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黑面琵鷺的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守護黑面琵鷺」紀錄片已在院線上映,這是生態攝影大師梁皆得導演的的作品,也是他以三十年漫長時光追蹤一群守護黑面琵鷺的志工故事。

前些年他拍沈振中老師守護老鷹的「老鷹想飛」,催生了老鷹紅豆與老鷹紅豆銅鑼燒的商品,也讓更多人瞭解到食物鏈與生態的關係,知道可以透過我們消費行為保護環境。

黑面琵鷺算是家喻戶曉的明星動物,但是我們很難追隨牠的腳步,飛過日本、南韓、越南、香港、澳門、中國……等地,甚至南北韓交界的停戰區,但是透過這部紀錄片,我們也能跟著牠以及一位契而不捨的黑面琵鷺先生王徵吉,一起飛過八千里路。

前年疫情期間梁導演還有一部「尋找神話之鳥」上映,紀錄在馬祖地區的黑嘴端鳳頭燕鷗,今天上映的「守護黑面琵鷺」是梁導演預計推出的「跨越海洋的飛翔」四部曲中的第二部,另外兩部預訂紀錄的是八色鳥及灰面鷲,這四種鳥都是南來北往在台灣過境的候鳥。

很開心這些年有不少生態紀錄片上院線放映時,都獲得很好的迴響,總覺得願意拍紀錄片的導演都是關懷社會的人,尤其生態紀錄片更是難拍,希望朋友們能上戲院用票表達我們的支持以及感謝之意。

黑面琵鷺返家八千里的故事(梁皆得攝影)──寫於2009年6月

黑面琵鷺是台灣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明星物種,除了牠們是每年會飛到台灣渡冬的世界瀕臨絕種的鳥類外,大約在二十年前,歷經了漫長七年大規模的環保與工業區設置的抗爭活動,才在曾文溪口,也就是台南縣七股濕地與台南市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這一帶,有了「黑面琵鷺保護區」,也因為這七年的警民對峙,國際環保組織伸援,長期佔據媒體版面,最後除了給黑面琵鷺留下一線生機之外,也給全台灣,從政府到企業,官員與民眾,結結實實上了一堂生態保護的課程。

可是,即便是這麼高知名度,大部分的人還是不清楚黑面琵鷺北返後究竟飛向何處?牠們如何築巢?如何孵育下一代?公共電視的製作團隊花了一年多,奔波了一萬六千多公里,跨越五個國家,拍攝了「返家八千里黑面琵鷺」,為我們揭開了這個謎底。

影片是用HD高畫質數位電視技術,由台灣著名鳥類攝影家梁皆得拍攝,生動地呈現了黑面琵鷺與東西沿岸濕地的生態美景,從北韓、南韓、日本、中國大陸東北岸東岸到東南沿海,香港然後台灣。在黑面琵鷺眼中,這整片綿延的濕地都是牠們成長生活的家園,卻是人類爭戰紛擾不斷的地區,也因此,製作團隊必須突破種種的困難與限制,在拮据的經費下完成了這部令人感動的紀錄片。

同時,也令人驚艷的,這部影片居然是由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先生擔任國語旁白,親自潤稿,還特地練習發音,林懷民說:「只要為了黑琵,我做什麼都願意。」閩南語旁白是由著名的音樂創作人林強擔任,他也認真地練習了有台南在地語調的閩南語。

公共電視還特地配合影片,設計了適合國小,國中生態課程(黑琵與濕地)的教案,分為個人學習以及教師使用兩個部份,除了一些相關的知識之外,還設計了許多遊戲、問答,並且幫老師區分好不同主題與上課時數可以選用。

影片雖然主要講的是黑面琵鷺的成長與遷徒,但是其中更可以看到美麗的人心,有一群人,即便在國家對立衡突,尷尬的現實處境中,還是突破了政治的疆界,攜手合作,以更大的視野來看待人與動物與環境之間的關係,以及所有生物彼此是休戚相關的命運共同體。

其實也很反諷的,黑面琵鷺的繁殖地在南北韓交界的北緯38度線,也就是高度緊張的軍事戒嚴區,這個地方在槍彈監視下去除了人為的一切干擾,反而成了牠們可以安心繁殖成長的地方。

