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浪之水碧兮,可以濯我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從第一縷春芽從湖邊的軟泥里鑽出來東張西望的時候,到如今滿湖的荷葉做無窮碧的樣子時侯,我每天都要到這個昔日皇家園子裡轉上一圈。對家鄉擁有這個園子的滿足感,總在這個園子裡悠哉悠哉的踱步時顯擺出來。這時,我常常學著酸腐文人的樣子,用手中的摺扇漫不經心地打開折上,在一開一合中散了一地的清風。

沿著如意州的湖邊每每走累了的時候,恰也到了滄浪嶼,正好,要一壺嫩嫩的毛尖,坐在那,靜靜地聆聽一會兒瀑布跌落的水聲。什麼也不想,眼前一片寥落的靜寂,自我的意念,悄悄瀰漫著與滿池的碧水一樣安寧。時間長了,竟把這裡當作是另一種心靈打坐的梵凈之地。

從入夏以來,只要是進園子,我的兜里總裝著小小的數位相機,每天都要拍下大量的廉價的影像,晚上就樂此不彼的修整照片。然後就多了個欣欣然下載儲存的樂趣。後來有攝影家告訴我,拍攝最好的時候是雨後,那時,天空的塵埃都被滌凈,清凈世界裡,鏡頭裡也清凈。

中午,與朋友小酌出來,看滿天烏雲相撞,濺出滾動的雷聲,我趕緊往園子裡跑。剛進園子,雨就來了,淅瀝嘩啦的落下來,別人都慌張張地找地方躲雨,獨我施施然然的在雨中行走。我在暗忱:暑熱之夏,天降甘霖為什麼要躲避?我的身子和這個人世一樣有太多的灰塵,天洗我,如何拒之?

到了滄浪嶼的時候,我的布衣已經濕透,把它脫下搭在閣欄上,然後要壺茶,滋咋有聲,赤膊光腳,盤腿而坐,享受著天浴後的快樂與安然。

滄浪嶼是乾隆三十六景里的園中園,取蘇州滄浪亭的意境而建。閣的前面嶙峋怪石,龍爪槐相擁,錯落中彎出小徑直穿樓閣。閣的後面,一池碧水,泡著明柱撐起的樓台。而一池碧水有半池都是油綠綠的睡蓮,在細雨中被清洗得越發翠綠,透著上品玉翠的晶瑩,但玉翠是死去的石頭,又怎麼能抵得上在水上扶搖的鮮活的漾著生命的綠啊!

細雨漸漸的停下,那種雨打翠葉的細碎聲如天地的竊竊私語而趨於寧靜,陽光慢慢爬過來,開始撫摸老松,院牆,山石,隨後是睡蓮的翠葉,蓮葉上的水珠------我與王冕一樣,驚奇於水珠在荷葉上滾動的晶瑩。仿佛那是前世的幾滴淚珠輕輕滴落,讓今世的翠盞托舉著,讓你自己去辨認,以至於讓人茫然無所措。

我就蹲在水邊,蓮葉邊,塵世邊,心無旁騖的拍下這些影像。每拍完一張,我都要上下左右放大局部欣賞一遍。這時候,我突然屏住了呼吸,被我剛拍下的片子影像驚呆了:在一片蓮葉上,幾滴被雨水濺落的水珠,滾動在翠綠上,其中最大的一滴水珠上。清晰地映出一座寺廟的輪廓,寺廟的正中,隱約一個佛像端坐著,似有萬千的法相莊嚴。想到我最近曾和許多信佛的人相交甚密,我擔心沒準是我禪悟的幻覺。揉揉眼睛,再仔細看,寺廟的大殿正中,隱約中端坐的菩薩似乎正在雙手合什,我的耳邊,真的縈繞起那種天籟般的梵唱。我不由得長喏一聲:阿彌陀佛!

滄浪,青碧的水,竟於我有冥冥中換轉的因緣麼?

