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銀行業流動性問題延伸思考

2023/03/13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前情摘要

Silvergate銀行、矽谷銀行(SVB)和Signature銀行近日陸續破產清算或被財政部接管,甚至第一共和銀行也有可能遭遇擠兌。美國財政部、聯準會與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在週末發表聯合聲明,主動提供多種援助,展現官方的快速反應,以防止2008年金融海嘯的重演,然而,問題的根本原因尚未得到解決

可供出售證券(Available-for-Sale)與持有到期證券(Held-to-Maturity)

根據IFRS(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規定,可供出售證券和持有到期證券在損益表中的認列方式如下:
可供出售證券(Available-for-Sale,AFS)
可供出售證券是指被投資者打算長期持有,但不是用於交易的證券。這些證券可以是股票、債券或其他投資工具。
在損益表中,可供出售證券的公允價值變動,以及出售時的收益或虧損,都需要計入綜合收益表中的「其他綜合收益(OCI)」部分。而在資產負債表上,可供出售證券的成本計價方式為公允價值。
持有到期證券(Held-to-Maturity,HTM)
持有到期證券是指投資者有充分能力和意願持有至到期日的證券,這些證券通常是債券。
在損益表中,持有到期證券的公允價值變動不會影響當期損益,而是計入綜合收益表中的「其他綜合收益(OCI)」部分。在資產負債表上,持有到期證券的成本計價方式為攤銷成本。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投資者打算出售持有到期證券或者無法兌現其持有到期證券的意願或能力,則必須將其重新分類為可供出售證券,而其公允價值的變動和出售時的收益或虧損將計入當期損益。
在疫情期間,聯準會實行無限量QE政策,大幅降低利率接近於零,財政部直接向美國民眾發放現金支票等多種刺激措施,使銀行收到大量存款。因此,銀行購買了大量證券,如抵押擔保證券(MBS)和美債,銀行的可供出售證券科目金額也因此大幅增加。
在低利率或利率變化不大的時期,銀行的未實現損益變化不會太大。但是在2022年,美國遇到40年來的高通膨,聯準會也以15年來最快的速度加息以因應。這導致債券價格暴跌,銀行的可供出售證券科目出現鉅額未實現損失。因此,許多銀行在去年調整其會計認列,將部分可供出售證券數額移至持有到期證券科目。這樣一來,不需要認列那麼高的未實現損失,財報會呈現更好的表現。但缺點是降低了因應流動性危機的能力,因為該證券必須持有到期,且所有存戶都會被蒙蔽在其中,無法得知其潛在的可能損失有多大。
出事的Silvergate銀行和矽谷銀行的客戶高度集中在某個領域,這使得它們完全暴露在該產業系統性風險中。一旦該產業快速萎靡,發生擠兌,銀行就難以改變局面,因為證券完全售出也會導致鉅額虧損,消息傳出後,市場信心隨之崩潰。

以短支長或以長支短

矽谷銀行持有大量的10年期美債,然而長期債券價格對利率變化較為敏感,因此矽谷銀行的10年期美債價格大幅下跌,即使拋售變現,也難以支應存款提領。這是典型的以長期資產支持短期負債的錯誤配置問題,引發了倒閉風險。
其他銀行是否也面臨類似問題呢?(以下不討論個別銀行狀況,以整體評估)
實際上,銀行的存款和放款週期並不匹配,因此都存在著類似的風險。銀行的收入主要包括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利息收入主要來自不動產貸款(20-30%)、企業貸款(10-20%)和信用卡消費分期貸款(15-20%)等。存款分為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定期存款分為3個月、6個月、1年、2年、5年和10年等不同的存款期限,但放款的還款週期並不是相同的。
以不動產為例,在美國,不動產貸款的利率可以選擇固定利率或浮動利率。實際上,大多數美國人選擇固定利率貸款,因此在早期低利率時期,有大量的不動產貸款以固定利率貸出。
從上圖可以看出,30年期不動產貸款利率已攀升至6-7%左右,且房價指數年增率正在急劇下跌,這意味著銀行擔保品價值也會急劇下跌。此外,房地產放款也出現了拐點。如果房地產放款隨之下滑,而不動產貸款利率又維持不變的話,就意味著銀行所收取的房貸利息將會減少。另外,如果房價下跌太多,民眾需償還的債務比當初舉債買到的資產要高時,就可能產生道德風險,不償還貸款,屆時,銀行無法完全收回利息和擔保品,擔保品價值也得折價拍賣,銀行只能認列呆帳損失。
為何銀行的體質顯得如此脆弱呢?這是因為銀行的存款利息支出和放款利息收入的週期本來就不相互匹配,且存款提領週期與放款債權回收週期也不相互匹配。此外,如果經濟處於衰退,企業和消費者的貸款需求會減少,但是存款利息卻必須持續支付,即使提高放款利息,也可能使借款方還不起而倒債。如果一家銀行被發現有虧損或者存款利息支付出現問題,市場就會猜測銀行的資金狀況不佳,進而引發擠兌。這是因為大家都知道,銀行只保留部分資金在行內,存戶爭相提款的情況就可能發生。

