔣介石的南京國民政府至此已無力回天,只能被迫成立一個冀察政務委員會,維持表面上的主權,但這個冀察政務委員會早就被親日份子滲透,讓這些地區落入日本的手中。
汪精衛的政府,仍使用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只是把「和平反共建國」的口號掛在旗頂。
這種打著要和平,不要戰爭,要求發展經濟,不要政治掛帥的論調,甚至到日本全面發動侵略戰爭後,仍在持續。與日本合作的汪精衛政府,就把「和平反共建國」六個字,加在原有的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上,並強調他與侵略者合作,是為了和平。這種利用鼓吹和平的方式,來為侵略者鋪路的作法,在古今中外可說屢見不鮮。只要不抵抗,就會有和平,這個道理誰都懂,避免戰爭,追求更好的生活,也是人之常情。但侵略者往往利用這一點,來達成蠶食鯨吞的目的,這已在歷史上發生太多次了。中國近代史裡的華北特殊化,就是最好的例子。
avatar-img
5.2K會員
423內容數
「假圖天國」將以即時深入解析軍事新聞與國際情勢的方式,討論新聞背後的意義與當前國際情勢的關係性,並以簡單清晰的方式說明各國間的利害關係與複雜恩怨。另一方面,我也會輔以歷史與戰史的介紹,闡述過去歷史戰事的來龍去脈,以及不同立場者對同一歷史事件的不同看法。
留言3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彭振宣-avatar-img
2023/03/13
1
同樣的,以事後的先見之明來看,2020年代的中國人實在對不起後代中國子孫。現在的國際局勢已經明顯顯示出中俄軸心的末路。中國人如果有遠見,就該放棄併吞台灣的野心,跟美國一起瓦解俄羅斯,因為西伯利亞而非台灣,才是中國可大量移民進而納入版圖長期統治之地。 中國征服西伯利亞為經濟殖民地,絕對比用武力征服台灣更有利。若中國能併吞西伯利亞,則中國國力必然屬於超級強權,廿一世紀後半的世界歷史也會完全不同。 國民黨這些主張和平避戰的白痴若有錯,就是錯在看不出中國人竟然愚蠢到放棄北進政策,改採南進政策向美國宣戰,國民黨人大概連歷史都沒讀熟,不知道日本人當年也喊「三月亡華」,就跟白痴中國人以為可以速戰速決併吞台灣一樣。 統派與中國人之愚蠢,就在於他們自己就在複製大日本帝國的滅亡道路,但自己卻不敢承認。閣下的留言正是證明了這點,真是可笑。
1
麟左馬-avatar-img
2023/03/08
1
標題沒寫華北特殊化的話,我還以為是頓涅茨克咧。 果然是一個中國國民黨的故事,人性一直都沒變。
1
Hepatitis-avatar-img
2023/03/08
1
很有既視感
1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川普2.0的關稅與貿易政策,表面看似反覆無常,實則圍繞著幾個核心目標:扭轉貿易不公、推動美國再工業化、確保戰略自主,以及貫徹「美國優先」原則。本文深入剖析其背後的一致性邏輯、長期戰略意義,以及對全球產業鏈的影響,並探討不同產業的贏家與輸家。
Thumbnail
本書回顧臺灣70-80年代臺北中華商場的繁華與沒落,九個孩子的童年故事,交織奇幻元素,探討成長、失去與記憶的珍貴。故事主角是神祕的「天橋上的魔術師」,卻著重描寫圍繞在他身邊的孩子們,他們的故事如同拼圖,拼湊出中華商場的盛況與消逝。文中穿插許多懷舊元素,如流行歌曲、臺北街景,喚起讀者共同的時代記憶。
Thumbnail
中國經濟已伊於胡底!竟還有媒體在幫中國"擦脂抹粉",鬼扯什麼"中國全面崛起"、"中國科技領先",夸夸大言地質疑"西方人為什麼看不懂中國?"西方人確實曾看不懂中國,對中國人頗有誤解,誤以為讓中國"經濟自由化"後,就會"政治民主化"。殊不知,中國人卻是最會"自欺欺人"的!關此,魯迅的論述最為深刻與道地!
Thumbnail
1970年代,「南美和、北華興」兩校青少棒球隊為爭取世界代表權,屢屢在球場上對決,令觀戰的民眾熱血沸騰。風格迥異的兩支球隊,透過棒球的較勁讓我國躍上世界舞臺,也為日後臺灣青棒、成棒發展奠定基石。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應用服務組副研究員 徐紹綱
Thumbnail
恭喜中華臺北代表選手贏得2024巴黎奧運的第一面金牌!讓我們一起為中華臺北奧運代表選手們加油!
