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一定要出櫃或得到認同嗎?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關於喜歡一個同性、跟一個同性在一起,我好像沒有經歷過「一定要被認同」的階段,雖也有過那種「不知道怎麼開口說」或是謊稱自己的另一半是異性的階段,卻很少因為需要認同,而感到不被世界接受。
或說「被認同」可能只有在還未懂事之前,有許多事需要「被同意」才能去做:可不可以吃糖果、可不可以喝可樂、可不可以買玩具、可不可以打電動⋯⋯諸如此類的請求,在行為受限的年紀,需要「請求」「詢問」以外,我幾乎都是以這樣的方式與這個世界、社會共存:我想做什麼就去做,但我會遵守每個年紀被規定的事。若是那些規定有著不同角度觀看有不同的解讀,我則會依著我理解中「我能認同」的那個規則行走。
關於「喜歡一個人」也許是心思過於敏銳,所以能清楚地從心裡感受無數種的情緒,而不太相信情感的澎湃只會固定在一定的性別與年紀,或者也不相信一定要擁有什麼身材、體態、外貌、職業、財富,才能被喜歡或被愛!於是在「喜歡同性」這件事的「認同」就不是那麼絕對地必要獲得,那麼公開地表示自己的性向,也就不那麼必要的存在了!
*或者,在「反正全世界都認定我是T了」的狀態中,要不要「出櫃」反而不是我的困擾,我的困擾還是全落在不想被框在「T」這個名詞裡!
年紀小的時候,我們會經歷過很長一段需要「被同意」的時期(不是被認同,而是被同意)在成年以前,我們有長達十五年以上的時間需要遵守成人替未成年人設下的標準,那是一種教育的訓練養成,讓未成年的心智學習分辨是非對錯,也學習承擔自己的選擇,而在這些過程中,我們需要經由「認同」去相信自己「被同意」可以做那些自我選擇的事!一旦我們少了「認同感」就經常性地會感到「自己是不是做錯了什麼?」而這很可能是因為那樣「被同意」的教育過程中,缺少了一個關鍵要素:
你是否獲得了自主選擇的權利?還是一直到成年、中年做任何事都需要「被同意」?你是否在「被同意」的成長期中,即使「不被同意」還是去做了那些沒有經過同意,但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小事,或者不被同意,也在你的冒險與挑戰中做好也做正確了?
我想我是這樣養成「自我認同」的能力。我經常性做很多「不被同意」的事,或者挑戰那些「沒有被允許的事」,似乎也幾乎沒有搞出什麼太荒唐的事,在不欺負別人,也不使自己受傷的狀態裡,那份自我認同感也讓我在同性交往的選擇中沒有過分難受的心情。
但做出與社會道德或既有觀念相背的選擇,人還是會膽顫心驚地害怕著「旁人的眼光」,以及是否能夠被親近的人接納,需要花非常長的時間、非常大的力氣等待與證明自己(向自己證明)只是跟「一般人」選擇的不一樣而已,而不是「有罪」也不是「犯錯」!這個過程會需要非常深厚「自我認同」的根基,並冒險地向外探尋任何一個人對自己的接納,而有時你可能會在十個渴望被接納的人裡,得到五個惡意相向、三個略過不討論、兩個不表示意見,僅有一個笑著說:下次帶你的女/男朋友出來吧!
那時要先選擇看見「啊!原來還有一個人能擁抱自己!」而不是先用另外那些「不認同」來「否定自己」。(那如果十個人裡都沒有人接納自己怎麼辦呢?也還有自己要認同自己啊!)
一直到很久以後,像看《人選之人》的時候,文方聽著選民說:「謝謝妳出櫃參選!」才明白原來多一個人「出櫃」,也是給那些始終不敢認同自己選擇的人一點打氣與鼓勵:「原來你也在!」才真正明白「出櫃」的意義。但至於「要不要讓所有認識的人都知道?」到了一個年紀,人終究都會明白「人生都是自己的」而減少干涉他人的選擇,也沒有絕對的必要需要從所有人的身上獲得「同意」。
能讓你自在的成為自己的人,可以大方分享你的愛情!不能的,避開不提也無妨,就像小時候都會在外面吃完鹹酥雞才回家,也是一種極為祕密的快樂!
自我認同,永遠必須大於從別人身上獲得的!那麼人生才有更多的選擇。
——
一直到二十五歲的第二段戀情,我才改口稱另一半為女朋友。我問過母親怎麼看待我的同性戀人,除了她問過我:「你是不是想變性」讓我很無言以外,母親說她都將我的女朋友看作她另一個女兒(或手足,我當時的女友只小母親十二歲)而其他的親友通常不知道怎麼「叫」我的女朋友,經常會:「你那個⋯⋯你那個朋友」這樣稱呼,我會說:「如果你沒辦法說『你女朋友』,你可以直接叫她的名字呀!」
異性戀的世界,慣性地稱呼太太的先生:你老公。稱先生的太太:你老婆。如果沒有辦法稱其他男同志或女同志的另一半為:你男朋友或你女朋友,那也可以稱呼這些人的名字,或是問當事人:你希望我怎麼稱呼你的另一半?(這也是一種友善的接納!)
