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海軍未來戰力規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2021初版
2022/9月增修
2024/3月、7月新增
■■■■■■■■■■■■■■■■■■■■■■
國防部啟動建造7艘海鯤級量產型潛艦(包括潛射魚叉飛彈系統與魚雷武器裝備)編列2840億,從2025年起分15年期程,以年度軍事投資預算執行,採3+2+2三階段進行性能提升優,與台船建造儎台艦體,美商洛馬、雷神公司組專案團隊規劃潛艦戰鬥系統紅區裝備。第一階段3艘每艘間隔1年6個月開工,預計2027年下半年度就進入第二艘開工期程。

因為預算排擠,6000噸新一代巡防艦延後,不列入2025國防預算。
■■■■■■■■■■■■■■■■■■■■■■
2024年,美國決定延壽伯克1,也沒有出售堤康跟自由級給台灣的跡象,在年底美國總統大選前,看看還有啥變數出現。
●●●●●●●●●
2023國防預算,海軍確定把震海原型艦案,改成兩艘2000噸輕巡防艦原型艦案,隨後在設計商G&C的建議下,放大到3000噸,同時進行6500噸驅逐艦的研究案,以及美國對台灣軍援政策法案推動,台灣海軍的未來規劃就有新一步的調整。

2023年台灣國防預算/海軍:
★新一代輕型巡防艦第二階段原型艦,總經費245億4322萬,2019~2026執行
已編列3億3784萬,明年編列47億6935萬,原計畫新一代飛彈巡防艦第二階段原型艦
★辦理一般武器先期選擇與採購準備暨「委外辦理6,500噸驅逐艦三種艦艏船模阻力及耐海試驗與聲納罩噪音量測評估」作業委託所需委辦費,計需500萬
中科院:
★新一代輕型巡防艦-第2階段原型艦籌建委製案(中科院),計需138億1070萬,納入2023~2026執行
明年編列28億8785萬
●●●●●●●●●

raw-image

推測台灣海軍未來:
特級艦:
★8000噸級神盾驅逐艦,最優選擇是美國中古伯克級Flight 1/2版本4~6艘,如果美國從2026開始除役初期型伯克級Flight 1的21艘,SPY-1D機密等級降低,願意出售的話,台灣有很大機會購入,可應對中國大量建造的052C/D、055等神盾驅逐艦。如買4艘,基隆級除役,或搭配2艘基隆級使用,除役濟陽級。如購入6艘,基隆級、濟陽級全數除役,再以更小的二級艦換取預算規模與作業維持費。如果要升級雷達,也可能選擇洛馬的SPY-7,跟日韓澳西共同分擔,讓伯克級再戰30年。基隆級除役,SM-2與雷達等系統可用來升級成功級,使其能發射全射程的標二飛彈,充當防空巡防艦使用,但CP值低可能性不高。

如美國軍援台灣二手提康德羅加級4艘,因為噸位更大、人員更多,艦體與SPY-1B更老舊,是較差的選項。因為美軍船艦不足,要延壽伯克級使用,加上沒有出售堤康的打算,這部分暫時沒有後續。

★6500噸級神盾巡防艦6艘,震海艦/神盾艦備案,配備四面或三面固定式AESA主動相位陣列雷達,類似AN/SPY-6(V)3/4。防空型驅逐艦會取代基隆級,至少64管垂直發射系統,才足夠發揮神盾的性能,如沒有購得伯克級就會進行此案,類似西班牙的F100巡防艦。

如果美國軍援二手伯克級或提康德羅加級,6500噸驅逐艦會轉為反潛巡防艦,降為一級艦使用,配備AESA雷達+32管Mk41+32管海劍二,強化拖曳聲納與反潛能力,接近星座級設定。另外,2030年前沒買到伯克級Flight 1/2,也沒完成震海艦,也可跟團星座級,但美國管制AN/SPY-6外銷,可能要改洛馬的AN/SPY-7或歐洲雷達系統。因為輕巡跟美國G&C合作,讓星座級設計外銷台灣的可能性提高不少。

