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達與CPU、GPU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雷達的原理也類似這個CPU跟GPU。

raw-image

傳統都卜勒雷達就是CPU,有強大性能一次掃一個地方,所以雷達要不斷旋轉,掃到一遍,處理一個地方。是雷達技術的起始,現在看來省電、體積小、便宜。

陣列雷達則是GPU,有一堆小雷達聚合在一個雷達陣列上,專門掃描各自的區塊,然後整合成方位跟高度的資訊,完成掃描(作畫)的速度自然快很多。

電子相位掃描是一個小雷達裡,雷達波透過相位改變可以上下左右移動偵測目標,所以可以同時獲得方位距離跟高度的3D立體資訊。而傳統都卜勒雷達只能選擇左右或上下,也就是雷達波的振幅方向,所以要分成兩個雷達來完成搜索任務,一個確定方位距離,一個確認高度多少。

而電子相位掃描被動PESA跟主動AESA陣列雷達的差異是,被動是雷達波發射源跟接收器是分開的,就跟影片的巨大漆彈槍發射陣列一樣,後面是四個巨大的發射氣槽。而主動相位陣列雷達是每個小雷達都有各自獨立的發射源TR組件,如果有故障就各區塊抽換就好,不用整個維修。997跟Smart S是電子相位掃描(但只能雙向),SPY-1、蜂眼是PESA,SPY-6、SPY-7是AESA。

4面固定陣列雷達,則是因為雷達波會散射擴散,所以一個陣列可以涵蓋90度以上的範圍時,就能用4面形成360度的持續掃瞄。60度的話就要6面,120度就能只用3面。旋轉陣列雷達則是減少成本,只用一面陣列,再靠機械式旋轉來達到360度的掃描能力。

