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舉內容
球員觀察:Emil Ruusuvuori

2022/02/07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芬蘭球員Emil Ruusuvuori是我觀察名單上的球員之一,他曾打進過4次準決賽,但都無功而返,今年他在印度浦那(Pune)連贏4場未失一盤,打進職業生涯第一場決賽,為自己爭取到了拿下生涯首冠的機會。我特別看了他最後3場的比賽,來看看他目前調整的如何。

Ruusuvuori小時候和媽媽打羽毛球時,被網球教練Mika Muilu看見,他覺得Ruusuvuori手眼協調性不錯,問他要不要來打網球,於是Ruusuvuori的網球人生就此開啟。

2017年青少年排名第4,ITF青少年大師賽冠軍(ITF Junior Masters),2017年美網青少年打進到準決賽。Ruusuvuori青少年時期的表現還不錯。

2018年底至2019年初出現傷痛問題,之後身體恢復健康。2019年9月拿下Rafa Nadal Open挑戰級冠軍,同年年底季休時間也曾去Rafa Nadal Academy練球,主要原因是芬蘭沒有同等級的球員可以一起練球。

2020年拿下4座挑戰級冠軍。在新冠疫情期間,許多賽事停辦,於是教練就給他看Andre Agassi和Pete Sampras的比賽,以及Marat Safin和Roger Federer的比賽。

Ruusuvuori的教練Federico Ricci是義大利人,長期在美國佛羅里達州IMG(註)執教,後來他回到歐洲,和芬蘭退役球員Jarkko Nieminen創立Jarkko Nieminen網球學院,他從Ruusuvuori約13歲半時即開始擔任他的教練。這對師徒是非常有趣的組合,教練是南歐人,球員是北歐人,但球風卻非常美式,可見職業網球是非常國際化的運動。

Ruusuvuori的身材非常適合網球,身高188公分,體重79公斤,體格精瘦,雖然他不是壯碩型的體格,但擊球卻相當具有威力和速度,球評不只一次用raw power來形容他產生的力道,這就是所謂的easy power,他可以用最少的工夫來產生最大的力量。

Ruusuvuori喜歡打快球,出手速度快,擊球動作簡潔,打法和Sebastian Korda、Brandon Nakashima類似,都是快速、具攻擊性的打法,但細節略有不同,Korda和Nakashima比較喜歡攻擊底線左右兩個角落,而Ruusuvuori則喜歡攻擊中路,不追求角度,純粹以速度和力道取勝,落點非常深,逼迫對手的重心後倒,簡單但有效率的取分方程式。

這種打法是很典型的年輕球員打法,幾乎每一球都在飆球速,沒有過渡球,不和對手玩貓捉老鼠的遊戲,每一拍都是正面攻擊,球風相當爽快俐落,因此他的比賽節奏相當快,不會拖泥帶水。然而這類打法講究準確性及穩定性,若當天手感不佳,可能會失誤連連,競爭力大幅下降,因為武器較少,沒有其他的球種來支撐戰術的執行。

Ruusuvuori有一個值得稱讚的優點,不像一些球員開賽慢熱,需要一兩局來調整手感,他很快就進入比賽狀況,前兩三個發球局經常高效率地保住,對手有時無法在Ruusuvuori前兩個發球局拿到分數,球評以clean start來形容他的開賽發球局,這當然是受利於他高品質的發球。

他的發球節奏控制的很得當,不急不徐,當比分落後時,他會稍微放緩,但又不致於影響自己習慣的節奏,調整好後,往往可以以一記ace或發球直接得分解救危機。他在場上也相當冷靜,不論領先或落後,表情都沒什麼變化,從他的臉上看不出任何心思或情緒。

準決賽對上Kamil Majchrzak,主播開玩笑地說,這是一場排名87和95的比賽,但如果你從火星來看,你會以為你在看一場兩位排名前10的球員比賽。的確,這是一場高質感的比賽,兩位選手正面對決,沒有明顯的誰採攻勢、誰採守勢,兩人在底線都是強勢攻擊,但非受迫性失誤不多,因此比賽內容相當精彩。

Ruusuvuori在第二盤曾有4個被破發點,他以強勢的發球解救了前3個,球評還稱讚他是冠軍等級的發球,雖然第4個被破發點沒能守住,但他在下一局馬上破發回來,我認為這也是冠軍等級的實力和心理素質,被破發了並沒有慌張,保持專注力,立刻扳回劣勢。

第二盤兩人的對抗性增高,Majchrzak變化戰術,提升攻擊性,Ruusuvuori抵擋住對手的反擊,自己也從一陣亂流中穩住陣腳,最後搶七以7比0的比分,相當漂亮地拿下比賽勝利,迎來職業生涯第一個決賽。

決賽時Ruusuvuori先落後一盤,第二盤扳回盤數,但比賽來到了決勝盤就測試出他的抗壓性了。決賽對手Joao Sousa是一位比他更有決賽經驗的球員,而且上一輪比賽他救了3個賽末點,和對手激戰了超過3小時才勝出,那種堅韌的求勝意志是無可匹敵的。Sousa因傷成績下滑,排名也跌出百名以外,對冠軍的渴望由他在場上的肢體語言及表情可見一斑,因此Ruusuvuori也可說是輸在對手的意志力。

Ruusuvuori前4場比賽都發揮得很好,但第一次打進到決賽,心理因素對他的影響勝過技術和體能,這也是對年輕球員能否突破關卡的最佳測試。是否會患得患失?比賽中腦袋裡是否會出現雜訊而失去專注力?關鍵時刻是否因為想到冠軍獎盃而手軟?然而,年輕球員想要更上一層樓,就得在這種場面突破自我。

這場決賽Ruusuvuori並沒有打得不好,他也有很多機會可以超前對手,差別只在於他的抗壓性不如對手,不過我想這就是年輕球員蛻變必經的過程,第一次決賽失利一定非常痛心,但記取這次教訓,讓每一場失利都成為增強心理素質的養分,下次決賽就不會因為心理因素而影響實力的發揮。

以Ruusuvuori現在22歲的年紀和目前的實力,打進小比賽的準決賽和決賽都可預期,甚至在大滿貫扳倒高排名選手也不無可能(2021年澳網第一輪五盤擊敗Gael Monfils,2022年澳網五盤輸給Felix Auger-Aliassime)。隨著經驗累積,只要不斷增加及改善各項技術、避免受傷,應該可以在網壇有不錯的成績。

比賽精華:
八強:Emil Ruusuvuori d. Jiri Vesely 63 64
準決賽:Emil Ruusuvuori d. Kamil Majchrzak 63 76(0)
決賽:Joao Sousa d. Emil Ruusuvuori 76(9) 46 61

Emil Ruusuvuori和Jannik Sinner在2022澳網期間練球

Functional Tennis Podcast訪問教練Federico Ricci

(註):IMG,位於美國佛羅里達州Bradenton,知名的運動表現教育中心。許多知名的運動員都曾在這裡受訓。
贊助支持創作者,成為他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mednow
mednow
我喜愛網球這項運動,層次豐富,深具啟發性。我喜歡設定特別的主題,以不同的觀點撰寫更深入的內容,因此一篇文章的完成非常耗時耗神,然而我樂在其中,希望這些文章能夠傳遞網球所帶來的正能量。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領取見面禮
只要設定追蹤作者,即可享有 48小時
Premium 閱讀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