在影片配音的過程中,最後畫面上出現高空拍攝的台灣南鄰海岸線。一句「經過遙遠四千公里的旅程,台灣的海岸線就在眼前」台詞,更讓情感豐沛,熱愛台灣的林懷民哽咽落淚,久久不能自己。

除了黑面琵鷺之外,台灣還有許多候鳥,在台灣過境或渡冬,這是因為台灣有非常豐富的濕地生態。

只可惜,台灣的濕地,長久以來,一直沒有被台灣人看見。

我們從小唱的童謠:「我家門前有小河,後面有山坡…」對於多山多溪流的台灣而言,除了是當年生活真實的描述之外,在現代而言,更是居家環境的憧憬。的確,河口濕地與埤塘沼澤是台灣生態的重要特色,可惜在這二、三十年間,因為經濟發展及人口成長的迅速,台灣城市及城市周邊的濕地都逐漸消失了。

因為,對於勤勞節儉的台灣人來說,濕地很容易被認為是「沒有利用價值的地方」,從早年渡海來台的先人視為瘴癘之地避而遠之,到了經濟掛帥的現代,這些『爛泥巴地』不填掉蓋工廠總是覺得可惜,或者覺得『髒髒的』,把它整理成水泥涼亭然後再鋪上園藝草坪做成公園。

可是我們卻忘記了濕地生態系物種的豐富僅次於熱帶雨林,濕地雖然僅佔全球面積不到百分之五,卻提供了整個地球生態系統百分之25以上的生產力,而且濕地對於當地的淨化水質,涵養水量和調節洪氾等,發揮了重要的功效,直到最近,民眾才漸漸瞭解濕地對整體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因此,荒野保護協會這些年除了致力於保護天然的河口濕地之外,也嚐試協助學校或社區營造人工濕地。