一級艦:
★4500噸反潛巡防艦,原本12艘上下的震海計畫,主打反潛,配備四面小型X波段主動相位陣列雷達跟旋轉式海鷹眼,規劃取代成功級10艘,2040年代再取代康定級6艘。震海艦會配備32管以下垂直發射系統,有限的區域防空能力,反潛任務優先,注重聲納等水下作戰系統,縮小海軍一級艦規模。因為戰系雷達開發進度受阻,2022年取消,轉為生產更小的輕型巡防艦。可能備案包括接收美國3500噸的LCS自由級,引進COMBATSS-21戰鬥系統,濟陽級優先除役,然後開發6500噸反潛艦,提升噸位減少數量。

6艘康定級確定升級雷達戰系與海劍二VLS、拖曳聲納、新版76快砲後,就會繼續服役20年以上。而在輕型巡防艦跟6500噸防空艦等選項服役前,成功級必然要繼續擔任海軍主力,如要升級,可挑選6艘改裝,通用輕巡的戰系雷達,拆除MK13,加裝32管斜射海劍二+雄二雄三、海劍羚,用較低預算維持海軍戰力。成功級升級案會跟輕巡、自由級、伯克級、6500噸巡防艦連動,變數很多。如果美國軍援台灣自由級,成功級也可除役,將升級設備轉移到自由級上使用,並加裝拖曳聲納。

另一備案是將輕巡放大成4000噸,增加直升機庫跟艦體聲納,使用輕巡的雷達戰系,VLS增加到16~32管,6~8艘取代成功級,形成3000(二級)、4000(一級)、6500噸(特級)的星座級家族,2040後繼續發展,再生產接替康定級。

二級艦:
★3000噸輕型巡防艦12艘,分防空型、反潛型,數量可調整,用以填補一級巡防艦的戰備空檔,接手成功級在台灣海峽的巡邏任務,配合濟陽級除役降低艦艇人數。武裝比照塔江級的4枚雄三、8枚雄二、16枚海劍二(反潛型+拖曳聲納),或是8枚雄三、8枚雄二+華陽VLS的32枚海劍二(防空型)。二級艦確定使用美國星座級設計,艦體放大可以強化反潛能力,增加艦體聲納,配備拖曳聲納、反潛魚雷。輕巡要能執行防空、近岸反潛任務,有直升機甲板無機庫,通用塔江級研發成果,採用BAE的ARTISAN 3D雷達(Type 997)跟加拿大洛馬的CMS-330戰系,當成震海艦的試驗平台。如果震海艦修改為6500噸巡防艦,數量減少,也可能由增加數量的二級艦所取代。

如果預算不足,也可能接收美國軍援/租借6~10艘自由級,改裝輕巡裝備,當成反潛艦使用。輕巡則以防空型續造4艘+6艘自由級,或者直接改造4000噸級一級艦,二級艦全由10艘自由級接手,並把兩艘原型艦裝備統一,華陽VLS+拖曳聲納全配。

第三方案,輕巡放大成一級艦,二級艦改由沱江級放大到2000噸以下雙船體或三船體擔任,此方案主要配合龍德造船的產線,加快艦艇獲得速度。

特級艦/一級艦/二級艦搭配方式
基隆級x4/堤康x4/伯克x4~6/6500噸x6/星座級x6
康定級x6/成功級升級x10/4000或6500噸震海x6~8
3000噸輕巡x2~12/自由級x6~10