臺灣民主國 甲午戰爭後,大清國欽差大臣李鴻章代表清廷割讓臺灣給大日本帝國。清政府將臺灣割讓給日本的決定,在許多臺灣住民中引起不滿,時稱「紳民奔走相告,聚哭於市」,希望清政府改變態度。1895年5月25日,臺灣人民宣佈脫離大清國成立「臺灣民主國」,推舉原巡撫唐景崧為大總統、劉永福為大將軍、李秉瑞為軍
Thumbnail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裕仁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八年的抗日戰爭終於落幕。 同年 8 月 29 日,受國民黨邀請,中國共產黨主席毛澤東抵達重慶與國民黨政府總統蔣介石舉行和平會談。10 月 10 日,雙方簽訂《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
Thumbnail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裕仁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八年的抗日戰爭終於落幕。 同年 8 月 29 日,受國民黨邀請,中國共產黨主席毛澤東抵達重慶與國民黨政府總統蔣介石舉行和平會談。10 月 10 日,雙方簽訂《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
明鄭時期 1644年,李自成的大順農民軍和滿族八旗軍先後攻佔明朝首都北京,明朝部分遺臣在中國南方先後擁立幾位宗室為帝,組織流亡政府,繼續抗清,是謂南明。鄭成功就是當時抗清的一股強大勢力。鄭氏於1658年至1659年出兵金陵失敗後,決定轉進其父鄭芝龍、顏思齊等武裝海商曾經略之臺灣。1661年,鄭成功
Thumbnail
總督府町,一個充滿權力紛爭之地,因為對岸清廷長期對內、外戰爭,原來具領導地位的清廷已無權力, 這塊高砂已是落入日人的領土任人宰割,沒有實權傀儡政府成為各個軍閥的利用對象,在這之前為清廷都沒有勝算了早早撤軍了, 只留下地方角頭抗日,先是台灣民主國的成立,後為北部簡大獅(1898)、中部柯鐵虎,南部
Thumbnail
第一次感受到平原這詞的意義和重量,這就是旅行的意義啊,地理課本上無味的文字就這樣活生生出現在你面前。習慣看山看海的我,不曾想過平原也有一股療癒人心的力量。
Thumbnail
川普2.0的關稅與貿易政策,表面看似反覆無常,實則圍繞著幾個核心目標:扭轉貿易不公、推動美國再工業化、確保戰略自主,以及貫徹「美國優先」原則。本文深入剖析其背後的一致性邏輯、長期戰略意義,以及對全球產業鏈的影響,並探討不同產業的贏家與輸家。
Thumbnail
本書回顧臺灣70-80年代臺北中華商場的繁華與沒落,九個孩子的童年故事,交織奇幻元素,探討成長、失去與記憶的珍貴。故事主角是神祕的「天橋上的魔術師」,卻著重描寫圍繞在他身邊的孩子們,他們的故事如同拼圖,拼湊出中華商場的盛況與消逝。文中穿插許多懷舊元素,如流行歌曲、臺北街景,喚起讀者共同的時代記憶。
Thumbnail
中國經濟已伊於胡底!竟還有媒體在幫中國"擦脂抹粉",鬼扯什麼"中國全面崛起"、"中國科技領先",夸夸大言地質疑"西方人為什麼看不懂中國?"西方人確實曾看不懂中國,對中國人頗有誤解,誤以為讓中國"經濟自由化"後,就會"政治民主化"。殊不知,中國人卻是最會"自欺欺人"的!關此,魯迅的論述最為深刻與道地!
Thumbnail
1970年代,「南美和、北華興」兩校青少棒球隊為爭取世界代表權,屢屢在球場上對決,令觀戰的民眾熱血沸騰。風格迥異的兩支球隊,透過棒球的較勁讓我國躍上世界舞臺,也為日後臺灣青棒、成棒發展奠定基石。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應用服務組副研究員 徐紹綱
Thumbnail
恭喜中華臺北代表選手贏得2024巴黎奧運的第一面金牌!讓我們一起為中華臺北奧運代表選手們加油!
臺灣民主國 甲午戰爭後,大清國欽差大臣李鴻章代表清廷割讓臺灣給大日本帝國。清政府將臺灣割讓給日本的決定,在許多臺灣住民中引起不滿,時稱「紳民奔走相告,聚哭於市」,希望清政府改變態度。1895年5月25日,臺灣人民宣佈脫離大清國成立「臺灣民主國」,推舉原巡撫唐景崧為大總統、劉永福為大將軍、李秉瑞為軍
Thumbnail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裕仁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八年的抗日戰爭終於落幕。 同年 8 月 29 日,受國民黨邀請,中國共產黨主席毛澤東抵達重慶與國民黨政府總統蔣介石舉行和平會談。10 月 10 日,雙方簽訂《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
Thumbnail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裕仁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八年的抗日戰爭終於落幕。 同年 8 月 29 日,受國民黨邀請,中國共產黨主席毛澤東抵達重慶與國民黨政府總統蔣介石舉行和平會談。10 月 10 日,雙方簽訂《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
明鄭時期 1644年,李自成的大順農民軍和滿族八旗軍先後攻佔明朝首都北京,明朝部分遺臣在中國南方先後擁立幾位宗室為帝,組織流亡政府,繼續抗清,是謂南明。鄭成功就是當時抗清的一股強大勢力。鄭氏於1658年至1659年出兵金陵失敗後,決定轉進其父鄭芝龍、顏思齊等武裝海商曾經略之臺灣。1661年,鄭成功
Thumbnail
總督府町,一個充滿權力紛爭之地,因為對岸清廷長期對內、外戰爭,原來具領導地位的清廷已無權力, 這塊高砂已是落入日人的領土任人宰割,沒有實權傀儡政府成為各個軍閥的利用對象,在這之前為清廷都沒有勝算了早早撤軍了, 只留下地方角頭抗日,先是台灣民主國的成立,後為北部簡大獅(1898)、中部柯鐵虎,南部
Thumbnail
第一次感受到平原這詞的意義和重量,這就是旅行的意義啊,地理課本上無味的文字就這樣活生生出現在你面前。習慣看山看海的我,不曾想過平原也有一股療癒人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