不過就像影片顯示的,CPU跟單發射擊漆彈槍的結構簡單很多,是科技不足時的技術。GPU雖然快速,但開始時體積非常巨大耗電會產生高熱,必須要等技術成熟才能縮小體積、省電,減少故障率,便宜到可以量產,PESA跟AESA也是如此。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Bob Chen的沙龍
108會員
844內容數
用科學的方式,還原占星真正的樣貌
Bob Che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08
如果中國要打台灣,要看打哪邊,就得花多少時間。要打全壘打、犧牲打、 安打、短打,要準備的東西都不太一樣。 要登陸台灣,至少要留6個月可以持續登陸,不然就是犧牲打。最早4月可以登陸,打到10月就得控制台灣,不然運補受阻於東北季風,就算已經登陸幾萬人,可能都壓不住。3、4月有春雨,5月有梅雨,6月以後
Thumbnail
2025/04/08
如果中國要打台灣,要看打哪邊,就得花多少時間。要打全壘打、犧牲打、 安打、短打,要準備的東西都不太一樣。 要登陸台灣,至少要留6個月可以持續登陸,不然就是犧牲打。最早4月可以登陸,打到10月就得控制台灣,不然運補受阻於東北季風,就算已經登陸幾萬人,可能都壓不住。3、4月有春雨,5月有梅雨,6月以後
Thumbnail
2025/03/31
中國要如何打台灣,完全取之於台灣防衛能力有多強。如果以台灣陸基反艦飛彈射程200公里,海空軍制海範圍400公里來看,假設中國航母防衛範圍也要200公里,既然出海就要到陸基空軍到不了的地方才有戰略意義,那中國航母艦隊要能發揮戰略效果,又能夠維持基本安全作戰的區域大概只有3個。 安全區域選定的條件:
Thumbnail
2025/03/31
中國要如何打台灣,完全取之於台灣防衛能力有多強。如果以台灣陸基反艦飛彈射程200公里,海空軍制海範圍400公里來看,假設中國航母防衛範圍也要200公里,既然出海就要到陸基空軍到不了的地方才有戰略意義,那中國航母艦隊要能發揮戰略效果,又能夠維持基本安全作戰的區域大概只有3個。 安全區域選定的條件:
Thumbnail
2024/12/31
現代空戰的作戰範圍擴大,主要是雷達跟中程空對空飛彈的普及。雷達強就能看清楚敵人,100公里的中程空對空飛彈帶得又夠多,一個小隊的戰機就可以涵蓋半徑200公里以上的作戰範圍。以台灣南北到台灣海峽空域,大約是300x600公里,北中南各一個作戰空域,各一個小隊接戰大概就滿了。 以新竹為例,一起飛中程空
Thumbnail
2024/12/31
現代空戰的作戰範圍擴大,主要是雷達跟中程空對空飛彈的普及。雷達強就能看清楚敵人,100公里的中程空對空飛彈帶得又夠多,一個小隊的戰機就可以涵蓋半徑200公里以上的作戰範圍。以台灣南北到台灣海峽空域,大約是300x600公里,北中南各一個作戰空域,各一個小隊接戰大概就滿了。 以新竹為例,一起飛中程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本文章介紹了CPU架構的三大類型:ARM、x86和RISC-V。著重介紹了它們的特點和市場應用情況,並提到了Nvidia採用RISC-V架構的發展經過,以及ISA的定義和重要性。
Thumbnail
本文章介紹了CPU架構的三大類型:ARM、x86和RISC-V。著重介紹了它們的特點和市場應用情況,並提到了Nvidia採用RISC-V架構的發展經過,以及ISA的定義和重要性。
Thumbnail
每個月其實登錄市場的公司不少,但小火車沒有興趣的,就不會花時間撰文,有興趣的就會特別撰文分享。 晶片大廠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3月18日在輝達GTC技術大會現場展示具備生成式AI功能的人形機器人,同時發布新一代AI晶片Blackwell B200 GPU,預告更聰明、反應更快
Thumbnail
每個月其實登錄市場的公司不少,但小火車沒有興趣的,就不會花時間撰文,有興趣的就會特別撰文分享。 晶片大廠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3月18日在輝達GTC技術大會現場展示具備生成式AI功能的人形機器人,同時發布新一代AI晶片Blackwell B200 GPU,預告更聰明、反應更快
Thumbnail
筆記-24.03.25-科技財知道 *輝達想做的事情非常多,包括AI GPU的算力提供(GB200)、協助半導體製造(cuLitho)、車用晶片(Drive Thor)、機器人開發平台(GR00T)、元宇宙等物理模擬(Omniverse)。 *GB200 = 2個B100+1個Grace CPU
Thumbnail
筆記-24.03.25-科技財知道 *輝達想做的事情非常多,包括AI GPU的算力提供(GB200)、協助半導體製造(cuLitho)、車用晶片(Drive Thor)、機器人開發平台(GR00T)、元宇宙等物理模擬(Omniverse)。 *GB200 = 2個B100+1個Grace CPU
Thumbnail
筆記-2024.03.16-曲博 財訊訪談-談ARM *處理器的兩種架構: 精簡指令集RISC 複雜指令集CISC, *CPU為複雜指令集,運算能力較強,缺點是較耗電。 *ARM,為精簡指令集,運算效能較差,但較省電,屬於微處理器(MPU)。 *英特爾稱霸電腦用CPU, 然而手機較看重
Thumbnail
筆記-2024.03.16-曲博 財訊訪談-談ARM *處理器的兩種架構: 精簡指令集RISC 複雜指令集CISC, *CPU為複雜指令集,運算能力較強,缺點是較耗電。 *ARM,為精簡指令集,運算效能較差,但較省電,屬於微處理器(MPU)。 *英特爾稱霸電腦用CPU, 然而手機較看重
Thumbnail
這是我最近在『網路安全停看聽』Podcast企劃的一集,文末會提供podcast單集連結,想讓眼睛休息的格友們也可點選收聽喔! 今年NVIDIA輝達這家公司在世界掀起了旋風,不管你之前有沒有購買這家公司的股票,當執行長黃仁勳先生訪台,台灣各家媒體爭相報導下,你總應該注意到這家厲害的公司了。Go
Thumbnail
這是我最近在『網路安全停看聽』Podcast企劃的一集,文末會提供podcast單集連結,想讓眼睛休息的格友們也可點選收聽喔! 今年NVIDIA輝達這家公司在世界掀起了旋風,不管你之前有沒有購買這家公司的股票,當執行長黃仁勳先生訪台,台灣各家媒體爭相報導下,你總應該注意到這家厲害的公司了。Go
Thumbnail
GPU,既能支援大規模人工智慧計算,現在也能夠支援一些量子軟體,各家公司都在密切關注這個發展趨勢。 GPU已經改變了人工智慧的格局,現在也準備投身量子計算領域,儘管量子技術尚未成熟,但許多公司已經找到可以在與人工智慧相同的晶片上,運行複雜的量子演算法。近年來,由於GPU和其他先進晶片提供的計算
Thumbnail
GPU,既能支援大規模人工智慧計算,現在也能夠支援一些量子軟體,各家公司都在密切關注這個發展趨勢。 GPU已經改變了人工智慧的格局,現在也準備投身量子計算領域,儘管量子技術尚未成熟,但許多公司已經找到可以在與人工智慧相同的晶片上,運行複雜的量子演算法。近年來,由於GPU和其他先進晶片提供的計算
Thumbnail
我們可以想像一台電腦是由許多硬體組合而成的,不過,你可能不知道,從鍵盤打字到螢幕顯示的過程中,有個不可或缺的角色——中央處理器,也就是 CPU,今天我們就來淺聊一下電腦的大腦,中央處理器(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Thumbnail
我們可以想像一台電腦是由許多硬體組合而成的,不過,你可能不知道,從鍵盤打字到螢幕顯示的過程中,有個不可或缺的角色——中央處理器,也就是 CPU,今天我們就來淺聊一下電腦的大腦,中央處理器(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