三級艦:
★600噸沱江/塔江級匿蹤飛彈巡邏艦12艘,主打不對稱反艦任務,塔江級11艘備有海蜂眼雷達跟海劍二,具有中短程區域防空能力。錦江級將艦砲、飛彈轉移到塔江級之後,可改裝成電戰反潛艦,並依船況需求除役。另外還有海巡安平級巡邏艦12艘,戰時轉換到軍方操作,可攜帶16枚反艦飛彈,當成大型飛彈快艇使用。
●●●●●●●●●
★180噸光六飛彈快艇31艘,可依船況除役。200噸以下的下一代飛彈快艇,放大光榮之星,發揮雙體船吃水淺的優勢,搭配近程反艦飛彈、魚叉反艦飛彈,負責台灣海峽內近岸防禦,可以分散佈署到中小型漁港。裝載8枚雄二或8枚魚叉,或是4枚雄二+2枚雄三的模式,接替光六快艇,填補沱江級的火力空檔。

★2艘劍龍級潛艇+IDS潛艇8艘,海獅級潛艇2艘除役。

★陸基海鋒飛彈大隊(雄二、雄三、雄三增程型、魚叉飛彈發射車),二線後勤艦艇。在不增加海軍人員前提下,人數配置勢必要增加海軍員額或減少巡防艦數量因應。

台灣海岸主要防線:
北部:基隆港~蘇澳港,往西延伸到台北港、台中港,往南延伸到花蓮與菲律賓海。
南部:馬公港~左營港~高雄港,往北延伸到台中港,往南延伸到巴士海峽、台東菲律賓海。
■■■■■■■■■■■■■■■■■■■■■■
★關於震海艦跟2000噸輕巡防艦的關係
最近這兩案的新聞又多了起來,主要是震海原型艦進度停滯,濟陽級除役壓力無法解除,輕型巡防艦的需求就被提出。很多人以為這兩案互相有取代性,但只要研究一下台灣海軍的規模,就會理解震海艦跟2000噸輕巡防艦其實是互生的連結,而不是互相排斥。

首先,1990年代,海軍買了8艘美國二手的濟陽級,一艘約台幣24.5億。建造8艘成功級,一艘約168億。跟法國買了6艘康定級,一艘約133億,不包含武器。也就是說,台灣海軍以大約15艘成功級的價格,買了22艘4000噸級的巡防艦,犧牲二級艦作為代價。

2000年後,海軍買了4艘美國二手的基隆級防空驅逐艦,一艘約71億台幣,也就約兩艘成功級的價格買4艘基隆級,是傑出的一手。同時期的潛艦案被國民黨阻擋,無法進行,海軍飲恨。總括來說,台灣海軍只以17艘成功級的購買價格,維持了26艘大型艦艇的規模,這是超級大膨風,對軍備來說有不良的影響。

到了2020,這些艦艇進入汰換或升級的階段,震海原型艦預算就高達245億,同時IDS、沱江級、陸基魚叉都確定進行,MH-60R也排入明年預算,震海艦勢必無法在2025年前獲得大量建造預算,再加上技術卡關,不管是中科院或是引進外國技術都是如此,海軍只能以拖待錢,但是老舊艦艇的除役壓力,卻是無從閃避。

因此,如果想在2030年以前除役6艘濟陽級,可能的選擇就不是震海艦,因為預算不足與技術來不及,而震海艦的性能需求,是以汰換成功級當成標準,預算就不可能降低而犧牲性能。當6艘康定級確定以431億由法國與中科院進行升級,震海艦的急迫性就可以延到2030~2040,再去汰換成功級與康定級。
這些條件都確認後,震海艦的路線就更加明確,一是在2030年代取代成功級,或是放大成6500噸的防空巡防艦,取代基隆級,最後是2040年代取代康定級。那麼濟陽級怎麼辦?沒有預算空間就得回到1990代的選擇,恢復二級艦,這才是輕型巡防艦案跑出來的原因。真正會取代震海艦的,是美國便宜的二手艦,如果美國推銷除役的自由級LCS,一艘100億,海軍要不要考慮?比照濟陽級模式,引進6艘,那震海原型艦的進度會延後到2030,只剩取代康定級的選項,甚至更進一步也會被自由級搶走。

