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覺到教育的意義,自然流淌於良性循環裡。 犧牲自己,略盡綿薄之力。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古人暗合,如地下脈泉;前賢崇高,如高山流水。
默記「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當動力,培養習慣,有始。 始於習慣的累積,然自覺,時有被動焦慮、主動焦躁的沈不住氣,名為野心,便以「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當目的地,於是看見成功之道,還有大刀闊斧、游刃有餘的裕度,在幫自己。 自己在過程中,一旦疲於奔命、失去凝聚,就容易墮入走馬看花,痛失人才與時機的舒適黑洞裡,容易忘了前面那兩句,以及「最後一哩路」需要咬牙的堅毅,所以時常以「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 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 進! 吾往也。」來提醒。
古人智慧結晶,相當堅硬,用來打磨自己。 用自己的珍惜,不讓他人有機會覺得可惜。 懂欣賞璞玉,會打磨工具,不惜用自己作為範例。 生生不息自然有Company,虛懷若谷的心底,只是尊重乘載知識的書籍,凝聽活過的痕跡而已。
謝天! 都說時代的巨輪無情,情義卻深藏於巨輪的滾動裡。 活著活出古人的智慧,展現生命。 原來我們腳下走的每一步,都已經是前賢的理想心地。 時時有著呵護與慈悲心,只是看見這些基礎而已。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3會員
547內容數
心理與心靈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