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聲讀後|《刺骨之痛》蘆花公園

2023/06/06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對恐怖小說一直以來都沒什麼興趣,對我來說,那是看過一次就不會想再看的種類。被嚇,總是預料不到的,我何必重新感受我已然知道恐怖點在哪,新鮮感盡失的劇情?但這不表示我拒絕看恐怖小說。睽違不知道多久,幾乎忘了最後一次讀恐怖小說是哪時候。從網路上因人氣劇竄而出版的《刺骨之痛》作家蘆花公園,經導讀介紹,是日本恐怖小說新生代。
在不影響閱讀體驗的前提下,簡單來說:故事從第一視角身為醫師的「我」描述起。「我」樂於收集靈異故事,這些以書面、音檔、採訪獲得的資料漸漸拼湊出「我」與故事的關係,進而建構整個故事原貌為何。
一改我閱讀恐怖小說經驗,我沒有要說它是多麼令人驚艷新作。不過,他確實提高我對恐怖小說的興趣。《刺骨之痛》依作者的介紹,是「把一部電影切成一幕幕各自獨立的畫面給觀眾看」,可不按順序開拆後任意閱讀再組起全貌,經精心設計過的作品。每個單元都有在日本在地流傳已久的地方傳聞,正如台灣人對「紅衣小女孩」有其基礎概念,是差不多意思。蘆花公園在處理本作時,可被拆分讀的作品終究有其共同核心將之串聯成一整個完整的故事,恐怖的全貌,這時候才顯現出來。
閱讀上十分順暢,就算使用史料對陌生者有些複雜,仍會因為基於好奇劇情發展而無阻礙地消化。但在「恐怖」本身的描述,卻徹底敗給只能憑「想像」建構,歸因於文字本質「單調」的此一弱勢。比起想像力的啟動,接收他人詮釋過的恐怖總是預想不到的。未知的疊加是基於強調視覺及聽覺震撼,彷彿是被強迫餵食一堆需要時間消化,但因未能有足夠準備,所帶來的手足無措與頹敗總匯成的折磨。也就是說,僅僅透過文字,讀者我本身就不易進入恐懼狀態,更別提《刺骨之痛》的恐怖描述都是一瞬而逝型,來不及反應,就又進入下個橋段。而作者以夢境、錯覺所包裹的恐懼更讓這份震撼變得扁平,還未陷入不能自己前,就先被單方面阻斷了前往恐懼的路。如此反反覆覆,真的要讓恐怖在心底生根,老實說還有段距離。
然而本作最精彩之處在於,故事本身著實使讀者感受作者用心巧思。不論是劇情設計、安排,引用文獻、傳說、由來,這些鄉野的、信仰的共通性層層疊加,足夠讓彼此取得實證空間。至於方言口氣挪用,更成功打造背景的地方感。使我對恐怖可以如此貼近真實是其來有自產生改觀。
「如果要撒謊,只要加入一點真話,就不會穿幫(頁167)」。恐怖故事熱衷擾動讀者直覺。說故事本身就是在說服他人進入作者世界。在信與不信之間搖擺不定,有些對我來說,過多的恐懼讓我不慎確定這樣的好奇,會不會將我推入危險,又矛盾地對於涉入未深或許還來得避開一切感到寬慰。而當我產生如此矛盾時,我認為,足以說明作者說故事的能力純熟到讓人會想繼續「冒險」下去了。
76會員
148內容數
一個分享讀後感的地方,沒有文青。文章可能暴雷忘記警示,自行斟酌閱讀。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