同時,2025年後美國可能就要開始除役伯克級Flight 1,台灣海軍想不想爭取?這個預算又會跟震海艦強碰,如果一艘二手伯克級開價200億台幣,海軍會選哪一個?如果一艘自製的6500噸防空型巡防艦要400億,還得承擔開發風險,那最穩定戰力的伯克級不要嗎?更別說後面還有一個星座級,美國如想推銷盟國共同採用分擔成本,2030後就是更好的選擇,價格可能是350億,這些條件都會強烈打擊震海艦的發展。

PS:如果震海原型艦到2030前依舊卡關,無法量產,也沒有便宜的自由級可以收,其他外購選項預算又不足時(比如被伯克級或星座級優先),升級成功級也會是備案之一。可以挑選較新的6艘,更換雷達、戰系、飛彈、拖曳聲納,繼續服役到2040,延後新一代巡防艦的替換。

回到2000噸的輕型巡防艦,他的開發可以當成是震海艦的風險評估,如果性能達不到需求,那找美軍二手艦可能更保險。如果性能達標,價格合理,會幫震海艦排除更多阻礙。而較少的預算,可以在2030年前頂上濟陽級除役的空檔,跟升級後的康定級交換任務,怎樣看都是震海艦最好的預備動作,而不是一股腦地就拚震海艦,然後造成戰力空檔,或是性能不足被腰斬。

