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_許家源/雙北報導】
歷史建築迪化街一段308號店屋(明善堂)今日舉辦修復動工典禮,宣告這座過往曾作為勸善宣講之用的文化資產即將重獲新生,也為大稻埕過往民間教化勸善的文化歷史留下見證。


然而時代改變,明善堂於50年代後,勸善活動日漸沉寂,由具教化功能的鸞堂善社轉為單純祭祀的私設廟宇,祭祀的神明含括儒釋道三家,成為具臺灣傳統民間信仰兼容並蓄特色之廟宇。目前明善堂的修復由所有權人自行辦理,依原貌修復建物,修復經費估計約1,400多萬元,預計於114年竣工,未來1樓將規劃設置文史展示空間,讓民眾了解民間信仰的多元與結合特色,為大稻埕更添風貌。

大稻埕的歷史形象向來以商業、傳統產業為主,庶民精神生活層面也以霞海城隍廟為中心,而沒有固定教義或經典的宣講勸善文化則相對式微,時至今日在大稻埕地區也不易再現。明善堂的存在與所留下的歷史痕跡,凸顯了迪化街興盛一時的勸善文化,如今開工修復,本局期待未來「明善堂」修復完成後,能夠串聯周邊不同的歷史建築或宗教活動提升大稻埕北段的活躍性,更加豐富大稻埕的庶民社會面貌。https://chongpoly9.webnode.tw/news/052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