圖:2010,應該是大立精品的櫥窗,過期底片。Canon AE-1
此系列08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870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線線的生活日常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avatar-img
13.4K會員
862內容數
自由工作者、上班族究竟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呢?來看線線怎麼說;業餘的時候,也來跟線線一起看劇看電影及看書;有空的話一起來學做出版、編輯和電子書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換日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能夠在長成大人的路上,不被扭曲成其他人期待但自己卻討厭的樣子,其實是件非常辛苦的事。在那個不被改變的路上,你要擁有非常強大的勇氣去抵擋其他聲音對自己的指手劃腳,並且不受影響;你要擁有不斷前進的能力走在你希望的路上;你要能夠自我療傷,即使千瘡百孔也要相信自己!
那日突然想起母親幾乎很少買壽司也不會壽司,想起了母親曾經想要讓我「不要跟別人不一樣」而讓我參加所有所有不論她是不是要想辦法籌錢、學校裡的活動。我沒有特別喜歡跟同學出去玩這種遠行,喜歡的應該是母親在那個早晨會遞來那盒裝有雞腿和壽司,心滿意足地踏上旅程!
我一直以為母親是在成為母親之前就會變出一桌的菜色,但母親是成為母親之後才開始學很多的菜色,也是成為母親後才學著如何成為一個母親!
我在寫給a的信裡,重新經歷無數回我們的開始與結束。我的文字記憶了那樣陽光燦爛的開始,以及後來我們不知道那些讓我們的墜入黑暗的力量,都會讓我們的未來有更多的能量發出光芒。
第一次一個人去日本自由行時,GoogleMap上標滿了我想去的地方,除了比較的知名景點外,我關上了所有我的景點訊息,以一天一個目標為行程,隨遇而安地在啟程及回程的路上,隨性地鑽進小街、小巷、小店,沒有太多的計劃會有最完美的變化。
把你的書籍排版、電子書製作交給我!(當然,你要發文宣、封面給我做也可以!)我期待我們用最專業的方式,最少的時間把每一本書做好!讓生活還有餘閒能去做更多豐富出版的事。
能夠在長成大人的路上,不被扭曲成其他人期待但自己卻討厭的樣子,其實是件非常辛苦的事。在那個不被改變的路上,你要擁有非常強大的勇氣去抵擋其他聲音對自己的指手劃腳,並且不受影響;你要擁有不斷前進的能力走在你希望的路上;你要能夠自我療傷,即使千瘡百孔也要相信自己!
那日突然想起母親幾乎很少買壽司也不會壽司,想起了母親曾經想要讓我「不要跟別人不一樣」而讓我參加所有所有不論她是不是要想辦法籌錢、學校裡的活動。我沒有特別喜歡跟同學出去玩這種遠行,喜歡的應該是母親在那個早晨會遞來那盒裝有雞腿和壽司,心滿意足地踏上旅程!
我一直以為母親是在成為母親之前就會變出一桌的菜色,但母親是成為母親之後才開始學很多的菜色,也是成為母親後才學著如何成為一個母親!
我在寫給a的信裡,重新經歷無數回我們的開始與結束。我的文字記憶了那樣陽光燦爛的開始,以及後來我們不知道那些讓我們的墜入黑暗的力量,都會讓我們的未來有更多的能量發出光芒。
第一次一個人去日本自由行時,GoogleMap上標滿了我想去的地方,除了比較的知名景點外,我關上了所有我的景點訊息,以一天一個目標為行程,隨遇而安地在啟程及回程的路上,隨性地鑽進小街、小巷、小店,沒有太多的計劃會有最完美的變化。
把你的書籍排版、電子書製作交給我!(當然,你要發文宣、封面給我做也可以!)我期待我們用最專業的方式,最少的時間把每一本書做好!讓生活還有餘閒能去做更多豐富出版的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一句話就這麼溢出心智的序列,那是一無意識的、關於愛的滿溢。正是因為那是場永遠都在腦海裡的洋流中竄動的情感,所以對於身體外部的公眾領域只能是一種情感能否生存的未知試探。 此次是一次意外的、招致不穩定的未明事件,在短暫而無法確知自己的冒險意圖之前,行動需要被迫使展開,如果說,可以趕在聲音到達前就有機會攔
Thumbnail
從小到大身邊的朋友也很喜歡建議我這樣建議我那樣,像是「你應該和某某做朋友」,「你應該買些什麼對你有好處」。到大些他們就會建議「你應該住在這裡,不應該住那裡」,「你應該和這個人結婚,不應該跟那個人結婚」,「生仔很煩,最好不要結婚生仔」,像這樣一大堆建議,數之不盡。和朋友傾談的時候很多時他們會突然間會化
Thumbnail
「好久以前就隱隱約約察覺到這件事,但自己一直不想承認、一直壓抑著。」 某一天,我的一位多年好友對我訴說著隱藏多年的秘密。 她外貌出眾、性格大方,從小就廣受異性歡迎,即使身為同性,大多也都被她開朗幽默的性格吸引,喜歡與她做朋友。 我幾乎算是跟她一起長大的,從小就看著她身邊永遠不乏追求
Thumbnail
「我與我交往久,寧作我」這句話可以這樣詮釋:我認識自己很多年了,以後還是情願做自己就好。但認識自己,說起來簡單,若不能對自己感受、認真研究、探索,又豈是易事?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當自己出櫃之後,便是將父母關進櫃子裡面。」年幼的我第一次向家人出櫃時,對這句話百思不得其解,明明走出櫃子的人是我,為什麼是父母被關進櫃子裡?       後來,隨著時間拉長,我漸漸成長,也漸漸能夠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在出櫃之後,我的父母便成為了「櫃父母」,而櫃父母不但要在
我可以,或者說,我能夠 好好地喜歡個男生嗎?