我想起了屈原被放逐後,游於江潭,行吟澤畔,在滄浪之水遇到了一個漁夫,兩人有一段非常精彩的對話。漁夫詢問:容顏枯槁的三閭大夫「何故而至於斯?」 屈原說:是因為「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緣故。漁夫勸說他:世道清廉可以為官造福,世道渾濁可以不理會濁泥而選擇揚其清波。到如今落個被放逐則大可不必。屈原執拗地說:如果世道黑暗,我寧願選擇投水去死。這時候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 並且唱著這樣的歌:滄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吾纓, 滄浪之水濁兮, 可以濯吾足。 邊唱邊離去, 懶得再與屈原說話。

這其實是兩種處世哲學的展示,我傾向於漁夫的觀點。屈原的死,是一種逃避,漁夫的思想,是一種進取的善巧,也就是佛理的一種化解塵世的圓融之法。如果濁世的清官都去選擇死,而不去選擇改變,那剩下的塵世不是濁而更濁了?其實,同樣是高官的周敦頤做到了,他借《愛蓮說》闡述了「出污泥而不染」的另一種圓融。

滄浪,青碧的水,青碧的一枚蓮葉上的水珠,是佛祖在須彌山上賜我與靈光驟閃的影像嗎?竟讓我想起了這麼多如水的人和事,世和理。還有那些微妙的無法言傳的禪心。據一位佛學大師說,不是普通人可以拍到佛像的,只有那些和佛教有極深淵源的人才可以做到。為此,我只有懷著感恩的心靜靜地看著滄浪之水。

晚上回到家,馬上打開電腦,用USB 連接線輸入拍攝的那枚有佛像的水珠。輸入、點開、放大。翠綠的蓮葉驟然開滿了螢幕,水珠里的樓閣廟宇更加清晰。再仔細放大觀看,竟發現這個寺廟與滄浪嶼閣相似。而那個端坐的佛像影像,竟然是我。

我恍然大悟。雨後的水珠,被陽光照射,半浸在水中的滄浪閣的影子投到水珠里,那個貌似合十的影子,正是我在胸前端著相機的倒影被精緻地裝進水珠,我被自己誤認為自己的影子是佛像。

