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孤獨嗎?
你知道「孤獨」會成為21世紀的流行病嗎?
你曾經在人潮當中,聽著城市的喧囂一直吵鬧,但是你的內心卻鴉雀無聲的感覺嗎?
你曾經在忙完一天,特別是結束一場活動或聚會,回到家躺在床上,想的不是好累,而是好無聊,好空虛,好寂寞嗎?
聽起來是不是很像婚姻仲介所的介紹?
不過這並不是。上面這段是表達孤獨並不是在你身邊沒人,或與世隔絕的情況發生,相反地,越是繁華的都市越容易發生。身邊的人越多,越覺得寂寞。
同樣的,孤獨並不等於單身。「孤獨感」雖然和很多所謂的兩性專家常提的「單身焦慮」可能感覺很類似。不過兩者並不完全相同。
孤獨是一種心理狀態,單身是一種現實狀況。孤獨是「自己」與「他人」的疏離感,很多有伴侶者感到孤獨的頻率跟深度比單身者更嚴重。就像你跟「自己」獨處時,有時候反而不會感覺到孤獨。
每個人或許對於孤獨的感受不同,耐受的程度也有差異。有人很敏感,有人很無感。但不論如何,在新冠疫情之前,孤獨就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的公共衛生問題。而疫情之後,這個問題更嚴重了。
一、孤獨有害。
孤獨對人的心理,甚至生理有害,幾百年以前就被人認識到了。因此「單獨監禁」成為了歷史悠久的一種「酷刑」。
它已經被多項研究證實跟許多慢性病有正相關。因為孤獨會提高壓力荷爾蒙,造成身體內部發炎。它普遍存在於現代社會,而且與發病率和死亡率的風險增加相關。
歐美許多研究,甚至指出孤獨會成為21世紀的流行病。很多還是在新冠肺炎之前的研究。英國就因此在2018年成立全世界第一個『孤獨部長』,
孤獨大臣的英文頭銜是「Minister of Loneliness」,英國在2018年前首相梅伊(Theresa May)任內,就任命世界上的首位孤獨部長,每年的相關對策經費折合台幣約7億元。梅伊前首相認為「孤獨是現代公共衛生最大的課題之一。」
英國因為實施公醫制度,類似台灣的全民健保。醫療費用皆由政府負擔,因為孤獨而就醫的病例當中,有2成患者並不是醫療上的問題,而是找醫生傾訴孤獨的煩惱。另外因為孤獨造成身心問題,導致工作怠勤或生產力低下,估計資方一年的損失就超過新台幣960億。
而根據倫敦政經學院的試算顯示,英國因為孤獨造成的每年經濟損失折合台幣超過1.2兆。
這還是新冠疫情前的研究統計。
新冠肺炎是在2019年出現,全球大流行則是在2020年初快速擴散。持續超過三年的疫情,各國或多或少都採取了隔離,甚至封城手段。因為疫情更加深了孤獨感。甚至市面上已經有很多關於「疫情後跟孤獨有關的內容」書籍出現。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也有進行相關的研究跟討論。
二、日本的「孤獨感」問題嚴重。
日本政府在2020年2月19日,針對新冠肺炎期間愈發嚴重的孤獨與孤立問題,當時首相菅義偉設立了對策室,從內閣府與厚生勞動省等相關單位挑選了31名兼任人員,並指定「少子化大臣」坂本哲志為日本首任的「孤獨事務大臣」。日本成為既英國後,第二個將「解決孤獨」成立為內閣部門的國家。
孤獨在疫情前就已經成為日本國民病。高齡人想「活著幹嘛」,年輕人想「幹嘛活著」。
而且日本社會的「孤獨」議題十分複雜,甚至和二戰有關。
你知道日本人一直到2016年以前,都沒有身分證嗎?
很難想像,對吧!
這除了日本人很重視隱私之外,還要追溯到二戰。
日本民眾長年來抗拒個人編號,因為不信任政府。如果有個人編號就等於被國家掌握你的的資訊了(年齡、住地、父母、配偶......)。可能會發生強制徵兵、沒收財產等等,而這些在日本二戰都發生過。
日本政府對於人民隱私的保護也很好。例如你有家人或朋友失蹤了,怎麼找人?一般都是查他的金融卡有沒有提款記錄。抱歉,日本不行。除非你能證明可能是犯罪有關,否則不行。所以如果有人失蹤了,那就當成人間蒸發了。
所以日本有一種很夯的「夜間搬家隊」的「產業」。也就是讓你從現在的人生「消失」。給你一個新的身分,讓你過「二次人生」。
沒有身分證明卡,一直都對於日本政府造成很大的困擾,但國民相當反對,於是一直不了了之。
直到2016年1月,安倍晉三政府才推出了個人編號卡(相當於身分證)。還取了洋氣的名字「My Number Card」。
在此之前日本人證明自己身分最常用的是住民票(有點像戶口名簿)。學生證、工作證等等。最好用的證件是護照,因為是官方發的,比較沒有假造的問題。
日本人重視隱私,而且自尊心強。不願意麻煩別人、造成別人困擾是日本人的普遍民族性,這都會造成孤獨感的加重。且因為自尊心使然,有些人並未意識到自己陷入孤獨之中,加上不想打擾及被打擾隱私,很多人都缺乏人際交流關係。在長期壓抑之下,很容易產生厭世的想法。而日本孤獨大臣提出的對策第一步就是「把手高高舉起,讓周圍的人知道你很孤獨,需要被關心。」
日本在WHO統計中,是全球自殺率前幾名的國家。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孤獨』。已有研究證實,疫情期間有些人當隔離結束後,當時的與世隔絕感,還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疫情讓全世界的孤獨感問題都變得更嚴重。過去11年以來,日本的全國自殺人數呈現逐年下滑趨勢,卻在2020年反轉為增加,恐怕跟疫情問題脫不了關係。
撰寫本文的起因是因為幾天前,日本「又」發生了刺殺首相事件。雖然因為只有警官輕傷,無重大傷亡出現,所以相關報導不多。不過筆者認為這件事不能因為無人傷亡而輕忽。不到一年前發生了2次。而筆者想起的就是9個月前發生的「安倍晉三」遇刺身亡事件。
雖說行凶動機是因為兇手認為安倍晉三和他母親迷信的「統一教」有關。但其實兇手就是長期陷於「孤獨」狀態。小時候母親迷信宗教導致家破人亡(父親因此在他5歲時自殺)。而過去的同事也證實,午餐時間,他從不與同事一起用餐。
也就是孤獨,不但會造成個人生理和心理疾病。甚至也會導致自殺、或殺人的情況發生。
值此新冠疫情逐漸走向緩和之際,「孤獨感」這個超越冠狀病毒,影響人類的層面更廣的流行病,因為這次疫情也被更多人注意到了。
雖然已有很多專家提出克服「孤獨感」的方式,但那都是針對於個人自己的方式。
如果「孤獨感」成為了社會現象,就會像流行病一樣。當你周圍的人對人際關係都很疏離,你再會跟自己獨處,或學習再多社交手段也無法突破這「藩籬」。未來希望各國政府、專家能更加重視這個問題,研究和採取相應的對策。
==================
YouTube:
臉書粉絲團分享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