Thumbnail
缺點是被制約的地方,接納它,才真正接納全部的自己。
Thumbnail
隨著年歲增長,對於性別傳統思維,我的想法已經不再那樣單一、那樣絕對,不再遇到和自己思想有差異的人就有形無形的封鎖他。我不再認為結婚就是對女性的綑綁、生小孩就是女性生命的犧牲。現在的我覺得,有結婚很好、沒有結婚很好,有小孩很好、沒有小孩很好。
Thumbnail
「Shaga學姐,我喜歡妳。」 這句話如果說出來的話,結局會改變嗎?   「兩個都很女性化的女生就沒看過有同性戀啊,為什麼女生會和長的很像男生的女生在一起,那就跟男生再一起就好了啊。」我的親人這麼問著,對於新聞滿臉疑惑, 我苦笑著回答:「那只是性別氣質的差異,還有刻板印象,女生和女生在一起不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的成長經歷,從小時候對愛情和婚姻的抗拒,到出社會後遇到一位學妹的故事。作者透過與學妹的互動,改變了對感情和提供協助的觀點。
Thumbnail
一句話就這麼溢出心智的序列,那是一無意識的、關於愛的滿溢。正是因為那是場永遠都在腦海裡的洋流中竄動的情感,所以對於身體外部的公眾領域只能是一種情感能否生存的未知試探。 此次是一次意外的、招致不穩定的未明事件,在短暫而無法確知自己的冒險意圖之前,行動需要被迫使展開,如果說,可以趕在聲音到達前就有機會攔
Thumbnail
從小到大身邊的朋友也很喜歡建議我這樣建議我那樣,像是「你應該和某某做朋友」,「你應該買些什麼對你有好處」。到大些他們就會建議「你應該住在這裡,不應該住那裡」,「你應該和這個人結婚,不應該跟那個人結婚」,「生仔很煩,最好不要結婚生仔」,像這樣一大堆建議,數之不盡。和朋友傾談的時候很多時他們會突然間會化
Thumbnail
「好久以前就隱隱約約察覺到這件事,但自己一直不想承認、一直壓抑著。」 某一天,我的一位多年好友對我訴說著隱藏多年的秘密。 她外貌出眾、性格大方,從小就廣受異性歡迎,即使身為同性,大多也都被她開朗幽默的性格吸引,喜歡與她做朋友。 我幾乎算是跟她一起長大的,從小就看著她身邊永遠不乏追求
Thumbnail
「我與我交往久,寧作我」這句話可以這樣詮釋:我認識自己很多年了,以後還是情願做自己就好。但認識自己,說起來簡單,若不能對自己感受、認真研究、探索,又豈是易事?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當自己出櫃之後,便是將父母關進櫃子裡面。」年幼的我第一次向家人出櫃時,對這句話百思不得其解,明明走出櫃子的人是我,為什麼是父母被關進櫃子裡?       後來,隨著時間拉長,我漸漸成長,也漸漸能夠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在出櫃之後,我的父母便成為了「櫃父母」,而櫃父母不但要在
我可以,或者說,我能夠 好好地喜歡個男生嗎?
Thumbnail
缺點是被制約的地方,接納它,才真正接納全部的自己。
Thumbnail
隨著年歲增長,對於性別傳統思維,我的想法已經不再那樣單一、那樣絕對,不再遇到和自己思想有差異的人就有形無形的封鎖他。我不再認為結婚就是對女性的綑綁、生小孩就是女性生命的犧牲。現在的我覺得,有結婚很好、沒有結婚很好,有小孩很好、沒有小孩很好。
Thumbnail
「Shaga學姐,我喜歡妳。」 這句話如果說出來的話,結局會改變嗎?   「兩個都很女性化的女生就沒看過有同性戀啊,為什麼女生會和長的很像男生的女生在一起,那就跟男生再一起就好了啊。」我的親人這麼問著,對於新聞滿臉疑惑, 我苦笑著回答:「那只是性別氣質的差異,還有刻板印象,女生和女生在一起不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的成長經歷,從小時候對愛情和婚姻的抗拒,到出社會後遇到一位學妹的故事。作者透過與學妹的互動,改變了對感情和提供協助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