根據我們的經驗,濕地是推廣民眾自然生態教育最方便,也是有趣與豐富的場域,因為除了各種水生植物外,濕地生態系裏的昆蟲,兩棲及爬蟲類,是最生動的主角了。

透過濕地的生態及故事,喚起更多人珍惜我們的自然環境,也盼望在台灣成長的每個孩子,都能體會到台灣大自然的美麗與豐富,我們相信這種對生命的感動,會成為孩子成長中心靈的活水源頭。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李偉文的沙龍
1.6K會員
2.3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李偉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30
 跟朋友聊天時,偶爾他們會好奇的詢問我這些年在荒野當志工幹部的心路歷程與感想。    常常,我總是百感交集,在口拙無以答覆之際,腦海中卻會響起「翼下之風」這首歌。「翼下之風」是六○年代西洋鄉村民歌手朱蒂柯琳絲所唱的,歌詞如下:      「在我的影子下,一定很冷吧 陽光不曾照在你的臉龐 你
Thumbnail
2025/04/30
 跟朋友聊天時,偶爾他們會好奇的詢問我這些年在荒野當志工幹部的心路歷程與感想。    常常,我總是百感交集,在口拙無以答覆之際,腦海中卻會響起「翼下之風」這首歌。「翼下之風」是六○年代西洋鄉村民歌手朱蒂柯琳絲所唱的,歌詞如下:      「在我的影子下,一定很冷吧 陽光不曾照在你的臉龐 你
Thumbnail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8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2025/04/28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看完電影,然後呢? 在片中,有一幕是調查員在高山的一個水源旁搜尋山椒魚,曾經這裡有山椒魚出現的紀錄。但是那一次,他們沒有發現山椒魚。很多登山客在這邊大小便又不掩埋,衛生紙亂丟,這個景象及氣味都令研究員們感到噁心想吐。映後座談有人提問:在高山上有大小便需求,我們應該怎麼做?
Thumbnail
看完電影,然後呢? 在片中,有一幕是調查員在高山的一個水源旁搜尋山椒魚,曾經這裡有山椒魚出現的紀錄。但是那一次,他們沒有發現山椒魚。很多登山客在這邊大小便又不掩埋,衛生紙亂丟,這個景象及氣味都令研究員們感到噁心想吐。映後座談有人提問:在高山上有大小便需求,我們應該怎麼做?
Thumbnail
那個時候我不知道,在我們環島結束回到台北之後,2022年11月初,七股的漁民、環保人士到總統府前街頭抗議:七股光電已超量,開發總量應管制。 如果有一天,七股、鰲鼓的漁塭上,架設許多太陽能光電板,不只是人類,黑面琵鷺及其他水鳥,看得、吃得都會不一樣了。有人寫了這篇給黑面琵鷺的一封信,諷刺意味濃厚。
Thumbnail
那個時候我不知道,在我們環島結束回到台北之後,2022年11月初,七股的漁民、環保人士到總統府前街頭抗議:七股光電已超量,開發總量應管制。 如果有一天,七股、鰲鼓的漁塭上,架設許多太陽能光電板,不只是人類,黑面琵鷺及其他水鳥,看得、吃得都會不一樣了。有人寫了這篇給黑面琵鷺的一封信,諷刺意味濃厚。
Thumbnail
「守護黑面琵鷺」紀錄片已在院線上映,這是生態攝影大師梁皆得導演的的作品,也是他以三十年漫長時光追蹤一群守護黑面琵鷺的志工故事。 前些年他拍沈振中老師守護老鷹的「老鷹想飛」,催生了老鷹紅豆與老鷹紅豆銅鑼燒的商品,也讓更多人瞭解到食物鏈與生態的關係,知道可以透過我們消費行為保護環境。 黑面琵鷺算是家喻戶
Thumbnail
「守護黑面琵鷺」紀錄片已在院線上映,這是生態攝影大師梁皆得導演的的作品,也是他以三十年漫長時光追蹤一群守護黑面琵鷺的志工故事。 前些年他拍沈振中老師守護老鷹的「老鷹想飛」,催生了老鷹紅豆與老鷹紅豆銅鑼燒的商品,也讓更多人瞭解到食物鏈與生態的關係,知道可以透過我們消費行為保護環境。 黑面琵鷺算是家喻戶
Thumbnail
七股濕地是位於台南曾文溪出海口的海埔地,每到冬季,黑面琵鷺就會由北方飛來過冬⋯⋯ 抵達七股的黑面琵鷺保護區後,很幸運地在工作人員引導下透過園區的高倍率望遠鏡看見非常遙遠的黑面琵鷺!
Thumbnail
七股濕地是位於台南曾文溪出海口的海埔地,每到冬季,黑面琵鷺就會由北方飛來過冬⋯⋯ 抵達七股的黑面琵鷺保護區後,很幸運地在工作人員引導下透過園區的高倍率望遠鏡看見非常遙遠的黑面琵鷺!
