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FFG(X)與台灣新一代巡防艦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美國FFG(X)選定義大利版的FEREMM後,台灣跟團的可能性應該就很低了。FFG(X)從FREMM的滿載排水量6700噸150人放大到7500噸200人,對一般國家來說都接近驅逐艦等級,跟台灣海軍預估的4500噸巡防艦加大了2/3,與伯克級Flight 1的8300噸330人已經相差不遠,人數卻大幅降低1/3,由此可以推估美軍對FFG(X)的最終角色設定為何。

FFG(X)算是一種縮小版經濟化的新伯克級,採用現成的歐洲艦體設計,卻用最新的SPY-6(V)3 AESA三面固定雷達,在對空偵蒐能力上沒有妥協降低,但優先考慮的是反潛與反艦能力,要用更便宜的運作成本,取代前期版沒有直升機庫的伯克級。VLS從12組96管大幅降低成4組32管(可追加2組16管),變成原本的1/3(1/2),防空能力大幅降低,省下的空間用來增加一倍的反艦飛彈,強化反艦反潛,可以跟伯克級、提康德羅加級搭配團戰使用,防空交給他們,FFG(X)擔任原本派里級的角色。但也可以單獨打野,保留足夠的升級空間,以後可能擔當無人機、無人艦的母艦角色。相比之下,LCS被縮小、弱化太多,怎樣修改放大都無法應對中國擴張的正規軍力,這次就完全GG了。

回到台灣海軍的需求,如果買到FFG(X),會被設定成接替基隆級的定位,但VLS被砍的太多,一定得增加到6組或8組以上,這就得大幅修改成防空型,而非現在美軍的通用反潛型。然後SPY-6一定買不到,如果買洛馬的SPY-7得花錢再研發,有可能但變數很大。如果改用小型化的SPY-1F或其他旋轉相陣列雷達,制空性能降低,不如直接買除役伯克級划算。

而在FFG(X)各家提案中,最接近台灣新一代巡防艦需求的,大概就是LCS的自由級跟海巡的傳奇級。獨立級的三體船跟鋁合金風險太高,直接放棄。

自由級3000噸75人,得要提升防空、反潛能力,縮減直升機庫與降落甲版,艦體放大到4500噸。優點是跟洛馬合作,很多熟悉的系統,缺點還是得全新設計,花大錢,加上LCS本來就貴,如果台灣只買12艘,量產成本一定壓不下來,跟美軍16艘自由級的通用度可能也不高。

而傳奇級4500噸150人,採用較舊艦體設計,90%軍規,美國海巡使用11艘,整體來說最接近取代成功級、康定級的規格。缺點是對空雷達能力不強,可能要找旋轉單面盾、雙面盾,加上SPQ-9B X頻火控雷達,VLS安裝空間也不大,4組32管就很緊繃。然後要縮減直升機庫,改成只搭載一架,省出空間來安裝艦體聲納、拖曳聲納、反艦飛彈,提高反潛制海能力。

在台灣海軍發展新一代巡防艦技術能力不足的情況下,跟美國合作會是更好的選擇。目前台灣造船能量,台船有海軍鴻運兩棲船塢運輸艦、IDS、海巡4000噸級、1000噸級(2000噸)四個案在跑,分別在高雄、基隆兩個船廠。海巡4000噸級是挪威VARD的加拿大子公司設計VARD 7 125,接近海軍設定的大小,但沒有實體軍艦驗證,跟美國海巡使用傳承級相同設計。2027年會結束海巡造艦,IDS持續,鴻運艦完成一艘有後續一艘的規劃,而海軍新一代巡防艦的製造,大概會排在海巡案的產能之後。

中信造船目前有12艘海巡600噸級,跟其他100噸等小船,也是到2027完成,過去有海巡3000噸級的製造經驗。龍德造船目前有1艘沱江量產型,2艘後續,快速布雷艇,建廠中的龍德六廠將有4條產線,大概明後年可以完成,到2024生產完畢。沱江量產型還有8艘的標案,則會到2028以後。總括來說,可能2024下一任總統才會決定新一代巡防艦的建造方向,中科院請繼續提升實力,把沱江級、康定級、成功級的升級搞好,再來想更大的巡防艦或驅逐艦吧。另外2000噸級以下的二級艦,三家船廠都會有能力建造,得看新巡防艦跟伯克級的選擇,再依產能競標。
PS:伯克級Flight I/II預計除役的年份
Flight I
2026:DDG-51。2027:DDG-52。2028:DDG-53。2029:DDG-54~57。
2030:DDG-58~63。2031:DDG-64~67、69。2032:DDG-68、70、71。
Flight II
2033:DDG-72~75。2034:DDG-76~78。

FFG(X)預計第一艘會在2026服役,之後一年一艘,第四艘開始一年兩至三艘服役,第一批10艘,後續10艘,2026~2028銜接伯克級前三艘除役,採購數量與伯克級Flight I數量相近。
64會員
735內容數
用科學的方式,還原占星真正的樣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