應對措施

巴塞爾第三版協定是在金融危機後所推出的一系列規定,主要目的是要求金融機構提高其資本充足率要求,以確保金融體系更加穩健。以下是巴塞爾第三版協定的主要規定:
  1. 資本規定:金融機構必須維持一定的資本水平,以應對可能的風險和損失。資本被分為兩個層級:核心資本和附加資本。核心資本包括股本和資本公積,附加資本包括優先股和次級債券。
  2. 資本充足率:金融機構必須滿足一定的資本充足率要求,包括核心資本充足率、綜合資本充足率和負債資本比率等。
  3. 風險權重資產:金融機構必須對其資產進行風險評估,以確定每種資產所需的風險權重。這樣可以確保金融機構更好地管理其風險暴露。
  4. 市場風險:協定強制要求金融機構對其市場風險進行評估,並要求這些機構提供更多的資訊。
  5. 流動性風險:金融機構必須對其流動性風險進行評估,以確保它們能夠應對可能的流動性危機。
  6. 槓桿率限制:協定限制了金融機構的槓桿率,以確保它們不會太過於濫用借貸。
總之,巴塞爾第三版協定的主要目的是要求金融機構提高其資本充足率要求,以確保金融體系更加穩健。
2008年金融危機後美國政府採取了多項措施加強金融體質。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措施的摘要:
  1. Dodd-Frank法案:於2010年通過,增加了對金融體系的監管和監督,以防止未來的金融危機。其中包括成立了消費者金融保護局,強化了銀行的資本和流動性要求,以及對金融衍生品市場實行更嚴格的監管等。
  2. 聯準會的措施:在金融危機期間,聯準會採取了多項緊急措施,以穩定金融體系。例如,實行了一項創新措施-量化寬鬆政策,通過購買政府債券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等方式注入資金,以及向銀行提供補貼利率的貸款等。
  3. 銀行的資本和流動性要求:為了防止銀行風險再次累積,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提高了銀行的資本和流動性要求。這些要求包括保證銀行有足夠的資本儲備以應對風險,以及要求銀行提供更多的流動性來應對可能的流動性危機。
  4. 建立了新的金融穩定委員會:為了更好地監控整個金融體系,美國政府成立了金融穩定委員會。這個委員會負責監控整個金融體系的風險和漏洞,以及推動採取相應的監管措施。
總體來說,美國政府在金融危機後實行了多項措施來加強金融體質,以減少未來的風險和危機。這些措施包括增加監管和監督,提高銀行的資本和流動性要求,以及實行更嚴格的監管措施。

如果美國的銀行普遍發生擠兌

前段提到美國政府做了許多努力使金融體質更為穩健,但我們仍可以做一個最壞模擬測試。假設美國銀行業普遍出現擠兌恐慌的情況下,民眾總提領金額高於銀行現金部位,銀行紛紛拋售其所有可供出售證券,甚至連持有到期證券都拋售。
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下,美國銀行業扛得住擠兌嗎?
從上圖可以看出,自2022年開始,可供出售證券和持有到期證券均出現了巨額的未實現損失,截至2022年底出現了高達6千多億美元的未實現損失。這意味著銀行業全部拋售證券,將導致銀行業蒙受巨額損失。這些損失還可能導致股價大跌,並且銀行將難以發行新股增資,因為股價已經下跌,市場買單的意願也會降低。甚至當前的股價可能比新股發行價還要低,使得沒有人願意賠本買新股,銀行的增資計劃也會因此宣告失敗。
銀行如拋售所有證券,其損失將會過大,此時需有外部救援。
(以下不討論美國政府既有的救援工具)
  • 新的救援工具-銀行定期融資計畫(Bank Term Funding Program,BTFP)
銀行定期融資計畫貸款期限為一年,貸款方提供美國公債、機構債和住房抵押貸款支持的證券作為擔保品,且以面額計價放款。
  • 美國財政部從匯率穩定基金中提供 250 億美元的緊急貸款支持 。
  • 聯準會放寬貼現窗口的條件。
市場擔心政府注入大量資金會助長通膨,但我認為這與2008年填補金融業資本缺口的處理方式相似,對通膨影響很小。
另外,市場還擔心銀行定期融資計畫可能產生道德風險,透過該工具進行套利。實際上,銀行必須在一年內償還款項並支付利息,此外,若大眾得知某銀行透過這個計畫融資,就很可能引起猜測,屆時,銀行就要做很多公眾溝通,所以很少有機構會透過援助工具來進行套利,因為市場十分敏感,錯誤的解讀很可能意外擴大成擠兌。
綜合來看,銀行定期融資計畫是利大於弊,但有機構敢去申請嗎?金融海嘯時的QE是無差別大水漫灌直接提振整體市場信心,這次手術刀式的救援是否能起作用?
LINE ID: @mrfed
廢的先生官方帳號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此系列將會專注在2023年整年的美國經濟觀察,並且不時提供聯準會最新動向解讀,偶爾會穿插分析各國央行的動態,企盼能夠勾勒出整體經濟樣貌提供給讀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