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口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在飛機上還是按照台灣的規定帶著口罩
到了紐約 突然發現沒人戴口罩了
拿下口罩 吸了幾口冷冽的紐約空氣
臉上好輕爽
朋友說人多的地方她還是會戴口罩
也不會有人另眼相待
在擁擠的音樂劇廳 博物館
會有『鼓勵戴口罩』的圖示
不過沒帶也沒關係
另一方面 路上還是有Urgent care for covid & 篩檢車
只是我鮮少看到有人在篩檢車篩檢
urgent care clinic更多多的是骨折受傷的人去照片子
在紐約的第一的下午
遇到抗議人潮
一開始不覺得是抗議 因為警察都在旁邊尬聊 沒在維持秩序
抗議的人們用類似饒舌歌的音調唱誦著
有少數一些記者拍照
還以為是節目
抗議什麼呢
『就醫的權利』『我的診所不見了』
我想既然恢復常軌了
那麼當時方便的醫療在美國也不會再維持下去
只有台灣一如既往的便民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女字旁的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N久沒出國 上一次去BOSTON大約八年前 帶著寶寶 出關還是被問了很多問題 要準備好去幾天 住哪裡 地址是什麼 聯絡電話等等 這次簽證 住址等 都是線上搞定 什麼都不用寫 下飛機時有點暈機+偏頭痛的關係 在海關處雖然只排在三個人後面 還是有點站不住 尤其看到第一個人被拷問了20分鐘之後還是
iphone的照片檔案類型竟然沒辦法直接插入方格子!! 沒關係 先把文字記錄下來吧 還有 打字真的很催眠 我的時差好像瞬間好了 我的音樂劇還沒紀錄啊
時差讓我打了瞌睡也讓我睡不著 就從任何我想開始寫的地方來記錄吧 今天(對就是今天)終於有機會用上我買的explore pass 五個景點第一個景點毫無疑問地要來博物館驚魂夜的地點 ~~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 一定要看DumDum 愛玩拋接骨頭的恐龍 猴子 蒙古人 Pokahontas 跟羅斯福騎馬的呀
最後生還者第三集選了一首 Linda Ronstadt 的 Long Long Time作為配樂 讓這首1970年的老歌與早已引退的 Linda Ronstadt 再次登上熱門搜尋寶座 分享一首Linda Ronstadt風格完全不同的曲子 『winter light』 1993年電影秘密花園的片尾
高中在合唱團學了一首 嘸通嫌台灣 讀歌詞的時候 心想 怎麼這麼直白啊! 後來陸續學了 永遠的故鄉 台灣翠青 也比較了解228的事件來由 更能體會歌詞歌曲背後的意涵 我們對於這段台灣的過去 是很含蓄地從電影 歌曲 某些演講 座談會拼湊出來的 逃避的事情不會消失 只是被遺忘 而遺忘的事情將再發生 正視
身為一個三個孩子的媽媽 很容易被『老母』二字吸引 同時亦身為一個大醫院的急診醫師 更對各行各業老母的觀點有興趣 雖然在台灣(或是疫情下的世界) 女性常常必須額外付出更多無償家庭勞力 我們必須更努力 才能在世界上留下一些屬於自己的軌跡 樂見有人從女性觀點討論職業 看了一下 目前沒有女急診醫師特輯 我可
N久沒出國 上一次去BOSTON大約八年前 帶著寶寶 出關還是被問了很多問題 要準備好去幾天 住哪裡 地址是什麼 聯絡電話等等 這次簽證 住址等 都是線上搞定 什麼都不用寫 下飛機時有點暈機+偏頭痛的關係 在海關處雖然只排在三個人後面 還是有點站不住 尤其看到第一個人被拷問了20分鐘之後還是
iphone的照片檔案類型竟然沒辦法直接插入方格子!! 沒關係 先把文字記錄下來吧 還有 打字真的很催眠 我的時差好像瞬間好了 我的音樂劇還沒紀錄啊
時差讓我打了瞌睡也讓我睡不著 就從任何我想開始寫的地方來記錄吧 今天(對就是今天)終於有機會用上我買的explore pass 五個景點第一個景點毫無疑問地要來博物館驚魂夜的地點 ~~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 一定要看DumDum 愛玩拋接骨頭的恐龍 猴子 蒙古人 Pokahontas 跟羅斯福騎馬的呀
最後生還者第三集選了一首 Linda Ronstadt 的 Long Long Time作為配樂 讓這首1970年的老歌與早已引退的 Linda Ronstadt 再次登上熱門搜尋寶座 分享一首Linda Ronstadt風格完全不同的曲子 『winter light』 1993年電影秘密花園的片尾
高中在合唱團學了一首 嘸通嫌台灣 讀歌詞的時候 心想 怎麼這麼直白啊! 後來陸續學了 永遠的故鄉 台灣翠青 也比較了解228的事件來由 更能體會歌詞歌曲背後的意涵 我們對於這段台灣的過去 是很含蓄地從電影 歌曲 某些演講 座談會拼湊出來的 逃避的事情不會消失 只是被遺忘 而遺忘的事情將再發生 正視
