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5月11日出生的法國球員Luca Van Assche在3月5日拿下法國Pau挑戰賽冠軍後,ATP Challenger的官方IG發文,列出自2016年以來,在滿19歲之前至少打進到5個挑戰賽決賽的5位球員:
1. Carlos Alcaraz:5個決賽,4冠1亞。
2. Felix Auger-Aliassime:5個決賽,4冠1亞。
3. Frances Tiafoe:7個決賽,2冠5亞
4. Holger Rune:6個決賽,5冠1亞
5. Luca Van Assche:5個決賽,2冠3亞
當時離Van Assche滿19歲還有兩個多月,我開始注意他接下來的比賽,因為他有機會挑戰第6個挑戰級決賽,果然,他在休息三週之後出賽義大利Sanremo紅土挑戰賽,又打進到決賽並拿下冠軍。在125分冠軍積分的挹注下,Van Assche的排名由108前進到91,首次進入到前100。
觀察Van Assche的打法,應可稱他為counter-attacker。counter-attacking是一種擊球技巧和策略:球員在防守的情況下,利用對手的球速,回擊時再多加一些力道及準確性,解除對手的攻勢,將對手的重心推倒在後腳,進而掌控這一分。簡單來說,就是在防禦的情況之下,轉守為攻。
counter-attacking綜合了以下幾點要素:
1. 腳法:移位要快速敏捷,才能及時到位,轉守為攻。
2. 上旋球:上旋球落地後彈跳會竄高,會增加對手回球的難度。
3. 預測能力:預測對手的下一拍,給自己充份的時間到位,準備好攻擊。
4. 等待最佳時機:急著攻擊往往會產生失誤,因此要耐心等待有利的空檔才出手。
counter-attacking代表性的球員有Casper Ruud、Cameron Norrie、Tommy Paul。Daniil Medvedev雖然以平擊居多,上旋球較少,但他也算是counter-attacker。
觀察任何一位新進球員的能力,可先從他的移位開始。很多人往往把「跑得快」和「移位佳」混淆。優秀的球員可以及時到位,擊出高品質的球,那是因為他們懂得移位,而不是單純的跑得快。
為何這些球員知道要往哪個方向移動?甚至在對方出手前就提前移動?這就是前面提到的預測能力,他們知道對手下一拍將擊出的方向和位置,因此可以提前移動。
預測能力通常需要經驗的累積和練習,這牽涉到解讀對手的肢體語言,了解對手的打法和動向;另外,了解球場與球員站位的相對位置,也可以讓你知道對手可能擊出的角度。一旦你提升了預測能力,自然就知道如何移位,不一定要跑得快。
移位除了知道要往哪個方向跑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技能就是碎步的調整,有時候來球就在你面前,你不需要跑,但你必須在小範圍內碎步調整好擊球的位置。Van Assche的碎步調整在短時間內多次且快速,完全不偷懶,這是我在他身上觀察到的優點。
看Van Assche的比賽,似乎他總是在對手的攻擊火網下拼命救球,雖然他常常居於防守地位,但他很懂得借力打法,利用對手的速度與力量,抵銷掉對手的攻勢。借力不是單純把球碰回去,這需要精準的控球能力,手感必須非常好,對手愈用力打,借力的回球品質愈好。
Van Assche可說是防守型球員,他會在底線和對手周旋,落點深、有耐性。但他並不是完全沒有攻擊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他的反拍直線,變線的控球能力相當不錯,會選定最佳時機出手,果決明快,具有一定的速度又難以預測,所以他不需要冒著出界的風險,落點不見得貼近邊線,卻往往是以致勝球取分。我個人覺得他的反拍比正拍出色,攻防俱佳。
Van Assche技術上較弱的一環是發球,有時他發球後,被對手的回球推倒重心,或者對手的回球速度太快,他還來不及回復正常的備戰姿勢,因此揮拍動作被擠到,這代表他的發球威力還不足夠。不過他的T點非常精準,有很多ace都是在這個落點。
Van Assche是2021法網青少年冠軍,去年(2022)下半年開始打出穩定的成績,打進到4個挑戰賽決賽,拿下一個冠軍。今年到目前為止拿下了Pau(硬地)和Sanremo(紅土)挑戰賽冠軍。
Van Assche在Pau挑戰賽決賽面對同胞對手Ugo Humbert(排名89),歷經3小時56分鐘,最後以76(5) 46 76(6)拿下冠軍,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這場決賽。
完整比賽(3小時56分鐘)
比賽精華(16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