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一定要出櫃或得到認同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關於喜歡一個同性、跟一個同性在一起,我好像沒有經歷過「一定要被認同」的階段,雖也有過那種「不知道怎麼開口說」或是謊稱自己的另一半是異性的階段,卻很少因為需要認同,而感到不被世界接受。

或說「被認同」可能只有在還未懂事之前,有許多事需要「被同意」才能去做:可不可以吃糖果、可不可以喝可樂、可不可以買玩具、可不可以打電動⋯⋯諸如此類的請求,在行為受限的年紀,需要「請求」「詢問」以外,我幾乎都是以這樣的方式與這個世界、社會共存:我想做什麼就去做,但我會遵守每個年紀被規定的事。若是那些規定有著不同角度觀看有不同的解讀,我則會依著我理解中「我能認同」的那個規則行走。

關於「喜歡一個人」也許是心思過於敏銳,所以能清楚地從心裡感受無數種的情緒,而不太相信情感的澎湃只會固定在一定的性別與年紀,或者也不相信一定要擁有什麼身材、體態、外貌、職業、財富,才能被喜歡或被愛!於是在「喜歡同性」這件事的「認同」就不是那麼絕對地必要獲得,那麼公開地表示自己的性向,也就不那麼必要的存在了!

*或者,在「反正全世界都認定我是T了」的狀態中,要不要「出櫃」反而不是我的困擾,我的困擾還是全落在不想被框在「T」這個名詞裡!

年紀小的時候,我們會經歷過很長一段需要「被同意」的時期(不是被認同,而是被同意)在成年以前,我們有長達十五年以上的時間需要遵守成人替未成年人設下的標準,那是一種教育的訓練養成,讓未成年的心智學習分辨是非對錯,也學習承擔自己的選擇,而在這些過程中,我們需要經由「認同」去相信自己「被同意」可以做那些自我選擇的事!一旦我們少了「認同感」就經常性地會感到「自己是不是做錯了什麼?」而這很可能是因為那樣「被同意」的教育過程中,缺少了一個關鍵要素:

你是否獲得了自主選擇的權利?還是一直到成年、中年做任何事都需要「被同意」?你是否在「被同意」的成長期中,即使「不被同意」還是去做了那些沒有經過同意,但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小事,或者不被同意,也在你的冒險與挑戰中做好也做正確了?

我想我是這樣養成「自我認同」的能力。我經常性做很多「不被同意」的事,或者挑戰那些「沒有被允許的事」,似乎也幾乎沒有搞出什麼太荒唐的事,在不欺負別人,也不使自己受傷的狀態裡,那份自我認同感也讓我在同性交往的選擇中沒有過分難受的心情。

但做出與社會道德或既有觀念相背的選擇,人還是會膽顫心驚地害怕著「旁人的眼光」,以及是否能夠被親近的人接納,需要花非常長的時間、非常大的力氣等待與證明自己(向自己證明)只是跟「一般人」選擇的不一樣而已,而不是「有罪」也不是「犯錯」!這個過程會需要非常深厚「自我認同」的根基,並冒險地向外探尋任何一個人對自己的接納,而有時你可能會在十個渴望被接納的人裡,得到五個惡意相向、三個略過不討論、兩個不表示意見,僅有一個笑著說:下次帶你的女/男朋友出來吧!

那時要先選擇看見「啊!原來還有一個人能擁抱自己!」而不是先用另外那些「不認同」來「否定自己」。(那如果十個人裡都沒有人接納自己怎麼辦呢?也還有自己要認同自己啊!)

一直到很久以後,像看《人選之人》的時候,文方聽著選民說:「謝謝妳出櫃參選!」才明白原來多一個人「出櫃」,也是給那些始終不敢認同自己選擇的人一點打氣與鼓勵:「原來你也在!」才真正明白「出櫃」的意義。但至於「要不要讓所有認識的人都知道?」到了一個年紀,人終究都會明白「人生都是自己的」而減少干涉他人的選擇,也沒有絕對的必要需要從所有人的身上獲得「同意」。

能讓你自在的成為自己的人,可以大方分享你的愛情!不能的,避開不提也無妨,就像小時候都會在外面吃完鹹酥雞才回家,也是一種極為祕密的快樂!

自我認同,永遠必須大於從別人身上獲得的!那麼人生才有更多的選擇。

——

一直到二十五歲的第二段戀情,我才改口稱另一半為女朋友。我問過母親怎麼看待我的同性戀人,除了她問過我:「你是不是想變性」讓我很無言以外,母親說她都將我的女朋友看作她另一個女兒(或手足,我當時的女友只小母親十二歲)而其他的親友通常不知道怎麼「叫」我的女朋友,經常會:「你那個⋯⋯你那個朋友」這樣稱呼,我會說:「如果你沒辦法說『你女朋友』,你可以直接叫她的名字呀!」

異性戀的世界,慣性地稱呼太太的先生:你老公。稱先生的太太:你老婆。如果沒有辦法稱其他男同志或女同志的另一半為:你男朋友或你女朋友,那也可以稱呼這些人的名字,或是問當事人:你希望我怎麼稱呼你的另一半?(這也是一種友善的接納!)