兩派人馬都在放話,8艘輕型巡防艦我覺得也是誇張,4艘防空型4艘反潛型更會增加預算負擔,不如6艘通用型就夠。而震海艦的困難更大,中科院技術還不到位,外國軍火商都有政治因素要克服,跑下去都是三五年才能看到結果。海軍一定知道這些,所以早在2018就推輕型巡防艦,2019就開始6500噸與2000噸的船體研究。只是人算不如天算,半路殺出程咬金的狀況,機會可能越來越大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Bob Chen的沙龍
108會員
842內容數
用科學的方式,還原占星真正的樣貌
Bob Che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08
如果中國要打台灣,要看打哪邊,就得花多少時間。要打全壘打、犧牲打、 安打、短打,要準備的東西都不太一樣。 要登陸台灣,至少要留6個月可以持續登陸,不然就是犧牲打。最早4月可以登陸,打到10月就得控制台灣,不然運補受阻於東北季風,就算已經登陸幾萬人,可能都壓不住。3、4月有春雨,5月有梅雨,6月以後
Thumbnail
2025/04/08
如果中國要打台灣,要看打哪邊,就得花多少時間。要打全壘打、犧牲打、 安打、短打,要準備的東西都不太一樣。 要登陸台灣,至少要留6個月可以持續登陸,不然就是犧牲打。最早4月可以登陸,打到10月就得控制台灣,不然運補受阻於東北季風,就算已經登陸幾萬人,可能都壓不住。3、4月有春雨,5月有梅雨,6月以後
Thumbnail
2025/03/31
中國要如何打台灣,完全取之於台灣防衛能力有多強。如果以台灣陸基反艦飛彈射程200公里,海空軍制海範圍400公里來看,假設中國航母防衛範圍也要200公里,既然出海就要到陸基空軍到不了的地方才有戰略意義,那中國航母艦隊要能發揮戰略效果,又能夠維持基本安全作戰的區域大概只有3個。 安全區域選定的條件:
Thumbnail
2025/03/31
中國要如何打台灣,完全取之於台灣防衛能力有多強。如果以台灣陸基反艦飛彈射程200公里,海空軍制海範圍400公里來看,假設中國航母防衛範圍也要200公里,既然出海就要到陸基空軍到不了的地方才有戰略意義,那中國航母艦隊要能發揮戰略效果,又能夠維持基本安全作戰的區域大概只有3個。 安全區域選定的條件:
Thumbnail
2025/01/16
雷達的原理也類似這個CPU跟GPU。 傳統都卜勒雷達就是CPU,有強大性能一次掃一個地方,所以雷達要不斷旋轉,掃到一遍,處理一個地方。是雷達技術的起始,現在看來省電、體積小、便宜。 陣列雷達則是GPU,有一堆小雷達聚合在一個雷達陣列上,專門掃描各自的區塊,然後整合成方位跟高度的資訊,完成掃描(作
Thumbnail
2025/01/16
雷達的原理也類似這個CPU跟GPU。 傳統都卜勒雷達就是CPU,有強大性能一次掃一個地方,所以雷達要不斷旋轉,掃到一遍,處理一個地方。是雷達技術的起始,現在看來省電、體積小、便宜。 陣列雷達則是GPU,有一堆小雷達聚合在一個雷達陣列上,專門掃描各自的區塊,然後整合成方位跟高度的資訊,完成掃描(作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台灣的輕型巡防艦定型之後,兩艘原型艦開始建造,預計2026年10月交船。那麼輕巡家族後續有幾種可能的發展?在不大幅變更雷達水準的前提下,防空能力有限,還能搭載多少其他裝備,就成為發展關鍵。 ●●●●●●●●● ★原型艦:防空型 原震海案拆成兩艘輕型巡防艦後,因預算限制無法配備完整,兩艘通用艦體由美
Thumbnail
台灣的輕型巡防艦定型之後,兩艘原型艦開始建造,預計2026年10月交船。那麼輕巡家族後續有幾種可能的發展?在不大幅變更雷達水準的前提下,防空能力有限,還能搭載多少其他裝備,就成為發展關鍵。 ●●●●●●●●● ★原型艦:防空型 原震海案拆成兩艘輕型巡防艦後,因預算限制無法配備完整,兩艘通用艦體由美
Thumbnail
自從二戰後中華民國跑來台灣,海軍一直都是以接收美軍二手艦,維持一個數量龐大的海軍艦隊,所以本質上海軍預算的額度完全不能匹配海軍船隻的數量。這點從陽字號驅逐艦,到1990年代以後的二代艦,都是如此。 1990年代台灣經濟起飛,以便宜的價格接收美軍8艘濟陽級巡防艦(一艘約23億),花大錢買6艘法國的拉
Thumbnail
自從二戰後中華民國跑來台灣,海軍一直都是以接收美軍二手艦,維持一個數量龐大的海軍艦隊,所以本質上海軍預算的額度完全不能匹配海軍船隻的數量。這點從陽字號驅逐艦,到1990年代以後的二代艦,都是如此。 1990年代台灣經濟起飛,以便宜的價格接收美軍8艘濟陽級巡防艦(一艘約23億),花大錢買6艘法國的拉