Thumbnail
台南這些年已成為台灣的顯學,除了來自台灣各地的旅人,還有操著各國口音的背包客,塞滿了大街小巷,不管是來吃美食的,看老建築的,尋訪廟宇古蹟的,或者只是喜歡在巷弄逛逛,閒坐在特色咖啡館的,每個人手拿一本旅遊書,然後得其所哉。 不過,若是以為台南只有這些文青喜歡的小確幸,就真的是太可惜了,很多人不知道,在
Thumbnail
台南這些年已成為台灣的顯學,除了來自台灣各地的旅人,還有操著各國口音的背包客,塞滿了大街小巷,不管是來吃美食的,看老建築的,尋訪廟宇古蹟的,或者只是喜歡在巷弄逛逛,閒坐在特色咖啡館的,每個人手拿一本旅遊書,然後得其所哉。 不過,若是以為台南只有這些文青喜歡的小確幸,就真的是太可惜了,很多人不知道,在
Thumbnail
田寮洋,名字大概源自這片如海遼闊的田野與濕地。臨著島嶼的東北角、承接雪山山脈的起頭,這裡成為候鳥最佳的落地機場。 喘息、休憩、覓食、梳理羽毛,遷徙的本能引領著候鳥年復一年的執行這些流程。 鐵道下是通往窺探鳥類的拱形大門, 黑鳶的鳴叫是這扇門的門鈴聲。
Thumbnail
田寮洋,名字大概源自這片如海遼闊的田野與濕地。臨著島嶼的東北角、承接雪山山脈的起頭,這裡成為候鳥最佳的落地機場。 喘息、休憩、覓食、梳理羽毛,遷徙的本能引領著候鳥年復一年的執行這些流程。 鐵道下是通往窺探鳥類的拱形大門, 黑鳶的鳴叫是這扇門的門鈴聲。
Thumbnail
今天是世界地球日,想到幾本有關台灣自然生態的繪本,一起來看看台灣大自然之美: 《春天的野餐會》、《來玩交換禮物》、《夏天吃西瓜》/崔麗君(聯經) 《山伯伯的下午茶》/崔麗君(小魯) 這四本都是崔麗君老師的書,崔麗君老師住在金瓜石,採用周遭生態為題材,以有趣的故事描述台灣東北角四季的生態(秋天還沒出版
Thumbnail
今天是世界地球日,想到幾本有關台灣自然生態的繪本,一起來看看台灣大自然之美: 《春天的野餐會》、《來玩交換禮物》、《夏天吃西瓜》/崔麗君(聯經) 《山伯伯的下午茶》/崔麗君(小魯) 這四本都是崔麗君老師的書,崔麗君老師住在金瓜石,採用周遭生態為題材,以有趣的故事描述台灣東北角四季的生態(秋天還沒出版
Thumbnail
用望遠鏡看琵嘴鴨 鰲鼓溼地地圖 這次清明連假,特別去了「#鰲鼓溼地」,鰲鼓溼地是蠻大的一個園區,我們開車繞著北堤、西堤、南堤濕地賞鳥,傍晚時看到很多人用專業的攝影設備,用長鏡頭拍照。我們只有小台的相機,拍遠遠的鳥類,有點拍不起來。 成群的高蹺鴴在園區內的人工溼地 高蹺鴴,在堤防旁的濕地 這次很驚喜的
Thumbnail
用望遠鏡看琵嘴鴨 鰲鼓溼地地圖 這次清明連假,特別去了「#鰲鼓溼地」,鰲鼓溼地是蠻大的一個園區,我們開車繞著北堤、西堤、南堤濕地賞鳥,傍晚時看到很多人用專業的攝影設備,用長鏡頭拍照。我們只有小台的相機,拍遠遠的鳥類,有點拍不起來。 成群的高蹺鴴在園區內的人工溼地 高蹺鴴,在堤防旁的濕地 這次很驚喜的
Thumbnail
十七世紀的台南赤崁樓前就是白浪滔滔的海洋,與荷蘭人建造的安平古堡隔著台江內海遙遙相對。   所謂滄海桑田,到了十九世紀,台南地區已產生許多海埔新生地,同時在連年大雨沖積下,台江內海就淤塞成為陸地 有許多朋友不知道台灣有個台江國家公園,這個位於台南市,也就是二、三百年前,台江內海的區域。   鄭成功在
Thumbnail
十七世紀的台南赤崁樓前就是白浪滔滔的海洋,與荷蘭人建造的安平古堡隔著台江內海遙遙相對。   所謂滄海桑田,到了十九世紀,台南地區已產生許多海埔新生地,同時在連年大雨沖積下,台江內海就淤塞成為陸地 有許多朋友不知道台灣有個台江國家公園,這個位於台南市,也就是二、三百年前,台江內海的區域。   鄭成功在
Thumbnail
台南府城有著名的虱目魚粥、虱目魚湯,百姓的飲食習慣跟海岸濕地、候鳥生態,就這麼緊密相連,真是令人讚嘆的天作之合。這片廣大的溼地一年裡有半年提供人類養虱目魚,另外半年提供給黑面琵鷺及其他水鳥過冬的糧食。這種人與萬物共生共榮的環境,正是生態永續的典範。
Thumbnail
台南府城有著名的虱目魚粥、虱目魚湯,百姓的飲食習慣跟海岸濕地、候鳥生態,就這麼緊密相連,真是令人讚嘆的天作之合。這片廣大的溼地一年裡有半年提供人類養虱目魚,另外半年提供給黑面琵鷺及其他水鳥過冬的糧食。這種人與萬物共生共榮的環境,正是生態永續的典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