圖:2010,應該是大立精品的櫥窗,過期底片。Canon AE-1

此系列08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870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線線的生活日常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換日線的沙龍
16.8K會員
883內容數
自由工作者、上班族究竟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呢?來看線線怎麼說;業餘的時候,也來跟線線一起看劇看電影及看書;有空的話一起來學做出版、編輯和電子書吧!
換日線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7
,如果透過手動來修正,把ChatGPT當作圖片統一格式及風格確認的前製作業,對於像我這種不太會畫圖或畫口很慢但有想法的人來說,算是有幫上一點忙。
Thumbnail
2025/04/27
,如果透過手動來修正,把ChatGPT當作圖片統一格式及風格確認的前製作業,對於像我這種不太會畫圖或畫口很慢但有想法的人來說,算是有幫上一點忙。
Thumbnail
2025/04/23
與年輕的孩子最大的不同是,與十年前的太陽花學運(香港的革命運動)的自己相比,年紀還是有讓人稍微變得還算可以安撫自己:不焦慮,往前走就對了!不慌張,相信自己、相信隊友!如果感到無力,就休息一下,找件可以補充能量的事做吧!至少年紀有教會我這樣的能力!
Thumbnail
2025/04/23
與年輕的孩子最大的不同是,與十年前的太陽花學運(香港的革命運動)的自己相比,年紀還是有讓人稍微變得還算可以安撫自己:不焦慮,往前走就對了!不慌張,相信自己、相信隊友!如果感到無力,就休息一下,找件可以補充能量的事做吧!至少年紀有教會我這樣的能力!
Thumbnail
2025/03/20
跟旁人說著天天去騎飛輪也不覺得腳痠或痛,都會得到一句「你好強!」其實運動就是這樣:你去運動了,你發現沒有很難你也做得到,你今天完成了,明天進步了,就會喜歡它了!一旦你喜歡它,身體就會被訓練起來了!
Thumbnail
2025/03/20
跟旁人說著天天去騎飛輪也不覺得腳痠或痛,都會得到一句「你好強!」其實運動就是這樣:你去運動了,你發現沒有很難你也做得到,你今天完成了,明天進步了,就會喜歡它了!一旦你喜歡它,身體就會被訓練起來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這篇是答客問:不是每個人在性向和性別認同都那麼強烈地需要外來的認同,或是那麼絕對的需要被區分開放在一定的位置上!但這絕對是一件非常個人的事,每個人都有自己不一樣的形狀,沒有特定的、一定的模樣!
Thumbnail
這篇是答客問:不是每個人在性向和性別認同都那麼強烈地需要外來的認同,或是那麼絕對的需要被區分開放在一定的位置上!但這絕對是一件非常個人的事,每個人都有自己不一樣的形狀,沒有特定的、一定的模樣!
Thumbnail
做出與社會道德或既有觀念相背的選擇,人還是會膽顫心驚地害怕著「旁人的眼光」,以及是否能夠被親近的人接納,需要花非常長的時間、非常大的力氣等待與證明自己(向自己證明)只是跟「一般人」選擇的不一樣而已,而不是「有罪」也不是「犯錯」!
Thumbnail
做出與社會道德或既有觀念相背的選擇,人還是會膽顫心驚地害怕著「旁人的眼光」,以及是否能夠被親近的人接納,需要花非常長的時間、非常大的力氣等待與證明自己(向自己證明)只是跟「一般人」選擇的不一樣而已,而不是「有罪」也不是「犯錯」!
Thumbnail
大多數對於這個問題並不太注意,畢竟不是每一個人都有性別認同的困擾,或著身邊有親朋好友有這樣的狀態。所以多數的人真的不明白這是否有必要拿出來討論..但是當你有這樣的想法時。也許就是拿出來討論的原因了...
Thumbnail
大多數對於這個問題並不太注意,畢竟不是每一個人都有性別認同的困擾,或著身邊有親朋好友有這樣的狀態。所以多數的人真的不明白這是否有必要拿出來討論..但是當你有這樣的想法時。也許就是拿出來討論的原因了...
Thumbnail