Thumbnail
美國軍工集團Leidos的子公司Gibbs & Cox船艦設計公司,參加澳洲2023印太海事展,公開競標澳洲皇家海軍的二級水面艦Tier-2構型AUSLF,滿載3500噸,船長117公尺,表示設計是從星座級與台灣輕型巡防艦修改而來。台灣輕巡預計在11月切割第一片鋼板開工,2026年10月要完成兩艘原
Thumbnail
美國軍工集團Leidos的子公司Gibbs & Cox船艦設計公司,參加澳洲2023印太海事展,公開競標澳洲皇家海軍的二級水面艦Tier-2構型AUSLF,滿載3500噸,船長117公尺,表示設計是從星座級與台灣輕型巡防艦修改而來。台灣輕巡預計在11月切割第一片鋼板開工,2026年10月要完成兩艘原
Thumbnail
輕型巡防艦=海巡1000噸級CG1001的船體+塔江級的武器偵蒐裝備+華陽VLS/拖曳式聲納,盡量挑選成熟裝備的組合。
Thumbnail
輕型巡防艦=海巡1000噸級CG1001的船體+塔江級的武器偵蒐裝備+華陽VLS/拖曳式聲納,盡量挑選成熟裝備的組合。
Thumbnail
海軍新一代巡防艦計畫(震海案)經過一番曲折後,最後變成輕型巡防艦計畫。除了時間的延宕外,海軍的神盾艦計畫又一次流產。這邊從多個新聞來看整個過程與新一代巡防艦的可能樣貌。
Thumbnail
海軍新一代巡防艦計畫(震海案)經過一番曲折後,最後變成輕型巡防艦計畫。除了時間的延宕外,海軍的神盾艦計畫又一次流產。這邊從多個新聞來看整個過程與新一代巡防艦的可能樣貌。
Thumbnail
隨著2023國防預算送往立法院審查,海軍確定把震海原型艦案,改成兩艘2000噸輕巡防艦原型艦案,同時進行6500噸驅逐艦的研究案,以及美國台灣政策法推動,台灣海軍的未來規劃就有新一步的調整。
Thumbnail
隨著2023國防預算送往立法院審查,海軍確定把震海原型艦案,改成兩艘2000噸輕巡防艦原型艦案,同時進行6500噸驅逐艦的研究案,以及美國台灣政策法推動,台灣海軍的未來規劃就有新一步的調整。
Thumbnail
★美國LCS的現況:美國媒體報導,美國海軍公布2024年長期造艦計劃,有意出售6艘近岸作戰艦(LCS),分別是: 2024財年FMS出售2015服役的獨立級LCS-6
Thumbnail
★美國LCS的現況:美國媒體報導,美國海軍公布2024年長期造艦計劃,有意出售6艘近岸作戰艦(LCS),分別是: 2024財年FMS出售2015服役的獨立級LCS-6
Thumbnail
被Fincantierir集團收購的VARD,推出海巡嘉義級的軍規版VARD 7 125 OPV,如果改成震海艦版本,大概會長成圖中這樣。因為台灣海軍想強化防空,會把震海艦的前後雷達塔改裝上去,前4面X波段AESA,後單面旋轉的S波段
Thumbnail
被Fincantierir集團收購的VARD,推出海巡嘉義級的軍規版VARD 7 125 OPV,如果改成震海艦版本,大概會長成圖中這樣。因為台灣海軍想強化防空,會把震海艦的前後雷達塔改裝上去,前4面X波段AESA,後單面旋轉的S波段
Thumbnail
這是一個不牽涉國防機密的公開資訊,算是國防軍備科普,以Google地圖,統計台灣各軍港海軍艦艇的佈署數量,來理解海軍現況。因為Google地圖沒有標示時間,只能記錄這幾年內各港口曾經有的局部資料,不是即時或特定時間內的全國性精確資訊,有重複誤差可能,但可以知道台灣海上戰力的基本分配方式。 ●●●●●
Thumbnail
這是一個不牽涉國防機密的公開資訊,算是國防軍備科普,以Google地圖,統計台灣各軍港海軍艦艇的佈署數量,來理解海軍現況。因為Google地圖沒有標示時間,只能記錄這幾年內各港口曾經有的局部資料,不是即時或特定時間內的全國性精確資訊,有重複誤差可能,但可以知道台灣海上戰力的基本分配方式。 ●●●●●
Thumbnail
【美國海軍未來可能計畫興建500艘以上的艦艇】綜合外電報導,由五角大廈與多個智庫合作撰寫的未來海軍研究報告,提出美國海軍到未來2045年時的目標,應該要建造一支達500艘以上的艦隊,而美國海軍目前只有293艘。這項讓海軍艦隊大幅成長的計畫,主要是要因應俄羅斯與中國的威脅,將揚棄建造大型艦艇.....
Thumbnail
【美國海軍未來可能計畫興建500艘以上的艦艇】綜合外電報導,由五角大廈與多個智庫合作撰寫的未來海軍研究報告,提出美國海軍到未來2045年時的目標,應該要建造一支達500艘以上的艦隊,而美國海軍目前只有293艘。這項讓海軍艦隊大幅成長的計畫,主要是要因應俄羅斯與中國的威脅,將揚棄建造大型艦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