滄浪嶼是寺廟,寺廟是滄浪嶼,我是佛,佛是我。我像當初屈原遇到的漁夫一樣,莞爾而笑,敲鍵而記。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李不言的沙龍
0會員
2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雨水啪答、啪答地落在地面,將青雲頭上、身上、臉上也掛上幾滴。抱著師父昏迷的身軀,他已經分不清楚臉上的是雨水還是淚水。   此時,一隻枯瘦的手掌遞到青雲低垂的視野裡。那隻掌紋清晰的手掌上,盛著一粒黑色丹丸。抬起頭,青雲看見了一名眉目慈祥的僧侶。雨水自動避開了這名和尚,也讓青雲與師父免去了
Thumbnail
  雨水啪答、啪答地落在地面,將青雲頭上、身上、臉上也掛上幾滴。抱著師父昏迷的身軀,他已經分不清楚臉上的是雨水還是淚水。   此時,一隻枯瘦的手掌遞到青雲低垂的視野裡。那隻掌紋清晰的手掌上,盛著一粒黑色丹丸。抬起頭,青雲看見了一名眉目慈祥的僧侶。雨水自動避開了這名和尚,也讓青雲與師父免去了
Thumbnail
宿建德江 唐代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詩以舟泊暮宿為背景,突破傳統描繪旅人行船的方式,巧妙地將焦點轉向自然景物描寫。起句表現移舟泊煙渚,描繪江中煙霧籠罩的小洲,為下文景物描繪鋪陳基礎。次句描述日暮時分,詩人思鄉之愁更甚,連結婦女對歸家的期盼,增添情感層次。
Thumbnail
宿建德江 唐代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詩以舟泊暮宿為背景,突破傳統描繪旅人行船的方式,巧妙地將焦點轉向自然景物描寫。起句表現移舟泊煙渚,描繪江中煙霧籠罩的小洲,為下文景物描繪鋪陳基礎。次句描述日暮時分,詩人思鄉之愁更甚,連結婦女對歸家的期盼,增添情感層次。
Thumbnail
儼如滑落水面的法船 為一池濁像 以詩說法
Thumbnail
儼如滑落水面的法船 為一池濁像 以詩說法
Thumbnail
浮生入夢,萍水相逢
Thumbnail
浮生入夢,萍水相逢
Thumbnail
細雨漸漸的停下,那種雨打翠葉的細碎聲如天地的竊竊私語而趨於寧靜,陽光慢慢爬過來,開始撫摸老松,院牆,山石,隨後是睡蓮的翠葉,蓮葉上的水珠.
Thumbnail
細雨漸漸的停下,那種雨打翠葉的細碎聲如天地的竊竊私語而趨於寧靜,陽光慢慢爬過來,開始撫摸老松,院牆,山石,隨後是睡蓮的翠葉,蓮葉上的水珠.
Thumbnail
2016/打醬油的戲筆道記
Thumbnail
2016/打醬油的戲筆道記
Thumbnail
樹人先生: 自你走後80余年,種種機緣巧合,舟車勞頓,我終於來到這座寺院、這個庵堂,還有這兩棵樹前。 想必你還記得,1933年你贈給鈴木大拙禪師的兩棵樹。 如今它們已枝葉茂盛,在圓覺寺的佛日庵內靜默於六月梅雨季的濕潤空氣中,無聲但有息。數不清的枝葉和樹幹在細密的水之氣泡中呼吸,平穩地舒張起伏,內外皆
Thumbnail
樹人先生: 自你走後80余年,種種機緣巧合,舟車勞頓,我終於來到這座寺院、這個庵堂,還有這兩棵樹前。 想必你還記得,1933年你贈給鈴木大拙禪師的兩棵樹。 如今它們已枝葉茂盛,在圓覺寺的佛日庵內靜默於六月梅雨季的濕潤空氣中,無聲但有息。數不清的枝葉和樹幹在細密的水之氣泡中呼吸,平穩地舒張起伏,內外皆
Thumbnail
屬於時間的,屬於記憶的,屬於聲音的,屬於名字的 遲到的家書,如今已查無收件人 眼睛注視喧囂,耳朵聆聽沈默,淬取脈搏的餘溫,在虛空立碑 眉間擲進月亮的背影,從此知曉曇花蒼白的鄉愁 花和露水的氣味,從老靈魂的皺紋,流洩出泛黃的貝葉,倒影漂浮在水面 以梵音淨身,焚燒松枝檀木,朝八方六合祝禱,拈花的指
Thumbnail
屬於時間的,屬於記憶的,屬於聲音的,屬於名字的 遲到的家書,如今已查無收件人 眼睛注視喧囂,耳朵聆聽沈默,淬取脈搏的餘溫,在虛空立碑 眉間擲進月亮的背影,從此知曉曇花蒼白的鄉愁 花和露水的氣味,從老靈魂的皺紋,流洩出泛黃的貝葉,倒影漂浮在水面 以梵音淨身,焚燒松枝檀木,朝八方六合祝禱,拈花的指
Thumbnail
半生風雨一門閂,千層山巒荒溪環,雲起松風翻白浪,安居坐夏百事刪。 落筆雲煙不知疲,胸中丘壑映蓮池,京和戲墨石榴笑,秋雨微微聽畫眉。 霧鎖寒山小隱家,撫琴絃斷夢天涯,推敲雲句燭光晚,烹水溫壺飲冬茶。 天上人間雲端會,梅白櫻色粉猶新,拈香迴向有情眾,還酹一樽玉壺春。
Thumbnail
半生風雨一門閂,千層山巒荒溪環,雲起松風翻白浪,安居坐夏百事刪。 落筆雲煙不知疲,胸中丘壑映蓮池,京和戲墨石榴笑,秋雨微微聽畫眉。 霧鎖寒山小隱家,撫琴絃斷夢天涯,推敲雲句燭光晚,烹水溫壺飲冬茶。 天上人間雲端會,梅白櫻色粉猶新,拈香迴向有情眾,還酹一樽玉壺春。
Thumbnail
美最難的是要把那形散而神不散,那看似真實,卻又虛無飄渺的「樣子」描繪出來,透過某一畫面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於是我們所談的「景」就會搖身一變,成了「意境」。 文裡的景,到底會帶來什麼樣優美的意境呢?如余光中在《沙田山居》中所寫的:這時,山什麼也不說,只是爭噪的鳥雀洩漏了他愉悅的心境。這和歐陽修《醉翁亭
Thumbnail
美最難的是要把那形散而神不散,那看似真實,卻又虛無飄渺的「樣子」描繪出來,透過某一畫面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於是我們所談的「景」就會搖身一變,成了「意境」。 文裡的景,到底會帶來什麼樣優美的意境呢?如余光中在《沙田山居》中所寫的:這時,山什麼也不說,只是爭噪的鳥雀洩漏了他愉悅的心境。這和歐陽修《醉翁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