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海軍的輕型巡防艦2024
方格精選

台灣海軍的輕型巡防艦2024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媒體報導海軍2025年將推動6500噸新一代巡防艦案,爭取美國洛馬的SPY-7神盾雷達系統,可以推估是要取代4艘基隆級的選項,因為預算排擠效益,輕巡的未來發展就要隨著調整。

★優先選項/■進行選項
★IDS量產型7艘,一艘400億,預估2800億
★6500噸級神盾防空巡防艦6艘,一艘400億台幣以上,預估2400億
■康定級升級6艘,一艘71億,431億
■輕巡防空/反潛型10艘,一艘150億,預估1500億
輕巡量產型10艘,一艘200億,預估2000億
3500/4000噸級巡防艦6艘,一艘300億,預估1800億
■成功級升級10艘,一艘50億,預估500億以下
美國二手自由級8艘,軍援改裝一艘100億以下,預估800億以下
■塔江級10艘,一艘69億,692億
■■■■■■■■■■■■■■■■■■■■■■
台灣的輕型巡防艦定型之後,兩艘原型艦開始建造,預計2026年10月交船。那麼輕巡家族後續有幾種可能的發展?在不大幅變更雷達水準的前提下,防空能力有限,還能搭載多少其他裝備,就成為發展關鍵。
●●●●●●●●●

raw-image

★原型艦:防空型
原震海案拆成兩艘輕型巡防艦後,因預算限制無法配備完整,兩艘通用艦體由美國G&C設計,滿載噸位拉到3000噸,所以空間足夠。防空型主打華陽垂發的32枚海劍二,跟康定級升級案一樣,保留拖曳聲納空間,可能省略兩座三管魚雷發射器。反艦飛彈方面可以攜帶8枚雄三增程型,或者是16枚雄二/雄三,預測通用裝載會是4枚雄三增程、4枚雄三、4枚雄二。雷達採用英國BAE的Artisan 3D,或是德美合資的TRS3D/4D,性能越好防空能力就越強,還要看國際情勢轉變。戰系則是洛馬加拿大的CMS-330,如果成功及升級,也可能沿用。

另外,華陽垂發如果可以安裝海弓三,加強版的防空型就可以帶8枚海弓三,16枚斜射的海劍二,減少雄二雄三的搭載數量。

★原型艦:反潛型
省略華陽垂發的構型,加裝直升機甲板下的Thales CAPAS-1主/被動拖曳陣列聲納,以及兩座三管魚雷發射器,也是跟康定級升級相同裝備。反艦飛彈因為要保留16枚斜射海劍二的位置,所以剩6枚雄三增程型,或者是12枚雄二/雄三,預測通用裝載會是4枚雄三增程、4枚雄三。另外一種簡易的強化方式,因為空下的B砲位,可以移裝錦江級的雄三發射架,把16枚海劍二改放這邊,就能保有8枚雄三增程型或16枚雄二雄三的空間,而且必要時還能追加成32枚海劍二。

★量產型:
如果預算充足,可以把防空反潛型合一,華陽垂發+拖曳聲納都裝,但省略艦體聲納。以G&C投標澳洲二級艦的設計來看,這是可達成的目標,甚至量產型開始建造後,把兩艘原型艦也統一規格。如果是全備,性能已經非常接近康定級,要當一級艦還是二級艦的界線就更模糊,可能要看建造數量決定。如果要12艘,會維持防空/反潛減裝方式。如果8~10艘,量產型就可以全配。預算可能要上調至一艘200億台幣。

★3500噸反潛型:
增加直升機庫與艦體聲納的版本。因為原型艦大概有保留一半直升機庫的空間,推測增加3公尺大概就能塞下一架可折尾的S-70C(M)。艦體其他部分維持一樣,同時增加艦體中頻聲納,強化反潛能量。VLS如果能裝兩座,也可改用兩組MK41,分別攜帶32枚海劍二跟8枚垂發型反潛火箭。這樣算是等同康定級的反潛巡防艦,可直接當一級艦使用。