每一場戀愛的內裡都是每一個人尋找愛自己的方式,尋找那個能夠讓自己感受愛的對象!沒有人愛的時候,要記得好好的,愛自己!
Thumbnail
每一場戀愛的內裡都是每一個人尋找愛自己的方式,尋找那個能夠讓自己感受愛的對象!沒有人愛的時候,要記得好好的,愛自己!
Thumbnail
年過四十以後,不論那我遇上哪一種性向、我想與她談一場戀愛的戀人,我都只有「這段我陪妳走,如果妳不要我陪了,我也會放手祝福」的心情,且無論後來如何,我都衷心祝福她們平安健康開心愉快,我存不存在(於她們的戀情裡)都不重要!因為我已經擁有最完整的自己了!
Thumbnail
年過四十以後,不論那我遇上哪一種性向、我想與她談一場戀愛的戀人,我都只有「這段我陪妳走,如果妳不要我陪了,我也會放手祝福」的心情,且無論後來如何,我都衷心祝福她們平安健康開心愉快,我存不存在(於她們的戀情裡)都不重要!因為我已經擁有最完整的自己了!
Thumbnail
成為一名同性戀以後,你只管繼續好好的生活、好好的戀愛、好好的做好每一件需要自己做好的事(包括好好的去喜歡你喜歡的人和你自己。)有那麼一天,你再也不用任何的認同,你所有「好好的」都會在時間裡回應你好好的對待了自己,或者你還有力氣好好的對待身旁的人,也許你可以選擇自己轉頭先擁抱他們。
Thumbnail
成為一名同性戀以後,你只管繼續好好的生活、好好的戀愛、好好的做好每一件需要自己做好的事(包括好好的去喜歡你喜歡的人和你自己。)有那麼一天,你再也不用任何的認同,你所有「好好的」都會在時間裡回應你好好的對待了自己,或者你還有力氣好好的對待身旁的人,也許你可以選擇自己轉頭先擁抱他們。
Thumbnail
從來沒有想過二◯二二年,還得回頭去寫關於「性向認同」這些瑣事(也許我一直假想著有這法案一切就光明正大了!),也甚少願意將自己如此公開貼上「同志」的標籤,但我想有些「經驗值」的確可以成理成篇,於是整理了一些「成為同志以後」所遇到能寫下來「也許對誰有幫助」的篇章,或者恰好可以為誰解答一直卡在心裡那些想要
Thumbnail
從來沒有想過二◯二二年,還得回頭去寫關於「性向認同」這些瑣事(也許我一直假想著有這法案一切就光明正大了!),也甚少願意將自己如此公開貼上「同志」的標籤,但我想有些「經驗值」的確可以成理成篇,於是整理了一些「成為同志以後」所遇到能寫下來「也許對誰有幫助」的篇章,或者恰好可以為誰解答一直卡在心裡那些想要
Thumbnail
註:這是訪談文 小時候我家有傭人,幫忙照顧我們小孩,他領薪水時會買東西給我們,我要求他買男性化的衣服給我。那時候社會觀念保守,喜歡女生不敢表達,只用暗戀的方式。 稍大之後,我到圖書館找書看,像心理學的書,看它怎麼說?有一個說法是父母將女兒當男生養,長大後女兒是同性戀,這只講到T,至於說到婆,有的說
Thumbnail
註:這是訪談文 小時候我家有傭人,幫忙照顧我們小孩,他領薪水時會買東西給我們,我要求他買男性化的衣服給我。那時候社會觀念保守,喜歡女生不敢表達,只用暗戀的方式。 稍大之後,我到圖書館找書看,像心理學的書,看它怎麼說?有一個說法是父母將女兒當男生養,長大後女兒是同性戀,這只講到T,至於說到婆,有的說
Thumbnail
下這個標題的原因為,幹嘛沒事想誰是「同性戀」啊!總之,這是一篇給予同性戀朋友的告白,也是給予友愛同性戀者的閒談;甚至想跟「不認同」的信仰者訴說,別再以信仰之名,行欺壓與論斷他人之事。 而我也有討厭同性戀者的地方,你看內容是不是也贊同(笑)
Thumbnail
下這個標題的原因為,幹嘛沒事想誰是「同性戀」啊!總之,這是一篇給予同性戀朋友的告白,也是給予友愛同性戀者的閒談;甚至想跟「不認同」的信仰者訴說,別再以信仰之名,行欺壓與論斷他人之事。 而我也有討厭同性戀者的地方,你看內容是不是也贊同(笑)
Thumbnail
我有許多同性戀朋友(好熟悉的起手式呀),在日常生活遭遇的困難不外乎是怎麼和家人、朋友出櫃;擔心不被接受、擔心被異樣地對待……之類的。但我很幸運,這些困難我都沒有(大笑)。我今天要說的是更幽微的小事。
Thumbnail
我有許多同性戀朋友(好熟悉的起手式呀),在日常生活遭遇的困難不外乎是怎麼和家人、朋友出櫃;擔心不被接受、擔心被異樣地對待……之類的。但我很幸運,這些困難我都沒有(大笑)。我今天要說的是更幽微的小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