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東山島突擊戰烈士「復活」記(國民革命軍陣亡政工人員紀念碑)(本文曾刊登於愛傳媒樂風專欄)

2009/11/08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 圖片來源:靈活劉胖子的生活五四三
  一個偶然的機會中,我到政戰學校洽公。政戰學校早期叫做政工幹校,由蔣經國總統創立。因為軍校的整併,現在已經變成國防大學政戰學院。

  這方紀念碑就是洽公時所發現的,正面寫著「國民革命軍陣亡政工人員紀念碑」,其他三面皆書寫「民族正氣」,字體很有特色,是于右任先生所書,年代是民國四十三年。

  這麼早的年代,不由得讓我想起當年許多紀念碑,其實都是由日本人所立之紀念碑改建而成。國防大學謝鴻進上校告訴我說這裡原本是日軍跑馬場,更加引起我的懷疑。他說印象中那是為了紀念政工幹校第二期在東山島戰役犧牲人員所立,不過他並不清楚這碑到底是當時新建或是舊碑改建而成。

  後經查詢網路資料,犧牲人員為第一期,1953在突擊東山島之役中,七名政工人員全數陣亡(張君豪、謬位、孫北慶、周昌佐、蔡大猷、李月亭、駱鳳松),其中烈士駱鳳松根據軍聞社之報導,因不願陷於匪手,壯烈自殺成仁。故後來政戰學院為了紀念他,校園中出現了鳳松路。

  1993年,烈士突然復活!還回臺探親。原來駱鳳松(時任少尉)當年中砲昏迷,醒來時已經在共軍醫院,後來當了俘虜遭到勞改,所以東山島突擊隊全數陣亡的故事不攻自破。我在政戰學院裡面大略的逛了一下,並沒有看到鳳松路,不知道是我沒逛到還是因為此事而把鳳松路拿掉了。

  話說駱鳳松回臺,住在土城順風路某倉庫裡,還糖尿病纏身,並有傳言說他當初是叛逃,這對當初英勇作戰的他真是情何以堪,不過,另外兩位「復活的烈士」比他更慘,連台灣都沒辦法回來,李月亭罹患胃癌;繆位則打零工維生,他當初被俘時,中共想吸收他,讓他到前線對台灣喊話,忠心耿耿的繆位不從,中共以其父母性命要脅,他只好屈從,所以政戰學校裡面原本以他為名的一條路也被改名了。

  至於犧牲的四人中,張君豪原名鍾大為,陣亡後政戰學校為其舉行追悼會,其妻李麗極度哀傷,追悼會結束後,回程時在嘉義跳火車自殺殉情。(2023年4月4日補)

  不過這碑有些奇怪,除了上述所說的字體之外,並沒有烈士姓名或事蹟解說,不曉得是否還有不為人知的原因呢?我的推測是原本這碑是要紀念「東山七烈士」,但後來出了一點紕漏,所以乾脆也不列姓名,也不解說東山突擊戰役的過程了,變成紀念中華民國建國以來所有在戰場上犧牲的政工相關人員。

  不管到底有幾位烈士,這碑代表的是一種精神,我們所崇敬的是精神,不用去在意到底死的是誰?有多少人?也許這只是個造神運動碑,但是還是可以用崇敬的心情去看,藉此緬懷所有在戰場上犧牲的政工幹部。

  後記:2018年7月13日,紀念碑已經被文化單位列為歷史建築,登錄理由如下:

1.建於民國43年,為紀念政治作戰學校學生,於民國42年分發部隊實習,在東山島突擊戰役壯烈成仁。本紀念碑彰顯政治作戰學校訓練精神,以及紀念年輕學生為國犠牲之情懷,具見證現代史價值。

2.紀念碑主體保有原有設計形式,正面碑名為于右任先生所書,另三面為蔣中正先生所題「民族正氣」,碑體簡單雄偉,比例良好。

(2019年10月20日補)

附:1953年9月7日聯合報中七位殉國學生之記載

東山之役政工幹校陣亡學生七名

駱鳳松:福建莆田人,政工幹校業科體育組肄業,七月於金門軍中實習時,參加東山島戰役,英勇作戰,斃匪特多,於戰鬥緊急之際,身受重傷,不願拖累戰友,更不願陷於匪手,乃壯烈自殺成仁。

張君豪:上海人,廿七歲,政工幹校戲劇組肄業,於戰役中,勇猛過人,首先進入東山城內搜索殘匪,安撫民眾,不幸壯烈犧牲。

孫北慶江蘇寶應人,東北大學肄業,政工幹校研究班肄業,於戰役中,負重傷,自殺成仁。

李月亭:河南唐河人,二十歲,政工幹校美術組肄業,在激戰中,從事火線喊話,不幸彈中要害,負傷成仁。

繆位:湖北黃崗人,廿五歲,政工幹校體育組肄業,作戰時,英勇過人,不幸壯烈成仁。

蔡大猷:湖南華容人,二十四歲,政工幹校研究班肄業,東山之役,抱病參戰,斃匪甚多,不幸壯烈成仁。

周昌佐:浙江衢人,政工幹校本科班疑業,參加東山戰役時,以身殉國。

(2023年4月4日補)

  說故事,找故事,是樂風最愛做的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