如果要改成防空型,VLS全放16枚海弓三,斜射海劍二16枚。預算一艘250億台幣。

★4000噸防空型:
4組MK41+直升機庫的版本。如果雷達能提升到AESA的版本,防空型才比較有可能發展。艦長增加到125公尺,4組MK41可分成防空跟反潛配備,24~32枚海劍二,24~26枚海弓三。反潛模式8枚垂發反潛火箭,24枚海劍二,18枚海弓三。因為4組VLS的重量與空間,可以省略艦體聲納。另外一種減裝方式,安裝一組華陽垂發專門發射32枚海劍二,兩組MK41發射16枚海弓三。這組預算最貴,預估一艘300億台幣以內。
●●●●●●●●●
輕巡直升機庫版本會直接吃到成功級/康定級的額度,康定級已經定案6艘,所以只剩與成功級升級案有直接衝突,要看海軍整體軍備更新進度而變化。好處是因為有輕巡案的彈性,基隆級的後繼者怎樣變化,輕巡這條線都有方案可以應對。

IDS量產型7艘,神盾防空艦4~6艘預算優先下,剩下的海軍預算額度再由輕巡跟成功級升級分配。最高等級,成功級不升級,新震海3500/4000噸6艘+輕巡量產型12艘+康定級6艘吃下,戰力最強又用得最久,但預算驚人。最省錢方案,成功級升級6~8艘,輕巡防空/反潛12艘+康定6艘,總預算可差2000億以上。輕巡的彈性是可以後續再來升級全配,等2040年以前再進行成功級跟康定級的接替計畫。以目前2024年中看來,海軍是走最省錢方案,保底優先,等立法院藍白中國代理人大戰後,下半年編列的2025國防預算就可能看到下一步了。

avatar-img
Bob Chen的沙龍
108會員
840內容數
用科學的方式,還原占星真正的樣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Bob Ch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如果中國要打台灣,要看打哪邊,就得花多少時間。要打全壘打、犧牲打、 安打、短打,要準備的東西都不太一樣。 要登陸台灣,至少要留6個月可以持續登陸,不然就是犧牲打。最早4月可以登陸,打到10月就得控制台灣,不然運補受阻於東北季風,就算已經登陸幾萬人,可能都壓不住。3、4月有春雨,5月有梅雨,6月以後
中國要如何打台灣,完全取之於台灣防衛能力有多強。如果以台灣陸基反艦飛彈射程200公里,海空軍制海範圍400公里來看,假設中國航母防衛範圍也要200公里,既然出海就要到陸基空軍到不了的地方才有戰略意義,那中國航母艦隊要能發揮戰略效果,又能夠維持基本安全作戰的區域大概只有3個。 安全區域選定的條件:
雷達的原理也類似這個CPU跟GPU。 傳統都卜勒雷達就是CPU,有強大性能一次掃一個地方,所以雷達要不斷旋轉,掃到一遍,處理一個地方。是雷達技術的起始,現在看來省電、體積小、便宜。 陣列雷達則是GPU,有一堆小雷達聚合在一個雷達陣列上,專門掃描各自的區塊,然後整合成方位跟高度的資訊,完成掃描(作
如果中國要打台灣,要看打哪邊,就得花多少時間。要打全壘打、犧牲打、 安打、短打,要準備的東西都不太一樣。 要登陸台灣,至少要留6個月可以持續登陸,不然就是犧牲打。最早4月可以登陸,打到10月就得控制台灣,不然運補受阻於東北季風,就算已經登陸幾萬人,可能都壓不住。3、4月有春雨,5月有梅雨,6月以後
中國要如何打台灣,完全取之於台灣防衛能力有多強。如果以台灣陸基反艦飛彈射程200公里,海空軍制海範圍400公里來看,假設中國航母防衛範圍也要200公里,既然出海就要到陸基空軍到不了的地方才有戰略意義,那中國航母艦隊要能發揮戰略效果,又能夠維持基本安全作戰的區域大概只有3個。 安全區域選定的條件:
雷達的原理也類似這個CPU跟GPU。 傳統都卜勒雷達就是CPU,有強大性能一次掃一個地方,所以雷達要不斷旋轉,掃到一遍,處理一個地方。是雷達技術的起始,現在看來省電、體積小、便宜。 陣列雷達則是GPU,有一堆小雷達聚合在一個雷達陣列上,專門掃描各自的區塊,然後整合成方位跟高度的資訊,完成掃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