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聲讀後|《從前從前,有間古書店》Oliver Darkshire

2023/04/30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一開始原以為本書「古書店」所指的是台灣「二手書店」,想不到那「古」的是基於時間積累出的稀珍,是沒有一套標準用以估計其價值,只能憑運氣進行買賣的獨門行業。作者Oliver Darkshire在這間名為Sotherans書店開始他意想不到新生活,將所聞收錄成四十八則趣聞集結成這本《從前從前,有間古書店》(以下簡稱《古書店》)。讓我們先從台灣舊書交流市場聚焦,藉此銜接至本文主角Sotherans可能會比較好理解這世間怎樣臥虎藏龍的神秘交易場域,又幸運地,或許這能讓更多讀者借一步認識退離新書市場後的那些舊書(二手書)是怎麼在這樣的交易(換)過程找到它下一位主人,或是面對必然得被當成廢紙回收的悲慘命運。

古書店與二手書店的不同?

最直觀的差異,從文中描述,顯然《古書店》的書籍不盡然是以內容本身作為商品制定價格為主,參考李志銘《半世紀舊書回味:從牯嶺街到光華商場》中所論述,予以這種退出新書市場的舊書回收活動一番深具玩味解釋:「『收藏』行徑如同一面鏡子,不僅是針對『物品』本身,收藏者同時也在收藏『自我慾望的形象』。」(頁21)古書存在價值對於需求者而言更像「收藏品」。Sotherans所販售的都是「商品」,而且一定具有獨一無二的特質。二手書單就台灣二手書店營運狀況,有些商家會大量收購,有些則是根據店主個人意志篩選他心目中書店應有的樣子,與其執行此行為核心連結,進購(收集)想賣的二手書。這些書未必如古書店的書具有獨一性,考慮的因素包含但不限於在市場的流通度,店主人脈,鑑識眼光,對店本身的預期心理,店內人手。在Sotherans,很顯然地,分門別類各有負責人員打理,還會派人親至府上鑑定藏書價格,規劃特別陳設空間予以展示,甚至是修復裝幀,Sotherans所處理的是更為「專門」的古籍交易行為,那與以批量採購,將整間店通行道路堆疊成「立體俄羅斯方塊」的常見二手書店差異性在哪,自然不在話下。但兩者的一致性在於,不管是買書者或收書者,都在進行對他人而言難以理解的「拾荒行為」,在茫茫書海中找到那對的書。

《古書店》告訴我的Sotherans跟實際的Sotherans出入很大?

翻讀作者敘述,我腦中只浮現店內觸目所及皆是陰暗,走道兩邊堆疊高度不齊書堆,抬起頭隨時會被重看不知哪裡可用的奇異古物撞到的詭譎畫面。但我想Sotherans是無辜的,這畫面在我google Sotherans照片後備受震撼更是肯定,洗刷對Sotherans的偏差認知,同時也暗暗感嘆肯定是被台灣二手書店亂堆,找書得靠心電感應的刻板印象給影響,才會產生上述畫面。
Sotherans正門口
回顧Sotherans歷史,創立於1761,怎麼說好歹都是頗盛資歷的老店,但也許正是因為這關係,作者繪聲繪影的呈現出Sotherans的陰沉、殘破,經營時硬體設備修補上的困擾,店本身也理所當然成為被用來學術研究的對象。作者有一篇在講述窄小的辦公桌令他難以活動,google搜尋到的某張照片呈現店員們各自在自己位置辦公的樣子。老實說,若非照片佐證,我想像的窄小未依照作者龐大身軀相比之下的窄小,是不同比較基準的。Sotherans發生找不到情況更是家常,那包含要賣的珍品,與店有關資料,被弄壞(?)不知道要藏哪忽然自己又跑出來的商品,整體來說,Sotherans彷彿是個多年未打掃的房間,要找什麼永遠找不到,東西總在意想不到時出現在你面前。哭笑不得的敘述與實際拍攝畫面有所落差,而我百分之百認同,那肯定有一部分歸功於作者英式幽默,同時也是《古書店》能吸引讀者一頁頁接著讀下去的魅力所在。

不管在地球哪個角落,怪客永遠不會缺席

相信各行各業——特別是服務業——最不希望,就是在忙碌之中還得應付奧客。Sotherans的怪客幽默地各有稱號,拖著一卡皮箱逮到時機就強迫推銷沒什麼價值書籍的無良推銷員,登門不知為何永遠穿著正套並意見一堆的西裝男們,明明就不想賣卻因書堆太多被迫賣書的藏書家們(此類甚至可以再細分)。遙想幾年前在書店工作那段日子,不曉得是我有抗怪人體質,或容忍底線比平均再低,並沒有遇過什麼真的讓我把理智擺一旁,無情一拳尻下的奧客。至多是搞不懂自己要什麼書,深信提供線索是唯一正解,結果查到相差十萬八千里的堅持哥(姐),或是口氣就像吃了發酵過久臭豆腐,把基本禮貌忘在家的失禮哥(姐),更曾有過把書店當自家躺在木板區就靜靜⋯⋯睡著(?),差點順手為其蓋上被子的大有人在。基本上體感經驗都是小case。比起作者更多無奈,我倒覺得自己所經歷的怪客找碴,不是被同事無情漠視,要不就是主管急著跳出來驅魔,這跟營運理念有關嗎?抑或是店員素質使致?不曉得。總之各行各業各有辛酸一整晚的時間配上一手啤酒都不夠宣洩,矛盾的是若沒這些怪客卻又不夠份量湊成篇章博讀者一笑。真是無奈。

過度追求效率就不浪漫了na

收藏是為滿足慾望,正因為難度高,獲得所帶來反饋遠有可能大於收藏物本身。古書店經營,蒐羅這些珍品充實店內,肯定是緩慢的過程,要的是人脈,是機緣,是等待。買進是一回事,賣出又是另一回事。為了回到交易市場,這些難以定價的商品必須經過整理、編目,放大優點,把銷售資訊往外拋要不就是被動等待伯樂上門。退一步以逛二手書店比喻的心情是相似的。想找的書在書市上流通度基於諸多理由降低,每進一家店就是抱持希望像是偵辦案件般細細搜索,空手而歸難免是常態,卻也同時激起更想取得那本書的慾望。在這以退為進的華爾滋舞步中,享受的除了等待,浪漫的餘韻瀰散在舞動間。
圖片來源:
https://www.google.com/url?sa=i&url=https%3A%2F%2Fsotherans.co.uk%2Fblogs%2Flatest-posts%2Fwelcome&psig=AOvVaw1zyaVguKY1W-DgERX-VqlN&ust=1682931211676000&source=images&cd=vfe&ved=0CBEQjRxqFwoTCKCV5Lyd0f4CFQAAAAAdAAAAABAE
76會員
148內容數
一個分享讀後感的地方,沒有文青。文章可能暴雷忘記警示,自行斟酌閱讀。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