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二十年前,呂錘寬教授在整理鹿港南管手抄本之時,發現一套名為《大小都會套》的曲子,頗感納悶,經向數位南管樂人求證,方知此為南管「指」、「曲」、「譜」以外的第四類樂曲,呂教授將之命名為「散套」。
「散套」是一種用於演唱的套曲,「指」雖也成套,亦有歌詞,但僅於練習時演唱,演出時是不唱的。呂教授向鹿港郭炳南、黃根柏;台南吳再全等南管大師請教演唱方式,郭炳南先生曾於二十三歲時演唱過,其他樂人僅聽聞有此一種樂曲,但未演唱過。
郭炳南先生已經去世,對岸目前亦尚未聞有能演唱此種樂曲者,故「散套」已經成為南管失落的樂曲,和北管「細曲」的命運相比,南管的「散套」是更為坎坷,現在已經只剩少量的樂譜可供學界分析而已。
樂風數年前亦曾走訪彰化一些館閣,得見一些抄寫有「散套」的手抄本,抄寫者為聚英社林清河、雅正齋施性虎和郭炳南,其中施性虎和郭炳南有師承關係,施性虎生於1862年,是鹿港橫跨清朝與日治兩個時代的南管名家。郭炳南和林清河亦馳名於南管界,年紀較長的南管人應該都還聽過兩人名號。
「指」的單位為齣、節等,「散套」則為徑、見等等,演唱時由四人輪唱(「梁州序」五人),整絃時若演唱「散套」,則不唱「曲」,亦即演唱順序變為「指」→「散套」→「譜」(《大小都會套》相反)。
目前國內對於此類樂曲的研究尚少,名稱也未統一,有一派如北藝大林珀姬教授認為應參酌南管樂人說法稱之為「套曲」。各位讀者若想對於這類樂曲有更多的了解,以下資訊可以參考一下。
呂錘寬
1987 泉州絃管(南管)指譜叢編上編;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蔡郁琳
2001 「散套」曲目研究─以郭炳南蒐藏的手抄本為主;彰化文獻(3):154-177,彰化:彰化縣文化局。
李毓芳
2006 南管套曲《黑麻序套》的研究;台北:中華民國民族音樂學會2006年會暨專題學術研討會─台灣的音樂與音樂歷史論文電子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