沱江級巡邏艦的前6艘第一批次量產型,近日已全部交艦,也算完了一半的汰換計畫,未來還有5艘的第二次批,準備開始興建,完成後海軍總共會有12艘的沱江級巡邏艦。媒體對於沱江級巡邏艦的報導,因其立場而褒貶不一,溢美之詞稱其為「航母殺手」,強調沱江艦以小搏大的不對稱戰力,質疑的批評則認為台灣發展這種小型巡邏艦,並沒有辦法強化海軍實力,更難以與中國近年來籌建的大型驅逐艦匹敵。不過這兩種說法,其實都失之偏頗,若要瞭解為什麼今天的沱江級巡邏艦會長這個樣子,那就要從台灣近岸巡邏艦的發展開始說起,特別是錦江級巡邏艦的改裝歷史了。
基本上慘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中華民國海軍是全滅的狀態,美國為了協助中華民國重建海軍,除了把戰敗國日本的海軍艦艇,分配給中華民國,還把自己的退役艦艇移交給中華民國海軍,其中數量龐大的PC-461巡邏艦,被大量援贈給美國的盟邦,後來也陸續來到了台灣。這款400多噸的小型巡邏艦,主要用來擔任近岸巡邏,或是艦隊外圍的哨戒任務,以反制小潛艇滲透,因此也被稱為獵潛艦(Submarine Chasers)。這批小型巡邏艦來到台灣後,改稱為江字級巡邏艦,由於當時解放軍還沒有潛艦部隊,因此這些小型巡邏艦通常擔任護航任務與火力支援工作,曾參與多場台海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