身為一個三個孩子的媽媽 很容易被『老母』二字吸引 同時亦身為一個大醫院的急診醫師 更對各行各業老母的觀點有興趣 雖然在台灣(或是疫情下的世界) 女性常常必須額外付出更多無償家庭勞力 我們必須更努力 才能在世界上留下一些屬於自己的軌跡 樂見有人從女性觀點討論職業 看了一下 目前沒有女急診醫師特輯 我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COVID-19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這個疾病的正式命名,而SARS-CoV-2則是其病毒株名字 寫這篇主因是台灣當時宣布「口罩禁出口令」,引發cMoney版友大論戰,很多人說台灣政府太政治,沒有「人道主義」精神,本蛙說你別搞錯,台灣醫療口罩還都是中國進口的,萬一疫情在台灣爆發,你瞬間不能「人道」
Thumbnail
今早在台灣的好友傳了一個有關紐約治安問題的案件給我看。其實治安問題到處都有,但因為這個事件太令人生氣難過所以她忍不住傳給我看,順便指責了一下…. 這也讓我想分享現在進行式的紐約~~ 近年來我在紐約市看到的警察比遊客還多。尤其是在地鐵站𥚃,多到不論你用什麼角度的視線你都能看到他們。
Thumbnail
在紐約生活的二十多年當中,除了 911恐怖恐襲事件外,另外一件重大事件就是2020年的疫情。 我一直覺得2020年是一個現形年。疫情的發生不只是病毒的出現,更多的是人性考驗的時刻。好像很多沈寂已久的負面能量都在這一刻爆發。 這期間美國經歷了非常多扭曲變形的生活。面臨種族問題,政治紛擾,爭
Thumbnail
一頁過文藝小說 - 「衛福部疾管署」宣布在 2024 年5月 19日開始,所有醫院內再無強制配戴口罩的必要性,這意味著 Covid-19 疫情告終。筆者特意創作了「疫後之舞」。
Thumbnail
紐約人的真實日常和全世界的大城市一樣,早上帶著那張彷佛甦醒又不太醒的臉,手裏拿著一杯咖啡或一份報紙,匆忙的趕公車趕火車或趕地鐵的前往自己的目的地。 地鐵站內,好多不同的車開往不同的路線。上城,下城,中城,慢車,快車,或原本快車但今天站站停,或原本慢車但今天某站不停。 繁多的資訊,讓紐約人在進地鐵
Thumbnail
【口罩令解除!】 衛福部疾管署宣布於2024/05/19解除口罩令! 由於新冠病毒威脅仍然存在,建議高風險族群進出醫療機構及老人福利機構等,還是繼續佩戴口罩為佳,以保障自身健康。
    新型變種寄生型病毒。似乎已經入侵美洲大陸了?」高樓的電視牆上播報著新聞。 紐約市街頭流串一股令人不安的恐懼感......
Thumbnail
嬰兒不適合戴口罩, 如果進出公共場所或醫院, 我會建議讓嬰兒戴防護罩或是推車的雨遮(注意空氣流通), 防止其他人的口沫接觸, 而如果去托嬰中心,就是想辦法讓孩子抵抗力增強, 千萬別讓完全無法口語表達的嬰兒戴上口罩, 如此一來只會增加風險而已喔!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COVID-19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這個疾病的正式命名,而SARS-CoV-2則是其病毒株名字 寫這篇主因是台灣當時宣布「口罩禁出口令」,引發cMoney版友大論戰,很多人說台灣政府太政治,沒有「人道主義」精神,本蛙說你別搞錯,台灣醫療口罩還都是中國進口的,萬一疫情在台灣爆發,你瞬間不能「人道」
Thumbnail
今早在台灣的好友傳了一個有關紐約治安問題的案件給我看。其實治安問題到處都有,但因為這個事件太令人生氣難過所以她忍不住傳給我看,順便指責了一下…. 這也讓我想分享現在進行式的紐約~~ 近年來我在紐約市看到的警察比遊客還多。尤其是在地鐵站𥚃,多到不論你用什麼角度的視線你都能看到他們。
Thumbnail
在紐約生活的二十多年當中,除了 911恐怖恐襲事件外,另外一件重大事件就是2020年的疫情。 我一直覺得2020年是一個現形年。疫情的發生不只是病毒的出現,更多的是人性考驗的時刻。好像很多沈寂已久的負面能量都在這一刻爆發。 這期間美國經歷了非常多扭曲變形的生活。面臨種族問題,政治紛擾,爭
Thumbnail
一頁過文藝小說 - 「衛福部疾管署」宣布在 2024 年5月 19日開始,所有醫院內再無強制配戴口罩的必要性,這意味著 Covid-19 疫情告終。筆者特意創作了「疫後之舞」。
Thumbnail
紐約人的真實日常和全世界的大城市一樣,早上帶著那張彷佛甦醒又不太醒的臉,手裏拿著一杯咖啡或一份報紙,匆忙的趕公車趕火車或趕地鐵的前往自己的目的地。 地鐵站內,好多不同的車開往不同的路線。上城,下城,中城,慢車,快車,或原本快車但今天站站停,或原本慢車但今天某站不停。 繁多的資訊,讓紐約人在進地鐵
Thumbnail
【口罩令解除!】 衛福部疾管署宣布於2024/05/19解除口罩令! 由於新冠病毒威脅仍然存在,建議高風險族群進出醫療機構及老人福利機構等,還是繼續佩戴口罩為佳,以保障自身健康。
    新型變種寄生型病毒。似乎已經入侵美洲大陸了?」高樓的電視牆上播報著新聞。 紐約市街頭流串一股令人不安的恐懼感......
Thumbnail
嬰兒不適合戴口罩, 如果進出公共場所或醫院, 我會建議讓嬰兒戴防護罩或是推車的雨遮(注意空氣流通), 防止其他人的口沫接觸, 而如果去托嬰中心,就是想辦法讓孩子抵抗力增強, 千萬別讓完全無法口語表達的嬰兒戴上口罩, 如此一來只會增加風險而已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