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ent】兩週前,正確說是四月中旬,美國國務卿在13-15日訪問中國(韓國為12-13、日本為15-16)[1],而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 Martin Dempsey 在21-24日訪問亞洲中韓日(韓:20、日本:25-26)[2]。23日的海洋激動已經很明顯,15日的山岳激動卻才逐漸浮上檯面。
事件並非發生於傳統爭端處,前印度軍隊高級指揮官評論:「中國內部一定發生了什麼事情。」但遭殃的是四鄰。
【相關閱讀】
中印邊際對峙,雙方可能都在積極備戰◎法廣(2013.05.01)
喀什米爾:中印邊境緊張起
尖閣:激動的4月23日,先進戰機 vs. 條約義務
尖閣:激動的4月23日,誰也不服輸
中國增兵中印邊境,兩國對峙局面持續◎紐約時報(2013.05.03)http://cn.nytimes.com/article/world/2013/05/03/c03india/zh-hk/
新德里——中印邊界的爭議地帶駐有兩國軍隊。但是,兩周前,中國向印度北端偏遠的拉達克山區高海拔沙漠增派巡邏兵力,人數之多殊為反常。
有兩支中國巡邏隊徒步來到該地區,還有兩隊乘坐軍用車輛,頭頂還有一架中國直升機。如此規模的活動,印方還是沒有發覺,直到第二天早上才注意到約30名中國士兵已經在中印兩國都宣布主權的地區紮起了三座帳篷。
2008年攝於中印交界上古老的乃堆拉山口。中印在這一爭議邊境地區都駐有軍隊。
印度軍官表示抗議。中方不為所動。印方再次反對。得到的回應是,攜帶着一些高原軍犬的中國人又樹起了兩個帳篷,並且打出標語:“你們在中方地區。”隨着爭端進入第三周,印度首都越發警覺起來。在周四的新聞發佈會上,印度外交部(Ministry of External Affairs)發言人賽義德·艾克巴魯丁(Syed Akbaruddin)說,“毫無疑問,印度全國都在擔心這個問題。”
但是,印度總理試圖淡化這一爭端。
周六,總理曼莫漢·辛格(Manmohan Singh)稱,“這是個局部爭端,我們認為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有個計劃。我們不想過度強調該問題。”
然而反對派和政府方面都有越來越多的政治人士表達了強硬立場。
重要的地區領導人、支持執政聯盟的穆拉亞姆·辛格·亞達夫(Mulayam Singh Yadav)稱,“本屆政府怯懦、無能、毫無用處。”周四,主要反對派領導人阿蘭·賈特里( Arun Jaitley )在議會中說,“防衛上你可以有若干選項,外交上你可以有若干選項,但一籌莫展是不行的。”
而中國外交部女發言人華春瑩否認中國軍隊進入印度領土,並稱將通過恰當渠道,和平解決該爭端。
華春瑩上周在例行記者會上說,“我也想指出,中印是鄰居,邊界尚未劃定,邊境地區難免會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
周四,《人民日報》網絡版發表社論,呼籲中國繼續與印度保持友好關係,但是說中國不會“慣”印度的“壞毛病”,尤其是印度媒體的謊言。
中印兩國並未說明此次爭端的原因,但印度媒體稱中方要求印方拆除該地區新建的一些碉堡,並減少巡邏隊。
隨着經濟實力的增長,中國對其在整個亞洲的領土主張已變得越來越自信。在與日本、越南和菲律賓等國的爭端中,中國的主張是圍繞着可能富含石油或天然氣儲備的島嶼或海上航線進行的。令印度分析人士疑惑的是,中國此次爭奪的是一片月球表面般的貧瘠土地,只有養牛的游牧民會到那裡去。
曾在爭議地區任軍事主官的前印度軍隊高級指揮官瓦桑塔·R·拉加萬(Vasantha R. Raghavan)將軍說,“這是一次令人費解的挑釁。中國內部一定發生了什麼事情,才導致軍方以不理性的方式行動。”
中印貿易正在快速增長,印度外交部長薩爾曼·庫爾希德預計將於下周訪問中國,而中國總理李克強計劃於三周後訪問印度,這是他今年3月上台後的第一次正式對外訪問。中印官員都強調,兩國關係依然友好,印度官員說,庫爾希德依然有意按計劃前往北京。不過,印度國內要求取消這兩次訪問的呼聲日益加劇。
拉加萬將軍說,這次爭端很可能加速改善印度和美國之間的軍事關係,這是中方不太可能樂意看到的。
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政治學教授暨中國邊境問題專家傅泰林(M. Taylor Fravel)說,中國的行動可能是因為,當地對爭議地區新建的印方軍事設施產生了擔憂。不過他說,關於這次進犯的信息缺乏細節。
多年來普遍認為的兩國爭議最激烈的地區,距離本次爭端有幾百英里。那個區域位於數十年來處在中國政府控制下的西藏和印度阿魯納恰爾邦之間。中國軍隊曾在1962年的戰爭中跨越該地區的邊境,佔領了阿魯納恰爾邦的一部分地區,包括一個名叫達旺的藏文化區域,而後撤回中國境內。2009年,中國對阿魯納恰爾邦部分地區提出了更明確的領土主張。中印之間最近的這場交鋒必然會在年內以某種方式得到解決。六個月後,大雪和嚴寒的氣候會讓中國人很難——或者說根本不可能——維持住他們的營地。
Gardiner Harris自新德里,黃安偉(Edward Wong)自中國北京及杭州報道。Hari Kumar自新德里對本文有報道貢獻。黃淑琳(Sue-Lin Wong)自北京對本文有研究貢獻。
翻譯:梁英、張薇
[1] http://www.state.gov/secretary/travel/2013stops/index.htm accessed on 2013/05/03
[2] http://www.defense.gov/home/features/2013/0413_dempsey2/ accessed on 2013/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